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18710发布日期:2022-07-02 01:4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不可逆性损害导致的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因此,早期诊断以及优化其治疗与管理是改善copd患者症状、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以肺功能损害程度,症状及未来加重风险对copd进行综合评估,但其评估方法复杂,临床难以广泛实施,特别不利于被社区医院采纳。肺功能损害程度主要应用肺功来测定。目前我国肺功能仪尚未普及,且对于老年、不能配合的患者,肺功能检测无法准确顺利完成。频繁的肺功能检测,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耗时耗财。更重要的是,以上病情评估只能在医院由临床医生协助下完成。copd是一种中老年慢性疾病,其病程长,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参与决策同样很重要。临床医生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易于开展的检测方法。
4.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慢阻肺病程中的重要事件,是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患者的症状变化为主要判断标准,但容易受到患者主观性的影响。当然人们也尝试过量化评估患者症状,如mmrc、cat等,但是量化的症状仍然摆脱不了本身的主观性,而且时效性不足。已知aecopd与肺功能指标变化有关,例如呼气峰值流量,但绝对变化值很小,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价值不大,慢阻肺急性加重仍然难以检测。
5.氧饱和度是重要的呼吸生理指标,是指摄入氧气的血红蛋白量占总血红蛋白量的百分比。日常氧饱和度监测是在日常运动基础上,监测手指脉氧、脉率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稳定期copd患者动脉血氧含量情况,进而反映受检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其便于操作,有利于临床医生的病情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常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一定运动负荷下,呼吸代偿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即运动诱导的氧饱和度下降(excerise induced desaturation,eid),肺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eid幅度更大。严重的患者在静息时即出现低氧血症。另外,与历史基线数据相比,同等强度运动负荷下,氧饱和度下降更严重提示了慢阻肺急性加重。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运动康复锻炼强度指导。
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集合了氧饱和度动态检测、存储,实现运动负荷的定量估算,使患者能自助完成测试,通过测量静息基线氧饱和度、目标运动负荷下的氧饱和度及其较静息基线氧饱和度的下降值,实际运动距离与预计运动距离来综合评估慢阻肺、识别慢阻肺急性加重,并用于指导慢阻肺患者的
运动处方制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设备校对:包括日期和时间;
10.(2)基本信息录入:包括受试者信息,症状相关评分和生活状态评分;
11.(3)氧饱和度/脉率静息检测;
12.(4)氧饱和度/脉率运动负荷检测;
13.(5)数据显示与存储:将获得的各项参数可视化展示在设备界面,并实时存储更新的数据,记录运动时间、运动或步行距离;
14.(6)数据分析处理:排除干扰引起的伪差数据;
15.(7)判断与提示;
16.(8)数据无线传输。
17.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受试者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症状相关评分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喘息,生活状态评分包括活动能力、睡眠、精力。
18.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氧饱和度/脉率静息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19.①
开始5min倒计时,嘱咐患者安静并采取放松坐姿,佩戴好指脉氧传感器;
20.②
倒计时结束后,启动氧饱和度/脉率检测,实时更新显示氧饱和度和脉率;
21.③
静息检测持续5min后自动终止,静息检测持续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22.④
输出参数:静息氧饱和度spo2。
23.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氧饱和度/脉率运动负荷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24.①
设定目标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
25.亚极量运动负荷用脉率值来估算以百分比来表示,设定峰值脉率pr=220-年龄,亚极量运动负荷强度估算公式=(实际脉率/prmax)*100%,目标运动负荷强度为80%,运动时间为6min,目标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26.②
启动氧饱和度/脉率检测,实时显示氧饱和度、脉率值、运动强度;
27.③
检测终止:设置的目标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达标后,结束检测,记录运动或步行距离;
28.④
输出参数:静息氧饱和度与运动负荷最低氧饱和度的差值δspo2和差值百分比%δspo2。
29.优选地,所述步骤(7)中,判断与提示包括如下步骤:
30.①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风险;
31.a.静息下氧饱和度≤94%;
32.b.亚极量运动负荷下spo2l≤92%;
[0033][0034]

对copd患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提示慢阻肺急性加重;
[0035]
a.亚极量运动水平及以下,最低氧饱和度较基线下降幅度值δspo2≥6.5%;
[0036]
b.亚极量运动水平及以下,最低氧饱和度较基线下降幅度百分比%δspo2≥6.2%。
[0037]

根据六分钟步行距离、预测值,及监测指标是否属于高危组,确定运动处方。
[0038]
优选地,所述步骤(8)中,通过蓝牙传输模块将存储的测试结果上传至指定网络地址。
[003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0]
本发明通过获得受试者静息和(或)日常活动下的氧饱和度,运用临床研究的算法成果来有效识别慢阻肺危险人群,标记慢阻肺急性加重特征,操作方便安全,在社区和家庭均可开展,患者自助实施,使大量慢阻肺危险人群被识别出来以获得及时干预。在慢阻肺管理期间,指导患者的运动强度并尽早识别急性加重,使干预及早介入,缩短康复周期。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0043]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氧饱和度采集和分析的慢阻肺评估方法的流程图。该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4]
(1)设备校对:包括日期和时间;
[0045]
(2)基本信息录入:包括受试者信息,症状相关评分和生活状态评分;其中,受试者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症状相关评分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喘息,生活状态评分包括活动能力、睡眠、精力。
[0046]
(3)氧饱和度/脉率静息检测:氧饱和度/脉率静息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0047]

开始5min倒计时,嘱咐患者安静并采取放松坐姿,佩戴好指脉氧传感器;
[0048]

倒计时结束后,启动氧饱和度/脉率检测,实时更新显示氧饱和度和脉率;
[0049]

静息检测持续5min后自动终止,静息检测持续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输出参数:静息氧饱和度spo2。
[0050]
(4)氧饱和度/脉率运动负荷检测;氧饱和度/脉率运动负荷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0051]

设定目标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
[0052]
亚极量运动负荷用脉率值来估算以百分比来表示,设定峰值脉率pr=220-年龄,亚极量运动负荷强度估算公式=(实际脉率/prmax)*100%,目标运动负荷强度为80%,运动时间为6min,目标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0053]

启动氧饱和度/脉率检测,实时显示氧饱和度、脉率值、运动强度;
[0054]

检测终止:设置的目标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达标后,结束检测,记录运动或步行距离;
[0055]

输出参数:静息氧饱和度与运动负荷最低氧饱和度的差值δspo2和差值百分比%δspo2。
[0056]
(5)数据显示与存储:将获得的各项参数可视化展示在设备界面,并实时存储更新的数据,记录运动时间、运动或步行距离;
[0057]
(6)数据分析处理:排除干扰引起的伪差数据;
[0058]
(7)判断与提示;判断与提示包括如下步骤:
[0059]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风险;
[0060]
a.静息下氧饱和度≤94%;
[0061]
b.亚极量运动负荷下spo2l≤92%;
[0062][0063]

对copd患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提示慢阻肺急性加重;
[0064]
a.亚极量运动水平及以下,最低氧饱和度较基线下降幅度值δspo2≥6.5%;
[0065]
b.亚极量运动水平及以下,最低氧饱和度较基线下降幅度百分比%δspo2≥6.2%。
[0066]

根据六分钟步行距离、预测值,及监测指标是否属于高危组,确定运动处方。
[0067]
(8)数据无线传输:通过蓝牙传输模块将存储的测试结果上传至指定网络地址。
[0068]
本发明通过获得受试者静息和(或)日常活动下的氧饱和度,运用临床研究的算法成果来有效识别慢阻肺危险人群,标记慢阻肺急性加重特征,操作方便安全,在社区和家庭均可开展,患者自助实施。使大量慢阻肺危险人群被识别出来以获得及时干预。在慢阻肺管理期间,指导患者的运动强度并尽早识别急性加重,使干预及早介入,缩短康复周期。
[0069]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