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5691发布日期:2022-09-07 11:4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2.因红外线具有良好的热力渗透作用,可明显起到消炎镇痛、活血化瘀的功能;具有辐射频率高,渗透性强,可用于局部的红外线辐射,改善新陈代谢,消炎杀菌,加速伤口愈合;对肌肉劳损,关节疼痛,腰椎疼痛,颈椎疼痛有明显疗效;能够改善微循环,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改善血液流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循环障碍等上述优点,因此,红外线广泛应用于医疗方面,尤其适用于乳腺外科。
3.现有公开号为cn111282156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乳腺外科理疗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机构、竖直高度调节机构、水平方向调节机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以及红外线理疗灯头,所述底部固定机构水平设置,所述竖直高度调节机构竖直安装在所述底部固定机构的上部,所述水平方向调节机构水平安装在所述竖直高度调节机构的顶部,所述倾斜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水平方向调节机构的底部,所述红外线理疗灯头安装在所述所述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底部。
4.上述的这种乳腺外科理疗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无法灵活调整红外照射高度,且不方便进行收纳收拢,占地空间大;并且无法依靠臂膀训练达到理疗乳腺处肌肉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顶部的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方的红外理疗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理疗机构转动收拢的收拢控制机构;用于支撑患者头部的头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两侧的用于促进患者臂膀处肌肉动作与血流速度的锻炼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方的用于调整体位的体位调整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能够实现良好的乳腺康复效果;当使用本装置时,可以解除经收拢控制机构收拢的头部支撑组件,头部支撑组件可以供患者头部枕卧,之后可以利用可调整理疗高度的红外理疗机构实现红外理疗目的,在进行理疗的同时可以利用体位调整组件调整患者体位,并可以利用两组锻炼组件达到臂膀处肌肉锻炼的目的,促进乳腺附近血液的流动,促进康复理疗效果。
8.较佳的,所述红外理疗机构包括支撑座、滑动座、红外理疗仪、前挡布、后挡布、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螺杆、导向杆和导向筒,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滑
动座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红外理疗仪安装在所述滑动座内,所述前挡布和所述后挡布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动座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螺杆固定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端部,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滑动座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导向筒固定在所述滑动座上并与所述导向杆相互配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座转动至固定板的上方时,可以启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当第一螺杆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动座滑动,导向杆和导向筒能够实现滑动导向目的,前挡布、后挡布的设置能够防止红外理疗仪发出的红外光线对外部造成影响。
10.较佳的,所述收拢控制机构包括支撑轴、第二伺服电机、承托杆、蜗轮、蜗杆和遮挡罩,所述支撑轴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内,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承托杆键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机轴端部,所述蜗轮固定在所述承托杆端部,所述蜗杆固定在所述支撑轴外部,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之间相互配合,所述遮挡罩安装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蜗轮以及所述蜗杆的外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收拢控制机构中的第二伺服电机时,第二伺服电机能够带动承托杆转动,从而带动蜗轮转动,通过蜗轮与蜗杆的配合能够带动蜗杆转动,带动支撑轴转动,从而带动支撑座转动,遮挡罩的设置能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12.较佳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支撑座的卡锁组件,所述卡锁组件包括固定块、凹槽、插块、第一弹簧、环形卡块、环形卡槽,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方,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块内,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凹槽槽底与所述插块之间,所述环形卡块一体成型在所述插块端部,所述环形卡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座内供所述环形卡块插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锁组件中凹槽内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固定块中的插块能够在凹槽内滑动,从而能够控制环形卡块卡入至环形卡槽内,从而将支撑座牢靠锁定。
14.较佳的,所述头部支撑组件包括凸出板、延伸板、枕板、外伸柱、腰型槽、锁紧套和锁杆,所述凸出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端侧,所述延伸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凸出板上,所述枕板插接在所述延伸板外部,所述外伸柱固定在所述延伸板上,所述腰型槽开设在所述枕板内供所述外伸柱穿过,所述锁紧套螺纹连接在所述外伸柱的外部,所述锁杆插接在所述凸出板与所述延伸板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头部支撑组件中的枕板能够供患者枕卧,当需要调整枕板的位置时,可以拉动外伸柱在腰型槽内滑动,之后将锁紧套拧紧,当转动凸出板上转动的延伸板时,可以带动延伸板翻转,通过将锁杆插入能够实现延伸板的锁定。
16.较佳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上具有毛面,所述第二绑带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绑带相互粘贴的勾面,所述第一绑带绕过所述枕板后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二绑带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能够将折叠的枕板进行包裹固定。
18.较佳的,所述锻炼组件包括推杆、手柄、第二弹簧、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
夹轮、第二夹轮、支撑带和配置盒,所述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推杆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夹轮和所述第二夹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杆上,所述支撑带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夹轮和所述第二夹轮的外部,所述配重盒固定在所述支撑带底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握持推杆上的手柄时,能够带动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夹轮、第二夹轮上的支撑带传动,能够拉动配重盒升降,再配合第二弹簧能够实现良好的臂部锻炼效果,能够促进乳腺附近的血液流动速度。
20.较佳的,所述配重盒内卡接有若干个配重块,所述配重盒和若干个所述配重块内共同插接固定有销杆。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销杆插入至配重块和配重盒能够实现调整配重的目的,方便进行调整。
22.较佳的,所述体位调整组件包括辅助板、避让槽、导向块和气缸,所述辅助板滑移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所述避让槽开设在所述固定板内,所述导向块固定在所述辅助板底部,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所述导向块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避让槽内的气缸时,其能够拉动导向块在避让槽内滑动,从而带动辅助板滑动调整位置。
24.较佳的,所述辅助板内设置有ptc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辅助板上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tc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辅助板的温度,控制器能够控制ptc加热器启动,对辅助板进行加热。
26.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能够实现良好的乳腺康复效果;当使用本装置时,可以解除经收拢控制机构收拢的头部支撑组件,头部支撑组件可以供患者头部枕卧,之后可以利用可调整理疗高度的红外理疗机构实现红外理疗目的,在进行理疗的同时可以利用体位调整组件调整患者体位,并可以利用两组锻炼组件达到臂膀处肌肉锻炼的目的,促进乳腺附近血液的流动,促进康复理疗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之一;图5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之二;图7为图6中的c处放大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之三。
29.附图标记:1、底座;11、固定板;2、红外理疗机构;3、收拢控制机构;4、头部支撑组件;5、锻炼组件;6、体位调整组件;21、支撑座;22、滑动座;23、红外理疗仪;24、前挡布;25、后挡布;26、第一伺服电机;27、第一螺杆;28、导向杆;29、导向筒;31、支撑轴;32、第二伺服电机;33、承托杆;34、蜗轮;35、蜗杆;36、遮挡罩;7、卡锁组件;71、固定块;72、凹槽;73、插块;74、第一弹簧;75、环形卡块;76、环形卡槽;41、凸出板;42、延伸板;43、枕板;44、外伸柱;45、腰型槽;46、锁紧套;47、第一绑带;48、第二绑带;49、锁杆;51、推杆;52、手柄;53、第二弹簧;54、第一定滑轮;55、第二定滑轮;56、第一夹轮;57、第二夹轮;58、支撑带;59、配置盒;591、配重块;592、销杆;61、辅助板;62、避让槽;63、导向块;64、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和图4,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包括用作主体支撑的底座1,还包括:固定在底座1顶部的固定板11,其中固定板11供患者躺卧;设置在固定板11上方的红外理疗机构2,利用红外理疗机构2能够实现红外理疗效果;用于控制红外理疗机构2转动收拢的收拢控制机构3,通过设置收拢控制机构3能够控制红外理疗机构2转动收拢,从而节省空间占用;用于支撑患者头部的头部支撑组件4,头部支撑组件4可灵活调整位置并折叠;设置在固定板11两侧的用于促进患者臂膀处肌肉动作与血流速度的锻炼组件5;以及设置在固定板11上方的用于调整体位的体位调整组件6。
32.参考图1、图2和图4,本乳腺外科用理疗装置能够实现良好的乳腺康复效果;当使用本装置时,可以解除经收拢控制机构3收拢的头部支撑组件4,头部支撑组件4可以供患者头部枕卧,之后可以利用可调整理疗高度的红外理疗机构2实现红外理疗目的,在进行理疗的同时可以利用体位调整组件6调整患者体位,并可以利用两组锻炼组件5达到臂膀处肌肉锻炼的目的,促进乳腺附近血液的流动,促进康复理疗效果。
33.参考图2、图4和图5,为了达到可调整红外照射理疗高度的效果,设置的红外理疗机构2包括支撑座21、滑动座22、红外理疗仪23、前挡布24、后挡布25、第一伺服电机26、第一螺杆27、导向杆28和导向筒29,其中支撑座21与固定板11之间转动连接,滑动座22滑移连接在支撑座21上,滑动座22可以竖直滑动调整位置;其中红外理疗仪23安装在滑动座22内,前挡布24和后挡布25分别固定在滑动座22的前后两侧用于防止光线外射;为了带动滑动座22调整高度,将第一伺服电机26固定在支撑座21上,第一螺杆27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26的电机轴端部,第一螺杆27与滑动座22之间螺纹连接,导向杆28固定在支撑座21上,导向筒29固定在滑动座22上并与导向杆28相互配合;当支撑座21转动至固定板11的上方时,可以启动第一伺服电机26带动第一螺杆27转动,当第一螺杆27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动座22滑动,导向杆28和导向筒29能够实现滑动导向目的,前挡布24、后挡布25的设置能够防止红外理疗仪23发出的红外光线对外部造成影响。
34.参考图4、图5和图8,为了控制红外理疗机构2中的支撑座21达到折叠的目的,设置的收拢控制机构3包括支撑轴31、第二伺服电机32、承托杆33、蜗轮34、蜗杆35和遮挡罩36,支撑轴31固定在支撑座21上,支撑轴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1内,第二伺服电机32
固定在固定板11上,承托杆33键连接固定在第二伺服电机32的电机轴端部,蜗轮34固定在承托杆33端部,蜗杆35固定在支撑轴31外部,蜗轮34与蜗杆35之间相互配合,遮挡罩36安装在第二伺服电机32、蜗轮34以及蜗杆35的外部;当启动收拢控制机构3中的第二伺服电机32时,第二伺服电机32能够带动承托杆33转动,从而带动蜗轮34转动,通过蜗轮34与蜗杆35的配合能够带动蜗杆35转动,带动支撑轴31转动,从而带动支撑座21转动,遮挡罩36的设置能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35.参考图6和图7,为了在支撑座21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可以被牢靠锁紧,在固定板11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支撑座21的卡锁组件7,卡锁组件7包括固定块71、凹槽72、插块73、第一弹簧74、环形卡块75、环形卡槽76,固定块71固定在固定板11上方,凹槽72开设在固定块71内,第一弹簧74连接在凹槽72槽底与插块73之间,环形卡块75一体成型在插块73端部,环形卡槽76开设在支撑座21内供环形卡块75插入;在卡锁组件7中凹槽72内第一弹簧74的弹力作用下,固定块71中的插块73能够在凹槽72内滑动,从而能够控制环形卡块75卡入至环形卡槽76内,从而将支撑座21牢靠锁定。
36.参考图4和图5,为了达到支撑患者头部的效果,设置的头部支撑组件4包括凸出板41、延伸板42、枕板43、外伸柱44、腰型槽45、锁紧套46和锁杆49,凸出板41固定在固定板11端侧,延伸板42转动连接在凸出板41上,枕板43插接在延伸板42外部,外伸柱44固定在延伸板42上,腰型槽45开设在枕板43内供外伸柱44穿过,锁紧套46螺纹连接在外伸柱44的外部,锁杆49插接在凸出板41与延伸板42内;头部支撑组件4中的枕板43能够供患者枕卧,当需要调整枕板43的位置时,可以拉动外伸柱44在腰型槽45内滑动,之后将锁紧套46拧紧,当转动凸出板41上转动的延伸板42时,可以带动延伸板42翻转,通过将锁杆49插入能够实现延伸板42的锁定。
37.参考图4和图5,为了在枕板43折叠后进行固定,在固定板11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绑带47和第二绑带48,第一绑带47上具有毛面,第二绑带48上具有与第一绑带47相互粘贴的勾面,第一绑带47绕过枕板43后粘贴固定在第二绑带48上,通过利用第一绑带47和第二绑带48能够将折叠的枕板43进行包裹固定。
38.参考图1、图2和图3,为了通过锻炼臂膀处肌肉促进乳腺处血液流动,设置的锻炼组件5包括推杆51、手柄52、第二弹簧53、第一定滑轮54、第二定滑轮55、第一夹轮56、第二夹轮57、支撑带58和配置盒59,推杆51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1的一侧,手柄52固定在推杆51上,第二弹簧53连接在推杆51与固定板11之间,第一定滑轮54、第二定滑轮55、第一夹轮56和第二夹轮57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支撑带58的一端固定在推杆51上,支撑带58传动连接在第一定滑轮54、第二定滑轮55、第一夹轮56和第二夹轮57的外部,配重盒固定在支撑带58底部;当患者握持推杆51上的手柄52时,能够带动第一定滑轮54、第二定滑轮55、第一夹轮56、第二夹轮57上的支撑带58传动,能够拉动配重盒升降,再配合第二弹簧53能够实现良好的臂部锻炼效果,能够促进乳腺附近的血液流动速度。
39.参考图1、图2和图3,其中在配重盒内卡接有若干个配重块591,配重盒和若干个配重块591内共同插接固定有销杆592,通过将销杆592插入至配重块591和配重盒能够实现调整配重的目的,方便进行调整。
40.参考图1和图4,为了达到调整体位的目的,设置的体位调整组件6包括辅助板61、避让槽62、导向块63和气缸64,辅助板61滑移连接在固定板11的上方,避让槽62开设在固定
板11内,导向块63固定在辅助板61底部,导向块63滑移连接在避让槽62内,气缸64的缸体固定在避让槽62内,气缸64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导向块63上,当启动避让槽62内的气缸64时,其能够拉动导向块63在避让槽62内滑动,从而带动辅助板61滑动调整位置;其中辅助板61内设置有ptc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辅助板61上固定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电性连接,ptc加热器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利用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辅助板61的温度,控制器能够控制ptc加热器启动,对辅助板61进行加热。
41.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固定板11的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s1、取以下重量计成分:丙烯酸树脂80份、聚氨酯树脂66份、聚氯乙烯树脂45份、环氧树脂乳液5份、聚碳酸酯15份、精萘45份、丙烯酰胺10份、聚四氟乙烯8份、聚乙二醇14份、氟化聚醚硅氧烷14份、四氯化碳14份、二甲苯20份;s2、制备中间涂料体:将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乳液、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加入到75℃的反应釜内保温30min,得到中间涂料体;s3、制备涂料:将中间涂料体倒入搅拌机内,同时加入精萘、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氟化聚醚硅氧烷、四氯化碳、二甲苯进行搅拌分散,控制搅拌的速度为2000r/min,搅拌5min,得到涂料;s4、涂覆:将涂料喷涂在固定板11的表面,控制喷涂量为40g/m2,喷涂之后使用uv光固化,其中uv固化能量为512mj/cm2,峰值为70mw/cm2,控制固化时间为30s,之后进行静电除尘处理,在70℃下干燥,形成连续均匀的涂料层。
42.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s1、取以下重量计成分:丙烯酸树脂75份、聚氨酯树脂60份、聚氯乙烯树脂50份、环氧树脂乳液5份、聚碳酸酯15份、精萘45份、丙烯酰胺10份、聚四氟乙烯8份、聚乙二醇14份、氟化聚醚硅氧烷14份、四氯化碳14份、二甲苯20份;s2、制备中间涂料体:将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乳液、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加入到79℃的反应釜内保温30min,得到中间涂料体;s3、制备涂料:将中间涂料体倒入搅拌机内,同时加入精萘、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氟化聚醚硅氧烷、四氯化碳、二甲苯进行搅拌分散,控制搅拌的速度为2000r/min,搅拌5min,得到涂料;s4、涂覆:将涂料喷涂在固定板11的表面,控制喷涂量为40g/m2,喷涂之后使用uv光固化,其中uv固化能量为512mj/cm2,峰值为70mw/cm2,控制固化时间为30s,之后进行静电除尘处理,在70℃下干燥,形成连续均匀的涂料层。
43.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s1、取以下重量计成分:丙烯酸树脂70份、聚氨酯树脂66份、聚氯乙烯树脂45份、环氧树脂乳液5份、聚碳酸酯19份、精萘40份、丙烯酰胺14份、聚四氟乙烯12份、聚乙二醇14份、氟化聚醚硅氧烷14份、四氯化碳14份、二甲苯20份;s2、制备中间涂料体:将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乳液、
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加入到75℃的反应釜内保温30min,得到中间涂料体;s3、制备涂料:将中间涂料体倒入搅拌机内,同时加入精萘、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氟化聚醚硅氧烷、四氯化碳、二甲苯进行搅拌分散,控制搅拌的速度为2000r/min,搅拌5min,得到涂料;s4、涂覆:将涂料喷涂在固定板11的表面,控制喷涂量为40g/m2,喷涂之后使用uv光固化,其中uv固化能量为512mj/cm2,峰值为70mw/cm2,控制固化时间为30s,之后进行静电除尘处理,在70℃下干燥,形成连续均匀的涂料层。
44.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s1、取以下重量计成分:丙烯酸树脂68份、聚氨酯树脂66份、聚氯乙烯树脂45份、环氧树脂乳液10份、聚碳酸酯15份、精萘45份、丙烯酰胺10份、聚四氟乙烯8份、聚乙二醇14份、氟化聚醚硅氧烷14份、四氯化碳17份、二甲苯15份;s2、制备中间涂料体:将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乳液、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加入到70℃的反应釜内保温30min,得到中间涂料体;s3、制备涂料:将中间涂料体倒入搅拌机内,同时加入精萘、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氟化聚醚硅氧烷、四氯化碳、二甲苯进行搅拌分散,控制搅拌的速度为2000r/min,搅拌5min,得到涂料;s4、涂覆:将涂料喷涂在固定板11的表面,控制喷涂量为40g/m2,喷涂之后使用uv光固化,其中uv固化能量为512mj/cm2,峰值为70mw/cm2,控制固化时间为30s,之后进行静电除尘处理,在70℃下干燥,形成连续均匀的涂料层。
45.对实施例2-5中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固定板11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2的数据进行归一化。
46.表1 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2100%100%实施例3125%121%实施例4106%107%实施例5112%111%由上可知,由于实施例3中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比其他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实施例都要高,故实施例3中给出的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是最优选择。
4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