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0637发布日期:2022-09-14 11:0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2.心血管狭窄指的是人体动静脉血管,包括冠脉、外周、颅内等血管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血管内膜上,逐渐堆积成粥样的脂类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增多甚至钙化造成血管腔内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下游血管和肌体缺血,产生对应临床表现。如果该狭窄发生在冠脉则会产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心绞痛,严重者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坏死;如果发生在外周,则会产生皮肤表皮温度降低、肌肉萎缩,产生间歇性的破行甚至发生远端肢体的坏死或截肢;如果发生在颅内,则会产生头晕、晕厥甚至脑组织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3.对于传统的导管介入治疗技术,临床通常采用经过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来打开动静脉血管中的钙化病灶。当球囊膨胀扩展血管壁中的钙化病灶时,球囊会逐渐释放压力,直至钙化斑块破裂。但是在临床中发现,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使注入液体过多,导致球囊受到压力过大而碎裂,且在碎裂之前无任何的征兆,操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无法监测球囊碎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无法监测球囊碎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球囊导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球囊导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座、球囊以及插设于所述导管座中的内导管和外导管,所述球囊包括内膜和外膜,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的两端均固设于所述外导管外壁,且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导管和所述外导管同轴双腔设置,所述内导管与所述外导管之间形成管通道,所述内膜的内部与所述管通道相连通,所述管通道中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内部与所述间隙相连通;所述导管座上开设有显色槽,所述显色槽中设置有用于与液体反应进行显色的显色件,所述显色槽与所述回流管相连通,所述显色槽的槽口设置有密封板,所述显色槽的内部为负压状态,以使所述回流管中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显色槽中。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球囊的内膜由于内部压力过大而碎裂时,球囊的外膜起防护作用,使液体和碎片不易进入血管中,同时内膜中的液体将流入到内膜与外膜之间的间隙中,且流入回流管中。由于显色槽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当球囊的内膜碎裂后,液体将自动流入显色槽中,显色件接触液体后显色来提醒操作人员球囊碎裂,实现对球囊碎裂的监测,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
8.可选的,所述回流管包括连通部和用于将所述连通部中的液体汇合的汇流部,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内导管同轴设置,所述连通部的两端固设于所述外导管的内壁、且与所述
外导管的内壁形成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与所述间隙相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球囊内膜碎裂后,液体从间隙进入容置腔室,容置腔室中的液体通过汇流部汇合后,快速流入显色槽中与显色件接触,提高了监测效率。
10.可选的,所述连通部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外导管的内壁对应所述内膜靠近所述导管座的一端,所述连通部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外导管的内壁对应所述外膜靠近所述导管座的一端,所述外导管对应所述容置腔室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置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间隙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进入间隙后通过通孔进入容置腔室中,连通部设置在外导管内壁的球囊靠近导管座的一端,且宽度为内膜与外膜的间距,在不妨碍间隙中的液体进入容置腔室的情况下,减少了回流管的长度和容置腔室容纳液体的容量,通过少量的液体就能进入显色槽中与显色件接触,提高了监测效率,使球囊导管能够快速显色来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12.可选的,所述汇流部为条形管状、且贴合所述外导管的内壁设置,所述汇流部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连通部,所述汇流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显色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汇流部为条形管状、且贴合外导管的内壁设置,减少了汇流部的截面积,降低了液体流量,从而使液体能够更快速地流入显色槽中;将连通部中的液体通过汇流部汇合,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效率,使操作人员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进而排除安全隐患。
14.可选的,所述导管座上设置有受所述回流管中液体触发的截流机构;当所述回流管中有液体回流到所述截流机构时,所述截流机构对所述导管座中的液体进行截流,以使液体停止注入到所述管通道中。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流机构的设置,液体通过回流管回流触发截流机构动作,截流机构阻止导管座中液体继续注入。通过截流机构对液体进行截流,即便操作人员没有注意到球囊内膜碎裂,球囊的外膜受到的压力也会停止增加,为操作人员预留反应时间,待操作人员发现异常后进行应急处理,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
16.可选的,所述导管座包括注液管、出液管和主导管筒,所述注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均连通于所述主导管筒;所述内导管和所述外导管的一端均插设于所述主导管筒内,所述内导管中的导线从所述主导管筒中引出,所述注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外导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液体从注液管注入到管通道中,管通道的液体能够从出液管中流出,注液管和出液管的一端均与主导管筒连通,方便内导管和外导管与导管座连接,实现液体循环,便于操作。
18.可选的,所述截流机构设置在所述主导管筒上、且靠近所述注液管与所述外导管的连通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从注液管中注入管通道中,截流机构设置在靠近注液管和主导管筒的连通处,对注液管中的液体进行截流,使截流机构更靠近回流管,减少回流管的长度,进而减少液体流到截流机构所需要的流量,使得回流管中的液体能够快速触发截流机构进行截流。
20.可选的,所述截流机构包括气囊,所述气囊中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回流管中的液体
反应后产生气体的反应物,所述注液管在靠近与所述外导管的连通处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气囊装设于所述安装槽中、且与所述回流管相连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管中的液体与气囊中的反应物反应产生气体使气囊膨胀来堵塞注液管,实现对注液管中的液体截流,使得外界液体不易注入导管中。
22.可选的,所述注液管的内壁还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气囊膨胀后镶嵌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安装槽相对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的设置,使气囊膨胀后不易受注液管中水流的影响,且使截流效果更好。
24.可选的,所述气囊与所述回流管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气囊中气体进入所述回流管的气阀膜。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阀膜的设置,使气囊中的气体不易进入回流管中,提高了截流机构的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球囊设置内膜和外膜,当内膜碎裂后,液体通过回流管流入显色槽中接触显色件,显色件显色来提示操作人员球囊碎裂,实现了对球囊碎裂的监测,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中触发截流机构动作,使液体停止注入管通道中,提示操作人员球囊碎裂,实现球囊碎裂监测;即便操作人员没有注意,球囊导管中的液体也不会进入血管内,为操作人员预留足够的反应时间,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2.通过设置截流机构,截流机构受回流管中液体触发阻止导管座中液体继续注入,使球囊受到的压力停止增加,为操作人员预留反应时间,待操作人员发现异常后进行应急处理,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3.通过气阀膜使气囊中的气体不易进入回流管中,使回流管中的液体不易受气体影响而重新流回到球囊中,提高了截流机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连通部与内导管同轴设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汇流部为条形管状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气囊膨胀后截流液体的状态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导管座;11、注液管;111、安装槽;112、定位槽;12、出液管;13、主导管筒;2、球囊;21、内膜;22、外膜;23、间隙;3、内导管;4、外导管;5、管通道;6、回流管;61、连通部;611、容置腔室;62、汇流部;7、截流机构;71、气囊;72、气阀膜;8、显色槽;81、显色件;82、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球囊导管,能够监测球囊是否碎裂的同时阻止液体继续注入,提高球囊导管的安全性。
32.参照图1和图2,球囊导管包括导管座1、球囊2、内导管3、外导管4、回流管6和显色槽8,当球囊2碎裂时,球囊2内部的液体通过回流管6进入显色槽8中,显色槽8中设置有显色件81,显色件81接触液体后改变颜色,实现球囊2碎裂监测,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显色槽8中的显色件81是否改变颜色来判断球囊2碎裂。
33.参照图1和图3,具体地,内导管3和外导管4同轴双腔设置、且插设于导管座1中,内导管3与外导管4之间形成管通道5;球囊2包括内膜21和外膜22,且内膜21和外膜22之间留有间隙23;内膜21的内部与管通道5相连通;回流管6设置在管通道5中,回流管6的内部与间隙23相连通。结合图2,显色槽8设置在导管座1上,显色件81固定于显色槽8的底壁,显色槽8的底部与回流管6连通。显色槽8的槽口设置有密封板82,密封板82上设置有抽气阀门(图中未示出),通过抽气阀门抽气使显色槽8内部处于负压状态,该负压状态足以将球囊2碎裂后的液体吸入显色槽8中。当球囊2的内膜21碎裂时,球囊2的外膜22起防护作用,使液体和碎片不易进入血管中,同时内膜21中的液体将流入到内膜21与外膜22之间的间隙23中,且流入回流管6中。由于显色槽8与回流管6连通且都处于负压状态,球囊2碎裂后液体将自动流入回流管6及显色槽8中,显色件81接触液体后显色来提醒操作人员球囊2碎裂,实现了对球囊2碎裂的监测,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
34.参照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内膜21和外膜22通过热熔焊接或激光焊接连接到外导管4上,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外导管4上开设有注液孔(图中未示出),内膜21的内部通过注液孔与管通道5连通。外导管4上还开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间隙23通过通孔与回流管6连通。显色件81为水分检测试纸,水分检测试纸初始状态为白色,遇水后将改变颜色,用来提示操作人员球囊2碎裂需要进行应急处理。
35.参照图1,导管座1包括注液管11、出液管12和主导管筒13,注液管11和出液管12的一端均连通于主导管筒13;内导管3和外导管4的一端均插设于主导管筒13内,内导管3中的导线从主导管筒13中引出,注液管11和出液管12分别连通于外导管4。具体地,注液管11和出液管12分别倾斜固定于主导管筒13的两侧、且注液管11口和出液管12口均与主导管筒13口位于同一侧,便于液体注入和流出,实现液体循环。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液体注入和流出控制球囊2膨胀和收缩,当球囊2碎裂时,能够控制液体从出液管12流出,便于取出球囊导管。
36.参照图2和图3,回流管6包括连通部61和汇流部62,连通部61与内导管3同轴设置,连通部61的两端固设于外导管4的内壁、且与外导管4的内壁形成容置腔室611,容置腔室611与间隙23相连通;液体通过间隙23流入环状的容置腔室611中,再通过汇流部62汇合流入显色槽8中,使得液体快速流入显色槽8中与显色件81接触,提高了监测效率。
37.参照图4,具体地,连通部61的一端固定于外导管4的内壁对应内膜21靠近导管座1
的一端,连通部61的另一端固定于外导管4的内壁对应外膜22靠近导管座1的一端,使得连通部61的宽度为内膜21与外膜22的间距,在不妨碍间隙23中的液体进入容置腔室611的情况下,减少了回流管6的长度和容置腔室611容纳液体的容量,通过少量的液体就能进入显色槽8中与显色件81接触,提高了监测效率,使球囊导管能够快速显色来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38.参照图2和图5,汇流部62为条形管状、且贴合外导管4的内壁设置,汇流部62的一端连通于连通部61,汇流部62的另一端连接于显色槽8。
39.参照图1和图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汇流部62为一条细小的长管,汇流部62的一侧边贴附于外导管4的内壁、且与注液管11位于同一侧,减少了汇流部62的截面积,降低了液体流量,从而使液体能够更快速地流过;将连通部61中的液体通过汇流部62汇合,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效率,使操作人员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进而排除安全隐患。相应地,汇流部62并不局限于条形管状,还可以是环形管等其它管状结构。
40.参照图1和图6,导管座1上设置有截流机构7,截流机构7受回流管6中液体触发,当回流管6中有液体回流到截流机构7时,截流机构7对导管座1中的液体进行截流,使得液体停止注入到管通道5中。截流机构7的设置,液体通过回流管6回流触发截流机构7动作,截流机构7阻止导管座1中液体继续注入。同时为操作人员预留反应时间,即便操作人员没有注意到球囊2碎裂,由于截流机构7对液体进行截流,球囊2的外膜22受到的压力也会停止增加,待操作人员发现异常后进行应急处理,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
41.截流机构7设置在主导管筒13上、且靠近注液管11与外导管4的连通处,使截流机构7更靠近回流管6,减少回流管6的长度,进而减少液体流到截流机构7所需要的流量,使得回流管6中的液体能够快速触发截流机构7进行截流。
42.截流机构7包括气囊71和气阀膜72,注液管11在靠近与外导管4的连通处的内壁开设有与气囊71匹配的安装槽111,汇流部62与安装槽111相连通,气囊71安装在安装槽111中、且与回流管6连通。气囊71中设置有与液体反应后产生气体的反应物(图中未示出),反应物可以是泡腾颗粒等其他能与液体反应产生稳定副产物及气体的反应物;气囊71与回流管6连通,气囊71膨胀后能够堵塞注液管11,实现对注液管11中的液体截流,使得外界液体不易注入导管中。在本发明中,需要理解的是,气囊71中反应物与液体产生的气体足以使气囊71膨胀后嵌入定位槽112中来阻止液体继续流入管通道5中,同时气囊71不会发生涨破的情况。
43.为了使截流效果更好,在注液管11的内壁与安装槽111相对设置有定位槽112,当气囊71膨胀后,气囊71远离安装槽111的一侧能够镶嵌在定位槽112中,使膨胀后的气囊71不易受注液管11中水流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沿主导管筒13长度方向膨胀的方体气囊71,初始状态的气囊71也为方体形状,当气囊71中反应物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气囊71直接朝向定位槽112方向膨胀,嵌入到定位槽112中。初始状态下的气囊71不突出于注液管11的内壁,避免气囊71不动作时妨碍注液管11注入液体。定位槽112的开口处设有导向面,增大了定位槽112的开口面积,使气囊71在膨胀过程中更容易进入到定位槽112中。
44.参照图6和图7,气囊71与汇流部62的连通处设置有气阀膜72,气阀膜72限制气囊71中气体进入汇流部62。具体地,气阀膜72贴合在连通处,气阀膜72留有供液体流动的唯一出入口,汇流部62中的液体通过气阀膜72的唯一出入口进入气囊71中接触反应物产生气
体,气囊71内部的气压逐渐上升,当气压大于汇流部62中液体的压强时,气体将挤压气阀膜72,气阀膜72的唯一出入口将闭合,液体无法进入气囊71中,此时气囊71已经完成截流动作,提高了截流机构7的稳定性。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球囊导管的实施原理为:将球囊导管设置为内膜21和外膜22的双层结构,导管座1上的显色槽8内部为负压状态;当内膜21碎裂后,液体将自动流入内膜21与外膜22之间的间隙23,在通过回流管6流入显色槽8中接触显色件81,使显色件81显色来提醒操作人员球囊2碎裂,实现了球囊2碎裂的监测。导管座1上还设置有截流机构7对液体进行截流,回流管6中的液体通过气阀膜72的唯一出入口进入气囊71中与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使气囊71膨胀,气囊71膨胀后对液体进行截流。即便操作人员没有注意到异常,液体也无法继续注入导管中,进一步提高了球囊导管的安全性,排除安全隐患。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