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及其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31467397发布日期:2022-09-09 21:5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及其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及其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使用铜丝或铝丝作为气管插管的导丝,其材质虽为可塑,但作为重复使用消毒物品,使用过后容易产生形变,甚至是断裂,这样容易造成临床事故及延误急救时机。
3.现今临床多为使用可视和非可视的喉镜经口辅助气管导管置入,通过暴露病患声门气道,使用非可视喉镜时,医生需俯身通过肉眼探视判断其置管角度,全凭经验操作,有一定概率进入食道,造成置管失败;使用可视喉镜时,虽然可以通过屏幕观察到声门,但在急救时需要病患头颈过伸后仰才能暴露完全,再者需要他人辅助完成,如若遇到肥胖病患、舌根后缀、喉头水肿、口咽狭窄等困难插管者,以上的插管方式均容易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插管失败,如:牙齿崩缺、加重缺氧、口咽部出血等进而延误急救。
4.在气管导管置入后,需要通过注射器为气囊充气固定,且需要通过测压装置进行气囊压力测试,避免压迫损伤病患气道,涉及的设备用具较多,步骤繁杂且不好把握。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及其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及其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包括带有电源开关的智能触屏显示屏、第一l形支撑架、第二l形支撑架、气管导管、可塑形可视化导芯、ai防雾智能镜头和led照明灯,所述智能触屏显示屏通过万向轴承设于所述第一l形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第二l形支撑架的上端通过导芯模块连接口公口与所述第一l形支撑架下端的屏幕端导芯模块连接口母口连接,所述第二l形支撑架的气管导管接口端连接有气管导管,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设于所述气管导管内,所述气管导管内还设有气流导孔和气囊充气感应孔,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的端部通过镜头端万向调节臂连接有导芯镜头端,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led照明灯设于导芯镜头端上,所述导芯镜头端还设有贯穿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的导芯气流导孔,所述第一l形支撑架上还设有控制所述导芯镜头摇杆,所述智能触屏显示屏内设有相互连接的控制模块和气泵,所述气泵通过通气管道与气囊充气感应孔、导芯气流导孔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镜头端万向调节臂和导芯镜头摇杆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自动计算模块和第一驱动模块,所述导芯镜头摇杆具有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若处于手动控制模式则通过操作所述导芯镜头摇杆来控制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位置,若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则所述自动计算模块用于根据ai防雾智能镜头的实时图像计算
ai防雾智能镜头的实时坐标位置,并以预设的坐标位置为标准调整由所述第一驱动模块驱动镜头端万向调节臂来实时调节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坐标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l形支撑架的气管导管接口端设有气管导管契合口,所述气管导管与气管导管契合口连接;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为不锈金属材质,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的外侧还设有保护套。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形支撑架的中部通过屏幕端双向限位轴承连接,所述第二l形支撑架的中部通过导芯端双向限位轴承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充气感应孔还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连接有压力传感模块,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压力数值,在所述压力数值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控制模块停止所述气泵充气。
12.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触屏显示屏内还设有二氧化碳分析器,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的外侧还设有二氧化碳感应器,所述二氧化碳分析器与二氧化碳感应器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分析器用于实时分析通气时所述二氧化碳感应器的感应数值,所述二氧化碳分析器还将所述感应数值发送至智能触屏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且在所述感应数值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提醒。
13.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触屏显示屏内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记忆模块,所述记忆模块用于记录最近邻的一次插管数据,所述插管数据至少包括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角度数据,在所述智能触屏显示屏启动时所述控制模块调用最近邻的一次插管数据,并将所述插管数据通过智能触屏显示屏显示以提示操作人员根据该插管数据进行插管操作。
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内还包括清晰度分析模块、清晰度模型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清晰度分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拍摄图片并将所述拍摄图片与清晰度模型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小于预设阈值则通过第二驱动模块驱动气泵动作,所述气泵的高压气体将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镜头进行清洗;所述清晰度模型是由多个模型图片通过训练得出。
15.进一步地,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外侧设有加热环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插管时的环境温度并反馈给加热环,所述加热环用于将ai防雾智能镜头处的温度加热至环境温度的标准误差范围之内。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的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通过电源开关控制智能触屏显示屏开机,使智能触屏显示屏的图传成像显示;
18.s2、将可塑形可视化导芯置入所述气管导管内,并将气管导管的上端与气管导管契合口相契合,并将气囊与气囊充气感应孔相契合;
19.s3、选择导芯镜头摇杆的模式,若处于手动控制模式则通过操作所述导芯镜头摇杆来控制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位置,若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则所述自动计算模块用于根据ai防雾智能镜头的实时图像计算ai防雾智能镜头的实时坐标位置,并以预设的坐标位置为标准调整由所述第一驱动模块驱动镜头端万向调节臂来实时调节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的坐标位置;
20.s4、控制气泵发生气流,气流由通气管道进入导芯气流导孔和气囊充气感应孔,气流通过导芯气流导孔进入并由气流导孔回流,二氧化碳感应器实时监测浓度,在浓度的感
应数值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提醒。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及其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可以在有效时间内挽救病患的生命,建立人工气道,提高置管的准确率,通过智能触屏显示屏可以辅助观察口咽及气道声门情况,以便于进行急救方案的调整,避免因各种尝试和盲目而造成病患二次伤害,本发明通过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的使用,可以保全原有组织,减少繁杂用具,导丝结构可以一步到位,可快速反应并执行,能缩短应急操作时间,为医护人员急救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发明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中气管导管接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中导芯镜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中控制模块的原理图。
27.图5是本发明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28.图中:电源开关1、智能触屏显示屏2、万向轴承3、第一l形支撑架4、屏幕端双向限位轴承4-1、第二l形支撑架5、屏幕端导芯模块连接口母口5-1、导芯端双向限位轴承4-2、导芯模块连接口公口5-2、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二氧化碳感应器6-1、气管导管接口端7、气流导孔7-1、气囊充气感应孔7-2、气管导管契合口7-3、导芯镜头端8、镜头端万向调节臂8-1、ai防雾智能镜头8-2、led照明灯8-3、导芯气流导孔8-4、加热环8-5、温度传感器8-6、导芯镜头摇杆9、控制模块2-1、气泵2-2、二氧化碳分析器2-3、自动计算模块2-10、第一驱动模块2-11、清晰度分析模块2-12、清晰度模型2-13、第二驱动模块2-14、记忆模块1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0.实施例一
31.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包括带有电源开关1的智能触屏显示屏2、第一l形支撑架4、第二l形支撑架5、气管导管、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ai防雾智能镜头8-2和led照明灯8-3,其中,智能触屏显示屏2通过万向轴承3设于所述第一l形支撑架4的上端,第二l形支撑架5的上端通过导芯模块连接口公口5-2与第一l形支撑架4下端的屏幕端导芯模块连接口母口5-1连接,第二l形支撑架5的气管导管接口端7连接有气管导管,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设于气管导管内,气管导管内还设有气流导孔7-1和气囊充气感应孔7-2,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的端部通过镜头端万向调节臂8-1连接有导芯镜头端8,ai防雾智能镜头8-2、led照明灯8-3设于导芯镜头端8上,导芯镜头端8还设有贯穿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的导芯气流导孔8-4,第一l形支撑架4上还设有控制导芯镜头摇杆9,
智能触屏显示屏2内设有相互连接的控制模块2-1和气泵2-2,气泵2-2通过通气管道与气囊充气感应孔7-2、导芯气流导孔8-4连通。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为不锈金属材质,通过将导芯置入气管导管中,塑形达到病患仰卧位生理弯度要求,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的前端为带照明功能的ai防雾智能镜头8-2,可通过智能触屏显示屏2观察分析置入病患气管过程的深度和所到组织情况。
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l形支撑架5的气管导管接口端7设有气管导管契合口7-3,气管导管与气管导管契合口7-3连接,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与气管导管接口端7为可拆卸方式组合,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一端为接触病患端,需进行灭菌消毒维护备用,另一端为非接触病患端,擦拭消毒即可,若为传染病患或未知疾病病患使用时,可以在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的外侧还设有保护套。
34.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端万向调节臂8-1和导芯镜头摇杆9均与控制模块2-1连接,控制模块2-1内设有自动计算模块2-10和第一驱动模块2-11,导芯镜头摇杆9具有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若处于手动控制模式则通过操作导芯镜头摇杆9来控制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位置,若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则自动计算模块2-10用于根据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实时图像计算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实时坐标位置,并以预设的坐标位置为标准调整由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11驱动镜头端万向调节臂8-1来实时调节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坐标位置。
35.当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遇到口咽部狭窄时,ai防雾智能镜头8-2可进行上、下、左、右多方位旋动操作,此处可由控制导芯镜头摇杆9手工方位调整,亦可由自动识别功能下自适应调整,主要针对困难插管者可进行微调其置管位置,可通过调节镜头方向进入附近可操作位置或空间,镜头可通过旋转观察所经过的周围环境情况,使操作者快速判断并作出调整。也可以根据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实时图像计算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实时坐标位置,并以预设的坐标位置为标准调整由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11驱动镜头端万向调节臂8-1来实时调节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坐标位置,以便于自动调整。
36.当气管导管到达声门时,通过ai防雾智能镜头8-2所拍摄视图在智能触屏显示屏2显示,以便于提示操作者置管方向,提高准确率。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形支撑架4的中部通过屏幕端双向限位轴承4-1连接,第二l形支撑架5的中部通过导芯端双向限位轴承4-2连接,屏幕端双向限位轴承4-1和导芯端双向限位轴承4-2可以在使用时调节智能触屏显示屏2和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的位置,以便于提高使用的范围。
38.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充气感应孔7-2还连接有气囊,气囊上连接有压力传感模块,压力传感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压力数值,在压力数值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控制模块2-1停止所述气泵2-2充气。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触屏显示屏2内还设有二氧化碳分析器2-3,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的外侧还设有二氧化碳感应器6-1,二氧化碳分析器2-3与二氧化碳感应器6-1连接,二氧化碳分析器2-3用于实时分析通气时所述二氧化碳感应器6-1的感应数值,二氧化碳分析器2-3还将感应数值发送至智能触屏显示屏2进行实时显示,且在感应数值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提醒。这样可以更准确提供置管成功后的数据支持,以及自动提示管道置入情况。
40.本实施例在置管结束的同时,末端可接人工辅助通气,智能触屏显示屏2可显示二氧化碳数值,以便于再次确定气管导管是否留置成功。
41.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1内还包括清晰度分析模块2-12、清晰度模型2-13和第二驱动模块2-14,所述清晰度分析模块2-12用于采集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拍摄图片并将所述拍摄图片与清晰度模型2-13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小于预设阈值则通过第二驱动模块2-14驱动气泵2-2动作,气泵2-2的高压气体将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镜头进行清洗;清晰度模型2-13是由多个模型图片通过训练得出,训练的方法可以通过神经网络。
42.本实施例中,针对进入病患气道等湿润环境下操作,ai防雾智能镜头8-2进入该环境后,难免有起雾现象遮挡视野,在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外侧设有加热环8-5和温度传感器8-6,可避免起雾现象发生,为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精密仪器损坏或破坏气管导管或损伤病患气道粘膜。温度传感器8-6用于实时采集插管时的环境温度并反馈给加热环8-5,加热环8-5用于将ai防雾智能镜头8-2处的温度加热至环境温度的标准误差范围之内,温度自动设定可控,不超过病患体内环境温度的10%(
±
10%)。
43.ai防雾智能镜头8-2可通过摄像形式,记录真实插管过程,针对临床疑难病例进行教学分析,智能触屏显示屏2内设有储存卡自动记录,方便回放查看,可以现场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蓝牙或数据连接演示大屏的形式进行演示教学。
44.本实施例中,ai防雾智能镜头8-2在湿润环境下,除了有所述防雾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当镜头被体液、痰等粘液或体液或冷凝液体遮挡时,可以通过气泵2-2的高压气体将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镜头进行清洁,以保证镜头防雾不遮挡摄像视野的功能。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智能触屏显示屏2内还包括与控制模块2-1连接的记忆模块10,记忆模块10用于记录最近邻的一次插管数据,插管数据至少包括ai防雾智能镜头的角度数据(即插管角度数据),在智能触屏显示屏2再次启动时控制模块2-1调用最近邻的一次插管数据,并将插管数据通过智能触屏显示屏显2示以提示操作人员根据该插管数据进行插管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导芯镜头摇杆9是手动控制模式,可以通过智能触屏显示屏显2上显示的角度数据,通过导芯镜头摇杆9手动控制,若导芯镜头摇杆9是自动控制模式,可以将由控制模块2-1将该数据发送给第一驱动模块2-11,由第一驱动模块2-11进行自动控制。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芯模块连接口公口5-2以下部分(包括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均采用耐高温高压材料构成,方便使用后通过等离子/高温高压/清洗等灭菌消毒,外层材料为耐腐蚀防锈软体材质(如硅胶等)。
47.实施例二
48.结合图1-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可视化气管插管内镜导丝结构的智能化模块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步骤s1、通过电源开关1控制智能触屏显示屏2开机,使智能触屏显示屏2的图传成像显示。
50.步骤s2、将可塑形可视化导芯6置入所述气管导管内,并将气管导管的上端与气管导管契合口7-3相契合,并将气囊与气囊充气感应孔7-2相契合。
51.步骤s3、选择导芯镜头摇杆9的模式,若处于手动控制模式则通过操作所述导芯镜头摇杆9来控制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位置,若处于自动控制模式则所述自动计算模块
2-10用于根据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实时图像计算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实时坐标位置,并以预设的坐标位置为标准调整由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11驱动镜头端万向调节臂8-1来实时调节所述ai防雾智能镜头8-2的坐标位置。
52.步骤s4、控制气泵发生气流,气流由通气管道进入导芯气流导孔8-4和气囊充气感应孔7-2,气流通过导芯气流导孔8-4进入并由气流导孔7-1回流,二氧化碳感应器6-1实时监测浓度,在浓度的感应数值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提醒。
53.本发明可以实现简易化操作,可视化定位精准;避免操作失误引起病情延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通过ai防雾智能镜头8-2可以判别准确管端进入气管的位置;本发明去喉镜化下的智能化操作和引导,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用具设备和步骤,同时减少病患的伤害;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大屏进行上级指导操作。
54.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