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脐贴

文档序号:31636289发布日期:2022-09-24 04:1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痛经脐贴

1.本发明涉及痛经脐贴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痛经脐贴。


背景技术:

2.痛经是女性在行经前后或者月经周期出现的恶心、头痛或腹泻,并伴有腰腹剧痛下腹坠痛、痉挛疼痛,症状严重者显著影响其正常的日常工作生活,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就业压力更大,市场竞争更激烈,痛经现象随即就非常普遍,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痛经是目前临床最多发、最常见的妇科病,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患者占18%,若长期掩盖病情会影响生育甚至生命。
3.根据现代医学治疗痛经现状分析,常用药物治疗方法通过水杨酸类用于止痛镇静解痉治疗,或者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子宫颈扩张术、子宫悬吊术以及能神经切除术等,现代医学治疗痛经的优点在于取效快捷,及时止痛效果好,然而,不足之处在于治疗伤及脾胃,不良反应较多,副作用大;并且疗效难以持久,治标不治本。
4.中医治疗则认为,要根据人体的气血运行或脏腑运行的角度来对痛经的病因分型,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来治疗。中医将继发性痛经主要辨证分型为寒凝胞中型、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型、湿热郁阻型,而针对不同的类型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例如寒凝胞中型的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主,气滞血瘀型主要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
5.本产品主要针对寒凝胞中型、气滞血瘀型两种类型引起的痛经,本产品由中草药制作而成,既保留了中草药的药效性,又无添加任何防腐剂,安全无毒副,疗效准确,本产品查询中医古典文献中的治疗痛经的方剂,验证其临床效果,同时采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吸取现代药学成果,改进脐疗法的外治剂型,促进药物充分吸收,达到古方新用的效果,通过脐部给药,不经过肝脏代谢,作用缓和,同时脐部吸收快,脐部给药激发经络之气,促进脐部血液循环,使药效力专而快捷,并且立足中医基础理论,以系统的脐疗法为核心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临床实验,保证产品的科学性和疗效性,相比于传统黑膏药的味重、样丑、用繁、过敏等诸多不便的特点,本产品无味,无刺激性,无有机溶媒污染,健康环保,同时,使用方便,不限时间地点均可使用,撕开即贴,符合当代生活节奏。
6.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治疗痛经脐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经脐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治疗痛经脐贴,包括以下步骤:
10.s1:将植物原料加热蒸馏,冷凝,使水蒸气冷却转化为油水混合液;
11.s2:将艾叶、当归、川芎、吴茱萸、丁香、干姜粉碎成细粉,将s1中提炼的精油加入到
粉末中,制成丸剂,干燥;
12.s3:将s2中制成的丸剂进行分装。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中植物原料包括肉桂、吴茱萸、干姜、小茴香、丁香、制元胡、艾叶和当归,且重量为肉桂10g、吴茱萸20g、干姜20g、小茴香20g、丁香20g、制元胡23g、艾叶20g、当归23g。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中油水混合液流入油水分离器,提取精油,抽水分离,过滤精油中的杂质,澄清,得到精油产品。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细粉经过筛选装置筛选,混合均匀。
1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分装的丸剂内包材料选用无纺布贴,外包装进行塑封密封,整装成盒。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中该痛经脐贴由中草药制作而成,既保留了中草药的药效性,又无添加任何防腐剂,主要针对寒凝胞中型、气滞血瘀型两种类型引起的痛经,安全无毒副,疗效准确,通过脐部给药,不经过肝脏代谢,作用缓和,同时脐部吸收快,脐部给药激发经络之气,促进脐部血液循环,使药效力专而快捷。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治疗痛经脐贴,包括以下步骤:s1:将植物原料加热蒸馏,冷凝,使水蒸气冷却转化为油水混合液,所述s1中植物原料包括肉桂、吴茱萸、干姜、小茴香、丁香、制元胡、艾叶和当归,且重量为肉桂10g、吴茱萸20g、干姜20g、小茴香20g、丁香20g、制元胡23g、艾叶20g、当归23g,所述s1中油水混合液流入油水分离器,提取精油,抽水分离,过滤精油中的杂质,澄清,得到精油产品,s2:将艾叶、当归、川芎、吴茱萸、丁香、干姜粉碎成细粉,将s1中提炼的精油加入到粉末中,制成丸剂,干燥,所述s2中细粉经过筛选装置筛选,混合均匀,s3:将s2中制成的丸剂进行分装,所述s3中分装的丸剂内包材料选用无纺布贴,外包装进行塑封密封,整装成盒。
22.采用生化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组方如下: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炮姜、炙甘草,气滞血瘀证,加蒲黄、益母草、五灵脂等,寒凝血瘀证,加桂枝、艾叶、小茴香等,湿热瘀阻证,去炮姜,加马齿苋、败酱草等,肝肾虚损证,加桑寄生、杜仲等,气血虚弱证,加党参、黄芪等,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89.66%;采用四物汤为主方治疗痛经,并随证加减:气滞血瘀证将白芍换成赤芍,并加用柴胡、枳实、郁金、延胡索,寒湿凝滞证配伍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湿热下注证加用败酱草、苍术、黄柏,气血虚弱证配伍四君子汤、黄芪、阿胶,肝肾亏损证配伍山药、怀牛膝、茯苓,上述各证型均于经前1周即服药,
用至月经来潮1-3d,疼痛消失后立即停服,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120例患者中痊愈者占49例,显效者有56例,有效者为12例,总有效率为97.5%;
23.屈弘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选取7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并进行分型,气滞血瘀证:药用香附、乌药、川楝子、益母草、茯苓、连翘等,寒湿凝滞证:以干姜、生姜、红花为主药,酌情添加健脾补肾之品,气血亏虚证:选用黄芪、党参、熟地等,夜尿多者加用芡实、肉桂,肝肾亏损证:以益母草、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为主药,小便淋漓不尽、尿痛者加用石韦,夜寐不安者加龙骨;
24.闰君红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对收治的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显著,气滞血瘀型: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益母草、茜草、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川芎、赤芍、肉桂、干姜,寒湿凝滞型:方选温经汤加味,药用桂枝、香附、吴茱萸、萆薢、延胡索、石菖蒲,湿热郁阻型:以清热调经汤加减,药用牡丹皮、黄连、黄柏、苦参、当归、川芎、延胡索、桃仁、茜草、乌药。
25.如图1所示,实施例2:一种治疗痛经脐贴,包括以下步骤:s1:将植物原料加热蒸馏,冷凝,使水蒸气冷却转化为油水混合液,所述s1中植物原料包括肉桂、吴茱萸、干姜、小茴香、丁香、制元胡、艾叶和当归,且重量为肉桂10g、吴茱萸20g、干姜20g、小茴香20g、丁香20g、制元胡23g、艾叶20g、当归23g,所述s1中油水混合液流入油水分离器,提取精油,抽水分离,过滤精油中的杂质,澄清,得到精油产品,s2:将艾叶、当归、川芎、吴茱萸、丁香、干姜粉碎成细粉,将s1中提炼的精油加入到粉末中,制成丸剂,干燥,所述s2中细粉经过筛选装置筛选,混合均匀,s3:将s2中制成的丸剂进行分装,所述s3中分装的丸剂内包材料选用无纺布贴,外包装进行塑封密封,整装成盒。
26.李振联等选取200例患者观察萸桂温经方穴位贴敷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治疗组采用萸桂温经方(吴茱萸、肉桂、艾叶、细辛、没药、白芥子、当归、元胡)穴位贴敷,对照组则口服布洛芬,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达96%,而对照组仅为77%,谢德娟等选取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予以自制痛经三伏贴(将延胡索、白芥子、细辛、当归等药研粉调制成膏状),取关元、子宫、肾俞等穴位,在夏季三伏的第1天各贴敷1次,每次4-6小时,结果: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达92.50%。
27.如图1所示,实施例3:一种治疗痛经脐贴,包括以下步骤:s1:将植物原料加热蒸馏,冷凝,使水蒸气冷却转化为油水混合液,所述s1中植物原料包括肉桂、吴茱萸、干姜、小茴香、丁香、制元胡、艾叶和当归,且重量为肉桂10g、吴茱萸20g、干姜20g、小茴香20g、丁香20g、制元胡23g、艾叶20g、当归23g,所述s1中油水混合液流入油水分离器,提取精油,抽水分离,过滤精油中的杂质,澄清,得到精油产品,s2:将艾叶、当归、川芎、吴茱萸、丁香、干姜粉碎成细粉,将s1中提炼的精油加入到粉末中,制成丸剂,干燥,所述s2中细粉经过筛选装置筛选,混合均匀,s3:将s2中制成的丸剂进行分装,所述s3中分装的丸剂内包材料选用无纺布贴,外包装进行塑封密封,整装成盒。
28.黄银凤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配合综合护理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其将65例患者均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药用:香附、白芍、延胡索、乌药、当归、川芎、艾叶、白芷、麝香等,取穴:太冲、血海、三阴交、合谷、关元,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愈36例,好转19例,有效率84%。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