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内递物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83457发布日期:2022-06-11 05:3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内递物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眼内手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眼内递物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玻璃体是眼内一种半固体胶状的物质,填充于玻璃体腔内,正常情况下,玻璃体有很好的透光性。如果玻璃体发生病变,轻者看东西时会觉得眼前有蚊虫飞舞,重者可完全遮挡光线而失明,还可能造成周围组织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等。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作用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恢复患者视功能。当外伤或者手术造成晶体或异物进入玻璃体腔时,需要玻璃体手术将晶体或异物取出,掉入玻璃体腔的晶体常采用超声粉碎、超声乳化或者玻璃体切割头咬切等方法转化为碎片后吸除,但是操作过程中超声能量或者晶体的细小碎块飞溅容易损伤脆弱的眼内周围组织,尤其是玻璃体腔壁最内层的视网膜,造成视力损伤;目前部分玻璃体手术对于进入眼内的异物的取出,通常是采用眼内镊进行取出,在取出过程中常发生抓握不牢,重新掉入眼底损伤视网膜等眼内组织,或者在出切口处与切口摩擦,异物反复掉落,增大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切口和眼底组织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内递物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部分玻璃体手术对于进入眼内的异物的取出,通常是采用眼内镊进行取出,在取出过程中常发生抓握不牢,重新掉入眼底损伤视网膜等眼内组织,或者在出切口处与切口摩擦,异物反复掉落,增大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切口和眼底组织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的问题,通过本方案可对晶体进行包裹,然后在进行粉碎,粉碎后在将其吸出,整个过程无需用户将晶体捏住经切口夹出,进而可避免晶体掉入眼底损伤视网膜等眼内组织,亦可避免反复摩擦切口处,进而的减小手术的难度,降低手术时间,降低切口和眼底组织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内递物装置及方法,包括插入管和调节机构,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设置有上半球,所述上半球的一端设置有下半球,所述插入管一端的内壁均匀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的一端皆与上半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插入管内部的中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插入管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管,且移动管的中部与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管的一端与上半球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管的内部设置有吸管,且吸管的一端与上半球相连接,所述插入管的内部设置有外管,且外管的一端与上半球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中部与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外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管,且内管的一端与下半球固定连接,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钳体,且第一钳体的一端与外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钳体,且第二钳体的一端与内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
动连接有滑件,且滑件的底端与内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体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件,且第二转件的两端皆与第二钳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收缩绳,且第一收缩绳贯穿外管并位于上半球的内部,所述第一收缩绳的一端贯穿上半球最大的直径,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收缩绳,且第二收缩绳贯穿内管并位于下半球的内部,所述第二收缩绳的一端贯穿下半球最大的直径。
5.优选的,所述上半球和下半球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呈锯齿状,且锯齿相啮合,可进行剪切。
6.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尺寸皆与定位板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外管的内径与内管的外径相适配,相适配的尺寸便于定位板和内管的移动。
7.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侧板、穿槽、连接板、螺纹、第一螺纹杆、传动仓、第一转槽、第二转槽、第一转杆、第一转件、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插入管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插入管的中上部开设有穿槽,且穿槽的穿过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穿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与移动管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一端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一端开设有传动仓,所述侧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槽,且第二转槽的一端与传动仓相连接,所述侧板一端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转槽,且第一转槽的一端与传动仓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一端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件,所述第一转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便于用户移动。
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棘轮、移动仓、螺纹孔、连接槽、第二螺纹杆、转手、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第二弹簧和棘齿,所述第二钳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钳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第一钳体的中部开设有移动仓,所述移动仓一端的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移动仓另一端的内壁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与第一钳体的内部相连接,所述螺纹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手,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移动板,且第一移动板与移动仓滑动连接,所述移动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皆与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棘齿,且棘齿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棘齿的一端与棘轮相啮合,便于用户控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角度,同时便于用户的粉碎工作。
9.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尺寸与第二移动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移动仓的尺寸与第一移动板的尺寸相适配,相适配的尺寸方便第二移动板和第一移动板的移动。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尺寸与棘齿的尺寸相适配,相适配的尺寸方便棘齿的移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皆位于传动仓的内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便于传动。
12.本发明包括一种眼内递物装置及方法:该装置操作方法:步骤一:用户拉动第一收缩绳和第二收缩绳,从而可使得上半球和下半球的球口处收缩,进而减小上半球和下半球的体积,然后将插入管带有上半球和下半球的一端插入玻璃体腔内后,用户将第一收缩绳和第二收缩绳松开,在上半球和下半球自身记忆的作用
下恢复原状,用户在将用户转动第一转件,第一转件带动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转杆和螺纹套转动,转动的螺纹套可使得第一螺纹杆伸长,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带动连接板和移动管移动,移动管带动下半球、上半球、吸管、内管和第一钳体进行移动,此时用户下半球移动至所需位置后,此时停止转动第一转件;步骤二:用户转动转手,通过螺纹孔、第二螺纹杆、第一移动板、第二弹簧和第二移动板可使得棘齿不再与棘轮相啮合,此时用户将手指穿过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一端,并使得一端相互远离,此时位于插入管一侧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一端相互靠近,此时内管在外管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外管和内管可使得上半球和下半球分离,用户将上半球和下半球调整至晶体的两侧后,此时用户反转转手,通过螺纹孔、第二螺纹杆、第一移动板、第二弹簧和第二移动板可使得棘齿与棘轮相啮合,通过第一弹簧、棘齿和棘轮可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角度进行单向固定,避免用户松开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后上半球和下半球分离,此时用户已通过上半球和下半球将晶体进行包裹;步骤三:最后用户便可对上半球和下半球内部的晶体进行粉碎,粉碎结束后,用户可通过吸管将粉碎后的晶体吸出,吸出后,用户重复上述步骤便可进行再次包裹、粉碎和吸出,当用户需要将本装置取出时,用户再次拉动第一收缩绳和第二收缩绳,从而可使得上半球和下半球的球口处收缩,进而减小上半球和下半球的体积,便于用户取出本装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在进行手术时,用户拉动第一收缩绳和第二收缩绳,从而可使得上半球和下半球的球口处收缩,进而减小上半球和下半球的体积,便于用户将本装置放入眼内,用户将本装置的一端插入玻璃体腔内,松开第一收缩绳和第二收缩绳,在其自身作用下可复原,然后转动第一转件,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可使得第一转杆和螺纹套转动,通过转动的螺纹套可使得第一螺纹杆和连接板移动,通过连接板可使得移动管在插入管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带动上半球和下半球进行移动,方便用户对上半球和下半球进行移动,用户将上半球和下半球移动至所需位置后,用户通过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可使得内管在外管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内管可将上半球和下半球将需要粉碎的晶体包裹住,同时第二钳体可使得第二转件进行转动,通过棘齿和棘轮可对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张开的角度进行调节,通过棘齿和第一弹簧可进行锁定,方便用户对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进行固定,无需用户一直对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进行手持夹紧,从而使得用户可进行其他工作,用户通过上半球和下半球将晶体包裹后,此时用户便可进行晶体粉碎,从而可避免粉碎的器械或者粉碎后晶体的细小碎块飞溅损伤眼内周围组织,进而的提高用户在粉碎的安全性,粉碎完毕后,用户通过吸管可将上半球和下半球内壁的粉碎晶体吸出,从而用户可再次对晶体进行包裹和粉碎,本装置可将晶体进行包裹后,在进行粉碎,粉碎后在将其吸出,整个过程无需用户将晶体捏住夹出,进而可避免晶体掉入眼底损伤视网膜等眼内组织,亦可避免反复摩擦切口处,进而的减小手术的难度,降低手术时间,降低切口和眼底组织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的a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2中的b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图2中的c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插入管的内部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第二螺纹杆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插入管、内管和螺纹套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中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棘齿的爆炸立体示意图。
15.图中:1、插入管;2、上半球;3、下半球;4、定位槽;5、定位板;6、固定件;7、移动管;8、吸管;9、外管;10、内管;11、侧板;12、穿槽;13、连接板;14、螺纹套;15、第一螺纹杆;16、传动仓;17、第一转槽;18、第二转槽;19、第一转杆;20、第一转件;21、第一锥形齿轮;22、第二锥形齿轮;23、第一钳体;24、第二钳体;25、滑槽;26、滑件;27、第二转件;28、第一弹簧;29、棘轮;30、移动仓;31、螺纹孔;32、连接槽;33、第二螺纹杆;34、转手;35、第一移动板;36、第二移动板;37、第二弹簧;38、棘齿;39、第一收缩绳;40、第二收缩绳。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眼内递物装置及方法,包括插入管1和调节机构,插入管1的一端设置有上半球2,上半球2的一端设置有下半球3,上半球2和下半球3自身皆具有记忆作用,以便于上半球2和下半球3球口处压缩后复原,插入管1一端的内壁均匀开设有定位槽4,定位槽4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定位板5,且定位板5的一端皆与上半球2的一侧固定连接,插入管1内部的中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6,插入管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管7,且移动管7的中部与固定件6滑动连接,移动管7的一端与上半球2固定连接,移动管7的内部设置有吸管8,且吸管8的一端与上半球2相连接,插入管1的内部设置有外管9,且外管9的一端与上半球2固定连接,外管9的中部与固定件6滑动连接,外管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管10,且内管10的一端与下半球3固定连接,插入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钳体23,且第一钳体23的一端与外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插入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钳体24,且第二钳体24的一端与内管10固定连接,第二钳体24的一端开设有滑槽25,滑槽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件26,且滑件26的底端与内管10固定连接,第一钳体2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件27,且第二转件27的两端皆与第二钳体24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收缩绳39,且第一收缩绳39贯穿外管9并位于上半球2的内部,所述第一收缩绳39的一端贯穿上半球2最大的直径,所述内管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收缩绳40,且第二收缩绳40贯穿内管10并位于下半球3的内部,所述第二收缩绳40的一端贯穿下半球3最大的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侧板11、穿槽12、连接板13、螺纹套14、第一螺纹杆15、传动仓16、第一转槽17、第二转槽18、第一转杆19、第一转件20、第一锥形齿轮21和第二锥形齿轮22,插入管1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有侧板11,插入管1的中上部开设有穿槽12,且穿槽
12的穿过固定件6的一侧,穿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的一端与移动管7固定连接,侧板11一端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套14,螺纹套14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5,且第一螺纹杆15的一端与连接板13固定连接,侧板11的一端开设有传动仓16,侧板1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槽18,且第二转槽18的一端与传动仓16相连接,侧板11一端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转槽17,且第一转槽17的一端与传动仓16相连接,第一转槽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9,且第一转杆19的一端螺纹套14固定连接,第一转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2,第二转槽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件20,第一转件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1,用户转动第一转件20,第一转件20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1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1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2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2带动第一转杆19转动,第一转杆19带动螺纹套14在侧板11的内部转动,转动的螺纹套14可使得第一螺纹杆15伸长,第一螺纹杆15的一端带动连接板13在穿槽12的内部进行移动,移动的穿槽12带动移动管7在插入管1的内部进行移动,移动管7带动下半球3、上半球2、吸管8、内管10和第一钳体23进行移动,此时用户下半球3移动至所需位置后,此时停止转动第一转件20,便于用户将上半球2和下半球3移动至所需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簧28、棘轮29、移动仓30、螺纹孔31、连接槽32、第二螺纹杆33、转手34、第一移动板35、第二移动板36、第二弹簧37和棘齿38,第二钳体2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8,且第一弹簧28的一端与第一钳体23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转件2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29,第一钳体23的中部开设有移动仓30,移动仓30一端的内壁开设有螺纹孔31,移动仓30另一端的内壁开设有连接槽32,且连接槽32与第一钳体23的内部相连接,螺纹孔31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3,第二螺纹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手34,第二螺纹杆3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移动板35,且第一移动板35与移动仓30滑动连接,移动仓30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36,第二移动板36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7,且第二弹簧37的一端皆与第一移动板35固定连接,连接槽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棘齿38,且棘齿38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板36固定连接,棘齿38的一端与棘轮29相啮合,便于用户控制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之间的角度,同时便于用户的粉碎工作,第一锥形齿轮21和第二锥形齿轮22皆位于传动仓16的内部,第一锥形齿轮21与第二锥形齿轮22相啮合,便于传动,连接槽32的尺寸与棘齿38的尺寸相适配,相适配的尺寸方便棘齿38的移动,穿槽12的尺寸与连接板13的尺寸相适配,相适配的尺寸方便连接板13的移动,定位槽4的尺寸皆与定位板5的尺寸相适配,外管9的内径与内管10的外径相适配,相适配的尺寸便于定位板5和内管10的移动,上半球2和下半球3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呈锯齿状,且锯齿相啮合,可进行剪切;该装置操作方法:步骤一:用户拉动第一收缩绳39和第二收缩绳40,从而可使得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球口处收缩,进而减小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体积,然后将插入管1带有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一端插入玻璃体腔内后,用户将第一收缩绳39和第二收缩绳40松开,在上半球2和下半球3自身记忆的作用下恢复原状,用户在将用户转动第一转件20,第一转件20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1、第二锥形齿轮22、第一转杆19和螺纹套14转动,转动的螺纹套14可使得第一螺纹杆15伸长,第一螺纹杆15的一端带动连接板13和移动管7移动,移动管7带动下半球3、上半球2、吸管8、内管10和第一钳体23进行移动,此时用户下半球3移动至所需位置后,此时停止转动
第一转件20;步骤二:用户转动转手34,通过螺纹孔31、第二螺纹杆33、第一移动板35、第二弹簧37和第二移动板36可使得棘齿38不再与棘轮29相啮合,此时用户将手指穿过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一端,并使得一端相互远离,此时位于插入管1一侧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一端相互靠近,此时内管10在外管9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外管9和内管10可使得上半球2和下半球3分离,用户将上半球2和下半球3调整至晶体的两侧后,此时用户反转转手34,通过螺纹孔31、第二螺纹杆33、第一移动板35、第二弹簧37和第二移动板36可使得棘齿38与棘轮29相啮合,通过第一弹簧28、棘齿38和棘轮29可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角度进行单向固定,避免用户松开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后上半球2和下半球3分离,此时用户已通过上半球2和下半球3将晶体进行包裹;步骤三:最后用户便可对上半球2和下半球3内部的晶体进行粉碎,粉碎结束后,用户可通过吸管8将粉碎后的晶体吸出,吸出后,用户重复上述步骤便可进行再次包裹、粉碎和吸出,当用户需要将本装置取出时,用户再次拉动第一收缩绳39和第二收缩绳40,从而可使得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球口处收缩,进而减小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体积,便于用户取出本装置。
18.工作原理:用户先拉动第一收缩绳39和第二收缩绳40,在第一收缩绳39和第二收缩绳40的作用下从而可使得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球口处收缩,进而减小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体积,便于用户将本装置放入眼内,然后用户再将插入管1带有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一端插入玻璃体腔内,用户将第一收缩绳39和第二收缩绳40松开,在上半球2和下半球3自身记忆的作用下恢复原状,用户转动第一转件20,第一转件20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1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1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2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2带动第一转杆19转动,第一转杆19带动螺纹套14在侧板11的内部转动,转动的螺纹套14可使得第一螺纹杆15伸长,第一螺纹杆15的一端带动连接板13在穿槽12的内部进行移动,移动的穿槽12带动移动管7在插入管1的内部进行移动,移动管7带动下半球3、上半球2、吸管8、内管10和第一钳体23进行移动,此时用户下半球3移动至所需位置后,此时停止转动第一转件20,用户将手指套在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一端,用户转动转手34,转手34带动第二螺纹杆33转动,在螺纹孔31的作用下可使得第二螺纹杆33向螺纹孔31的外部移动,第二螺纹杆33带动第一移动板35移动,第一移动板35带动第二弹簧37可第二移动板36进行移动,第二移动板36带动棘齿38进行移动,当棘齿38不再与棘轮29相啮合时,此时在第一弹簧28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便于用户将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一端打开,此时靠近插入管1一端的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相互靠近,同时滑件26在滑槽25的内部进行滑动,通过第二钳体24的一端对滑件26和内管10进行下压,此时内管10在外管9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内管10可带动下半球3进行移动,此时上半球2和下半球3打开,此时用户反向转动转手34,反转的转手34通过第二螺纹杆33可使得第一移动板35、第二弹簧37、第二移动板36和棘齿38进行移动,同时使得棘齿38和棘轮29相啮合,用户继续转动转手34通过第二螺纹杆33和第一移动板35可对第二弹簧37进行压缩,用户将上半球2和下半球3移动至晶体的两侧,然后用户将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一端进行靠近,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靠近的一端可对第一弹簧28进行压缩,此时第二钳体24带动第二转件27和棘轮29进行转动,转动的棘轮29可与棘齿38相抵触,在棘轮29的作用下此时可使得棘齿38向连接槽32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第二移动板36可再次对第
二弹簧37进行压缩,当棘轮29的一侧移动过棘齿38时,此时在第二弹簧37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可使得棘齿38的一端插在棘轮29的一侧,从而避免第二钳体24在第一弹簧28回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便于用户对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角度进行单向固定,避免用户松开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后上半球2和下半球3分离,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当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的一端相互靠近时,此时插入管1一端的滑件26再次在滑槽25的内部进行滑动,插入管1一端的第一钳体23和第二钳体24相互远离,内管10再次在外管9的内部进行移动,内管10带动下半球3向上半球2靠近,通过上半球2和下半球3可将晶体进行包裹,包裹完毕后,用户便可对晶体进行粉碎工作,在粉碎的过程中可避免粉碎的器械或者粉碎后晶体的细小碎块飞溅损伤眼内周围组织,进而的提高用户在粉碎的安全性,粉碎完毕后,用户用户将吸管8的一端连接医用吸泵,通过吸管8可将上半球2和下半球3内壁的粉碎晶体吸出,然后用户在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再次对晶体进行包裹和粉碎,当用户需要将本装置取出时,用户再次拉动第一收缩绳39和第二收缩绳40,从而可使得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球口处再次收缩,进而减小上半球2和下半球3的体积,便于用户取出本装置,本装置可将晶体进行包裹后,在进行粉碎,粉碎后在将其吸出,整个过程无需用户将晶体捏住夹出,进而可避免晶体掉入眼底损伤视网膜等眼内组织,亦可避免反复摩擦切口处,进而的减小手术的难度,降低手术时间,降低切口和眼底组织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
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