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7217发布日期:2022-07-09 18:0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


背景技术:

2.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用于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内窥镜,容易做整个子宫腔之观察及诊断,检查过程快速、不痛、不伤子宫。宫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宫腔镜向子宫内注水使得宫腔膨大,便于手术过程观察,这就使得宫腔镜内部需设置一个包括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的水路系统。
3.现有技术中的水路系统大都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密封圈将宫腔镜内部分隔为若干个互相隔离的空间以保证水路系统的正常运行,结构较为复杂。
4.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宫腔镜[申请号:201810824855.4],该发明专利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左侧形成管路定位腔,管路定位腔中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前镜管,所述定位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用于器械通道的器械管,所述前镜管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物镜一、度组合棱镜、物镜二、间隔圈一、物镜三、间隔圈二、物镜四、间隔圈三、转像镜、间隔圈四、隔间圈五、棒镜弹性间隔圈、左转角棒镜、前镜管后棱镜座和度转像棱镜,所述外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用导光头,所述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体前接头,所述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体后接头,所述主体后接头的顶部通过压母固定连接有主体后接管,所述主体后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后镜管,所述后镜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帽,所述后镜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右转角棒镜,所述主体后接管的表面套设有色圈,所述主体后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目镜罩连接套,所述主体后接管的表面通过压簧固定连接有定心件,所述目镜罩连接套的内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壁的顶部通过光栏座固定连接有目镜筒,所述目镜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目镜调整座,所述目镜筒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目镜,所述目镜罩连接套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目镜保护片座,所述目镜保护片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目镜保护片,所述目镜罩连接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目镜罩。
[0005]
该发明专利具有可分辨血管分布和黏膜下的病变,操作方便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水路安装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包括外壳体和连接在外壳体上的内窥管,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内窥管远离外壳体的一端具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内窥管的一端设有内部至少具有两个空腔的水路接头,内窥管包括相互套接的内管和外管,且内管与进水口相连通,外管与回水口相连通,所述内管和外管分别与水路接头中的一个
空腔相连通,所述水路接头通过软管分别与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相连通。
[0009]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所述水路接头包括接头壳体和位于接头壳体内的水路腔室,所述水路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外管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内管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接头壳体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交互管道,所述交互管道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相连通。
[0010]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接头壳体的轴心线方向前后设置,且第一腔室较第二腔室更靠近外管,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径大于第二腔室的内径。
[0011]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所述内管的轴心线和外管的轴心线相互重合,且内管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时,内管的外壁与第二腔室的内壁密封贴合。
[0012]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所述水路接头远离内窥管的一端设有旋转连接头,所述旋转连接头侧面具有向旋转连接头内部凹陷的键槽,所述键槽的表面为平面,所述键槽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筋条,所述导向筋条的延伸方向与水路接头的轴心线方向平行。
[0013]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所述入水接头与水路接头之间具有相对独立设置的第一进水软管和第二进水软管,所述第一进水软管和第二进水软管相连通,第一进水软管的一端与入水接头相连通,第二进水软管的一端连接在水路接头上且与内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与水路接头之间具有相对独立设置的第一回水软管和第二回水软管,所述第一回水软管和第二回水软管相连通,第一回水软管的一端与出水接头相连通,第二回水软管的一端连接在内窥管上且与外管相连通;
[0014]
或入水接头与水路接头之间以及出水接头与水路接头之间均通过一根软管连接,且软管中部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在外壳体上。
[0015]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还包括内部具有走水空腔的安装盘,所述第一进水软管、第二进水软管、第一回水软管和第二回水软管的一端均连接在安装盘上并与走水空腔相连通;所述走水空腔包括相互隔离的进水空腔和出水空腔,第一进水软管与第二进水软管之间通过进水空腔相连通,第一回水软管与第二回水软管之间通过出水空腔相连通。
[0016]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所述安装盘固定连接在外壳体上且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内窥管贯穿过安装盘且内窥管的轴心线贯穿过安装盘的中心。
[0017]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还包括连接在内窥管一端用于带动内窥管旋转的转动旋钮,所述转动旋钮靠近内窥管的一侧表面具有向转动旋钮内部凹陷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表面凸出有限位块,旋转转动旋钮可使限位块压设在外壳体上。
[0018]
在上述的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中,所述入水接头上设有用于调节入水接头开度的入水阀门,所述出水接头上设有用于调节出水接头开度的出水阀门,所述入水接头的开度大于出水接头的开度。
[0019]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0]
1、本发明采用软管连接的方式实现水路的架设,使得宫腔镜内部无需设置大量的密封圈以保证内部腔体的密封,便于操作。
[0021]
2、本发明的软管采用多段独立结构或中间位置利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降低转动过程中软管摆动的自由程度,从而防止发生软管弯折导致水路堵塞的问题。
[0022]
3、本发明通过内部具有两个腔室的双水路接头与两个外接管路连通,两个外接管路一个管路实现进水,一个管路实现出水,从而利用双水路接头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双水路的设置,简化了宫腔镜内部结构。
[0023]
4、本发明的第二进水软管和第二回水软管位于内窥管的两侧,且长度长于安装盘至软管与内窥管连通位点的直线距离,这样在旋转过程中可以留有余量。
[0024]
5、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较低,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应用在宫腔镜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发明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9]
图5是现有技术中宫腔镜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是水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外壳体1、内窥管2、入水接头3、出水接头4、进水口5、回水口6、第一进水软管7、第二进水软管8、第一回水软管9、第二回水软管10、走水空腔11、安装盘12、进水空腔13、出水空腔14、转动旋钮15、限位环16、限位块17、入水阀门18、出水阀门19、水路接头20、内管21、外管22、接头壳体100、交互管道101、限位夹103、固定连接片104、旋转连接头106、键槽107、导向筋条108、第一腔室201、第二腔室202、第一定位台阶203、第二定位台阶204、第一抵靠面205、第二抵靠面206。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
结合图1-3所示,一种宫腔镜循环水路系统,包括外壳体1和连接在外壳体1上的内窥管2,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入水接头3和出水接头4,所述内窥管2远离外壳体1的一端具有进水口5和回水口6,所述内窥管2的一端设有内部至少具有两个空腔的水路接头20,内窥管2包括相互套接的内管21和外管22,且内管21与进水口5相连通,外管22与回水口6相连通,所述内管21和外管22分别与水路接头20中的一个空腔相连通,所述水路接头20通过软管分别与入水接头3和出水接头4相连通。
[0034]
如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宫腔镜中常用的水路结构示意图,其采用分腔式结构,内部包括两个通过密封圈c分隔的腔室一a和腔室二b,内窥管道d的两个水路接口分别与腔室一a和腔室二b相连通。故本发明采用软管连接的方式实现水路的架设,使得宫腔镜内部无需设置大量的密封圈以保证内部腔体的密封,便于操作。
[0035]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水路接头20包括接头壳体100和位于接头壳体100内的水路腔室200,所述水路腔室200包括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所述外管22与第一腔室201相连通,所述内管21与第二腔室202相连通,所述接头壳体100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交互管道101,所述交互管道101与第一腔室201或第二腔室202相连通。
[0036]
本发明,使用时,外界水源通过其中一个交互管道101进入第二腔室202,第二腔室202中的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患者宫腔内实现进水,使得患者宫腔膨胀。宫腔内的水通过管道
回流至第一腔室201内,并通过另一交互管道101排出,形成水路循环。故本发明通过内部具有两个腔室的双水路接头与两个外接管路,即软管连通,两个外接管路一个管路实现进水,一个管路实现出水,从而利用双水路接头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双水路的设置,简化了宫腔镜内部结构。
[0037]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沿接头壳体100的轴心线方向前后设置或并排设置。
[0038]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沿接头壳体100的轴心线方向前后设置,且第一腔室201的内径与第二腔室202的内径不相等。这样在连接外接管路时,外接管路可采用如图4所示的套管的设置方式,以节约空间。第一腔室201的内径与第二腔室202的内径不相等,即所述第一腔室201的内径大于第二腔室202的内径,这样可方便内管连接至第二腔室202内时与第二腔室202形成密封连接的同时,内管与第一腔室201之间仍留有间隙,从而方便第一腔室201与外管连通。
[0039]
如图6所示,所述接头壳体100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夹103,所述限位夹103沿接头壳体100的径向延伸。限位夹103可用于夹持外接管路,结合图2所示,第二进水软管8和第二回水软管10通过限位夹103的夹持,使得宫腔镜内管路系统排布更加规整,同时,由于限位夹103设有两个且对称连接在接头壳体100的两侧,两个限位夹103的大小长度均相等,这样使得转动过程中第二进水软管8和第二回水软管10的初始位置固定,转动过程中第二进水软管8和第二回水软管10的位置,即运动轨迹相对可控。
[0040]
如图6所示,每个限位夹103与接头壳体100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连接片104,所述固定连接片104一侧与限位夹103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接头壳体10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片104可用于加固限位夹103和接头壳体1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0041]
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片104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可防止固定连接片10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
[0042]
如图6所示,所述接头壳体100的一端具有旋转连接头106,所述旋转连接头106侧面具有向旋转连接头106内部凹陷的键槽107,所述键槽107的表面为平面。所述键槽107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筋条108,所述导向筋条108的延伸方向与接头壳体100的轴心线方向平行。这样设置可方便接头壳体100与尾端的旋转旋钮相连接,如图1所示,从而通过旋转尾端的旋转旋钮起到带动双水路接头以及宫腔镜前端管体的作用。设置导向筋条108也可起到防呆的作用,保证后段旋钮的连接方向。
[0043]
结合图4和图6所示,所述接头壳体100内设有第一定位台阶203和第二定位台阶204,所述第一定位台阶203和第二定位台阶204分别位于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内,所述第一定位台阶203的一侧具有第一抵靠面205,所述第二定位台阶204的一侧具有第二抵靠面206。这样在外接管路的安装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定位台阶203使得与第一腔室201相连通的外接管路安装到位,可通过第二定位台阶204使得与第二腔室202相连通的外接管路安装到位。
[0044]
如图1所示,所述入水接头3与水路接头20之间具有相对独立设置的第一进水软管7和第二进水软管8,所述第一进水软管7和第二进水软管8相连通,第一进水软管7的一端与入水接头3相连通,第二进水软管8的一端连接在水路接头20上且与内管21相连通,所述出水接头4与水路接头20之间具有相对独立设置的第一回水软管9和第二回水软管10,所述第
一回水软管9和第二回水软管10相连通,第一回水软管9的一端与出水接头4相连通,第二回水软管10的一端连接在内窥管2上且与外管22相连通;或入水接头3与水路接头20之间以及出水接头4与水路接头20之间均通过一根软管连接,且软管中部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在外壳体1上。其中,固定结构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常用结构,例如可以是带弧度的弯管,弯管外侧面直接或间接连接在外壳体1上,软管通过弯管内部走管实现对该点位软管位置的限制。
[0045]
使用时,外接水源的水通过入水接头3接入,依次通过第一进水软管7和第二进水软管8流入内窥管2,并通过内窥管2端部的进水口5进入患者宫腔内,使得宫腔膨大。宫腔内的水通过回水口6回水,并依次经过内窥管2、第二回水软管10和第一回水软管9输送至出水接头4处实现出水。本发明的软管采用多段独立结构或中间位置利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降低转动过程中软管摆动的自由程度,从而防止发生软管弯折导致水路堵塞的问题。
[0046]
结合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内部具有走水空腔11的安装盘12,安装盘12的一侧具有密封盖,从而保证走水空腔11的密封性,所述第一进水软管7、第二进水软管8、第一回水软管9和第二回水软管10的一端均连接在安装盘12上并与走水空腔11相连通。
[0047]
具体的说,所述走水空腔11包括相互隔离的进水空腔13和出水空腔14,第一进水软管7与第二进水软管8之间通过进水空腔13相连通,第一回水软管9与第二回水软管10之间通过出水空腔14相连通。
[0048]
安装盘12将第一进水软管7、第二进水软管8、第一回水软管9和第二回水软管10均收拢至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同时通过内部两个相互隔离的空腔13、14实现进水软管7、8和回水软管9、10的两两连通,进一步简化了水路架设结构,便于在宫腔镜内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安装。
[0049]
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盘12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上且位于外壳体1内部。安装盘12固定设置在外壳体1内部可防止内窥管2转动过程中通过软管带动安装盘12发生移动或转动,进一步减小了软管摆动的自由程度。
[0050]
如图3所示,还包括连接在内窥管2一端用于带动内窥管2旋转的转动旋钮15,所述安装盘12连接在外壳体1远离转动旋钮15的一侧,所述内窥管2贯穿过安装盘12且内窥管2的轴心线贯穿过安装盘12的中心。
[0051]
由于第二进水软管8和第二回水软管10连接在内窥管2上,故当内窥管2贯穿过安装盘12且内窥管2的轴心线贯穿过安装盘12的中心时,第二进水软管8和第二回水软管10两管处于几乎水平状态。而入水接头3和出水接头4大都设置在外壳体1底部,如图1所示,故第一进水软管7和第一回水软管9两管处于几乎竖直状态,从而减少软管之间发生相互干涉的可能,进一步避免管道弯折的问题发生。
[0052]
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旋钮15靠近内窥管2的一侧表面具有向转动旋钮15内部凹陷的限位环16,所述限位环16表面凸出有限位块17,旋转转动旋钮15可使限位块17压设在外壳体1上。优选地,所述限位块17的弧度为20度以下。这样可以保证转动旋钮15可旋转的角度较大,约为340度,从而保证宫腔镜手术过程中的视野调整。
[0053]
优选地,所述内窥管2为弯曲的管路,即内窥管2的一端具有一定的向一侧弯曲的弧度。这样在旋转过程中,内窥镜的可视区域会随着旋转发生较大的偏移,这样内窥镜获得较大的视野仅需通过旋转转动旋钮15即可实现,而无需整体调整宫腔镜的位置,便于手术
操作。
[0054]
如图4所示,所述内窥管2包括相互套接的内管21和外管22,所述内管21一端设有进水口5,另一端与第二进水软管8相连通,所述外管22一端设有回水口6,另一端与第二回水软管10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内管21的轴心线和外管22的轴心线相互重合。
[0055]
如图1所示,所述入水接头3上设有用于调节入水接头3开度的入水阀门18,所述出水接头4上设有用于调节出水接头4开度的出水阀门19,所述入水接头3的开度大于出水接头4的开度。通过入水阀门18和出水阀门19调节和入水接头3和出水接头4的开度,保证入水接头3的开度大于出水接头4的开度,从而保证宫腔内具有一定的水压,保证宫腔具有一定的膨胀程度。
[0056]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进水软管8和第二回水软管10位于内窥管的两侧,且第二进水软管8的长度长于第二进水软管8连通位点的直线距离,第二回水软管10的长度长于第二回水软管10连通位点的直线距离。即本发明的第二进水软管8和第二回水软管10位于内窥管2的两侧,且长度长于安装盘12至软管与内窥管2连通位点的直线距离,这样在旋转过程中可以留有余量。
[005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转动入水阀门18打开入水接头3,外界水源通过入水接头3后,再依次通过第一进水软管7和第二进水软管8流入水路接头20的第二腔室202中,再依次通过内管21和进水口5进入患者宫腔内,使得宫腔充水膨大。宫腔内的水通过回水口6回水,并经过外管22进入水路接头20的第一腔室201中,再依次经过第二回水软管10和第一回水软管9输送至出水接头4处,转动出水阀门19打开出水接头4从而实现出水。故本发明采用软管连接的方式实现水路的架设,使得宫腔镜内部无需设置大量的密封圈以保证内部腔体的密封,便于操作。本发明采用的双水路系统可保证宫腔内外的水可形成循环,从而保证宫腔内的水较为清澈,视野清晰。
[005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5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壳体1、内窥管2、入水接头3、出水接头4、进水口5、回水口6、第一进水软管7、第二进水软管8、第一回水软管9、第二回水软管10、走水空腔11、安装盘12、进水空腔13、出水空腔14、转动旋钮15、限位环16、限位块17、入水阀门18、出水阀门19、水路接头20、内管21、外管22、接头壳体100、交互管道101、限位夹103、固定连接片104、旋转连接头106、键槽107、导向筋条108、第一腔室201、第二腔室202、第一定位台阶203、第二定位台阶204、第一抵靠面205、第二抵靠面20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