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99490发布日期:2022-09-03 04:1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为了缓解神经性疼痛,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经常采用按摩装置按摩病人疼痛处皮肤,以期舒筋活血,减轻痛感,此外,有些按摩装置还带有艾灸功能,通过艾灸来疏通经络,以缓解疼痛。
3.现有的装置虽然可以通过各种分支按摩臂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按摩工作,但是这样会导致按摩臂明显变细,而按摩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使按摩臂发生晃动,进而导致按摩点逐渐错位,不仅没有起到缓解患者神经痛的作用,还有可能使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因为不必要的按摩动作而出现肿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的下表面与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切换装置内壁的上部设置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伸缩筒,在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疼痛处皮肤进行按摩工作前,先将该装置固定在天花板上,连接伸缩筒的上表面与天花板固定连接,并且将固定板的侧面通过连杆与天花板固定连接,然后在该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提供患者躺卧的床。
5.优选的,底部壳,该底部壳的上表面与固定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壳内壁上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隔离筒,所述隔离筒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分饼盘,所述分饼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磁性条,所述底部壳的内壁均匀开设有竖直滑槽,所述底部壳的内壁通过竖直滑槽均匀设置有竖直伸缩臂,所述竖直伸缩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臂,所述竖直伸缩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动力盒,所述动力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供电装置,所述动力盒包括集束板,所述集束板内壁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旋钮杆,所述集束板的内壁通过卡接杆固定连接有独立马达,所述独立马达左右两侧的输出轴处对称设置有旋转臂,所述独立马达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连接杆,所述缓冲连接杆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受力框,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医护人员先将对应的竖直伸缩臂拉长,随后将竖直伸缩臂底部的按压臂与患者的皮肤部位相接触,然后将竖直伸缩臂锁死,防止竖直伸缩臂进行收缩,进而将单条的竖直伸缩臂进行塑形,准备完毕后,启动对应一侧的动力盒,此时上下两侧的独立马达通电,开始控制对应连接的旋转臂进行转动,由于上下两侧的独立马达转动周期不同,当上方独立马达将旋转臂转动至水平状态时,下方独立马达会将旋转臂转动至竖直状态,所以位于中部的受力框会在上下两侧受力框的推动作用下在竖直面内进行高频振动,进而通过侧位的支杆控制竖直伸缩臂沿着竖直面进行震动。
6.优选的,所述按压臂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球形转机,所述球
形转机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转杆,所述球形转机机壳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滑杆,所述水平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壳,在竖直伸缩臂震动的过程中,按压臂内部的球形转机也在通过转动对称转杆的方式,将两侧的水平滑杆周期性地向下推动,此时气垫壳的下表面会对患者的皮肤加压,随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气垫壳向上拉动,进而解除气垫壳对患者的加压效果,而此时竖直伸缩臂也在震动,进而使气垫壳对患者的皮肤处进行按摩。
7.优选的,所述竖直伸缩臂外表面上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弹簧带,且竖直弹簧带的一端与底部壳的内壁固定连接、竖直弹簧带的另一端与竖直伸缩臂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直伸缩臂外表面上部通过竖直滑槽与底部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竖直伸缩臂的底端与底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装置具备多组竖直伸缩臂,并且每侧的竖直伸缩臂均由同一侧的动力盒进行控制,所以该装置能够同时对患者的多处身体部位进行按摩工作,并且在按摩的过程中,竖直伸缩臂的底端始终与患者的身体保持相对垂直的状态,竖直伸缩臂在动力盒的控制下与底部的按压臂同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按摩,进而降低按压臂单独对患者按摩时竖直伸缩臂发生错位的问题,从而使底部壳受到的反作用力减小,进而提高了按摩点的准确性。
8.优选的,所述动力盒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滑槽,所述受力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外接支杆,所述受力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外接支杆与动力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竖直伸缩臂的顶端与外接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连接杆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弹簧垫,且弹簧垫的上下两端均通过内壁盘与受力框的内壁相互挤压,由于上下两侧的独立马达是通过集束板进行固定,当对旋钮杆进行调整后,旋钮杆可以被拉长,此时集束板通过拉杆将独立马达向远离受力框的一侧拉动,此时缓冲连接杆的上下两端被拉长,但是中部的受力框仍然在缓冲连接杆套接的弹簧作用下被夹在中部,此时独立马达通过旋转臂推动受力框时,受力框被推动的位移距离会减小,进而降低竖直伸缩臂的振幅。
9.优选的,所述水平滑杆下表面的中部通过小弹簧与底壳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滑杆的底端通过贯穿滑槽与底壳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对称转杆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圆头推杆,所述水平滑杆的一端与底壳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滑杆的另一端与球形转机机壳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该装置可以通过调整动力盒内部旋钮杆,进而调整竖直伸缩臂的振幅,使装置对患者的按摩力度降低,而且按压臂是通过气垫壳对患者进行挤压按摩工作,而气垫壳内部充有一定量的气体,所以具备一定的缓冲效果,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按摩工作时,对患者身体部位造成的伤害会有效降低,进而避免出现按摩过度伤害患者身体的问题。
10.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分电器,所述分电器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固定壳杆,所述固定壳杆眉笔靠近分电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杆,所述活动滑杆外表面的上部套接有引导顶套,所述活动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盘,所述受力盘的下表面设置有受压膜,所述受压膜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滑筒,所述底部滑筒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实心杆,由于该装置的竖直伸缩臂较多,通常情况下并不会使每根竖直伸缩臂同时进行工作,如果某一侧的竖直伸缩臂不需要进行工作,此时可以将非工作一侧的竖直伸缩臂向上推动,在竖直伸缩臂因外力沿着底部壳的滑槽上滑的过程中,动力盒也随着竖直伸缩臂沿着底部
壳的内壁上滑,动力盒侧边固定连接的滚动铁杆贴紧隔离筒的外表面向上滚动,对应一侧的滚动铁杆在磁力的吸引下也沿着竖直杆向上滑动,此时实心杆在推力作用下沿着底部滑筒向上运动,进而使受压膜向上挤压受力盘,活动滑杆上滑后与固定壳杆内部的电线发生后错位,进而使对应一侧的动力盒完全断电。
11.优选的,所述分电器的上表面与固定板内壁上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杆的数量为四根,所述固定壳杆的底端与集束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段式导线,所述活动滑杆的外表面通过套接导环与固定壳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引导顶套的顶端与固定板内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实心杆的底端与分饼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饼盘的外表面通过竖直引导滑杆与分电器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动力盒靠近隔离筒的一侧通过滚动铁杆与隔离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实心杆上部与受压膜下部的空间为密封状态,由于该装置的通电量恒定,在某一侧的动力盒不需要进行工作时,可以将对应一侧的固定壳杆完全断电,警示保证了工作一侧的动力盒供电量充足,防止出现供电不足工作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也消除了非工作状态下的动力盒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量,实现节能效果。
12.优选的,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控制转盘,所述控制转盘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适配挖槽,所述控制转盘内壁的下部通过适配挖槽均匀设置有滑动转筒,所述滑动转筒的内壁滚动连接有贯穿支杆,且贯穿支杆外表面上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控制转盘外表面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固定壳,该装置的控制转盘正常情况下通过内壁下方的滑动转筒卡接在固定壳内壁对应的开槽中,在装置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控制转盘不会与固定壳发生打滑错位问题,进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当某一侧的竖直伸缩臂出现故障问题时,由于该装置具备高度对称性,此时通过主电机牵引控制转盘的上表面自转,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滑动转筒内壁的贯穿支杆沿着控制转盘的切槽上滑,并通过滑动转筒自转减少控制转盘下表面与固定壳内壁的摩擦阻力,进而实现控制转盘的转动效果,然后将未故障一侧的竖直伸缩臂给患者提供服务,所述分电器的上表面与控制转盘下表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内壁的下部均匀开设有剖面切槽,所述滑动转筒外表面的下部通过剖面切槽与固定壳内壁的下部卡接,所述控制转盘上表面的轴心处与主电机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具备多组竖直伸缩臂,并且每侧的竖直伸缩臂均由同一侧的动力盒进行控制,所以该装置能够同时对患者的多处身体部位进行按摩工作,并且在按摩的过程中,竖直伸缩臂的底端始终与患者的身体保持相对垂直的状态,竖直伸缩臂在动力盒的控制下与底部的按压臂同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按摩,进而降低按压臂单独对患者按摩时竖直伸缩臂发生错位的问题,从而使底部壳受到的反作用力减小,进而提高了按摩点的准确性。
14.2.该装置可以通过调整动力盒内部旋钮杆,进而调整竖直伸缩臂的振幅,使装置对患者的按摩力度降低,而且按压臂是通过气垫壳对患者进行挤压按摩工作,而气垫壳内部充有一定量的气体,所以具备一定的缓冲效果,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按摩工作时,对患者身体部位造成的伤害会有效降低,进而避免出现按摩过度伤害患者身体的问题。
15.3.由于该装置的通电量恒定,在某一侧的动力盒不需要进行工作时,可以将对应一侧的固定壳杆完全断电,警示保证了工作一侧的动力盒供电量充足,防止出现供电不足工作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也消除了非工作状态下的动力盒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量,实现节
能效果。
16.4.该装置的底部壳在工作时需要通过主电机进行自转,进而调整竖直伸缩臂的位置,使竖直伸缩臂能够正对患者的按摩点部位,为了防止底部壳在工作时因为震动而发生滑动的现象,对控制转盘进行了改装,在工作状态下,内壁下方的滑动转筒卡接在固定壳内壁对应的开槽中,在装置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控制转盘不会与固定壳发生打滑错位问题,进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
17.5.由于该装置具备高度对称性,当某一侧的竖直伸缩臂出现故障问题时,通过主电机牵引控制转盘的上表面自转,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滑动转筒内壁的贯穿支杆沿着控制转盘的切槽上滑,并通过滑动转筒自转减少控制转盘下表面与固定壳内壁的摩擦阻力,进而实现控制转盘的转动效果,然后将未故障一侧的竖直伸缩臂给患者提供服务,从而起到应急工作的效果,而且在维修状态下,该装置正常的动力盒仍然能够进行按摩工作,并不会耽误实际使用,所以抗干扰能力很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动力盒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按压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切换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流程图。
19.图中:1、固定板;2、切换装置;3、连接伸缩筒;4、底部壳;11、主电机;41、隔离筒;42、分饼盘;43、滚动铁杆;44、竖直伸缩臂;7、动力盒;71、集束板;72、旋钮杆;73、独立马达;74、缓冲连接杆;75、受力框;76、旋转臂;8、按压臂;81、底壳;82、球形转机;83、对称转杆;84、水平滑杆;85、气垫壳;5、供电装置;51、分电器;52、固定壳杆;53、引导顶套;54、活动滑杆;55、受力盘;56、底部滑筒;57、受压膜;58、实心杆;61、控制转盘;62、滑动转筒;63、复位弹簧;64、固定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1.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2,该切换装置2的下表面与固定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切换装置2内壁的上部设置有主电机11,主电机11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有连接伸缩筒3;底部壳4,该底部壳4的上表面与固定板1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底部壳4内壁上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隔离筒41,隔离筒41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分饼盘42,分饼盘4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磁性条,底部壳4的内壁均匀开设有竖直滑槽,底部壳4的内壁通过竖直滑槽均匀设置有竖直伸缩臂44,竖直伸缩臂4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臂8,竖直伸缩臂4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动力盒7,动力盒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供电装置5。
22.动力盒7包括集束板71,集束板71内壁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旋钮杆72,集束板71的内壁通过卡接杆固定连接有独立马达73,独立马达73左右两侧的输出轴处对称设置有旋转臂76,独立马达73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连接杆74,缓冲连接杆74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受力框75。
23.按压臂8包括底壳81,底壳8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球形转机82,球形转机82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转杆83,球形转机82机壳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滑杆84,水平滑杆8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壳85。
24.竖直伸缩臂44外表面上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弹簧带,且竖直弹簧带的一端与底部壳4的内壁固定连接、竖直弹簧带的另一端与竖直伸缩臂44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竖直伸缩臂44外表面上部通过竖直滑槽与底部壳4的内壁滑动连接,竖直伸缩臂44的底端与底壳8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5.动力盒7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滑槽,受力框7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外接支杆,受力框7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外接支杆与动力盒7的内壁滑动连接,竖直伸缩臂44的顶端与外接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缓冲连接杆74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弹簧垫,且弹簧垫的上下两端均通过内壁盘与受力框75的内壁相互挤压。
26.水平滑杆84下表面的中部通过小弹簧与底壳81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水平滑杆84的底端通过贯穿滑槽与底壳81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对称转杆8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圆头推杆,水平滑杆84的一端与底壳81的一侧滑动连接,水平滑杆84的另一端与球形转机82机壳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27.在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疼痛处皮肤进行按摩工作前,先将该装置固定在天花板上,连接伸缩筒3的上表面与天花板固定连接,并且将固定板1的侧面通过连杆与天花板固定连接,然后在该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提供患者躺卧的床。
28.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医护人员先将对应的竖直伸缩臂44拉长,随后将竖直伸缩臂44底部的按压臂8与患者的皮肤部位相接触,然后将竖直伸缩臂44锁死,防止竖直伸缩臂44进行收缩,进而将单条的竖直伸缩臂44进行塑形,准备完毕后,启动对应一侧的动力盒7,此时上下两侧的独立马达73通电,开始控制对应连接的旋转臂76进行转动,由于上下两侧的独立马达73转动周期不同,当上方独立马达73将旋转臂76转动至水平状态时,下方独立马达73会将旋转臂76转动至竖直状态,所以位于中部的受力框75会在上下两侧受力框75的推动作用下在竖直面内进行高频振动,进而通过侧位的支杆控制竖直伸缩臂44沿着竖直面进行震动。
29.由于上下两侧的独立马达73是通过集束板71进行固定,当对旋钮杆72进行调整后,旋钮杆72可以被拉长,此时集束板71通过拉杆将独立马达73向远离受力框75的一侧拉动,此时缓冲连接杆74的上下两端被拉长,但是中部的受力框75仍然在缓冲连接杆74套接
的弹簧作用下被夹在中部,此时独立马达73通过旋转臂76推动受力框75时,受力框75被推动的位移距离会减小,进而降低竖直伸缩臂44的振幅。
30.在竖直伸缩臂44震动的过程中,按压臂8内部的球形转机82也在通过转动对称转杆83的方式,将两侧的水平滑杆84周期性地向下推动,此时气垫壳85的下表面会对患者的皮肤加压,随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气垫壳85向上拉动,进而解除气垫壳85对患者的加压效果,而此时竖直伸缩臂44也在震动,进而使气垫壳85对患者的皮肤处进行按摩。
31.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2,该切换装置2的下表面与固定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切换装置2内壁的上部设置有主电机11,主电机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伸缩筒3;底部壳4,该底部壳4的上表面与固定板1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底部壳4内壁上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隔离筒41,隔离筒41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分饼盘42,分饼盘4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磁性条,底部壳4的内壁均匀开设有竖直滑槽,底部壳4的内壁通过竖直滑槽均匀设置有竖直伸缩臂44,竖直伸缩臂4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臂8,竖直伸缩臂4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动力盒7,动力盒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供电装置5。
32.动力盒7包括集束板71,集束板71内壁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旋钮杆72,集束板71的内壁通过卡接杆固定连接有独立马达73,独立马达73左右两侧的输出轴处对称设置有旋转臂76,独立马达73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连接杆74,缓冲连接杆74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受力框75。
33.按压臂8包括底壳81,底壳8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球形转机82,球形转机82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转杆83,球形转机82机壳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滑杆84,水平滑杆8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壳85。
34.竖直伸缩臂44外表面上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弹簧带,且竖直弹簧带的一端与底部壳4的内壁固定连接、竖直弹簧带的另一端与竖直伸缩臂44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竖直伸缩臂44外表面上部通过竖直滑槽与底部壳4的内壁滑动连接,竖直伸缩臂44的底端与底壳8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5.动力盒7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滑槽,受力框7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外接支杆,受力框7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外接支杆与动力盒7的内壁滑动连接,竖直伸缩臂44的顶端与外接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缓冲连接杆74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弹簧垫,且弹簧垫的上下两端均通过内壁盘与受力框75的内壁相互挤压。
36.水平滑杆84下表面的中部通过小弹簧与底壳81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水平滑杆84的底端通过贯穿滑槽与底壳81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对称转杆8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圆头推杆,水平滑杆84的一端与底壳81的一侧滑动连接,水平滑杆84的另一端与球形转机82机壳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37.供电装置5包括分电器51,分电器5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固定壳杆52,固定壳杆52眉笔靠近分电器5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杆54,活动滑杆54外表面的上部套接有引导顶套53,活动滑杆5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盘55,受力盘55的下表面设置有受压膜57,受压膜57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滑筒56,底部滑筒56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实心杆58。
38.分电器51的上表面与固定板1内壁上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固定壳杆52的数量为四根,固定壳杆52的底端与集束板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壳杆5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段式导线,活动滑杆54的外表面通过套接导环与固定壳杆52的内壁滑动连接,引导顶套53的顶端与固定板1内壁的上部固定连接。
39.实心杆58的底端与分饼盘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分饼盘42的外表面通过竖直引导滑杆与分电器5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动力盒7靠近隔离筒41的一侧通过滚动铁杆43与隔离筒4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实心杆58上部与受压膜57下部的空间为密封状态。
40.切换装置2包括控制转盘61,控制转盘61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适配挖槽,控制转盘61内壁的下部通过适配挖槽均匀设置有滑动转筒62,滑动转筒62的内壁滚动连接有贯穿支杆,且贯穿支杆外表面上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复位弹簧63,控制转盘61外表面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固定壳64。
41.分电器51的上表面与控制转盘61下表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固定壳64内壁的下部均匀开设有剖面切槽,滑动转筒62外表面的下部通过剖面切槽与固定壳64内壁的下部卡接,控制转盘61上表面的轴心处与主电机11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
42.由于该装置的竖直伸缩臂44较多,通常情况下并不会使每根竖直伸缩臂44同时进行工作,如果某一侧的竖直伸缩臂44不需要进行工作,此时可以将非工作一侧的竖直伸缩臂44向上推动,在竖直伸缩臂44因外力沿着底部壳4的滑槽上滑的过程中,动力盒7也随着竖直伸缩臂44沿着底部壳4的内壁上滑,动力盒7侧边固定连接的滚动铁杆43贴紧隔离筒41的外表面向上滚动,对应一侧的滚动铁杆43在磁力的吸引下也沿着竖直杆向上滑动,此时实心杆58在推力作用下沿着底部滑筒56向上运动,进而使受压膜57向上挤压受力盘55,活动滑杆54上滑后与固定壳杆52内部的电线发生后错位,进而使对应一侧的动力盒7完全断电。
43.该装置的控制转盘61正常情况下通过内壁下方的滑动转筒62卡接在固定壳64内壁对应的开槽中,在装置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控制转盘61不会与固定壳64发生打滑错位问题,进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当某一侧的竖直伸缩臂44出现故障问题时,由于该装置具备高度对称性,此时通过主电机11牵引控制转盘61的上表面自转,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滑动转筒62内壁的贯穿支杆沿着控制转盘61的切槽上滑,并通过滑动转筒62自转减少控制转盘61下表面与固定壳64内壁的摩擦阻力,进而实现控制转盘61的转动效果,然后将未故障一侧的竖直伸缩臂44给患者提供服务。
44.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