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

文档序号:30384609发布日期:2022-06-11 06:3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

1.本发明涉及运动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过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肌肉的过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症,在运动后牵伸肌肉可减轻酸痛,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以及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下次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3.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运动后肌肉酸痛护理过程完全依靠人员手动自主活动以及按压肌肉进行放松,护理效果差,肌肉酸痛问题恢复速度慢,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设置滑动架支撑滑板带动锻炼架进行滑动,以便于使用人员踩踏到滑板上侧进行仰卧屈膝运动,牵伸肌肉进行肌肉放松的同时利用捶打杆对小腿后侧进行捶打按摩,以改善肌肉疼痛问题,并可根据使用人员具体需求调整两组活动导轮间距,进而对连续屈膝运动的单个活动间隔时间进行调整;并在支撑驱动带转动的皮带轮顶端偏心处固定联动杆,利用联动杆驱动联动框带动导杆和按摩板横向往复滑移,进而利用按摩板上的多组按摩球对使用人员背部进行按摩,有助于缓解使用人员背部酸痛问题,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包括承托板和滑板,所述滑板设置于所述承托板上方,该承托板顶部设置有支撑滑板横向滑移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一端的所述承托板顶部固定有坐板,该坐板与所述滑动架之间纵向设置有两组锻炼架;
7.所述滑板远离所述坐板一侧纵向对称设置有两组转动座,该转动座顶侧转动配合有纵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外端部设置有抵紧于所述滑动架顶侧的滚轮,该滚轮外端部偏心处固定有传动柱,所述滑板顶侧固定有开口朝下的铰接架,所述锻炼架包括铰接于所述坐板边沿的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有支臂,所述支臂底端与所述铰接架转动连接,所
述支臂中部外侧转动配合有延伸杆,该延伸杆外端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顶端固定有纵向延伸到所述支臂下侧的捶打杆,所述传动杆底端中部纵向贯穿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柱纵向穿入所述传动槽内且与该传动槽滑动配合。
8.采用上述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使用人员坐在坐板上侧,腿部设置于两组锻炼架之间,并确保双脚踩踏到滑板的铰接架上侧,之后使用人员进行仰卧屈膝运动,通过仰卧屈膝动作牵伸锻炼后的腿部肌肉,腿部以及锻炼架跟随滑板移动实现伸直动作时,滑板向远离坐板方向滑移,利用滑板两端外侧的滚轮接触到滑动架顶侧,通过滑板与滑动架的相对滑动,以支撑滚轮产生转动,通过传动柱与传动槽的滑动配合作用,利用滚轮外侧偏心处的传动柱带动传动杆在延伸杆支撑下往复摆动,进而通过传动杆顶端位置的捶打杆对小腿后侧肌肉进行同步捶打,进而在使用人员进行仰卧屈膝牵伸肌肉的同时利用捶打杆对肌肉进行捶打按摩,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问题。
9.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架包括两组滑框,两组所述滑框为两组开口相对的c形框体,且两组所述滑框底部连接有两组横向并列分布的底杆,所述底杆固定于所述承托板中部。
10.作为优选,所述滑板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纵向穿入所述滑框内侧且与该滑框横向滑动配合。
11.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板顶部远离所述坐板一侧竖向贯穿有滑槽,该滑槽纵向延伸,且所述滑槽内部前后侧均纵向滑动配合有滑块,该滑槽中部纵向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均穿出所述承托板,且所述螺杆与所述承托板转动配合。
12.作为优选,所述螺杆依次贯穿两组所述滑块,且所述滑槽内部的所述螺杆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该螺杆通过两组所述外螺纹与两组所述滑块螺纹配合,所述螺杆两端均固定有旋钮。
13.作为优选,两组所述滑块顶侧均固定有活动导轮,所述承托板顶侧中部前后侧设置有两组固定导轮,两组固定导轮之间远离所述活动导轮一侧的所述承托板顶部设置有两组聚拢导轮,两组所述聚拢导轮之间的所述承托板远离所述滑板一侧竖向贯穿有约束槽。
14.作为优选,所述约束槽内部横向滑动配合有辅助块,该辅助块下侧设置有电动机,该电动机输出端向下穿出所述辅助块,且所述电动机输出端固定有皮带轮,所述承托板与所述滑板之间设置有驱动带,该驱动带套设于所述活动导轮、所述固定导轮和所述皮带轮外侧,且两组所述聚拢导轮设置于所述驱动带外两侧。
15.作为优选,所述滑板靠近所述坐板一侧设置有c形槽状受力槽,所述驱动带外侧固定有竖向穿入所述受力槽内的受力杆,该受力杆与所述受力槽滑动配合。
16.作为优选,所述聚拢导轮外圆周侧环绕设置有多组容纳所述受力杆的聚拢槽,所述约束槽内部设置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横向贯穿所述辅助块且与该辅助块滑动配合,所述辅助块靠近所述活动导轮一侧的所述复位杆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驱动组件上方设置有按摩组件,所述承托板顶部远离所述活动导轮一侧设置有“人”字形稳定杆,该稳定杆顶部内侧固定有横向延伸的导筒。
17.作为优选,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横向穿入所述导筒内且与该导筒横向滑动配合的导杆,所述导杆一端固定有延伸到所述皮带轮上方的矩形方框状联动框,所述皮带轮顶部偏心处固定有竖向穿入所述联动框内的联动杆,且所述联动杆与所述联动框滑动配合,所述导杆另一端固定有横向延伸的按摩板,该按摩板顶面转动配合有多组矩形阵列分布的按摩
球。
18.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滑动架支撑滑板带动锻炼架进行滑动,以便于使用人员踩踏到滑板上侧进行仰卧屈膝运动,牵伸肌肉进行肌肉放松的同时利用捶打杆对小腿后侧进行捶打按摩,以改善肌肉疼痛问题,并可根据使用人员具体需求调整两组活动导轮间距,进而对连续屈膝运动的单个活动间隔时间进行调整;
19.并在支撑驱动带转动的皮带轮顶端偏心处固定联动杆,利用联动杆驱动联动框带动导杆和按摩板横向往复滑移,进而利用按摩板上的多组按摩球对使用人员背部进行按摩,有助于缓解使用人员背部酸痛问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承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滑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锻炼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承托板的俯视结构图;
29.图9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图。
3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1.1、承托板;101、滑槽;102、螺杆;102a、旋钮;103、滑块;104、活动导轮;105、固定导轮;106、聚拢导轮;106a、聚拢槽;107、稳定杆;107a、导筒;108、约束槽;109、张紧杆;109a、弹簧;2、滑动架;201、滑框;202、底杆;3、滑板;301、受力槽;302、滑动座;303、转动座;304、转轴;305、滚轮;305a、传动柱;306、铰接架;4、坐板;5、锻炼架;501、连杆;502、支臂;503、延伸杆;504、传动杆;504a、传动槽;505、捶打杆;6、驱动带;601、受力杆;7、驱动组件;701、电动机;702、辅助块;703、皮带轮;703a、联动杆;8、按摩组件;801、联动框;802、导杆;803、按摩板;804、按摩球;9、颈托架;901、垫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33.参见图1-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包括承托板1和滑板3,滑板3设置于承托板1上方,该承托板1顶部设置有支撑滑板3横向滑
移的滑动架2,滑动架2一端的承托板1顶部固定有坐板4,该坐板4与滑动架2之间纵向设置有两组锻炼架5,坐板4用以使用人员坐卧;
34.滑板3远离坐板4一侧纵向对称设置有两组转动座303,该转动座303顶侧转动配合有纵向延伸的转轴304,转轴304外端部设置有抵紧于滑动架2顶侧的滚轮305,该滚轮305外端部偏心处固定有传动柱305a,滑板3顶侧固定有开口朝下的铰接架306,锻炼架5包括铰接于坐板4边沿的连杆501,连杆501另一端铰接有支臂502,支臂502底端与铰接架306转动连接,支臂502中部外侧转动配合有延伸杆503,该延伸杆503外端部设置有传动杆504,传动杆504顶端固定有纵向延伸到支臂502下侧的捶打杆505,传动杆504底端中部纵向贯穿有传动槽504a,传动柱305a纵向穿入传动槽504a内且与该传动槽504a滑动配合,在滑板3沿滑动架2横移过程中,通过滑动架2支撑滚轮305转动,进而通过滚轮305外偏心处的传动柱305a带动传动杆504在延伸杆503支撑下往复转动,从而通过传动杆504顶端捶打杆505对小腿后侧肌肉进行捶打按摩。
3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架2包括两组滑框201,两组滑框201为两组开口相对的c形框体,且两组滑框201底部连接有两组横向并列分布的底杆202,底杆202固定于承托板1中部,滑板3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滑动座302,滑动座302纵向穿入滑框201内侧且与该滑框201横向滑动配合,利用滑动座302支撑滑板3整体在滑动架2的两组滑框201之间横向滑动;
36.承托板1顶部远离坐板4一侧竖向贯穿有滑槽101,该滑槽101纵向延伸,且滑槽101内部前后侧均纵向滑动配合有滑块103,该滑槽101中部纵向设置有螺杆102,螺杆102两端均穿出承托板1,且螺杆102与承托板1转动配合,螺杆102依次贯穿两组滑块103,且滑槽101内部的螺杆102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该螺杆102通过两组外螺纹与两组滑块103螺纹配合,螺杆102两端均固定有旋钮102a,两组滑块103顶侧均固定有活动导轮104,承托板1顶侧中部前后侧设置有两组固定导轮105,两组固定导轮105之间远离活动导轮104一侧的承托板1顶部设置有两组聚拢导轮106,两组聚拢导轮106之间的承托板1远离滑板3一侧竖向贯穿有约束槽108,约束槽108内部横向滑动配合有辅助块702,该辅助块702下侧设置有电动机701,该电动机701输出端向下穿出辅助块702,且电动机701输出端固定有皮带轮703,承托板1与滑板3之间设置有驱动带6,该驱动带6套设于活动导轮104、固定导轮105和皮带轮703外侧,且两组聚拢导轮106设置于驱动带6外两侧,滑板3靠近坐板4一侧设置有c形槽状受力槽301,驱动带6外侧固定有竖向穿入受力槽301内的受力杆601,该受力杆601与受力槽301滑动配合,聚拢导轮106外圆周侧环绕设置有多组容纳受力杆601的聚拢槽106a,约束槽108内部设置有复位杆,复位杆横向贯穿辅助块702且与该辅助块702滑动配合,辅助块702靠近活动导轮104一侧的复位杆外侧套设有弹簧109a;
37.通过电动机701带动皮带轮703以支撑驱动带6转动,利用驱动带6外侧受力杆601与滑板3上受力槽301的滑动配合作用,以通过驱动带6外侧固定的受力杆601推动滑板3向远离电动机701方向滑移,进而通过滑板3带动锻炼架5牵拉伸直,以辅助使用人员进行牵伸锻炼,当驱动带6上的受力杆601移动到两组活动导轮104外侧时,此时受力杆601对滑板3的推动作用消失,此时使用人员处于间歇休息时间,受力杆601跟随驱动带6在受力槽301内从前往后滑移,当受力杆601移动到受力槽301内后部位置后,此时受力杆601跟随驱动带6向靠近电动机701方向平移,进而利用该受力杆601推动滑板3向靠近电动机701方向滑移,从而通过滑板3上侧铰接架306支撑锻炼架5以及使用人员腿部进行屈膝动作;当滑板3滑移到
滑框201距活动导轮104最远位置时,受力杆601跟随驱动带6移动到聚拢导轮106位置,完成一次屈膝锻炼过程,通过电动机701带动驱动带6以及受力杆601持续移动,进而利用受力杆601带动滑板3以及锻炼架5进行周期性往复滑动,实现连续屈膝锻炼过程;需要根据使用人员需求调整单次屈膝锻炼过程中的间歇休息时间时,转动旋钮102a带动螺杆102转动,利用螺杆102外侧旋向相反的两组外螺纹,以驱动两组滑块103带动两组活动导轮104进行反向滑移,从而改变两组活动导轮104间距,以改变受力杆601滑移到两组活动导轮104外侧之间时的滑移时间,当受力杆601滑移到两组活动导轮104外侧时,该受力杆601对滑板3的顶推驱动作用解除,以便于通过调整两组活动导轮104间距,进而改变受力杆601在两组活动导轮104外侧滑移时的间歇休息时间调整过程;同时在调整两组活动导轮104间距时,通过张紧杆109外侧弹簧109a顶推辅助块702,以始终保持皮带轮703外侧驱动带6始终保持拉紧状态,进而确保驱动带6驱动滑板3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38.驱动组件7上方设置有按摩组件8,承托板1顶部远离活动导轮104一侧设置有“人”字形稳定杆107,该稳定杆107顶部内侧固定有横向延伸的导筒107a,按摩组件8包括横向穿入导筒107a内且与该导筒107a横向滑动配合的导杆802,导杆802一端固定有延伸到皮带轮703上方的矩形方框状联动框801,皮带轮703顶部偏心处固定有竖向穿入联动框801内的联动杆703a,且联动杆703a与联动框801滑动配合,导杆802另一端固定有横向延伸的按摩板803,该按摩板803顶面转动配合有多组矩形阵列分布的按摩球804,使用人员坐卧于坐板4上侧并仰卧于按摩板803顶侧,电动机701驱动皮带轮703转动过程中,利用皮带轮703顶侧偏心处的联动杆703a驱动联动框801以及导杆802在导筒107a支撑下横向往复移动,通过导杆802端部按摩板803支撑按摩球804对使用人员腰部肌肉进行往复滚压按摩,实现肌肉酸痛位置的按摩恢复过程,按摩板803外侧的承托板1侧边固定有颈托架9,该颈托架9为开口朝向承托板1的u形框架,颈托架9远离承托板1一侧向上延伸,且颈托架9外侧套设有纵向延伸的垫套901,以便于通过该颈托架9配合垫套901对使用人员后脖颈位置进行承托。
39.采用上述结构,使用人员坐在坐板4上侧,腿部设置于两组锻炼架5之间,并确保双脚踩踏到滑板3的铰接架306上侧,之后使用人员进行仰卧屈膝运动,通过仰卧屈膝动作牵伸锻炼后的腿部肌肉,腿部以及锻炼架5跟随滑板3移动实现伸直动作时,滑板3向远离坐板4方向滑移,利用滑板3两端外侧的滚轮305接触到滑动架2顶侧,通过滑板3与滑动架2的相对滑动,以支撑滚轮305产生转动,通过传动柱305a与传动槽504a的滑动配合作用,利用滚轮305外侧偏心处的传动柱305a带动传动杆504在延伸杆503支撑下往复摆动,进而通过传动杆504顶端位置的捶打杆505对小腿后侧肌肉进行同步捶打,进而在使用人员进行仰卧屈膝牵伸肌肉的同时利用捶打杆505对肌肉进行捶打按摩,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问题;
40.通过设置滑动架2支撑滑板3带动锻炼架5进行滑动,以便于使用人员踩踏到滑板3上侧进行仰卧屈膝运动,牵伸肌肉进行肌肉放松的同时利用捶打杆505对小腿后侧进行捶打按摩,以改善肌肉疼痛问题,并可根据使用人员具体需求调整两组活动导轮104间距,进而对连续屈膝运动的单个活动间隔时间进行调整;
41.并在支撑驱动带6转动的皮带轮703顶端偏心处固定联动杆703a,利用联动杆703a驱动联动框801带动导杆802和按摩板803横向往复滑移,进而利用按摩板803上的多组按摩球804对使用人员背部进行按摩,有助于缓解使用人员背部酸痛问题,实用性强。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