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5431发布日期:2022-07-09 16:5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矫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2.乳头凹陷也称乳头内陷,多数是为先天或遗传而造成的一种身体疾病,由于女性在使用自身乳汁喂养婴儿时需要通过乳头来进行喂养,因此该类型的疾病通常会对女性造成不好的影响。目前针对于该类型疾病治疗的常见方法有徒手乳头牵拉法和负压吸引法,徒手乳头牵拉法是通过人工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乳头,然后施加作用力向外牵拉或挤压患者的乳头,这种办法不但不能恢复乳头的正常形态,而且还容易损伤乳腺导管,而负压吸引法操作起来却比较麻烦。
3.例如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1750323u,公告日为20201027的一种妇产科用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包括吸乳罩和注射器,吸乳罩和注射器通过连接气管连接,吸乳罩包括半球状的乳托和圆柱状的缓冲室,缓冲室的一端与乳托连接,另一端设有圆锥状的外接口,注射器通过连接气管连接在外接口上;连接气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通过第一接头连接在外接口上,第二软管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第一软管连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第一软管上套有调节阀。
4.上述妇产科用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吸乳罩带在患者的患病部位,然后推拉注射器,通过注射器形成的负压高,来调整乳头的平坦或者凹陷,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达到矫正的效果,但是需要来回地推拉注射器,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矫正效率较低。
5.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操作方便、能够很好地调整乳头的平坦或者凹陷、矫正效率较高的妇产科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矫正效率较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很好地调整乳头的平坦或者凹陷、矫正效率较高的妇产科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妇产科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包括有吸附罩、空心管、抽吸筒、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把手、活塞杆和驱动机构,抽吸筒呈前后设置有两个,抽吸筒上侧通过空心管连通有用于吸附患病部位的吸附罩,抽吸筒下部左侧连接有用于抓握的第一把手,抽吸筒下部滑动式贯穿有活塞杆,抽吸筒和空心管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抽吸筒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杆做活塞运动的驱动机构。
8.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有电动推杆和连接块,抽吸筒下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下部安装有用于动力输出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伸缩件与活塞杆相连。
9.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固定驱动机构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躺板、支架、滑动架、第一导杆和第一弹簧,吸附罩上方设置有躺板,躺板右部前后两侧对称式开有与吸附罩相对应的通孔,躺板右部开有位于两处通孔之间正右方的六边孔,躺板左部下侧连接有用于支撑的支架,躺板下侧连接有三根第一导杆,三根第一导杆下部之间滑动式套设有与电动推杆相连的滑动架,滑动架与躺板之间连接有三根绕设在第一导杆外侧的第一弹簧。
10.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辅助固定机构的卡扣机构,卡扣机构包括有楔形块、第二导杆、第二弹簧、连接板、滑动杆、第二把手、第三导杆和第三弹簧,躺板右侧前后对称式连接有两根第三导杆,相近的两根第三导杆与躺板之间滑动式设有滑动杆,滑动杆与第三导杆之间连接有绕设在第三导杆外侧的第三弹簧,滑动杆上侧连接有用于抓握的第二把手,滑动杆下部套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下部滑动式贯穿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左侧连接有用于卡住滑动架的楔形块,楔形块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绕设在第二导杆外侧的第二弹簧。
11.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防护患者身体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六边孔的边缘面上连接有用于防护患者脸部的第一软垫,通孔的边缘面上连接有用于防护患者患病部位的第二软垫。
12.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保持患者体温的保暖机构,保暖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板、连接轴、安装箱、第三把手、挡板和电热丝,躺板前部中上侧连接有第一支板,第一支板上部转动式贯穿有两根呈左右对称式设置的连接轴,两根连接轴之间连接有安装箱,安装箱上侧连接有用于抓握的第三把手,安装箱左右两内壁之间安装有两个呈上下对称式设置的电热丝,安装箱后侧连接有用于挡住电热丝的挡板。
13.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方便传输动力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板和踏板,滑动架右部前侧连接有第二支板,第二支板上部前侧连接有用于踩踏的踏板。
14.优选地,踏板上间隔均匀地设有防滑条。
15.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有:1、通过电动推杆驱动活塞杆在抽吸筒内进行活塞运动,以此能够方便且较好地使吸附罩调整乳头的平坦或者凹陷,矫正的效率较高。
16.2、通过躺板提供支撑平台,患者平躺在躺板上能够有利于身体进行放松,避免了身体疲惫,极大地提高了矫正操作的持续时间和效果,通过躺板上的通孔能够精准地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定位,方便了矫正操作的进行。
17.3、通过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分别能够对患者的脸部和患病部位进行防护,避免了患者被刮伤,在躺板提供支撑平台的基础上使患者更加舒适。
18.4、通过电热丝能够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热,以此能够保持患者身体的热量,避免患者受冻感冒,同时也能够间接地提高矫正的效果。
19.5、操作人向下踩动踏板,踏板通过第二支板带动滑动架向下移动,以此能够快速省力地使滑动架复位,继而能够快速省力地准备下次的定位操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固定机构和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卡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卡扣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保暖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保暖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发明保暖机构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发明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的标记为:1-吸附罩,2-空心管,3-抽吸筒,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第一把手,7-活塞杆,8-驱动机构,81-电动推杆,82-连接块,9-固定机构,91-躺板,92-支架,93-滑动架,94-第一导杆,95-第一弹簧,10-防护机构,101-第一软垫,102-第二软垫,11-卡扣机构,111-楔形块,112-第二导杆,113-第二弹簧,114-连接板,115-滑动杆,116-第二把手,117-第三导杆,118-第三弹簧,12-保暖机构,121-第一支板,122-连接轴,123-安装箱,124-第三把手,125-挡板,126-电热丝,13-传动机构,131-第二支板,132-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2.实施例1一种妇产科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吸附罩1、空心管2、抽吸筒3、第一单向阀4、第二单向阀5、第一把手6、活塞杆7和驱动机构8,抽吸筒3呈前后设置有两个,抽吸筒3上侧通过空心管2连通有吸附罩1,吸附罩1的材质为硅胶材质,抽吸筒3下部左侧栓接有第一把手6,两个第一把手6呈前后对称式设置,抽吸筒3下部滑动式贯穿有活塞杆7,抽吸筒3右侧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单向阀4,空心管2右侧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单向阀5,抽吸筒3上设置有驱动机构8。
33.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8包括有电动推杆81和连接块82,抽吸筒3下部栓接有连接块82,连接块82下部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电动推杆81,电动推杆81伸缩件与活塞杆7相连。
34.当需要进行乳头凹陷矫正操作时,首先,操作人手持住第一把手6,通过第一把手6带动本装置整体进行移动,使吸附罩1将患者的患病部位罩住,然后启动电动推杆81伸长,电动推杆81伸缩件会带动活塞杆7在抽吸筒3内向上做活塞运动,此时,抽吸筒3内部压强增大,第一单向阀4打开,第二单向阀5关闭,随后在电动推杆81伸缩件伸长至极限位置时,操作人启动电动推杆81收缩,电动推杆81伸缩件会带动活塞杆7在抽吸筒3内向下做活塞运动,此时,抽吸筒3内部压强减小,第一单向阀4关闭,第二单向阀5打开,活塞杆7随之通过空心管2将空气抽入至抽吸筒3内,由于吸附罩1已经将患者的患病部位罩住,因此空心管2会通过吸附罩1将患者的患病部位吸附住并不断向下抽吸,以此能够进行乳头凹陷矫正的操作,又由于第二单向阀5为打开状态,因此在进行乳头凹陷矫正操作时,空心管2会通过第二单向阀5吸取少量的空气至抽吸筒3内,从而避免吸附罩1将患者的患病部位吸附过紧,这样能够安全合理地进行矫正操作,随后操作人关闭电动推杆81,第二单向阀5还处于打开状态,直到抽吸筒3的内部气压恢复正常,吸附罩1随之松开患者的患病部位,如此往复便能够不断地进行矫正操作,操作人再通过第一把手6带动本装置整体进行移动,使吸附罩1远离
患者的患病部位,以此能够完成矫正操作。
3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固定机构9,固定机构9包括有躺板91、支架92、滑动架93、第一导杆94和第一弹簧95,吸附罩1上方设置有躺板91,躺板91右部前后两侧对称式开有通孔,通孔与吸附罩1相对应,躺板91右部开有六边孔,六边孔位于两处通孔之间正右方,躺板91左部下侧栓接有支架92,躺板91下侧连接有三根第一导杆94,三根第一导杆94下部之间滑动式套设有滑动架93,滑动架93与电动推杆81相连,滑动架93与躺板91之间连接有三根第一弹簧95,第一弹簧95绕设在第一导杆94外侧。
36.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卡扣机构11,卡扣机构11包括有楔形块111、第二导杆112、第二弹簧113、连接板114、滑动杆115、第二把手116、第三导杆117和第三弹簧118,躺板91右侧前后对称式焊接有两根第三导杆117,相近的两根第三导杆117与躺板91之间滑动式设有滑动杆115,滑动杆115与第三导杆117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18,第三弹簧118绕设在第三导杆117外侧,滑动杆115上侧栓接有第二把手116,滑动杆115下部套设有连接板114,连接板114下部滑动式贯穿有第二导杆112,第二导杆112左侧焊接有楔形块111,楔形块111的上侧面为斜面,楔形块111与连接板114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3,第二弹簧113绕设在第二导杆112外侧。
37.在进行乳头凹陷矫正操作前,患者脸部朝下身体平躺在躺板91上,患者的头部和患病部位分别能够对应在通孔和六边孔上,由于吸附罩1与通孔对应,因此能够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定位,起初,楔形块111将滑动架93卡住,第一弹簧95处于拉伸状态,患者手动通过第二把手116带动滑动杆115向右移动,第三弹簧118拉伸,滑动杆115会通过连接板114带动第二导杆112向右移动,第二导杆112会带动楔形块111向右移动松开滑动架93,第一弹簧95复位,滑动架93在第一弹簧95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电动推杆81向上移动,以此能够自动使吸附罩1精准地将患者的患病部位罩住,患者再松开第二把手116,第三弹簧118复位,滑动杆115在第三弹簧118复位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板114向左移动,连接板114通过第二弹簧113带动楔形块111向左移动复位,此时能够开始矫正操作,在进行矫正操作时,患者平躺在躺板91上能够有利于身体进行放松,避免了身体疲惫,在矫正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向下移动滑动架93,第一弹簧95拉伸,滑动架93会带动电动推杆81向下移动,吸附罩1随之远离患者的患病部位,滑动架93向下移动还会挤压楔形块111带动第二导杆112向右移动,第二弹簧113压缩,滑动架93继续向下移动会松开楔形块111,第二弹簧113复位,楔形块111在第二弹簧113复位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再次卡住滑动架93并带动第二导杆112向左移动,以此能够准备下次的定位操作。
38.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防护机构10,防护机构10包括有第一软垫101和第二软垫102,六边孔的边缘面上栓接有第一软垫101,通孔的边缘面上栓接有第二软垫102。
39.在患者的头部和患病部位分别能够对应在六边孔和通孔上时,第一软垫101能够对患者的脸部进行防护,第二软垫102能够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防护,以此能够避免患者被刮伤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能够使患者更加舒适。
40.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保暖机构12,保暖机构12包括有第一支板121、连接轴122、安装箱123、第三把手124、挡板125和电热丝126,躺板91前部中上侧栓接有第一支板121,第一支板121上部转动式贯穿有两根连接轴122,第一支板121和连接轴122之间有阻尼,两根连接轴122呈左右对称式设置,两根连接轴122之间栓接有安装箱123,安装箱123上侧焊接有第三把手124,安装箱123左右两内壁之间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两个电热丝126,两个电热丝126呈上下对称式设置,安装箱123后侧栓接有挡板125,挡板125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小孔。
41.当患者平躺在躺板91上时,操作人启动电热丝126,通过电热丝126能够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加热,以此能够保持患者身体的热量,随后操作人通过第三把手124带动安装箱123以为圆心进行旋转,安装箱123会带动电热丝126进行旋转,以此能够对电热丝126加热的位置进行调节,挡板125挡住电热丝126能够对病人起到防护作用,在加热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再将电热丝126关闭。
42.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传动机构13,传动机构13包括有第二支板131和踏板132,滑动架93右部前侧栓接有第二支板131,第二支板131上部前侧焊接有踏板132,踏板132上间隔均匀地设有防滑条,能够起到防滑效果。
43.患者平躺在躺板91上完成了矫正操作后,操作人能够脚踩着踏板132,通过踏板132带动第二支板131向下移动,第二支板131会带动滑动架93向下移动,以此能够快速省力地使滑动架93复位。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