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4963发布日期:2022-07-16 07:3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2.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学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患者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
3.中国专利文献(cn108452412b)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其在说明书中提出“目前,麻醉科对患者实施麻醉手术或一些休克病人急救时,需要优先开通口腔咽部的通道,以保证患者的呼吸正常。但是,一般的口咽部通气装置仅仅是将口腔打开,现在也有装置能进行吸氧,但是这样的病人需要进食或者测量口腔体温的时候很困难,医护人员操作起来非常繁琐和费力,而且使用者的牙齿没有着力点,长时间使用会造成面部肌肉僵持”同时提出了“本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采用固定罩和塞体的形式,将气管和喉管固定,防止喉管和气管移位,同时,固定罩内部设置咬合套,为患者牙齿提供着力点,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面部肌肉僵持的问题,而且采用压舌板下方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对口腔温度进行自动测量,并通过外部的指示灯进行信息显示,方便观察”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通过该装置进食的问题,容易在呼吸的过程中由于流食的进入而堵塞患者的呼吸道,因此在于现有的口咽部通气装置以及所引用的对比案例中描述的装置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在通过通气装置为患者提供氧气的同时往往需要对患者的舌头进行压制,避免患者在麻醉的过程中由于嘴部麻痹而咬伤舌头,然而在与现有的通气装置使用发现,在对患者舌头压制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吞咽食物,其违背了人体吞咽食物的动作方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喂食时及其容易导致食物堵塞患者的呼吸道,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以及严重的咳嗽情况,不仅对患者的肺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且容易导致患者的伤口出现崩裂的情况。
4.2、在通过通气装置对患者提供氧气时,需要对通气装置的一端与氧气设备进行连接,目前多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然而螺纹连接则需要在管道以及通气装置内部开设螺纹,若采用外螺纹则螺纹内部的可以得到有效的清理,然而内螺纹由于在管道的内部,死角较多,因此在使用完毕后管道内部的螺纹则容易残留患者的唾液,不仅难以对后续使用的安全提供保障,且清理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其具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贴合与实际使用需求相匹配的效果,且对患者的进食时的安全起到保障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架,且两个固定架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销轴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销轴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牙套,所述牙套的背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牙套的背面与两个弹性伸缩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四个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导管的正面的一端相连通,四个第一导管的另一端均与循环管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循环管设置为回字形,所述循环管的外表面通过三通与压力组件的背面相连通,所述压力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压力组件的背面与安装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导管正面的一端相连通,且两个第二导管的另一端穿过分别与两个密封套筒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密封套筒的上表面与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板的背面均与固定罩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套筒的下表面与滑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套与密封套筒相连通,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套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内壁的上表面和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的底端均与压舌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舌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压舌板的上表面与第一通气管的外表面相互搭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患者进食时,由于压舌板和牙套会分别对患者的舌头以及上下颚进行固定限制,从而避免了在麻醉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失去对嘴部力量的把控而对口腔内部的肌肉造成损伤。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形状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通气管的正面开设有若干个滑槽,且若干个滑槽内壁的左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内壁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卡槽内滑动连接有挤压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开设有滑槽,使得限位杆可以稳定的伸入第二卡槽内,因设置有第二卡槽,使得限位杆在受到挤压块压力而移动时可以卡接至第二卡槽并,并保障了连接管与第一通气管之间的连接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第一通气管通过螺纹与丝杆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螺母的内壁与若干个挤压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内卡接有同一个限位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第一通气管表面开设有螺纹,使得在通过转动丝杆螺母的方式调整挤压块的位置时,丝杆螺母内壁的螺纹第一通气管表面的螺纹利用产生摩擦力,从而保障了挤压块对限位杆的固定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内壁与连接管的外表面相互搭接,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与对应两个限位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形状与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与安装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的背面与第一通气管的正面相互搭接,所述丝杆螺母和安装壳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有安装壳和丝杆螺母,从而降低了该通气装置与
外置管道连接时的难度,使得了患者可以及时的使用该通气装置。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罩的正面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且两个安装槽内壁的下表面均卡接有弹性组件,且两个弹性组件的顶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顶端通过旋转装置卡接在安装槽内壁上表面,所述旋转装置由轴承和转轴组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有连接杆,使得该通气装置可以通过连接杆对弹性绷带进行收集,且避免弹性绷带长时间与斜面摩擦而出现破损或断裂。
1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卡接在安装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套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和旋转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同一个卷簧,所述卷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内壁的下表面和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有弹性组件,使得在松离对卡块和卡块的固定后,弹性绷带则会在卷簧弹力的作用下缠绕在连接杆的表面,从而对弹性绷带、卡块装置和卡扣装置进行收纳,从而降低了该通气装置的放置时对场地的需求,且避免了在放置过程中弹性绷带受到污染或卡块和卡扣受到损伤的情况发生。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绷带,且两个弹性绷带的另一端分别与卡扣装置的左侧面和卡块装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有卡扣装置,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对卡块和卡扣进行连接即可实现对该通气装置与患者脸部的固定,避免在手术以及术后使用过程中该通气装置出现脱落的情况。
20.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卡扣,所述卡扣的左侧面与位于左侧的弹性绷带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扣的右侧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形状与卡块装置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滑孔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扣槽,所述卡块装置包括卡块,所述卡块的右侧面与位于右侧的弹性绷带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限位块的相对面通过弹性塑料固定连接,且两个限位块的形状分别与两个扣槽的形状相适配。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有卡块装置和卡扣装置,保障了该通气装置实际的使用效果,且在拆卸只需挤压两侧的限位块并反向拉扯卡扣和卡扣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该通气装置的使用难度,保障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2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罩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通气管,所述固定罩的正面设置有呼吸阀,所述固定罩正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透气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有呼吸阀,使得在需要拆卸通气装置时,只需开启呼吸阀即可,因设置有透气孔,使得固定罩与患者脸部的接触面不易出现负压的情况,降低了该通气装置由于长时间与患者脸部接触而出现难以取下的情况。
24.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压力组件、循环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牙套和压舌板,在通过该通气装置对患者的牙齿以及舌头进行支撑时,只需启动固定罩前方的压力组件,使得两个牙套则会沿着两个销轴翻转,并在翻转九十度后停止移动,此时患者即可咬合牙套,从而对患者的上颚和下颚进行支撑,同理,滑杆则会带动压舌板向下移动并挤压患者的舌头,使得在使用该通气装置时,只需启动压力装置即可实现对患者口腔内部舌头的挤压以及对患者上颚和下颚的支撑,避免在麻醉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失去对嘴部力量的把控而
对口腔内部的肌肉造成损伤,同时,在患者逐渐恢复知觉并需要进食时,只需反向启动压力组件,使得两个牙套沿销轴复位的同时的压舌板脱离患者的舌头,使得患者在进食可以保障自身的肌肉反应,避免因舌头、上颚和下颚无法吃力而导致食物堵塞患者呼吸道的情况发生,使得该通气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贴合与实际使用需求相匹配的效果,且对患者的进食时的安全起到了保障的效果;2、通过设置丝杆螺母、挤压块、限位杆和安装壳,在通过卡块和卡扣对该通气装置安装完毕后,需同步抓握安装壳和丝杆螺母,使得丝杆螺母在带动挤压块转动的同时安装壳则会带动限位杆脱离第二卡槽,在对外置管道对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完毕后再次将连接管与第一通气管进行连接,由于其连接时只需将限位杆沿滑槽移动至滑槽的后方,并同步转动连接壳和丝杆螺母即可实现安装,使得该通气装置可以方便的对其与外置管道进行连接,且由于采用外部螺纹和丝杆螺母的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一连接杆内部的死角,避免在清洗的过程中出现唾液或细菌残留的情况,且安装方式便捷,大大降低了该通气装置与外置管道连接时的难度,使得了患者可以及时的使用该通气装置;3、通过设置卡块、卡扣、限位块和滑孔,在使用卡块装置和卡扣装置时,需将卡块伸入卡块内开设的扣槽内,并推动卡块或卡扣,使得卡块沿卡扣内部的扣槽水平移动,当卡块两侧的限位块处于滑孔内时,则连接限位块的弹性塑料会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两侧反向移动并卡接在滑孔内部,从而实现卡块和卡扣之间的固定,使得该通气装置可以完美匹配不同头型以及头部大小的患者,保障了该通气装置实际的使用效果,且在拆卸只需挤压两侧的限位块并反向拉扯卡扣和卡扣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该通气装置的使用难度,保障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罩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循环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通气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管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压舌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固定罩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固定罩、2固定架、3销轴、4牙套、5弹性伸缩杆、6第一导管、7循环管、8压力组件、9控制阀、10安装架、11第二导管、12密封套筒、13安装板、14滑套、15滑杆、16复位弹簧、17压舌板、18通孔、19第一通气管、20滑槽、21第二卡槽、22第三卡槽、23挤压块、24丝杆螺母、25限位杆、26连接管、27安装壳、28安装槽、29弹性组件、291套筒、292旋转杆、293卷簧、30连接杆、31弹性绷带、32卡扣装置、321卡扣、322扣槽、323滑孔、33卡块装置、331卡块、332限位块、34第二通气管、35呼吸阀、3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包括固定罩1,固定罩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架2,且两个固定架2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销轴3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销轴3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牙套4,牙套4的背面开设有放置槽,牙套4的背面与两个弹性伸缩杆5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四个弹性伸缩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导管6的正面的一端相连通,四个第一导管6的另一端均与循环管7的外表面相连通,循环管7设置为回字形,循环管7的外表面通过三通与压力组件8的背面相连通,压力组件8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阀9,压力组件8的背面与安装架10的正面固定连接,循环管7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导管11正面的一端相连通,且两个第二导管11的另一端穿过分别与两个密封套筒12的外表面相连通,密封套筒12的上表面与安装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板13的背面均与固定罩1的背面固定连接,密封套筒12的下表面与滑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套14与密封套筒12相连通,滑套14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5,滑套14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4内壁的上表面和滑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15的底端均与压舌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压舌板17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8,压舌板17的上表面与第一通气管19的外表面相互搭接。
2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力组件8、循环管7、第一导管6、第二导管11、牙套4和压舌板17,避免在麻醉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失去对嘴部力量的把控而对口腔内部的肌肉造成损伤,同时,在患者逐渐恢复知觉并需要进食时,只需反向启动压力组件8,使得两个牙套4沿销轴3复位的同时的压舌板17脱离患者的舌头,使得患者在进食可以保障自身的肌肉反应,避免因舌头、上颚和下颚无法吃力而导致食物堵塞患者呼吸道的情况发生,使得该通气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贴合与实际使用需求相匹配的效果,且对患者的进食时的安全起到了保障的效果。
30.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弹性伸缩杆5的形状设置为弧形,第一通气管19的正面开设有若干个滑槽20,且若干个滑槽20内壁的左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卡槽21,第一通气管19的内壁开设有第三卡槽22,第二卡槽21和第三卡槽22相连通,第三卡槽22内滑动连接有挤压块23,第一通气管19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第一通气管19通过螺纹与丝杆螺母24螺纹连接,丝杆螺母24的内壁与若干个挤压块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卡槽21和第三卡槽22内卡接有同一个限位杆25,第一通气管19的内壁与连接管26的外表面相互搭接,连接管26的外表面与对应两个限位杆2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限位杆25的形状与第二卡槽21和第三卡槽22的形状相适配,连接管26的外表面与安装壳27的内壁固定连接,安装壳27的背面与第一通气管19的正面相互搭接,丝杆螺母24和安装壳2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丝杆螺母24、限位杆25和安装壳27,使得该通气装置可以方便的对其与外置管道进行连接,且由于采用外部螺纹和丝杆螺母24的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一连接杆30内部的死角,避免在清洗的过程中出现唾液或细菌残留的情况,且安装方式便捷,大大降低了该通气装置与外置管道连接时的难度,使得了患者可以及时的使用该通气装置。
31.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固定罩1的正面开设有两个安装槽28,且两个安装槽28内壁的下表面均卡接有弹性组件29,且两个弹性组件29的顶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30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30顶端通过旋转装置卡接在安装槽28内壁上表面,旋转装置由轴承和转
轴组成,弹性组件29包括套筒291,套筒291卡接在安装槽28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套筒291内套接有旋转杆292,旋转杆292的顶端与连接杆30的底端固定连接,套筒291和旋转杆292的外表面套接有同一个卷簧293,卷簧29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28内壁的下表面和连接杆30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绷带31,且两个弹性绷带31的另一端分别与卡扣装置32的左侧面和卡块装置3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因设置有弹性组件29,使得在松离对卡块331和卡块331的固定后,弹性绷带31则会在卷簧293弹力的作用下缠绕在连接杆30的表面,从而对弹性绷带31、卡块装置33和卡扣装置32进行收纳,从而降低了该通气装置的放置时对场地的需求。
32.如图1、图4和图6所示,卡扣装置32包括卡扣321,卡扣321的左侧面与位于左侧的弹性绷带31的右端固定连接,卡扣321的右侧面开设有滑孔323,滑孔323的形状与卡块装置33的形状相适配,滑孔323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扣槽322,卡块装置33包括卡块331,卡块331的右侧面与位于右侧的弹性绷带31的左端固定连接,卡块3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限位块332的相对面通过弹性塑料固定连接,且两个限位块332的形状分别与两个扣槽322的形状相适配,固定罩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通气管34,固定罩1的正面设置有呼吸阀35,固定罩1正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透气孔36;本实施例中:因设置有卡块331、限位块332和滑孔323,使得该通气装置可以完美匹配不同头型以及头部大小的患者,保障了该通气装置实际的使用效果,且在拆卸只需挤压两侧的限位块332并反向拉扯卡扣321和卡扣321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该通气装置的使用难度,保障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3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通气装置时,需通过弹性绷带31将该通气装置固定在患者的头部,并将压舌板17、第一通气管19和第二通气管34伸入患者的嘴部,形成通气的效果,且在将压舌板17、第一通气管19和第二通气管34放置完毕后,则需要通过卡块装置33和卡扣装置32对弹性绷带31进行固定,在使用卡块装置33和卡扣装置32时,需将卡块331伸入卡块331内开设的扣槽322内,并推动卡块331或卡扣321,使得卡块331沿卡扣321内部的扣槽322水平移动,当卡块331两侧的限位块332处于滑孔323内时,则连接限位块332的弹性塑料会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两侧反向移动并卡接在滑孔323内部,从而实现卡块331和卡扣321之间的固定,使得该通气装置可以通过卡块装置33和卡扣装置32之间的配合形成快速固定的效果,且有弹性绷带31本身具备一定的伸缩弹力效果,在通过卡块331和卡扣321对该通气装置安装完毕后,需同步抓握安装壳27和丝杆螺母24,使得丝杆螺母24在带动挤压块23转动的同时安装壳27则会带动限位杆25脱离第二卡槽21,由于挤压块23在随着丝杆螺母24转动的过程中则会沿着第三滑槽20脱离与限位杆25的接触,而后反向拉扯安装壳27,使得连接管26脱离第一通气管19,在对外置管道对连接杆30的另一端连接完毕后再次将连接管26与第一通气管19进行连接,由于其连接时只需将限位杆25沿滑槽20移动至滑槽20的后方,并同步转动连接壳和丝杆螺母24即可实现安装,在通过该通气装置对患者的牙齿以及舌头进行支撑时,只需启动固定罩1前方的压力组件8,通过压力组件8将气体注入循环管7内,使得循环管7将气体通过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11分别注入弹性伸缩杆5和密封套筒12内,使得弹性伸缩杆5和滑套14内的气压快速升高,并推动滑杆15和牙套4移动,当弹性伸缩杆5通过销轴3推动牙套4翻转时,两个牙套4则会沿着两个销轴3翻转,并在翻转九十度后停止移动,此时患者即可咬合牙套4,从而对患者的上颚和下颚进行支撑,同理,滑杆15则会带
动压舌板17向下移动并挤压患者的舌头,使得在使用该通气装置时,只需启动压力装置即可实现对患者口腔内部舌头的挤压以及对患者上颚和下颚的支撑。
3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