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听诊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9428发布日期:2022-07-02 02:0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听诊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诊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听诊器是内外科医师使用频率较高的非一次性诊断用具之一,主要包括听诊头、导音管、耳挂。其中,耳挂通常置于医师颈部清洁区域,听诊头用于直接接触患者,其消毒处理步骤繁琐,常被医务人员忽视,如果消毒不彻底,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防护膜包覆听诊头,使听诊头通过防护膜接触患者,避免听诊头引起的交叉感染,降低流行疾病的传播风险的听诊器防护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听诊器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其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听诊头的第一半槽,所述第一半槽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辊槽和第二辊槽,所述第一辊槽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辊槽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一辊,所述第二辊槽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二辊,所述第二辊上设有第一防护膜卷,所述第二辊通过所述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连接所述第一辊,所述第一槽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辊;芯轴,所述芯轴包括连杆和压座,所述连杆垂直设于所述压座上表面,所述压座下表面设有切刀、对应于所述第一半槽的第二半槽、对应于第一辊槽和第二辊槽的第三辊槽和第四辊槽、所述第三辊槽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二槽,所述第三辊槽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三辊,所述第四辊槽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四辊,所述第四辊上设有第二防护膜卷,所述第四辊通过所述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连接所述第三辊,所述第二槽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三辊,所述切刀设于所述第三辊槽和所述第四辊槽之间、所述第二半槽外周;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内径与所述连杆外径相适应,所述第一段用于滑动安装所述芯轴的连杆,所述第二段采用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段用于容置所述芯轴的压座,所述第三段截面与所述底座截面相适应,所述第三段用于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三段侧壁设有用于置入听诊头的开口;所述芯轴的压座未压合于所述底座时,所述切刀位于所述压座与所述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的之间;所述芯轴的压座压合于所述底座时,所述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与所述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贴合包覆于听诊头外表面,所述切刀能够切割所述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与所述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
5.进一步,所述外壳的第三段外表面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控制器和电池,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控制按钮,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控制器,所
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按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
6.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与所述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均包括膜体和所述膜体一侧的粘接层,所述膜体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于听诊头和导音管端部。
7.进一步,所述第一半槽包括:第一听诊槽,其直径与听诊头直径相适应,其高度不大于所述听诊头高度;导音管槽,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听诊槽,另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导音管槽宽度与导音管的直径相适应,所述导音管槽用于容置导音管的近端侧;所述第二半槽包括:第二听诊槽,其直径与听诊头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听诊槽高度与所述第一听诊槽高度的高度和与听诊头的高度相适应。
8.进一步,所述底座设有切刀槽,所述切刀槽用于承接切刀,所述切刀槽沿所述第一半槽周向设于所述第一半槽外侧,所述切刀槽至所述第一半槽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听诊头高度的一半;所述切刀形状与所述切刀槽形状相适应。
9.进一步,所述第一辊槽深度和所述第二辊槽深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直径,所述第三辊槽深度和所述第四辊槽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直径。
10.进一步,所述第一段侧壁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包括:导向段,沿所述第一段轴向设置;限位段,其一端垂直设于所述导向段上端;所述连杆外壁垂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中。
11.进一步,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相同的一对弹簧,两个所述弹簧沿所述芯轴轴向中截面对称设于所述芯轴两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垂直设于所述压座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段内壁。
12.进一步,所述连杆上端设有手柄。
13.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听诊器防护装置中,外壳能够固定安装于底座上,使芯轴可通过外壳滑动安装于底座正上方,使听诊头固定于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围合成的容纳腔中;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可包覆于听诊头一侧面,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可包覆于听诊头另一侧面;切刀可切割对应于听诊头的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和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便于将听诊头取出。本防护装置操作方便快捷,可在完成患者听诊后及时更换包覆于听诊头外表面的防护膜,实现防护膜一人一换,使听诊头通过防护膜接触患者,避免听诊头直接接触患者引起的交叉感染,降低流行疾病的传播风险。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听诊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听诊器防护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听诊器防护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听诊器防护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听诊器防护装置中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防护膜卷和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的结构示意
图。
15.其中:1、底座;11、第一半槽;111、第一听诊槽;112、导音管槽;12、第一辊槽;13、第二辊槽;14、第一辊;15、第二辊;16、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7、第一电机;18、切刀槽;2、芯轴;21、连杆;211、导向杆;212、手柄;22、压座;23、切刀;24、第二半槽;25、第三辊槽;26、第四辊槽;27、第三辊;28、第四辊;29、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10、第二电机;3、外壳;31、第一段;32、第二段;33、第三段;331、开口;34、壳体;35、控制按钮;36、导向孔;361、导向段;362、限位段;41、膜体;42、粘接层;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诊器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能够固定于底座1上的外壳3和滑动安装于外壳3中的芯轴2。
17.底座1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听诊头的第一半槽11,第一半槽1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辊槽12和第二辊槽13,第一辊槽12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第一槽,第一辊槽12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一辊14,第二辊槽13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二辊15,第二辊15上设有第一防护膜卷,第二辊15通过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连接第一辊14,第一槽设有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辊14。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可包覆于听诊头一侧面。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转动时,可带动第一辊14转动,通过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带动第二辊15转动,以更换对应于第一半槽11的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
18.芯轴2包括连杆21和压座22,连杆21垂直设于压座22上表面,压座22下表面设有切刀23、对应于第一半槽11的第二半槽24、对应于第一辊槽12和第二辊槽13的第三辊槽25和第四辊槽26、第三辊槽25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二槽,第三辊槽25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三辊27,第四辊槽26中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第四辊28,第四辊28上设有第二防护膜卷,第四辊28通过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连接第三辊27,第二槽设有第二电机210,第二电机2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三辊27,切刀23设于第三辊槽25和第四辊槽26之间、第二半槽24外周。其中,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可包覆于听诊头另一侧面。切刀23可用于切割对应于听诊头的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和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第二电机210的输出轴转动时,可带动第三辊27转动,通过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带动第四辊28转动,以更换对应于第二半槽24的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
19.外壳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第一段31内径与连杆21外径相适应,第一段31用于滑动安装芯轴2的连杆21,第二段32采用圆柱形结构,第二段32用于容置芯轴2的压座22,第三段33截面与底座1截面相适应,第三段33用于将外壳3固定于底座1,第三段33侧壁设有用于置入听诊头的开口331。外壳3能够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使芯轴2可通过外壳3滑动安装于底座1正上方,简化操作步骤,同时防止外部污染物污染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和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提高操作安全性。
20.底座1截面可采用长方形,第三段33固定于底座1时,可避免外壳3相对底座1转动。芯轴2的压座22未压合于底座1时,切刀23位于压座22与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的之间;芯轴2的压座22压合于底座1时,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与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包覆贴合于听诊头外表面,切刀23用于切割对应于听诊头的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与第二防
护膜卷的防护膜29。本防护装置操作方便快捷,可在完成患者听诊后及时更换包覆于听诊头外表面的防护膜,实现防护膜一人一换,使听诊头通过防护膜接触患者,避免听诊头直接接触患者引起的交叉感染,降低流行疾病的传播风险。
21.优选的,如图1所示,外壳3的第三段33外表面设有壳体34,壳体34中设有控制器和电池,壳体34外表面设有控制按钮35,电池电连接第一电机17、第二电机210、控制器,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按钮35、第一电机17和第二电机210,控制按钮35可包括开关按钮和运行按钮,一次听诊头包覆操作完毕后,可通过运行按钮控制第一电机17及第二电机210转动预定的圈数,带动第一防护膜卷和第二防护膜卷转动,更换正对于第一半槽11和第二半槽24的防护膜段,准备进行下次操作。
22.优选的,如图6所示,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与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均包括膜体41和膜体41一侧的粘接层42,膜体41通过粘接层42粘接于听诊头和导音管端部,膜体41可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使用时,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的粘接层42和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的粘接层42均朝向听诊器头设置,便于一次性使用的防护膜固定于听诊头,使听诊头通过防护膜接触患者,避免听诊头直接接触患者引起的交叉感染。
23.进一步,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第一半槽11包括第一听诊槽111和导音管槽112,其中,第一听诊槽111的直径与听诊头直径相适应,其高度不大于听诊头高度,第一听诊槽111用于容置听诊头的导音管槽112侧,导音管槽112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听诊槽111,导音管槽112另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导音管槽112宽度与导音管的直径相适应,导音管槽112用于容置导音管的近端侧;第二半槽24包括第二听诊槽,其直径与听诊头直径相适应,第二听诊槽高度与第一听诊槽111高度的高度和与听诊头的高度相适应,第二半槽24用于容置听诊头的另一侧。压座22压合于底座1时,第一半槽11和第二半槽24围合形成与听诊头及导音管近端侧的形状相适应的容纳腔。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所示,底座1设有用于承接切刀23的切刀槽18,切刀槽18沿第一半槽11周向设于第一半槽11外侧,切刀槽18至第一半槽11的距离不小于听诊头高度的一半;切刀23形状与切刀槽18形状相适应。切刀槽18至第一半槽11的距离不小于听诊头高度的一半,使切刀23切割下的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和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可完全包覆听诊头及导音管的近端侧,避免听诊头接触不同患者引起的交叉感染。
25.进一步,如图2、图4、图5所示,第一辊槽12深度和第二辊槽13深度均大于第一辊14和第二辊15直径,第三辊槽25深度和第四辊槽26深度均小于第三辊27和第四辊28直径,压座22压合于底座1时,第一辊槽12可容置第三辊27下端侧,第二辊槽13可容置第四辊28下端侧,使切刀可切断防护膜。
26.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段31侧壁设有导向孔36,导向孔36包括导向段361和限位段362,导向段361沿第一段31轴向设置,限位段362的一端垂直设于导向段361上端;连杆21外壁垂直设有导向杆211,导向杆211滑动安装于导向孔36中。导向杆211滑动安装于导向段361时,可使第二半槽24始终正对于第一半槽11,便于准确压合于听诊头;导向杆211安装于限位段362时,可防止芯轴2下滑,简化操作步骤。
27.如图2所示,防护装置还包括相同的一对弹簧5,两个弹簧5沿芯轴2轴向中截面对称设于芯轴2两侧,弹簧5两端分别垂直设于压座22上表面和第二段32内壁,两根弹簧5可将压座22拉于第二段32内的第一段31侧,限制压座22向下移动,简化操作步骤。
28.如图1至图3、图5所示,连杆21上端设有手柄212,便于操作连杆21。
29.使用本发明的听诊器防护装置时,先将外壳3抬起,将未包覆防护膜的听诊头从开口331置入底座1中,听诊头正压于第一防护膜卷的防护膜16且听诊头靠近导音管的一侧置入第一听诊槽111、近侧导音管置入导音管槽112;再将外壳3的第三段33固定于底座1,将连杆21导向杆211移动至导向段361中,向下按压芯轴2的手柄212,使听诊头正压于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且听诊头污染面的一侧压入压座22的第二半槽24,此时防护膜及近侧导音管四周均包覆贴合有防护膜,切刀23切入切刀槽18中切断切刀23与切刀槽18之间的第一防护膜卷和第二防护膜卷的防护膜29;然后,将连杆21导向杆211移动至限位段362中,可防止芯轴2沿外壳3滑下,抬起外壳3,取出包覆防护膜的听诊头,通过操作控制按钮35控制第一电机17及第二电机210转动预定的圈数,带动第一防护膜卷和第二防护膜卷转动,更换正对于第一半槽11和第二半槽24的防护膜段,准备进行下次操作。本听诊器防护装置可方便、快捷的将防护膜包覆听诊头,实现防护膜一人一换,使听诊头通过防护膜接触患者,避免听诊头引起的交叉感染,降低流行疾病的传播风险。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