一种内服外用治疗食道癌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0659发布日期:2022-05-31 11:3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服外用治疗食道癌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服外用治疗食道癌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2.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我国第六大癌症,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发病年龄呈后移趋势,死亡率为1.368/万。食管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异物感及呕吐黏液,晚期多因肿瘤生长和浸润致使食管梗阻,常伴有病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甚或全身转移。多数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去医院就诊,首诊即已为晚期。本病5年生存率极低。目前西医学针对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虽疗效肯定,但总体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太大,患者需承受太大的痛苦。
3.根据食管癌的症状,可参考中医“噎膈”辨证施治。关于噎膈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
·
至真要大论篇》:“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是指以饮食不下、食入即出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主要责之于脾。《医学津梁
·
噎膈》解释道:“噎者,咽喉噎塞不通,饮易入,食难入也;膈者,胃口隔截而不受,饮食暂下,少顷复吐也。”食管癌的发生为有形之邪聚于食道,病属胃所主。历代医家对本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巢元方提出:“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认为肝气不舒、忧思气结、气机不畅与噎膈的发生密切相关。徐灵胎论述本病时提出:“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瘀血顽痰阻隔食道所致。赵献可认为本病发生与年高肾衰、气血亏虚有关,其在《医贯》中论述到:“惟男子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张介宾的《景岳全书》载有:“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认为噎膈的发生为情志、劳累、饮食伤及胃与脾肾,且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为水火之宅和化生之本,因此在治疗时应从胃及肝脾肾出发以辨证施治。目前中医药治疗方法单一且多用于辅助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服外用治疗食道癌的中药配方,在治疗上采用上病下取的方法。本配方集近现代抗癌多家学术思想指导运用及多种治疗方式于一体,通过中医药协调机体内阴阳平衡,纠正肿瘤紊乱的气机,扶正祛邪达到驱逐邪气癌毒、抑制甚至杀死癌细胞,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服外用治疗食道癌的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山茱萸10-30份、人参10-20份、黄芪20-40份、茯苓20-40份、麦冬10-30份、白花蛇舌草20-40份、当归10-20份、玄参20-40份、乌梅10-20份、冬凌草30-60份、八月札10-30份、莪术8-16份、土鳖虫6-15份、僵蚕10-20份、炒白芍10-20份、桂枝10-20份、五味子10-20份、大黄6-15份、厚朴10-20份、半夏10-15份。
6.进一步的,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山茱萸20份、人参15份、黄芪30份、茯苓30份、麦冬20份、白花蛇舌草30份、当归15
份、玄参30份、乌梅15份、冬凌草40份、八月札20份、莪术12份、土鳖虫10份、僵蚕15份、炒白芍15份、桂枝12份、五味子15份、大黄12份、厚朴15份、半夏12份。
7.进一步的,所述中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人参15g、山茱萸20g、黄芪30g、茯苓30g、麦冬20g、白花蛇舌草30g、当归15g、玄参30g、乌梅15g、冬凌草40g、八月札20g、莪术12g、土鳖虫10g、僵蚕15g、炒白芍15g、桂枝12g、五味子15g、大黄12g、厚朴15g、半夏12g。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服外用治疗食道癌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配方按照比例可制成散剂、贴剂、汤剂、丸剂或者胶囊剂使用,毒副作用少、小,非常方便临床使用;所述中药配方直接用水煎煮,每日水煎一剂750ml,分早中晚三次各250ml服用;每日3次,每次含有15g有效中药成分的丸、散剂服用;本配方煎液可每日神阙穴热敷1次30分钟,(外敷可减人参、山茱萸、麦冬);本配方煎液可每日灌肠1次。
9.上述原料的性味与功效:(1)山茱萸:【性味归经】性微温,味酸、涩。归肝经、肾经。【功用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2)黄芪:【性味】温,甘;【归经】肺经、脾经。【功效作用】补气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3)僵蚕:【性味】咸,辛,平,【归经】肝经、肺经和胃经,【功效作用】主要是祛风定惊,化痰散结。(4)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用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定,惊悸失眠。(5)麦冬:【性味】甘性微寒,主要归属肺和胃经。【功用主治】第一、清心除烦,适用于心热,内热扰心之证,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等病症。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第二、养阴润肺,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咯血等症。第三、益胃生津,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症。麦冬还可以用于治疗阴虚肠燥、大便秘结等患者(6)白花蛇舌草:【性味】寒,甘、苦;【归经】心经、脾经、肝经、大肠经;【功效作用】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7)五味子:【性味】性味酸,温,归肺、心、肾经,【功用主治】具有敛肺止咳、补肾涩精、生津止渴、敛汗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久咳虚喘证。还可以用来治疗遗精、滑精。此外,对于津伤口渴、消渴、自汗、盗汗、久泻、心悸、失眠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具有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8)大黄:【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9)厚朴:【性味】性温,味苦、辛、酸;【归经】归脾、胃、大肠经。【功效作用】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要用于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胸痹,结胸,气滞胸胁疼痛,产后腹痛。西医诊为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胆石症、慢性胰腺炎、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等属气滞痰阻者,胃下垂、子宫脱垂属中气下陷者;(10)冬凌草:【性味】性寒,味甘。【归经】肺经、胃经、肝经。【功效作用】可清热解毒,
缓解和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气管炎.另外肝炎、蛇咬、虫咬等,具有一定的抗炎、杀菌作用。冬凌草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对风湿病、关节痛等气血阻滞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冬凌草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治疗食管癌、乳腺癌、肝癌,对多种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简单地说,冬凌草有三种主要功能:解毒、促进血液循环、止痛和抗癌。(11)乌梅:【性味】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作用】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等病症。(12)莪术:【性味】温;辛、苦;【归经】脾经、肝经;【功效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抗肿瘤的功效;(13)土鳖虫:【性味】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作用】破瘀逐血、续筋接骨,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女性产后瘀阻腹痛,或者有癥瘕痞块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鳖虫具有抗凝血作用、抗血栓形成作用,还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抗心肌缺血,以及调脂抗氧化作用等。(14)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用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15)炒白芍:【性味】味苦、酸,性寒,入肝、脾两经,【功用主治】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血虚阴虚之人、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都适合使用。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也适合使用。(16)当归:【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肝经、心经、脾经。【功用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17)玄参:【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用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18)八月札:【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功用主治】疏肝理气。主治胸胁疼痛,肝胃气痛,睾丸胀痛,以及瘰疬等病症,1、治疗淋巴结肿大和结核。2、治疗乳房胀痛和结节。3、治疗胃痛、胆痛和肝炎。4、治疗消化系统癌症和乳腺癌。(19)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脾、肺经。【功用主治】补气挽脱,补益脾肺,生津,安神的作用。临床中常用于气虚欲脱,气息短促,脉微欲绝的危重病症,脾肺气虚的病症,以及正虚邪实或邪气未尽,正气已衰的病症,还可用于热伤气津以及消渴症,和心虚血少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同时还具有降低血糖,抗过敏、抗利尿的作用。(20)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于肺、脾、胃三经【功用主治】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10.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中人参益气生津,黄芪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共助脾气健运水湿运行有常;黄芪配当归益气生血;风药桂枝配当归活血通络;风药桂枝配黄芪益气升阳;八月札疏肝气和胃、白芍柔肝阴;大黄、厚朴涤荡肠胃、泄浊气;相互配伍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肺脾、肝脾、脾胃等三焦功能健运如常。桂枝配白芍调营卫合阴阳;人参入肺脾经益气养血生津,麦冬入肺胃经清热生津,
玄参入肝肾经凉血解毒养阴生津,五味子入肺肾补肾涩精、生津止渴,山茱萸入肝肾经为平补肝肾阴阳之要药、有生津的功效,白芍入肝肾经养阴血,乌梅入脾胃养阴生津、同时五味子、乌梅、白芍有酸甘化阴生津功效,本配方养阴生津方式多样;共奏肺脾、脾胃、肝肾等阴阳平衡。本配方八月札疏肝理气和胃、白芍柔肝阴、厚朴化痰下气、配茯苓健脾渗湿,半夏燥湿化痰散结止呕,冬凌草解毒化痰散结,共奏治疗痰气交阻,和胃止呕。半夏配麦冬、黄芪可以治疗气阴虚的呕吐等,也是本配方使用反佐药半夏的目的所在,既提振胃气、化痰散结,又治疗各型食道癌导致的呕吐。僵蚕、桂枝疏风解表疏散外毒,冬凌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共奏解毒抗癌肿泄浊功效,暨毒得解;土鳖虫、莪术药对破血行气散结逐瘀有显著功效,配黄芪组成常用的三药对,增强益气活血功效,同时减轻破血伤正的副作用,相互配伍暨血瘀得解。严谨的辩证施药从而让临床功效更加确切,本配方具有益气健脾养阴生津,补肝肾,疏肝和胃,温阳通经脉,化痰祛瘀,清热解毒抗癌泄浊的功效。本配方可延长保守治疗食道癌患者的寿命、能减轻患者痛苦;食道癌手术后仍起康复治疗作用;也可作食道癌放化疗、免疫等疗法的辅助治疗;可内服、外敷、灌肠使用;可制成散剂、贴剂、汤剂、丸剂或者胶囊剂使用,毒副作用少、小,非常方便临床使用。
11.配伍特色增益进一步说明:本配方集近现代抗癌多家学术思想指导运用及多种治疗方式于一体。1、本配方采用上病下治的方式;暨补肝肾、调肝脾、肺脾、脾胃功能等方法治疗食道癌。2、本配方除使用麦冬直接养阴生津外,更多使用五味子、白芍、乌梅酸甘化阴法等补充津液,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3、本配方符合益气温阳抗癌法学术思想在治疗食道癌中的运用。黄芪配温阳的桂枝、山茱萸、人参、茯苓等。温阳重在利尿、助膀胱气化功能,桂枝、茯苓的配合。4、本配方符合癌毒学说、双毒学说治疗癌症学术思想指导临床的运用。清热解毒药(大黄、白花蛇舌草)与清热解毒抗癌药(冬凌草等)的配合使用;外散风热邪毒药(僵蚕)与清热解毒抗肿瘤药(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的配合使用。现代临床对莪术-土鳖-白花蛇舌草活血化瘀、抗癌解毒泄浊的模式研究已经取得了肯定的成果;清热解毒药抑制新血管生成的抗癌机理作用也得到肯定。5、本配方符合“癌浊”理论指导下五法的运用。一是芳香化浊,调燮中州。使用厚朴、八月札、半夏等芳化之品。二是解毒清浊,消癥化积。使用冬凌草、白花蛇舌草等解毒清浊之品。三是化瘀散浊,畅达血脉。使用土鳖虫、莪术、当归、大黄等化瘀之品。四是通腑泄浊,疏利三焦。使用大黄、八月札、厚朴之品。五是淡渗利浊,畅达水源,使用桂枝、茯苓、半夏之品。6、本配方符合贯彻“安寐调神、扶正治癌法”的学术思想。抗癌的同时,不忘调理脏腑阴阳平衡,以减轻疼痛等方式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和增强睡眠质量。比如使用大剂量的茯苓,人参、五味子、桂枝、麦冬发挥其安神的功效,本方调理肝脾、肺脾、脾胃、气血等目的均体现其指导思想。
7、本配方切合了免疫疗法治疗食道癌的指导思想。本配方切合了近年兴起的免疫疗法治疗食道癌方法,本配方使用能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人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黄芪、茯苓、当归、白芍等药;目前对人参、五味子、黄芪等的研究已经明确其作用机理。8、本配方符合甘润濡养法治疗食道癌学术思想的临床运用。人参味甘益气生津,麦冬甘寒清热生津,玄参甘寒凉血解毒养阴生津,山茱萸为甘平补肝肾阴阳之要药有生津功效,白芍养肝阴,五味子酸甘、入肺肾、填肾精、养阴生津,乌梅养脾胃之阴,同时乌梅、五味子、白芍有酸甘化阴生津功效,体现甘润濡养治疗大法。9、本配方也符合基于“三维六纲”法治疗食道癌学术思想。将寒热、虚实、滞逆六纲贯穿于病因、病性、病势3个维度,临证以纳食进谷、存胃气为大法,治以化痰行气、解毒化瘀等,尤重以润为降,每获良效。本配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化痰行瘀去滞、疏肝和胃降逆气同施;同时本配方适合食道癌各阶段、各证型的治疗。10、风药在疑难杂症中合理使用多见奇效。本配方使用桂枝、僵蚕等风药,以提高本方益气健脾养阴生津,补肝肾,疏肝和胃,温阳通经脉,化痰祛瘀,清热解毒抗癌泄浊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12.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3.实施例1一种内服外用治疗食道癌的中药配方,包括以下原料组成:人参15g、山茱萸20g、黄芪30g、茯苓30g、麦冬20g、白花蛇舌草30g、当归15g、玄参30g、乌梅15g、冬凌草40g、八月札20g、莪术12g、土鳖虫10g、僵蚕15g、炒白芍15g、桂枝12g、五味子15g、大黄12g、厚朴15g、半夏12g。
14.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食道癌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2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食管癌的诊断标准,经过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其中食管中、上段15例,颈部食管7例,食管下段18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放疗方法进行治疗。方案如下:采用西门子加速器,15mv x线,发病在食管中、上段设定二野,发病在食管下段设定三野,剂量为2gy/次,1次/d,每周放疗5次,治疗周期为6周,累计放疗剂量为60gy;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放疗基础上,同时服用本配方;每日1剂,水煎750ml,每日分3次服用,每次250ml;本配方煎液每日神阙穴热敷1次30分钟,(外敷可减人参、山茱萸、麦冬);本配方煎液每日灌肠1次;连续给药6周后观察疗效。1.3疗效标准参照who关于实体瘤的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钡餐造影显示病灶表面光滑,黏膜恢复正常;部分缓解(pr):病灶大部分消失,管壁光滑,但有明显的狭窄;稳定(sd):病灶及黏膜无变化,食管弹性未有改变;进展(pd):食管较治疗前更加狭窄,黏膜损伤严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比较依据kamof-sky评分进行[6]。100分:患者可
以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90分:患者可以勉强活动,有一定的症状体征;80分:患者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70分:患者需要辅助,大多数能自理;60分:需要人照顾,无法自理;50分;不能自理,需要特殊照顾;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30分:病重,需住院继续进行治疗;20分:病危;10分:接近死亡;0分:死亡。显效:≥80分;有效:≥50分<80分;无效:<50分。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2.2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率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过敏反应和关节痛为主,主要为i-ii级,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2.4两组患者随访生存情况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1年和2年的生存情况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4两组患者1年和2年的生存情况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