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剂和应用

文档序号:30959632发布日期:2022-07-30 12:1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剂和应用

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2.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心房功能恶化为特点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患病率与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导致女性全因死亡率增加2倍、男性增加1.5倍。房颤增加了患者脑卒中、体循环动脉栓塞、心肌梗死、认知功能下降、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风险,并且与心衰共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房颤的管理与治疗对于患者长期生存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房颤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节律和心室率,以及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房颤相关卒中。非药物治疗包括外科消融手术、同步直流电复律、左心耳封堵术等,然而复发率及安全性存在争议。有更多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治疗房颤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房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中药汤药可显著改善房颤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疗效、凝血指标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手段的进步,人们对房颤的认识更加深入,发现导致房颤的原因众多,而且辨证分型比较复杂。因此,运用祖国传统医学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开发出对发病环节有针对性的中药制剂,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将是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以上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能很好的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辨证属气虚血瘀证患者,可益气通脉,活血止痛,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疗效、凝血指标及生活质量。
5.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制剂。
6.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7.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8.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9-30份、太子参9-30份、当归6-12份、白芍6-15份、桂枝3-10份、茯苓10-15 份、丹参10-15份、郁金3-10份、水蛭1-3份、香附6-10份、生龙骨15-30份、生牡蛎9-30 份、甘草2-10份。
9.本发明研究发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属气虚血瘀证,是由心气亏虚,心脉瘀滞所致。素体亏虚,饮食失宜,过度劳倦,内伤七情等原因,使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病久及心,导致心气亏虚。《寿世保元
·
血气论》云“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心气虚弱则气血鼓舞无力,血行缓慢甚至瘀滞,致使心之血脉运行不畅,脉道失养造成心悸,为阵发性、
持续性或永久性,治宜益气通脉,活血止痛。
10.本发明公开的组方可以很好的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可益气通脉,活血止痛,具体可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引起的包括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胸胁刺痛,口唇、爪甲紫暗,皮下瘀斑,寐差,舌质瘀暗或紫暗,可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促、结、代等症状和体征。
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12.君药:黄芪;
13.臣药:太子参、当归、白芍、桂枝、茯苓、丹参、郁金;
14.佐药:水蛭、香附、生龙骨、生牡蛎;
15.使药:甘草。
16.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黄芪为君药,益气养血,性微温,补益之中具有鼓动气血运行之效。脾为后天之本,心血化生有赖于脾气,且《医家秘奥》言:“中气上升于肺而为气,从肺回下则化为血”,气血之运行、化生与肺密切相关,故太子参补益肺脾之气,与黄芪相协,更利于补益气血。当归补肝血而活血止痛,白芍敛肝阴血而和营止痛,当归、白芍一开一合,共奏和血止痛之效。桂枝温阳化气,茯苓健脾,苓、桂相合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丹参、郁金合用加强活血化瘀之效,因其性寒,可凉血除烦安神。气虚日久,气血推动无力久则生瘀,水蛭入络,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且血栓脱离为房颤严重并发症,水蛭素作为水蛭的主要成分,是已知效用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应用水蛭从现代药理角度可防止微小血栓形成,可预防房颤相关卒中。“气为血之帅”,理气更助于活血,故予香附从肝调气。心气虚弱,神无所主,可出现心神不宁、焦虑不安,予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甘草为国老,调和诸药。
17.在以上配比范围内,该中药组合物都可以实现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目的,为便于调配使用,发明人进一步优选出如下原料药配方,其治疗的疗效都是确定的:
18.(1)黄芪15份、太子参9份、当归10份、白芍9份、桂枝6份、茯苓10份、丹参 12份、郁金9份、水蛭2份、香附6份、生龙骨15份、生牡蛎15份、甘草6份;
19.(2)黄芪20份、太子参10份、当归6份、白芍10份、桂枝9份、茯苓12份、丹参12份、郁金6份、水蛭3份、香附9份、生龙骨20份、生牡蛎20份、甘草6份;
20.(3)黄芪15份、太子参20份、当归12份、白芍15份、桂枝9份、茯苓12份、丹参15份、郁金9份、水蛭1份、香附9份、生龙骨20份、生牡蛎30份、甘草10份;
21.(4)黄芪20份、太子参20份、当归9份、白芍15份、桂枝6份、茯苓15份、丹参12份、郁金10份、水蛭3份、香附9份、生龙骨30份、生牡蛎15份、甘草3份;
22.(5)黄芪10份、太子参10份、当归10份、白芍10份、桂枝3份、茯苓10份、丹参12份、郁金3份、水蛭1份、香附9份、生龙骨20份、生牡蛎20份、甘草2份;
23.(6)黄芪20份、太子参30份、当归10份、白芍15份、桂枝3份、茯苓15份、丹参15份、郁金6份、水蛭2份、香附9份、生龙骨30份、生牡蛎30份、甘草9份;
24.(7)黄芪30份、太子参30份、当归12份、白芍12份、桂枝6份、茯苓15份、丹参10份、郁金9份、水蛭1份、香附9份、生龙骨15份、生牡蛎20份、甘草6份;
25.(8)黄芪15份、太子参15份、当归12份、白芍10份、桂枝10份、茯苓10份、丹参12份、郁金9份、水蛭3份、香附6份、生龙骨30份、生牡蛎30份、甘草10份。
26.本发明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组成基本方,在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
据临床症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调整,按照重量份计:
27.(1)伴见心阳不振等证,加制附子3-15份,干姜3-10份振奋心阳。
28.(2)伴见心阴不足等证,加用生地10-15份,麦冬6-12份益气养阴。
29.(3)伴见心神不宁者加用酸枣仁10-15份养心安神。
30.以上调整方式,可以根据出现的症状不同,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全方共行益气通脉,活血止痛之功。
32.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制剂,在使用时,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按照方剂传统制法制成汤剂,例如用水煎煮后,取汤服用。也可以用水或其他适当溶剂,对方剂的有效成分进行精制后,按照常规制剂工艺,制成各种制剂,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口服液等剂型。经实验验证,以上各种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均能实现药物的治疗效果。
33.为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还保护该中药组合物或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中的应用。
34.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均可通过市售商购获得,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的中药组合物均可以达到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目的。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6.本发明中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通过对原料的选择、原料添加物的控制,使得该中药组合物配方严谨,能很好的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属气虚血瘀证,可益气通脉,活血止痛,具体可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引起的包括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胸胁刺痛,口唇、爪甲紫暗,皮下瘀斑,寐差,舌质瘀暗或紫暗,可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促、结、代等症状和体征,可更好的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疗效、凝血指标及生活质量,可较好的弥补西药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8.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作为院内制剂,通过近千例临床病例的效果验证,对于气虚血瘀所致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不必配合西药使用即能实现治疗目的。尤其对于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机能,控制心律,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由本及标的治疗作用。以下是从临床中选用的典型病例。
39.典型病例及疗效:
40.病例1
41.段某,男,60岁,2018年04月03日初诊。
42.主诉:间断心慌3年余。
43.现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多次查心电图未见异常,未予治疗。2016年12 月因心慌,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未予特殊处理。于2017年01月 2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偶发房
早单发247次,偶发室早单发8次。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日、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 2/日,后心慌反复发作。2017年11月14日于安贞医院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总心率109639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偶发室性早搏。未调整治疗方案。2018年0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议停阿司匹林肠溶片,予达比加群酯胶囊110g 2/日、盐酸索他洛尔片80mg 2/日,心慌仍反复发作,现于我院就诊。
44.刻下症:心慌,发作不规律,偶有胸闷,偶气短乏力,自汗,无气喘,无口干口苦,潮热盗汗,纳可,眠浅易醒,大便日1-2日1行,成形,质可,小便调,3-4次/夜。
45.舌脉:舌暗,有瘀点,苔少,脉弦细。
46.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最高血压170/110mmhg,现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口服替米沙坦片80mg 1/日、螺内酯片20mg隔日一片控制血压;高脂血症病史15年,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降脂稳斑;脂肪肝病史3年;否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47.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48.家族史:无相关家族史。
49.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50.辅助检查:2017年11月17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查生化全项示:低密度脂蛋白:2.14mmol/l;2018年01月15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70%,左房前后径43mm,右房左右径41mm,室间隔14mm,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
51.口服药:达比加群酯胶囊110g 2/日,盐酸索他洛尔片80mg 2/日,米沙坦片80mg 1/日,螺内酯片20mg隔日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
52.诊断: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心房扩大,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
53.中医诊断:心悸病(气虚血瘀证)。
54.治法:益气通脉,活血止痛。
55.处方:黄芪20g、太子参15g、当归12g、白芍10g、桂枝9g、茯苓10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需先煎)、生牡蛎30g(需先煎)、甘草6g、生地 12g、麦冬10g。
56.方解:据症舌脉,患者潮热盗汗,苔少,患者在气虚基础上偏阴虚,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生地、麦冬佐以益气养阴。
57.2018年05月06日二诊:
58.刻下症:服上方后,心慌发作次数较前减少,自汗、潮热盗汗减轻,仍有气短乏力,纳眠可,二便调。
59.舌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60.口服药:达比加群酯胶囊110g 2/日,米沙坦片80mg 1/日,螺内酯片20mg隔日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
61.处方: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2g、白芍10g、桂枝9g、茯苓10g、丹参15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需先煎)、生牡蛎30g(需先煎)、甘草6g、生地 12g、麦冬10g。
62.方解:服上方后,患者诸症好转,但仍有气短乏力,故加大黄芪用量以加强补气。
63.2018年6月08日三诊:
64.刻下症:服上方后,心慌发作次数、程度较前明显好转,无潮热盗汗,气短乏力、自
汗改善,纳眠可,二便调。
65.舌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66.辅助检查:2018年01月15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
67.处方: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2g、白芍10g、桂枝9g、茯苓10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需先煎)、生牡蛎30g(需先煎)、甘草6g。
68.方解:自首诊起两月间,患者共更方三次,期间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心慌发作次数、程度较前明显好转,气短乏力、自汗、眠浅易醒症状改善,去生地、麦冬,且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房颤律,余诸症配伍加减均向好,原方有效,守用上次方,继服上方1月以巩固疗效。若有不适随诊。
69.病例2
70.冯某,男,68岁,2017年08月22日初诊。
71.主诉:间断心慌2月。
72.现病史: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未予重视。后心慌间断发作,程度加重,2017 年06月30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 2/日,症状未见缓解,现于我院就诊。
73.刻下症:阵发性心慌,气短,自汗,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纳可,心绪不宁,入睡困难,眠浅,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
74.舌脉:舌淡暗,苔薄白,脉促。
75.既往史:高脂血症病史10年,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降脂稳斑。
76.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77.家族史:无相关家族史。
78.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79.辅助检查:2017年08月2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查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2017年05月15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查生化全项示:低密度脂蛋白:2.07mmol/l; 2017年07月03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查心脏超声示:左房扩大,主动脉瓣钙化伴关闭不全(轻),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升主动脉扩张。2017年08月18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查颈动脉超声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多发斑块。2017年08月16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查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轻度狭窄。
80.口服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盐酸普罗帕酮片 100mg 3/日。
81.诊断: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高脂血症,左房扩大。
82.中医诊断:心悸病(气虚血瘀证)。
83.治法:益气通脉,活血止痛。
84.处方:黄芪20g、太子参15g、当归10g、白芍10g、桂枝6g、茯苓10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9g、酸枣仁15g。
85.方解:据症舌脉,患者心绪不宁,入睡困难,眠浅,醒后难以入睡,此为心失所养、心
神不宁所致,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养心安神之酸枣仁佐以安神。
86.2017年11月05日二诊
87.刻下症:服上方后,心慌程度减轻,仍有气短、自汗,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纳可,睡眠较前改善,二便调。
88.舌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89.辅助检查:2017年11月02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
90.口服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
91.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0g、白芍10g、桂枝6g、茯苓10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9g、酸枣仁15g。
92.方解:自首诊服药3月余,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期间减停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有气短、自汗等气虚之象,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房颤律,加大黄芪剂量至30g以加强补气,余诸症配伍加减均向好,原方有效,稍作加减,继服上方1月以巩固疗效。若有不适随诊。
93.病例3
94.李某,男,44岁,2017年10月10日初诊。
95.主诉:间断心慌10年,加重1月余。
96.现病史: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未予重视。8年前心慌发作次数增多,伴胸闷,未予重视。2013年心慌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伴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未予重视。1月前心慌加重,2017年09月15日于山东省齐鲁医院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现于我院就诊。
97.刻下症:心慌,气短乏力明显,偶有胸闷胸痛,双下肢怕冷,偶口干口苦,纳可,大便日1-2行,不成形,小便调,睡眠差,入睡困难,多梦。
98.舌脉:舌暗,苔薄白,脉促。
99.既往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2008年行胆囊切除术。
100.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101.家族史:无相关家族史。
102.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103.辅助检查:2017年10月09日于山东省齐鲁医院行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72%,左房前后径36mm。结论:1、左房扩大,余房室内径正常,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正常;2、各瓣膜形态结构正常。3、主动脉肺动脉内径正常。2017年11月05日于山东省齐鲁医院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60%,左房前后径38mm。结论:左房扩大,余房内径及室壁厚度运动正常,瓣膜无异常。
104.诊断:西医诊断: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胆囊切除术后。
105.中医诊断:心悸病(气虚血瘀证)。
106.治法:益气通脉,活血止痛。
107.方药:黄芪20g、太子参15g、当归9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甘草10g、制附子 10g(先煎)、干姜9g。
108.方解:据症舌脉,患者双下肢怕冷,在气虚基础上偏阳虚,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制
附子、干姜佐以振奋心阳。
109.2017年11月11日二诊:
110.刻下症:心慌较前改善,仍有气短乏力,无胸痛胸闷,双下肢怕冷改善,无口干口苦,纳可,大便日1-2行,成形,小便调,眠浅,入睡困难。
111.舌脉:舌暗,苔薄白,脉促。
112.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9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制附子 10g(先煎)、干姜9g。
113.方解:服上方后,心慌改善,仍有气短乏力等气虚之象,加大黄芪剂量以加强益气;患者仍有睡眠不佳的症状,加大生龙骨、生牡蛎剂量以重镇安神。
114.2018年01月15日三诊
115.刻下症:心慌基本未作,无明显气短乏力,无胸痛胸闷,双下肢怕冷改善,无口干口苦,纳可,大便日1-2行,成形,小便调,眠佳。
116.舌脉:舌暗,苔薄白,脉细。
117.辅助检查:2018年01月10日于山东省齐鲁医院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118.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9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制附子 10g(先煎)、干姜9g。
119.方解:自首诊起三月间,患者共服方三次,期间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心慌发作次数、程度较前明显好转,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双下肢怕冷、眠差症状改善,且复查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房颤律,余诸症配伍加减均向好,原方有效,守用上次方,继服上方1月以巩固疗效。若有不适随诊。
120.病例4
121.王某,女,94岁,2017年10月24日初诊。
122.主诉:间断心慌8年余,加重1年余。
123.现病史: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症状轻微,未予重视。后心慌间断发作,未予重视。1年前心慌发作次数增加,2016年10月9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予利伐沙班10mg 1/日抗血栓形成、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1/日抗心律失常,心慌症状缓解,仍间断发作。2017年10月9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现于我院就诊。
124.刻下症:间断心慌发作,气短乏力,胸胁刺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口唇紫暗,心绪不安,眠浅,纳可,二便调。
125.舌脉: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促。
126.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现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口服替米沙坦片80mg 1/日、呋塞米片20mg隔日服用、螺内酯片20mg隔日服用控制血压;否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127.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128.家族史:无相关家族史。
129.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130.口服药:利伐沙班10mg 1/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1/日。
131.诊断:西医诊断: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高血压,慢性心功能衰竭心功能iii级。
132.中医诊断:心悸病(气虚血瘀证)。
133.治法:益气通脉,活血止痛。
134.方药:黄芪20g、太子参15g、当归9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酸枣仁 15g。
135.方解:据症舌脉,患者心绪不安,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136.2017年11月26日二诊:
137.刻下症:心慌发作较前减少,仍有气短乏力、胸胁刺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口唇紫暗,无心绪不安,眠浅,纳可,二便调。
138.舌脉: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促。
139.口服药:利伐沙班10mg 1/日。
140.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2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5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
141.方解:服上方后,患者心慌改善,仍有气短乏力等气虚之象,加大黄芪剂量至30g以加强益气;仍有胸胁刺痛、口唇紫暗、舌质紫暗伴有瘀点等血瘀之象,加大当归剂量至12g、丹参剂量至15g以加强活血化瘀;心绪不安症状好转,去酸枣仁。
142.2017年12月29日三诊:
143.刻下症:心慌基本未作,气短乏力、胸胁刺痛明显改善,口唇紫暗较前改善,眠浅,纳可,二便调。
144.舌脉:舌质暗,苔薄白,脉细。
145.辅助检查:2017年10月9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
146.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2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5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
147.方解:自首诊服药2月余,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期间减停抗心律失常药物,复查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房颤由持续发作转为间断发作,余诸症配伍加减均向好,原方有效,继服原方1月以巩固疗效,若有不适随诊。
148.病例5
149.闫某,女,73岁,2017年06月20日初诊。
150.主诉:心慌气短10余年,加重3月。
151.现病史:10余年前患者因情绪激动出现心慌气短,后每于劳累、情绪激动、天气变化时加重,期间因房颤发作住院3次,予抗心律失常、抗凝等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 2017年3月因心慌加重,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予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2/日以抗心律失常、达比加群酯胶囊110mg1/日抗血栓形成等对症治疗,出院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心慌持续发作,现于我院就诊。
152.刻下症:心慌,每于劳累、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环境嘈杂时加重,气短,自汗甚,偶胸胁刺痛,无口干口苦,无反酸烧心,纳可,心绪不安,眠差,地西泮辅助睡眠,二便调。
153.舌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154.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血压150/100mmhg,现血压控制在120/80mmhg 左右,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 1/日控制血压;高脂血症病史10年,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降脂稳斑;睡眠障碍病史2年,口服地西泮2.5mg 1/晚;2型糖尿病病史1年,口服阿卡波糖片50mg 3/日控制血糖;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155.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156.家族史:无相关家族史。
157.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158.口服药: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2/日,达比加群酯胶囊110mg1/日,厄贝沙坦片150mg 1/ 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晚,阿卡波糖片50mg 3/日,地西泮2.5mg 1/晚。
159.诊断:西医诊断: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障碍,2型糖尿病。
160.中医诊断:心悸病(气虚血瘀证)。
161.治法:益气通脉,活血止痛。
162.方药:黄芪20g、太子参15g、当归9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0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酸枣仁 15g。
163.方解:据症舌脉,患者每于劳累、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环境嘈杂时心慌加重,心绪不安,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养心安神之酸枣仁以安神。
164.2017年08月20日二诊:
165.刻下症:心慌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仍有气短、自汗,偶胸胁刺痛,纳可,无心绪不安,睡眠较前好转,偶地西泮辅助睡眠,二便调。
166.舌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
167.口服药:达比加群酯胶囊110mg1/日,厄贝沙坦片150mg 1/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 晚,阿卡波糖片50mg 3/日,地西泮2.5mg 1/晚。
168.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2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5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酸枣仁15g。
169.方解:服上方后,患者心慌、睡眠好转,仍有气短、自汗,故加大黄芪剂量以加强益气;仍有胸胁刺痛,故加大当归、丹参剂量以加强活血化瘀止痛。
170.2017年9月22日三诊:
171.刻下症:心慌基本未作,气短、自汗、胸胁刺痛改善,纳可,眠佳,二便调。
172.舌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
173.辅助检查:2017年09月19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174.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2g、白芍12g、桂枝9g、茯苓15g、丹参15g、郁金9g、水蛭3g、香附9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甘草10g、酸枣仁 15g。
175.方解:自首诊服药3月余,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期间减停抗心律失常药物,复查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房颤,余诸症配伍加减均向好,原方有效,继服原方1月以巩固疗效,若有不适随诊。
176.实施例1
177.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
个小时,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膏状,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冷却24小时,分取上清醇液,沉淀用75%乙醇洗涤一次并过滤,分取上清醇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适量糊精,减压浓缩成膏状,喷雾干燥,制成颗粒剂。
197.实施例8
198.一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5份、太子参15份、当归12份、白芍10份、桂枝10份、茯苓10份、丹参 12份、郁金9份、水蛭3份、香附6份、生龙骨30份(先煎)、生牡蛎30份(先煎)、甘草10份。
199.以上中药切片,加水覆盖药材,浸泡1个小时后煎煮2个小时,分离药渣,药渣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6倍量煎煮2个小时,收集分离出的药液,加入适量糊精,低温蒸发至稠膏状,60℃-80℃干燥,制成冲剂。
200.临床试验
201.1研究方法
202.1.1对象:选取2018年0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
203.1.2诊断标准:参考《2020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与管理指南》;气虚血瘀证型,参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诊断学》第九版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4.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病情相对稳定,近1月内未服用任何改善心室率的中药或中成药者;(3)18-80岁,性别不限,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05.1.4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者,如病窦综合征、病理性阵发性室速、 tdp等;(2)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3)伴有严重的心衰,心功能iv级者;(4) 伴有严重的感染者;(5)伴有无法纠正的缺氧或电解质紊乱者;(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7)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者;(8)有精神异常及不愿合作者;(9)研究者认为存在不适合参加临床试验的其他情况。
206.1.5治疗方法:在基础西药治疗(抗心律失常+抗凝治疗)上,予以本专利实施例1的处方治疗,疗程共8周。
207.1.6观察指标:以心室率疗效为主要结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 值为次要结局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为安全性指标。
208.心室率疗效判定:

显效:静息状态下心率<80次/分;

有效:静息状态下心率<110 次/分;

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209.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0.2研究结果
211.2.1临床疗效
212.表1示出了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对于心室率疗效,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对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对于血小板(plt)值,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
213.表1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0214][0215]
注:
*
治疗前、后p=0.000《0.05,

治疗前、后p=0.000《0.05,

治疗前、后p=0.788》0.05。
[0216]
2.2安全性监测
[0217]
表2示出了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数据对比。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 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
[0218]
表2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数据对比
[0219][0220]
注:
*
治疗前、后p=0.362》0.05,

治疗前、后p=0.135》0.05。
[0221]
3结论
[0222]
本专利方可有效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及凝血指标,同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没有显著影响,安全性较好。
[0223]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