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1127997发布日期:2022-08-13 04:2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厥病或真心痛,该病主要因正气亏虚,年老体衰,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胸阳不振,使心脉痹阻而致。其中,痰瘀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阳平衡破坏是发病的主要内因。《灵枢
·
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
·
厥论》把心痛严重,并迅速造成死亡者,称为“真心痛”,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
·
痹论》篇云:“心痹者,脉不通。”冠心病病机主要为血脉不通,血脉不通是因为瘀血和痰浊气滞,而瘀、痰、气滞的产生是长期以来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因此也有“心主血脉”之说,认为心脏疾病和“血”、“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治疗应从“血”和“脉”两条途径入手。《巢氏病源
·
胸痹候》进一步指出:“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又在《心痛候》中说:“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阴厥,亦令心痛。”同时,《灵枢
·
经络》中提出:“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是动则病心痛。”说明经脉病变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太平圣惠方》在“治卒心痛诸方”、“治久心痛诸方”、“治胸痹诸方”等篇中,收集了大量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其制方多选芳香、温通、辛散之品,畅通心脉以治标,伍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品,兼顾其虚以治本,为中医今天治疗本病的组方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目前缺少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在于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在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30-40份、茯神20-30份、白术20-30份、桂枝15-25份、生姜10-20份、牛膝20-30份、枳壳10-20份、半夏20-30份、陈皮10-20份、赤芍20-30份、川芎10-20份、桃仁5-15份、红花5-15份、人参20-30份、附子3-6份、猪苓20-30份、葶苈子20-30份、天花粉5-10份、苏子20-30份、白芥子10-20份、前胡20-30份。
7.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35份、茯神25份、白术25份、桂枝20份、生姜15份、牛膝25份、枳壳15份、半夏25份、陈皮15份、赤芍25份、川芎15份、桃仁10份、红花10份、人参25份、附子5份、猪苓25份、葶苈子25份、天花粉8份、苏子25份、白芥子15份、前胡25份。
8.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30
份、茯神30份、白术20份、桂枝25份、生姜10份、牛膝30份、枳壳10份、半夏30份、陈皮10份、赤芍30份、川芎10份、桃仁15份、红花5份、人参30份、附子3份、猪苓30份、葶苈子20份、天花粉10份、苏子20份、白芥子20份、前胡20份。
9.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40份、茯神20份、白术30份、桂枝15份、生姜20份、牛膝20份、枳壳20份、半夏20份、陈皮20份、赤芍20份、川芎20份、桃仁5份、红花15份、人参20份、附子6份、猪苓20份、葶苈子30份、天花粉5份、苏子30份、白芥子10份、前胡30份。
10.所述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为:
11.(1)取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将其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从中提取挥发油,备用;
12.(2)往步骤(1)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的药渣和其他药材,再加入步骤(1)水蒸气蒸馏煎煮液,补足10倍全部药材总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提取液,滤过,得混合水提取液,加热浓缩,得混合水提取浓缩液,减压浓缩干燥,喷入步骤(1)所得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挥发油;
13.(3)添加辅料制备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中的一种。
14.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
15.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冠心病为心阳亏虚型。
16.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中药组合物能提高心输出量。
17.所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中药组合物能增加冠脉流量。
18.黄芪为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功能主治为: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19.茯神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功能主治为: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20.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有明显且持久的抗利尿作用,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瘤及人109食管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胃肠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抗胃溃疡;此外,还有解痉、保肝、抗菌等药理作用。还具有促进肠胃蠕动、利胆、抗氧化、降血糖、抗凝血、抗菌、扩张血管、抑制心脏、镇静等作用。
21.桂枝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22.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23.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捆成小把,晒至于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分布于全国,在有些地区有大量栽培品种。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能。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24.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常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25.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26.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27.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28.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29.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全国各地广有栽培。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30.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根含多种人参皂甙。性温,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31.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猪苓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庄子》一书中名为“豕零”。《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记有:“枫树苓,其皮去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本草衍义》载:“猪苓,行水之功灵,久服必损肾气,昏入目”。《本草求真》载:“猪苓,凡四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性虽有类泽泻,同入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32.葶苈子为十字花科葶苈属植物葶苈draba nemorosa l.、独行菜属琴叶葶苈
lepidium virginicum l.和播娘蒿属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的种子。植物葶苈,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的江苏和浙江,西北、西南的四川及西藏均有分布,北温带其它地区也都有分布;植物琴叶葶苈,分布于我国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广西,欧洲也有;植物播娘蒿,华南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亚洲、欧洲、非洲及北美洲也均有。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之功效。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亦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
33.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4.苏子是一种唇形科紫苏属的植物,分布于东南亚、中国江西、辽宁铁岭、台湾、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辛,温。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35.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功能主治为:温中散寒。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本草拾遗》:主冷气。《医学入门》:能发汗,散腹中冷气作痛。《现代实用中药》:镇咳,并治胃病。
36.前胡是伞形科,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根供药用,为常用中药。能解热、祛痰、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及疖肿。根含多种香豆精类(为白花前胡醋甲、乙、丙、丁等)。
37.有益效果:心阳亏虚型冠心病多见于冠心病中、晚期。主要是由于素体阳气不足,或心气不足发展而成,或寒湿导致心阳亏虚,表现为心悸动而胸闷,神倦气短,阳虚生内寒,不能达于四末,充于肌表,又常常表现为脾肾阳虚,肾不纳气,肺气上逆,喘息不得卧,临床表现为:心悸动而痛,胸闷,神倦怯寒,遇冷则心痛加剧,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虚细迟或结代。本发明通过五个方面进行治疗,其一由于脾肾阳虚,消耗脾阳之气,脾为后天之本,食少腹胀,需补脾胃;其二肾不纳气,肺气上逆,需宽中降气;其三寒凝则气血瘀滞,需活血化瘀;其四由于胸中阳微,正气虚寒,需温补其阳,温阳化气;其五由于痰为阴邪,其性黏滞,停于心胸,闭塞阳气,络脉阻滞,需温化痰饮,息风通阳。
38.本发明以黄芪、茯神、白术、桂枝、生姜补脾胃,牛膝、枳壳、半夏、陈皮宽中降气,这九味药为君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人参、附子、猪苓、葶苈子温补其阳,温阳化气,这八味药为臣药;天花粉、苏子、白芥子、前胡温化痰饮,息风通阳为佐使药,全方治疗心阳亏虚型冠心病,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39.图1中各组中lox-l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41.实施例1:取黄芪35g、茯神25g、白术25g、桂枝20g、生姜15g、牛膝25g、枳壳15g、陈皮15g、赤芍2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人参25g、猪苓25g、葶苈子25g、天花粉8g、苏子25g、白芥子15g、前胡25g;
42.制备方法为:
43.(1)取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将其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从中提取挥发油,备用;
44.(2)往步骤(1)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的药渣和其他药材,再加入步骤(1)水蒸气蒸馏煎煮液,补足10倍全部药材总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提取液,滤过,得混合水提取液,加热浓缩,得混合水提取浓缩液,减压浓缩干燥,喷入步骤(1)所得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挥发油;
45.(3)添加淀粉制备成片剂。
46.实施例2:取黄芪30g、茯神30g、白术20g、桂枝25g、生姜10g、牛膝30g、枳壳10g、陈皮20g、赤芍20g、川芎20g、桃仁5g、红花15g、人参20g、猪苓30g、葶苈子20g、天花粉10g、苏子20g、白芥子20g、前胡20g;
47.制备方法为:
48.(1)取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将其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从中提取挥发油,备用;
49.(2)往步骤(1)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的药渣和其他药材,再加入步骤(1)水蒸气蒸馏煎煮液,补足10倍全部药材总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提取液,滤过,得混合水提取液,加热浓缩,得混合水提取浓缩液,减压浓缩干燥,喷入步骤(1)所得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挥发油;
50.(3)添加淀粉制备成胶囊剂。
51.实施例3:取黄芪40g、茯神20g、白术30g、桂枝15g、生姜20g、牛膝20g、枳壳20g、陈皮10g、赤芍30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5g、人参30g、猪苓20g、葶苈子30g、天花粉5g、苏子30g、白芥子10g、前胡30g;
52.制备方法为:
53.(1)取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将其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从中提取挥发油,备用;
54.(2)往步骤(1)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的药渣和其他药材,再加入步骤(1)水蒸气蒸馏煎煮液,补足10倍全部药材总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提取液,滤过,得混合水提取液,加热浓缩,得混合水提取浓缩液,减压浓缩干燥,喷入步骤(1)所得生姜、陈皮、川芎、桃仁、红花挥发油;
55.(3)添加糊精制备成颗粒剂。
56.实施例4:心输出量、冠脉流量药效学试验
57.4.1材料动物:beagle犬,体质量12~15kg,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药品与试剂: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每袋相当于10g生药;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11221)。仪器: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mfv-3200型电磁流量计,日本光电公司产品。
58.4.2分组方法beagle犬16只,随机分为四组:(1)阴性对照组;(2)高剂量组;(3)低
剂量组;(4)阳性对照组。将实验药物及对照药物溶于水,给药时浓缩至所需浓度,按20ml/kg体重容积灌胃给药。
59.4.3心输出量、冠脉流量试验
60.动物模型:实验犬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分离股静脉插管备用,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人工呼吸下开胸,剪开并固定心包,暴露心脏,分离主动脉根部套入合适的电磁流量计探头(12~15mm)测心输出量(co),分离左冠状动脉旋支起始部,套入直径为2~3mm的电磁流量计探头测量冠脉流量(caf),用针形电极插入四肢皮下,记录标准ⅱ导联ecg。上述信号经多导生理记录仪放大后,经a/d卡输入计算机,用lls-2型生理信号自动检测分析系统检测各参数并计算。手术完毕后30min,待动物各指标稳定后灌胃给药,给药容积为20ml/kg。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90、120min以上各指标变化情况。一轮试验结束,等所有指标完全恢复药前水平后可再进行下一剂量组给药,各剂量组给药顺序随机进行,见表1和表2。
61.表1本发明对心输出量co(l/min)的影响(n=4)
[0062][0063]
注:与用药前相比,

p《0.05,
#
p《0.01。
[0064]
由表1可见阴性对照组co无显著性变化;本发明高、低剂量组药后5~90min co明显升高,阳性药药后有一定升高趋势,但与药前比无统计学意义。
[0065]
表2本发明对冠脉流量caf(ml/100g/min)的影响(n=4)
[0066][0067]
注:与用药前相比,

p《0.05,
#
p《0.01。
[0068]
由表2可见阴性对照组caf无显著性变化;本发明高、低剂量组药后15~120min caf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对caf也有明显升高作用,给药后30min与给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0069]
本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与阳性药相比,其在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冠脉流量方面优势明显,尤其适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0070]
实施例5:中药复方组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冠心病相关特征蛋白表达的影响
[0071]
为验证上述中药复方组合物的活性,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得的中药复方组合物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0072]
技术方法:
[0073]
细胞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双抗的dmem培养基中。所有细胞均培养在6孔板,37℃恒温培养箱(湿度95%,5%co2浓度)中。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组加入不同浓度药物(实施例1制备的药品),培养24h,四组都用用lps(1μg/ml)刺激24h。
[0074]
细胞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移除细胞培养液,用pbs清洗3次后抽吸干净培养皿中残留的pbs。按照蛋白裂解液(ripa):蛋白酶抑制剂(pmsf)=100:1的比例加入者两种试剂,用枪头背面刮几分钟后,吸出放入1.5ml子弹头里;于漩涡震荡仪上混合均匀后置于-80℃过夜。(整个操作于冰上进行)。过夜后拿出蛋白,于冰上将蛋白融化(防止蛋白裂解)。预冷离心机,4℃,12000rpm,离心10min。吸取上清测蛋白浓度。
[007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曝光:配置分离胶和浓缩胶,根据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的大小选择相应浓度的分离胶(目的蛋白分子量越大,所需配置的分离胶的浓度越小),参照表3进行配置。具体步骤:清洗并烘干玻璃板,固定在支架上,在玻璃板之间灌入按上表配制的12%或10%的分离胶,立即用去离子水封闭表面,于室温下聚合。当水封层与分离胶层之间出现明显界面时,表示分离胶的聚合已完成。弃去离子水,用滤纸吸干,再灌入4%的浓缩胶,插入梳子,待胶凝固后,小心拔去梳子。
[0076]
表3不同分子量蛋白电泳凝胶的配置比例
[0077][0078]
上样,样品的上样量一般为50ug,根据所测的蛋白浓度计算出每个样品的上样体积后进行上样,在槽的一侧加入2μlmark作为电泳参照物。
[0079]
电泳,保证电泳正负极无误的条件下开始电泳。电泳条件:0.02a/块胶,恒流;电泳约2h左右,至溴酚蓝跑出。
[0080]
转膜,预先配置1l转移缓冲液并冷却至4℃,先将pvdf膜在甲醇中浸泡约30s后滤纸、凝胶一起放入电转移缓冲液中。按夹心法依次将海绵、滤纸、凝胶、pvdf膜、滤纸、海绵顺序放好,小心去除所有气泡,pvdf膜位于阳极侧,凝胶位于阴极侧插入电泳槽中,倒入转膜缓冲液。恒压100v转移1.5-2小时(以上实验在冰上进行)。
[0081]
封闭,转膜结束后取出pvdf膜,将pvdf膜置于用1*tbst配制的5%的脱脂奶粉中封
闭1~2h。
[0082]
结合一抗,将pvdf膜从封闭液中拿出(戴手套),用1*tbst洗2次,之后于封口袋中加入配置好的一抗。于4℃结合过夜(最佳)。一抗的配制:用1*tbst溶解bsa,使其浓度为5%,(脱脂奶粉亦可,但易坏),按照抗体说明书比例加入相应量的一抗。
[0083]
结合二抗,将pvdf膜从一抗中拿出于1*tbst中清洗3次,边洗边摇晃,每次10min(少量多次)。之后之后置于用脱脂奶粉稀释的二抗溶液中,于摇床上摇2h。
[0084]
化学发光,二抗孵育结束后用1*tbst洗3次,每次10min后于伯乐凝胶成像仪中对条带进行成像与分析,见表4和图1。
[0085]
表4各组中lox-l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0086]
分组ctrl20μg/ml40μg/ml80μg/ml相对光密度值1.154
±
0.0641.031
±
0.0460.975
±
0.0390.762
±
0.043
[0087]
研究表明,lox-l与ox-ldl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进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血管内累积较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并且血液中具有一些氧化物质,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就会氧化成ox-ldl,而变成ox-ldl后就产生各种炎症因子,最终会发生炎症反应。lox-1可以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并且还可以激活nf-κb,而nf-κb的激活就可以产生下游的各种黏附分子,就会使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黏附性增加,最终引起内皮细胞的衰竭甚至会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表4和图1结果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复方与模型组细胞比较,能够明显剂量依赖性的降低lox-l蛋白的表达,说明其能够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干预作用。
[0088]
实施例6:典型病例
[0089]
王某,男,67岁,主诉:反复发作胸痛2个月。查冠脉cta示:左主干中度狭窄;临床表现为:心悸动而痛,胸闷,神倦怯寒,遇冷则心痛加剧,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虚细迟或结代。诊断为心阳亏虚型冠心病。
[0090]
治疗处方:黄芪35g、茯神25g、白术25g、桂枝20g、生姜15g、牛膝25g、枳壳15g、陈皮15g、赤芍2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人参25g、猪苓25g、葶苈子25g、天花粉8g、苏子25g、白芥子15g、前胡25g,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服用,一个月后胸口痛即基本已愈,纳食明显改善。
[0091]
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