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1882发布日期:2022-07-22 21:5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腹腔镜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后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1厘米的小切口,各插入一个叫做"trocar"的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
3.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人体腹腔内会发生出血现象,也会有部分血液和体内残液的淤积,需要将其冲吸干净,有利于手术的进一步进行。现有技术中的冲洗吸引器在清洗腹腔时,只能从吸引管的前端管口流出清洗液,而吸引管管口易被腹腔内脂肪颗粒类物质堵塞,造成清洗效果不佳现象,且现有的冲洗吸引器不易控制流量,流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冲吸效果,严重影响进一步手术治疗的进行,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给病人及医务人员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仅如此由于人体腹腔内含有大量的大网膜组织,在冲吸过程中其容易被吸附在吸引管的前端管口,一方面会导致其管口处被堵塞,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大网膜组织被损伤。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型的腹腔镜吸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腔镜吸引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防止脂肪颗粒阻塞吸引装置内液体的流动,便于调节控制流量,同时避免吸引过程中造成大网膜组织损伤。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腹腔镜吸引装置,包括:
6.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柔性套,所述第一柔性套嵌设有多个透液组件,所述第一柔性套内罩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所述第一柔性套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柔性套,所述第二柔性套内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固定于所述定位套与所述第一柔性套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柔性套之间具有透液空间,所述透液空间与所述透液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定位套内罩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通有多个第一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贯穿所述定位套并与所述透液空间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壁对称固定有第二输料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连通有多个第三输料管,所述第三输料管内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输料管的管口处安装有滤网;
7.传输部,所述传输部包括第一外管,所述第一柔性套与所述第一外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套底端沿所述第一外管顶口的边缘处封装固定,所述第一外管内封装固定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以及所述定位套内围成的空间为载料空间,所述第二输料管与所述载料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与多个所述第三输料管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底
端固接且连通有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位于所述第一外管内,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穿透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固定有弧形导向板,所述弧形导向板与所述第一外管的侧壁固接,且所述弧形导向板与所述第一外管之间具有穿透腔,所述穿透腔与所述穿透孔连通,所述穿透腔与所述穿透孔之间穿设有柔性齿条,所述柔性齿条的顶端伸出所述穿透孔并固定有弹力绳的一端,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固接,且所述弹力绳与任一所述第二输料管同侧;
8.操控部,所述操控部包括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外管内套接有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连通有气泵,所述第二内管与所述第一内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外管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推拉孔,所述第一推拉孔沿竖直方向连通有第二推拉孔,所述第二推拉孔的顶端与所述穿透腔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一推拉孔和所述第二推拉孔的连接处设有齿轮,所述柔性齿条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穿透腔和所述第二推拉孔,并由所述第一推拉孔伸出,且所述柔性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9.优选的,所述透液组件包括第三柔性套,所述第三柔性套嵌设于所述第一柔性套内,所述第三柔性套内套接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与所述透液空间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透液空间的侧壁周向固定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内侧固接且连通有多个出气管,多个所述出气管朝向所述透液空间的中心,所述环形管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套、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的侧壁;所述第二外管的外侧周向开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安装有加热丝,所述环形腔的外口封装有手柄套,所述输气管贯穿所述第二外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环形腔连通,所述输气管伸入所述环形腔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气泵的排气端通过管道贯穿所述手柄套,并与所述环形腔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吸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内管的底口连通,且所述气泵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二内管的连通处设有滤板,所述滤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底口。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管的外侧周向固定有台阶,所述台阶的外侧周向固定有第一螺套,所述第一螺套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套,所述第二螺套位于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一螺套之间,所述第二螺套的顶端固定有所述第一柔性套。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二内管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管道连接件,所述管道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二外管连接处的内侧。
14.优选的,所述柔性齿条伸出所述第一推拉孔的一端固接有把手。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弧形导向板的外侧壁之间均填充有缓震层。
16.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固定有破碎网,所述破碎网的顶端固接有多个破碎齿,所述破碎网位于所述第三输料管与所述第一内管之间,所述第三输料管与所述破碎齿上下对应设置。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周向固定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位于所述第三输料管以及所述第二输料管的顶部,所述定位套的内侧壁铺设有隔热层。
18.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将抵接部以及传输部沿病人切口位置植入腹腔内,对腹腔内的部分血液和淤积体液的混合液体实施抽取工作,开启气泵,使得第二内管、第一内管、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以及透液空间的区域内形成吸引通道,吸引过程中,大网膜组织会贴附于第一柔性套的外表,在第二柔性套以及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保证大网膜组织与第
一柔性套的外表随形服帖,防止冲吸过程中对其造成损伤,并且利用支撑弹簧作为中间支撑能够保证透液空间不被压制,保证液体的通过性,利用透液组件能够将腹腔内液体以及大网膜组织粘附的液体送入至透液空间内,经由第一输料管进入至第一壳体内,在负压作用下,液体通过第三输料管至第二壳体,通过第一电磁阀控制调节流量,混合于液体内的脂肪颗粒被滤网阻挡截留在第一壳体内,而液体经过除杂后通过第一内管送入至第二内管收集,并且在液体流动过程中,手动抽拉柔性齿条,在齿轮以及第一推拉孔、第二推拉孔、穿透腔和穿透孔的导向作用下,柔性齿条做往复运动,并且带动弹力绳拉动第一壳体抖动,将第一壳体底部存积的脂肪颗粒沿第二输料管送出至载料空间内收集,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并且保证脂肪颗粒不会堆积于滤网处造成堵塞。本发明能够防止脂肪颗粒阻塞吸引装置内液体的流动,便于调节控制流量,同时避免了吸引过程中造成大网膜组织损伤的问题出现,并且本装置大幅度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发明腹腔镜吸引装置的主视图;
21.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为图1中d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图1中e的局部放大图;
26.图7为本发明环形管的俯视图;
27.图8为本发明穿透腔的俯视图;
28.其中,1为第一柔性套,2为定位套,3为第二柔性套,4为支撑弹簧,5为透液空间,6为第一壳体,7为第一输料管,8为第二输料管,9为第三输料管,10为第一电磁阀,11为滤网,12为第一外管,13为第二壳体,14为载料空间,15为第一内管,16为穿透孔,17为弧形导向板,18为穿透腔,19为柔性齿条,20为弹力绳,21为第二外管,22为第二内管,23为气泵,24为第一推拉孔,25为第二推拉孔,26为齿轮,27为第三柔性套,28为海绵块,29为环形管,30为出气管,31为输气管,32为环形腔,33为加热丝,34为手柄套,35为第二电磁阀,36为管道,37为滤板,38为台阶,39为第一螺套,40为第二螺套,41为管道连接件,42为把手,43为缓震层,44为破碎网,45为破碎齿,46为加热板,47为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参照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镜吸引装置,包括:
32.抵接部,抵接部包括第一柔性套1,第一柔性套为柔性橡胶材质制成,第一柔性套1嵌设有多个透液组件,腹腔内的混合液体通过透液组件渗透至透液空间5内,第一柔性套1内罩设有定位套2,定位套2与第一柔性套1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柔性套3,第二柔性套3内设有支撑弹簧4,支撑弹簧4固定于定位套2与第一柔性套1之间,定位套2为医用塑料材质,作为内层支撑结构,吸引过程中,大网膜组织会贴附于第一柔性套1的外表,在第二柔性套3以及支撑弹簧4的作用下,保证大网膜组织与第一柔性套1的外表随形服帖,防止冲吸过程中对其造成损伤,并且利用支撑弹簧4作为中间支撑能够保证透液空间5不被压制,保证液体的通过性,多个第二柔性套3之间具有透液空间5,透液空间5与透液组件一一对应,定位套2内罩设有第一壳体6,第一壳体6连通有多个第一输料管7,第一输料管7贯穿定位套2并与透液空间5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透液空间内的液体在负压作用下通过第一输料管7进入至第一壳体6内部,第一壳体6的两侧壁对称固定有第二输料管8,第二输料管8靠近第一壳体6的一端与第一壳体6的底面平齐,第一壳体6的底端连通有多个第三输料管9,第三输料管9和第一输料管7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一方面能够制成第一壳体6,另一方面在外力干扰下,第一壳体6能够在此位置被动地进行晃动,第三输料管9内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第三输料管9的管口处安装有滤网11,在负压作用下第一壳体6内的液体沿第三输料管9送出,通过流量由第一电磁阀10进行控制,液体内混合的脂肪颗粒等杂质被滤网11截留;
33.传输部,传输部包括第一外管12,第一柔性套1与第一外管12可拆卸连接,手术完毕后将传输部与抵接部移出切口,将第一柔性套1拆卸即可清理其内部的脂肪颗粒等杂质,定位套2底端沿第一外管12顶口的边缘处封装固定,第一外管12内封装固定有第二壳体13,第二壳体13的顶部以及定位套2内围成的空间为载料空间14,第二输料管8与载料空间14连通,载料空间14用于将第二壳体13内的脂肪颗粒经由第二输料管8输送至其内部进行收集,第二壳体13的顶端与多个第三输料管9连通,第二壳体13的底端固接且连通有第一内管15,第一内管15位于第一外管12内,第三输料管9送入第二壳体13内部的液体经由第一内管15送出,第一外管12对第一内管15起到保护作用,第二壳体13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穿透孔16,第二壳体13的底端固定有弧形导向板17,弧形导向板17与第一外管12的侧壁固接,且弧形导向板17与第一外管12之间具有穿透腔18,穿透腔18与穿透孔16连通,穿透腔18与穿透孔16之间穿设有柔性齿条19,柔性齿条19的顶端伸出穿透孔16并固定有弹力绳20的一端,弹力绳20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6的外侧壁固接,且弹力绳20与任一第二输料管8同侧,当柔性齿条19往复拉伸弹力绳20时,其能够带动第一壳体6晃动,进而使得与第二输料管8同侧的第一壳体6两侧壁摆动,将存积于滤网11顶面的脂肪颗粒等杂志送入至载料空间14内部;
34.操控部,操控部包括第二外管21,第二外管21内套接有第二内管22,第二内管22连通有气泵23,气泵23作为原动力将液体由第一内管15抽出,并送入至第二内管22内收集,优选的,第二内管22内可设置一次性医用收集袋,第二内管22内部的液体直接送入至收集袋内进行收集,第二内管22与第一内管15可拆卸连接,冲吸过程完毕后,将第二内管22与第一内管15分离,即可清理第二内管22内部的积液,第二外管21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
推拉孔24,第一推拉孔24沿竖直方向连通有第二推拉孔25,第二推拉孔25的顶端与穿透腔18的底端连通,第一推拉孔24和第二推拉孔25的连接处设有齿轮26,柔性齿条19的底端依次贯穿穿透腔18和第二推拉孔25,并由第一推拉孔24伸出,且柔性齿条19与齿轮26啮合,在液体流动过程中,手动抽拉柔性齿条19,在齿轮26以及第一推拉孔24、第二推拉孔25、穿透腔18和穿透孔16的导向作用下,柔性齿条19做往复运动,并且带动弹力绳20拉动第一壳体6抖动,将第一壳体6底部存积的脂肪颗粒沿第二输料管8送出至载料空间14内收集,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并且保证脂肪颗粒不会堆积于滤网11处造成堵塞。
35.本装置使用时,将抵接部以及传输部沿病人切口位置植入腹腔内,对腹腔内的部分血液和淤积体液的混合液体实施抽取工作,开启气泵23,使得第二内管22、第一内管15、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6以及透液空间5的区域内形成吸引通道,吸引过程中,大网膜组织会贴附于第一柔性套1的外表,在第二柔性套3以及支撑弹簧4的作用下,保证大网膜组织与第一柔性套1的外表随形服帖,防止冲吸过程中对其造成损伤,并且利用支撑弹簧4作为中间支撑能够保证透液空间5不被压制,保证液体的通过性,利用透液组件能够将腹腔内液体以及大网膜组织粘附的液体送入至透液空间5内,经由第一输料管7进入至第一壳体6内,在负压作用下,液体通过第三输料管9至第二壳体13,通过第一电磁阀10控制调节流量,混合于液体内的脂肪颗粒被滤网11阻挡截留在第一壳体6内,而液体经过除杂后通过第一内管15送入至第二内管22收集,并且在液体流动过程中,手动抽拉柔性齿条19,在齿轮26以及第一推拉孔24、第二推拉孔25、穿透腔18和穿透孔16的导向作用下,柔性齿条19做往复运动,并且带动弹力绳20拉动第一壳体6抖动,将第一壳体6底部存积的脂肪颗粒沿第二输料管8送出至载料空间14内收集,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并且保证脂肪颗粒不会堆积于滤网11处造成堵塞。
36.进一步优化方案,透液组件包括第三柔性套27,第三柔性套27嵌设于第一柔性套1内,第三柔性套27内套接有海绵块28,海绵块28与透液空间5对应设置,利用第三柔性套27将海绵块28固定于第一柔性套1处,液体能够透过海绵块28进入至透液空间5的内部。
37.进一步优化方案,透液空间5的侧壁周向固定有环形管29,环形管29的内侧固接且连通有多个出气管30,多个出气管30朝向透液空间5的中心,且略微朝向第一输料管7的方向倾斜,环形管29连通有输气管31,输气管31依次穿过定位套2、第一外管12和第二外管21的侧壁;第二外管21的外侧周向开设有环形腔32,环形腔32内安装有加热丝33,环形腔32的外口封装有手柄套34,输气管31贯穿第二外管21的侧壁并与环形腔32连通,输气管31伸入环形腔3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35,气泵23的排气端通过管道36贯穿手柄套34,并与环形腔32连通。气泵23的吸气端通过管道36与第二内管22的底口连通,且气泵23的吸气端与第二内管22的连通处设有滤板37,滤板37固定于第二内管22的底口。气泵23的吸气端进行抽气作业,使得上述的吸引通道产生负压,其排气端通过管道36向环形腔32内输入空气,使得手柄套34膨胀,在医护人员手持手柄套34按压过程中,能够加快空气流速,并且在加热丝33的作用下对环形腔32内部输入的空气进行加热,能够保证手柄套34快速膨胀,热气经过输气管31输送至环形管29,在输送过程中由第二电磁阀35调节热气通过流量,热气由出气管30送出并对流经第一输料管7的液体进行补压作用,提高其流动速度,同时在热空气传递热量的情况下,保证流经透液空间5的液体与混合的固体杂质分离速度降低,并且在出气管30不断吹向透液空间5内壁的作用下,保证透液空间5内不会存积脂肪颗粒等固体杂质,进
一步保证冲吸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的问题,滤板37能够阻隔收集在第二内管22内的液体沿底口处随气体一同流出。
38.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外管12的外侧周向固定有台阶38,台阶38的外侧周向固定有第一螺套39,第一螺套39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套40,第二螺套40位于第一外管12与第一螺套39之间,第二螺套40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柔性套1通过第一螺套39和第二螺套40的配合能够使得第一柔性套1螺纹连接于第一外管12的顶部,便于二者之间拆装更换。
39.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内管15与第二内管2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管道连接件41,管道连接件41位于第一外管12与第二外管21连接处的内侧,第一内管15以及第二内管22相对的两端部均开设螺纹槽,管道连接件41衔接于两螺纹槽之间,便于第一内管15与第二内管22之间的拆装固定。
40.进一步优化方案,柔性齿条19伸出第一推拉孔24的一端固接有把手42,手握把手42进行推拉动作,即可带动柔性齿条19进行相应的推拉动作,使得弹力绳20拉动第一壳体6晃动,进而能够将存积在第一壳体6底壁的脂肪颗粒等固体杂质排出至载料空间14内部。
41.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内管15与第一外管12的外侧壁之间、第一内管15与弧形导向板17的外侧壁之间均填充有缓震层43,缓震层43可选用缓震胶,利用缓震胶将第一外管12内部的各部件进行封装,一方面能够增加装配紧密性,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受到外界碰撞影响时损坏第一外管12内部结构的问题出现。
42.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壳体13内固定有破碎网44,破碎网44的顶端固接有多个破碎齿45,破碎网44位于第三输料管9与第一内管15之间,第三输料管9与破碎齿45上下对应设置,为防止第三输料管9通过液体还含有小颗粒杂质,使第三输料管9输出的液体直接与破碎齿45冲撞,将其内部混合的小颗粒击打破碎,再通过破碎网44进行截留,进一步防止了冲吸过程中造成堵塞的问题出现。
43.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壳体6的内侧壁周向固定有加热板46,加热板46位于第三输料管9以及第二输料管8的顶部,定位套2的内侧壁铺设有隔热层47,在冲吸过程完毕后,且将抵接部和传输部由切口处取出之前,开启加热板46,对残留于滤网11顶面的脂肪颗粒等固体杂质进行干燥处理,再次抽拉柔性齿条19带动弹力绳20使第一壳体6摆动,使得干燥处理后的脂肪颗粒等固体杂质沿第二输料管8滚落至载料空间14内,便于整装收集,隔热层47的设置能够防止导热过快造成第一柔性套1表面温度上升并烫伤病人的问题出现。
4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装置针对于患者胆囊炎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在患者剑突下1cm处做一个切口,将此切口作为主操作孔,通过主操作孔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在人工气腹建立完成后,在患者肚脐下1cm处做一个切口作为观察孔,然后在患者右腋前0.5cm处和肋缘下右锁骨中线0.5cm处各做1个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通过观察孔将腹腔镜探入患者的腹腔,通过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将套管探入患者的腹腔,使用腹腔镜下冲吸钝性解剖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进行腹腔镜下冲吸解剖术,冲吸用装置采用本装置即可。先用腹腔镜观察患者胆囊的情况,然后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切除胆囊。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内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切口完全愈合的用时,手术中途转为进行开腹手术的几率以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通过上述治疗方法能够表明,本装置值得在临床手术上进行推广使用。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