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5370发布日期:2022-08-06 03:0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由于一些患者长期处于仰卧姿势时会导致热疮、闷痘的情况发生,而且长期处于同一姿势也会让患者感到不适,故需要对患者进行经常翻身,而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需要花费医护人员较大力气才能完成,而医院护理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医护人员都是女性,这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
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力便捷,且减轻医护人员体力劳动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垫本体、连接带、动滑轮及第一端固定的使力带,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垫本体的第一侧,所述动滑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垫本体的第二侧,所述垫本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侧,所述使力带与所述动滑轮相互配合。
7.所述使力带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配合。
8.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有绒面的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有钩刺面的魔术贴,两所述魔术贴粘贴配合;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扣子,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扣眼。
9.所述使力带的一部分绕设于所述动滑轮上,且绕设长度小于所述动滑轮的周长。
10.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配合。
11.所述第三连接部为设置有绒面的魔术贴,所述第四连接部为设置有钩刺面的魔术贴,两所述魔术贴粘贴配合;或者,所述第三连接部为扣子,所述第四连接部为扣眼。
12.所述垫本体的第二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呈u字型或n字型,所述动滑轮通过短轴安装于所述支架中,所述短轴沿所述垫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13.所述动滑轮有两个,两所述动滑轮沿所述垫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两所述动滑轮分别配设有所述使力带。
14.所述垫本体上开设有中空部,所述垫本体的下侧面对应于所述中空部的位置设置有可将所述中空部露出或遮盖的遮挡布。
15.所述垫本体背离所述动滑轮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可拆卸设置有支撑件。
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使用时,垫本体铺设在病床上,连接带的第二端固定在病床的床栏上,然后将使
力带的第一端固定在病床的床栏上或垫本体的第一侧,此时使力带和连接带的固定位置都位于垫本体的同一侧,然后使力带绕设在动滑轮上,医护人员站在垫本体的第一侧,握住使力带的第二端并使力,由于动滑轮的作用,使得医护人员可以节省一半的外力,即可将垫本体沿其的第二侧向第一侧的方向翻动,从而对躺在垫本体上的患者进行翻身,使用简单,且省时省力,减轻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18.2、在垫本体上开设有中空部,在患者的后侧需要注射等常规护理时,患者的相应部位处于中空部的位置,然后采用本发明使患者侧身,即可使患者的后侧需要露出,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19.3、采用两个动滑轮,以平衡受力,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同时,也避免患者在翻身时受伤。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平铺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平铺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中两个动滑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中垫本体上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垫本体;
ꢀꢀꢀꢀꢀꢀ
11-中空部;
26.12-遮挡布;
ꢀꢀꢀꢀꢀ
2-连接带;
27.21-魔术贴;
ꢀꢀꢀꢀꢀ
3-动滑轮;
28.31-支架;
ꢀꢀꢀꢀꢀꢀꢀ
4-使力带;
29.41-魔术贴;
ꢀꢀꢀꢀꢀ
5-延伸带;
30.6-病床;
ꢀꢀꢀꢀꢀꢀꢀꢀ
7-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32.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垫本体1、连接带2、动滑轮3和使力带4;连接带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垫本体1的第一侧侧边,动滑轮3可转动地设置于垫本体1的第二侧侧边,垫本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侧,且垫本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依次沿垫本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使力带4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于与垫本体1的第一侧相同的一侧上,且动滑轮4在使力带4的移动下同步移动配合。
33.本发明可铺设于有床栏的床铺上,本实施例中以垫本体1铺设于病床6上为例进行说明。
34.为方便描述,以垫本体1平铺于病床6上时的方位为参考方向,此状态下垫本体1与患者接触的一侧为上侧,相背的一侧为下侧,且患者面朝上躺着时右手边为右侧,左手边为左侧,即,上述的垫本体1的第一侧为左侧,第二侧为右侧。
35.具体来讲,连接带2的第一端缝制于垫本体1的左侧侧边,且连接带2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病床6的左侧床栏1上,连接带2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连接带2的第二端的上侧
缝制有绒面的魔术贴,连接带2的第二端的下侧缝制有钩刺面的魔术贴,两魔术贴粘接配合,这样,连接带2固定时连接带2的第二端绕过床栏,并使两魔术贴粘贴配合,即可使连接带2固定在左侧床栏上。
36.进一步地,连接带2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连接结构,例如,连接带2的第二端的上侧缝制有多个扣子,连接带2的第二端还设置有多个扣眼,采用各扣子分别与各扣眼一一对应配合的方式,使连接带2固定在左侧床栏上;再如,连接带2的第二端还可以采用捆绑的方式固定在左侧床栏上。
37.优选地,上述的连接带2有多根,各连接带2沿垫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以连接带2有两根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连接带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在此不进行限制。
38.上述的动滑轮3与连接带2的第一端错开布置,以便不妨碍使力带4,该动滑轮3为现有常规的动滑轮,本实施例中以动滑轮3为尼龙动滑轮为例进行说明,该动滑轮3的转动结构为:垫本体1的右侧侧边缝制有支架31,该支架31呈n字型或u字型,且支架31的敞口向右布置,支架31内固定安装有短轴,短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架31的两相对侧壁上,动滑轮3套设在短轴上,并位于支架31中,以使动滑轮3以短轴为基点转动;其中,动滑轮3的中心轴线沿前后布置,即短轴沿前后方向布置。
39.进一步地,垫本体1的右侧侧边延伸有延伸带5,上述的支架31背离其敞口的方向设置有连片,连片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延伸带5的右端上,这样延伸带5可以伸出于右侧床栏,以不妨碍患者,在使用本发明时再拉入右侧床栏内,同时方便了对动滑轮4进行调整以便使力带4绕设。
40.本实施例中,动滑轮3有一个,动滑轮3设置于垫本体1的右侧的中间位置或中上部,具体选择的位置根据实际患者情况进行布置,在此不进行限定,仅需使医护人员受力均匀即可。
41.作为优选地,动滑轮3有两个,两动滑轮3依次沿垫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动滑轮3分别配设有使力带4,同时两动滑轮3的安装结构均与上述的安装结构相同;这样,在辅助患者翻身或使患者侧身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垫本体1,以使两动滑轮3分别对应于患者的相应位置,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的同时,平衡受力,避免患者翻身或侧身时受到损伤,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中,两动滑轮3于垫本体1的右侧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布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42.上述的使力带4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病床6的左侧床栏上,使力带4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使力带4的第一端的上侧缝制有绒面的魔术贴41,使力带4的第一端的下侧缝制有钩刺面的魔术贴,两魔术贴粘接配合,这样,使力带4固定时使力带4的第一端绕过床栏,并使两魔术贴粘贴配合,即可将使力带4的第一端固定在左侧床栏上。
43.进一步地,使力带4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连接结构,例如,使力带4的第一端的上侧缝制有多个扣子,使力带4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多个扣眼,采用各扣子分别与各扣眼一一对应配合的方式,使使力带4的第一端固定在左侧床栏上;再如,使力带4的第一端还可以采用捆绑的方式固定在左侧床栏上。
44.进一步地,使力带4的第二端也可拆卸连接于病床6的左侧床栏上,且使力带4的第二端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与上述使力带4的第一端拆卸连接结构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这
样,患者侧身时,医护人员辅助患者侧身后,可以将使力带4的第二端固定左侧床栏上,以使患者侧身,方便医护人员的后续操作。
45.本实施例中,使力带4为现有常规的牵引绳或滑绳,为保证医护人员或家属使用时的舒适性,使力带4的第二端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护套,该防护套为采用硅胶材质或棉布材料制成的套状物。
46.安装时,使力带4的第一端固定在左侧床栏时,并使得于垫本体1平铺于病床6上时使力带4的第一端与动滑轮3背对背布置,然后使力带4的一部分绕设于动滑轮3上,且绕设长度小于动滑轮3的周长,然后使力带4的第二端位于垫本体1的左侧,即与使力带4的一端在同一侧。
47.本发明的使用过程为:垫本体1铺设于病床6上,患者平躺于垫本体1上,然后将各连接带1的第二端均固定连接在左侧床栏上,再将使力带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床栏上,然后将使力带4的一部分绕设在动滑轮3上,使力带4的第二端回到垫本体1的左侧外,然后医护人员手握使力带4的第二端,并拉动使力带4向左移动,即给使力带4向左的外力,以带动垫本体1翻折,从而使患者翻身或侧身,因动滑轮3的作用,使得医护人员可以省力的辅助患者翻身。
48.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垫本体1和连接带2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49.本发明中,上述的垫本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棉布层、吸水棉层、帆布层和pvc防水层,棉布层、吸水棉层、帆布层和pvc防水层相互缝制以形成方形垫;这样,棉布层与患者接触,因面部层的触感,故使患者感觉舒适,同时吸水棉层的设置,以便于吸收液体,同时搭配帆布层和pvc防水层,从而避免液体流到病床6的床单上而弄脏床单,而且,垫本体1清洗简单、方便。
50.作为优选地,垫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中空部11,患者的后侧如臀部、腰部等,需要进行日常护理时,例如注射,可以将患者需要注射部位置于中空部11,然后通过本发明进行翻身,令患者侧身,以便患者将注射部位露出。其中,垫本体1的下侧对应于中空部11设置有可拆卸的遮挡布12,以避免患者躺着时感觉不适,遮挡布12的拆卸结构为:遮挡布12的下侧面设置有魔术贴,该魔术贴为闭合的环形结构,并绕设于中空部11的外侧,由于垫本体1的上侧面为棉布层,故遮挡布12可直接粘贴在垫本体1的上侧面;此外,遮挡布12还能够以打开或遮盖中空部11的方式设置于垫本体1的上侧面,即遮挡布12的左侧缝制于垫本体1上,遮挡布12的右侧的下侧面设置有钩刺面的魔术贴,垫本体1的上侧面对应于该魔术贴的位置设置有绒毛面的魔术贴,两魔术贴粘接配合,以实现将中空部11打开或被遮挡布12遮挡。
51.作为优选地,垫本体1相对于病床6,垫本体1的长度方向沿病床6的左右方向布置,以增大对患者的包覆面积,方便进行翻身或侧身操作,同时在患者翻身或侧身时不易感到难受。
52.作为优选地,上述的遮盖布12的一侧设有开口,遮盖布12对应于开口位置设置有拉链,以打开或密封遮盖布12的开口,其中,遮盖布12中设有夹层,遮盖布12的夹层内安装有水袋,以便患者翻身或侧身时可以与患者的骶尾部接触,以此预压疮形成,同时通过水袋的水振动而减少患者皮肤的受压面积。
5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述垫本体1临近左侧侧边的位置形成有容纳腔,该容纳腔中设置有支撑件7,支撑件7为医用的气囊袋,且垫本体1上设置有充放气孔,该充放气孔上
盖设有密封塞;这样,患者翻身之前,先将气囊充气,使其鼓起,在患者翻身时将患者的下巴抵接在支撑件的上端面,患者的身体靠着支撑件的侧边,即患者通过支撑件抵接在左侧栏杆上,使得支撑件起到缓冲、支撑的作用,从而避免患者躬着身体而使自身气道堵着,起到开放气道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幼童等活动能力和力气都有限的患者而言。
54.作为优选地,上述容纳腔中可拆卸设置有支撑件7,该支撑件7为气囊袋,在气囊袋处于容纳腔中时气囊袋上的充放气孔位于气囊袋的后侧;其中,垫本体1的下侧对应于容纳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位置缝制有拉链,以便打开或闭合容纳腔,将气囊袋拿出或放入,同时可以进行放气或充气。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气囊袋拿出或保持放置于容纳腔中,省去医护人员寻找或回去拿取气囊袋的时间,更加便捷。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