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28623发布日期:2022-07-30 00:07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三原子氧化油胶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慢病增加,慢病年轻化、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工业环境污染等影响,e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经研究发现,ed不仅是一种影响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三原子氧进入人体能调节激素的代谢,包括黄体酮、甲状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还能直接或间接激活氧化酶系统,促进机体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从而调节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此外,三原子氧进入血液具有和胰岛素相似的作用,促进三羧酸循环,加速体内糖代谢,促进体内糖的转化和利用,增加能量的释放,同时避免蛋白质和脂肪的过度消耗,激活人体正常代谢;三原子氧进入血液能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式,参与调控外周血管弹性和血压。一氧化氮(no)也能在神经系统的细胞中发挥作用,促进学习、记忆过程,并可调节脑血流。
3.因此通过三原子氧单独使用或结合药物在治疗上述慢性病有独特的功效,为此提出了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药物治疗慢性病药效发挥慢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量取一定量的三原子氧化油配比一定量的原油搅拌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步骤二、称取食用明胶、食用甘油、纯净水、聚乙二醇、二氧化钛,放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加热80℃后保温0.5小时,抽真空,控制水分20%-50%,即得胶液;步骤三、将步骤一中制得的胶囊内容物和步骤二中制得的胶液倒入软胶囊机中,制得软胶囊初品;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软胶囊初品放入滚筒干燥机进行干燥、装瓶、包装后,即得三原子氧化油软胶囊成品,总含水量≤0.5%。
6.可选的,对步骤一中得到的胶囊内容物进行工序检验,检验合格后的胶囊内容物进入到步骤三制药过程。
7.可选的,步骤二中混合的食用明胶、食用甘油、纯净水、聚乙二醇、二氧化钛胶液进行化胶过筛处理。
8.可选的,步骤四中滚筒干燥机经过洗涤、烘干得到干净且干燥的胶囊。
9.可选的,步骤四中经过滚筒干燥机处理后的胶囊进入检丸环节,将合格的胶囊进
行装瓶,将不合格的胶囊进行剔除。
10.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包括步骤一中的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三氧化油混合装置连接由三氧发生装置,三氧化油混合装置还连接有三氧分解装置和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双向连接;三氧化油混合装置还连接有油脂混合池,油脂混合池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之间设有供油泵。
11.可选的,三氧发生装置连接有氧气源,三氧发生装置与氧气源之间设有供气泵。
12.可选的,三氧发生装置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之间设有入口传感器。
13.可选的,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与三氧分解装置之间设有出口传感器。
14.可选的,油脂混合池内混合有植物油和鱼油。
15.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三氧发生装置方便将氧气转化成三氧,进而方便在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中参与反应,通过三氧化油混合装置的作用方便将植物油和鱼油与三氧发生反应,通过制冷装置的作用方便为三氧化油混合装置提供适宜的温度,方便生成三氧化油,通过三氧分解装置方便将三氧化油混合装置反应过程中多余的三氧转化为氧气,进而减小三氧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危胁。
16.2、本发明药物为绿色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进入人体后的主要产物为氧气,不但无副作用,还能增加人体内含氧量,主要机理包括:激活细胞因子和活化新陈代谢;重建人体被破坏免疫系统。
17.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三原子氧化油制备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1.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2.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量取一定量的三原子氧化油配比一定量的原油搅拌均匀,得到胶囊内容物;步骤二、称取食用明胶、食用甘油、纯净水、聚乙二醇、二氧化钛,放入反应釜中,搅
拌均匀,加热80℃后保温0.5小时,抽真空,控制水分20%-50%,即得胶液;步骤三、将步骤一中制得的胶囊内容物和步骤二中制得的胶液倒入软胶囊机中,制得软胶囊初品;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软胶囊初品放入滚筒干燥机进行干燥、装瓶、包装后,即得三原子氧化油软胶囊成品,总含水量≤0.5%。
23.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制取三原子氧化油的过程中,先让氧气源中的氧气泵压到三氧发生装置中,氧气经过三氧发生装置后转化为三氧,然后将三氧排入到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中,同时向三氧化油混合装置添加植物油和鱼油,并让制冷装置对三氧化油混合装置进行制冷操作,然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产出三氧化油,在三氧化油混合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多余的三氧会经过三氧分解装置分解成氧气排入到空气中。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24.通过三氧发生装置方便将氧气转化成三氧,进而方便在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中参与反应,通过三氧化油混合装置的作用方便将植物油和鱼油与三氧发生反应,通过制冷装置的作用方便为三氧化油混合装置提供适宜的温度,方便生成三氧化油,通过三氧分解装置方便将三氧化油混合装置反应过程中多余的三氧转化为氧气,进而减小三氧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危胁。
25.本实施例的对步骤一中得到的胶囊内容物进行工序检验,检验合格后的胶囊内容物进入到步骤三制药过程。
26.本实施例的步骤二中混合的食用明胶、食用甘油、纯净水、聚乙二醇、二氧化钛胶液进行化胶过筛处理。
27.本实施例的步骤四中滚筒干燥机经过洗涤、烘干得到干净且干燥的胶囊。
28.本实施例的步骤四中经过滚筒干燥机处理后的胶囊进入检丸环节,将合格的胶囊进行装瓶,将不合格的胶囊进行剔除。
29.请参阅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三原子氧化油胶囊制作方法,包括步骤一中的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三氧化油混合装置连接由三氧发生装置,三氧化油混合装置还连接有三氧分解装置和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双向连接;三氧化油混合装置还连接有油脂混合池,油脂混合池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之间设有供油泵,油脂混合池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之间设有供油泵,油脂混合池内混合有植物油和鱼油,通过供油泵的作用方便将油脂混合池内混合有植物油和鱼油排入到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中。
30.本实施例的三氧发生装置连接有氧气源,三氧发生装置与氧气源之间设有供气泵,通过供气泵的作用方便将氧气源中的氧气泵压到三氧发生装置中,三氧发生装置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之间设有入口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作用方便对三氧的进气量进行监测。
31.本实施例的三氧化油混合装置与三氧分解装置之间设有出口传感器,通过出口传感器的作用方便监测从三氧化油混合装置排出多余三氧的速率。
32.三原子氧气体具有不稳定的化学活性,极容易分解成氧气,限制了诸如居家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因此适当储存三氧的方法不仅可以方便临床使用、扩大适应症,还可以增加三氧疗法的依从性,提高临床使用效果。研究证明,经三氧处理植物油后会形成一个“三氧储存器”,可以将三氧变成不饱和脂肪酸的三氧化物而保存下来,然后再缓慢释放到
治疗靶点。目前有关三氧化油稳定性的研究数据远远不够,但可以肯定的是,三氧化油的稳定性远远高于三氧气体与三氧化水。
33.三原子氧化油大多呈半透明的流体状,部分呈膏状,在常温、常压下保质期一般在1~2年,低温冷藏避光条件下保质期可达3~4年。
34.三氧化油是利用医用三氧发生器产生三原子氧,三原子氧与植物油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三氧化油产品。三氧化油的生产过程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参数:三氧发生器产生三氧的品质与效率;三氧气体与植物油发生化学反应的物理环境,如反应时间、三氧气体的浓度和流量、反应温度等;植物油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植物油的纯度(植物油中是否含有水或其他催化剂)等。使用医用氧气可以避免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高压放电时形成的。
35.三原子氧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1)对血液的作用三原子氧进入血液后红细胞中糖酵解升高,atp含量也升高。红细胞中三氧诱导atp升高,可以稳定细胞膜张力及提高机械抵抗力,而细胞外微量atp可以产生一系列快速反应,从而降低了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这意味着红细胞更容易释放氧气,增加外周供氧量。使红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提高红细胞柔韧性,改善血液流变特性。
36.2)对代谢的作用三原子氧进入人体能调节激素的代谢,包括黄体酮、甲状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还能直接或间接激活氧化酶系统,促进机体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从而调节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此外,三原子氧进入血液具有和胰岛素相似的作用,促进三羧酸循环,加速体内糖代谢,促进体内糖的转化和利用,增加能量的释放,同时避免蛋白质和脂肪的过度消耗,激活人体正常代谢。
37.3)对心脏和循环系统的作用三原子氧进入血液能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式,参与调控外周血管弹性和血压。一氧化氮(no)也能在神经系统的细胞中发挥作用,促进学习、记忆过程,并可调节脑血流。它对周围神经末梢所起的作用,正是西地那非功能的基础。大脑通过周围神经发出信息,向会阴部的血管提供相应的一氧化氮,引起血管的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强勃起及持久功能。
38.a.可增强血波流动性,改善局部组织供氧。过氧化氢(h2o2)和医用三氧可恢复细胞功能,增强细胞的氧代谢能力。
39.b.红细胞流变形性增加,提高了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增加了心脏及其他重要组织的氧气供应。
40.c.三原子氧产生的h2o2可以氧化黏附在血管内壁上的脂类成分,被血流带走,增加血管弹性。医用三氧可以降低局部组织氧合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有利于氧从血液向组织释放。血液三氧化后产生的活性氧,有利于组织对氧的利用。
41.d.能改善或逆转慢性氧化应激。自由基的过度产生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适量浓度的三氧进入血液中与无数的有机分子反应,形成新化合物。这些产物与受体结合、代谢和排泄。这些痕量物质到达所有的器官充当代理信使,触发多种形式的生物活性,诱导并激活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减轻自由基损伤。通过预适应机制,减
轻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42.4)对抗氧化剂酶的作用三原子氧进入血液可以产生一定剂量的自由基,可激活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保护机体不受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损害,还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除了清除体内自由基外,还可以激活红细胞内的磷酸戊糖途径,清除慢性炎症过程中形成的过多自由基,对因自由基过多引起的脉管炎的治疗产生有利影响,可以延缓由超氧化物或轻自由基引起的衰老过程。
43.5)对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三原子氧可以直接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特异性的免疫激活。三原子氧可以诱导ifn-y、ifn-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44.6)对血小板的作用三原子氧能改变血液中血小板的聚合方式,降低血小板的诱导聚集;生成的过氧化物能改变血栓的发展,使血栓解体;氧化并去除黏附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及类酯等物质,增加血管弹性。血小板激活后产生的生长因子可诱导血管生成,与血管舒张和增强氧的运输有关。
45.7)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作用a.三原子氧能刺激机体白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激活和调节作用,在一定浓度下可诱导产生更多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等,杀灭受感染的肝细胞,同时促进这些细胞的抗原性表达,从而提高机体抗病毒免疫作用,使一些隐匿性肝炎、耐药性肝炎和肝炎病毒携带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6.b.三原子氧激活糖的氧化旁路,增加红细胞内2,3-dpg含量,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性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增加组织供氧效应,提高红细胞代谢。同时红细胞内atp含量增加,促进红细胞代谢作用,改善肝脏的供氧。
47.c.三原子氧激活抗氧化酶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可激活肝脏的自由基清除系统,对肝脏具有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的作用。
48.8)三原子氧特性总结a.广谱性:对大多数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阴道滴虫等致病微生物都具有杀灭作用,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达到一定浓度后可在数秒至数分钟之间杀灭病原微生物。对大肠杆菌在20秒钟杀灭率达到98%、对艾滋病毒3分钟杀灭率达到99%、对甲型流感病毒5分钟杀灭率达到99%、对支原体、衣原体等10分钟杀灭率达到99%、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20分钟杀灭率达到99.99%b.安全性:属于无毒产品,在低浓度时对皮肤、粘膜、眼睛等均无刺激作用,由于健康的细胞具有强大的氧化平衡酶系统,三原子氧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产物为氧气c.穿透性:由于o3的分子量小,对细胞、组织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渗透到粘膜下2mm杀灭细胞、组织内的病原微生物d.无耐药性:不同于通常的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不产生耐药性
e.双重性:具有杀菌功能和治疗功能的双重性,杀灭病原微生物后生成氧气,可供细胞、组织吸收利用,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49.本药物口服:用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肝功能受损、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肠胃疾病、炎症引起的疼痛、性功能低下。
50.外用:妇科外阴炎症、阴道滴虫、皮肤瘙痒、虫叮蚊咬。
51.现有用于降压、降糖药物的具有以下副作用:包括:1、常用的降压药利血平可引起乳腺癌,尤其是绝经期的妇女;2、治肿瘤的化疗药引发新的癌症更是人所共知,如常用的环磷酰胺可以诱发淋巴瘤和白血病,硫唑嘌呤可以诱发宫颈癌、鳞癌等等;3、绝大多数降糖西药物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容易造成肝损伤;双胍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以及乳酸中毒,少部分服用者会出现过敏性反应以及大细胞性贫血反应等。
52.4、胰岛素增敏剂也会对服药者的肝脏造成损害,还可能增加其血容量,加重其心脏的负担。
53.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54.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仅是用于区分各特征,并没有实际的次序或指向意义,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
5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6.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