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3223发布日期:2022-06-29 06:4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肺部感染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其中肺炎是老年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时正确的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肺部感染尤其是肺炎使得老年人产生很多痰液。目前,临床上给老人进行辅助排痰时大多是将双手对合,手掌部拱起,用手掌小指恻叩击老人背部,这种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所以急需一种排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安装壳体内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腔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安装筒内转动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安装筒内滑动设置有拍痰杯,所述拍痰杯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双向丝杆位于所述套筒内部,所述双向丝杆上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套筒的内壁面相连接,所述安装筒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套筒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槽,所述支撑板与两个所述条形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转动双向丝杆。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部,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部,所述双向丝杆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转动穿过所述安装筒并与所述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端部与所述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动环,两个所述滑动环内均滑动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勾面魔术贴,所述固定带远离所述第一勾面魔术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绒面魔术贴。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移动带,两个所述移动带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勾面魔术贴,两个所述固定带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绒面魔术贴。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面为曲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该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通过设置安装壳体以及安装壳体内的安装筒,利用安装筒内设置的双向丝杆,再利用拍痰杯上设置的套筒,以及套筒内设置的活动块,转动双向丝杆能够能够通过活动块带动套筒转动,通过支撑板的配合,当双向丝杆转动时能够
通过活动块带动套筒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带动拍痰杯往复运动,能够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多次敲击,操作简单,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12.该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带,能够将安装壳体固定在患者的身上,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利用安装壳体上设置的滑动环,利用滑动环与固定杆带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安装壳体能够在固定带上滑动,以此来调节敲击的位置,利用安装壳体上设置的移动带,通过移动带能够便于拉动安装壳体,将第二勾面魔术贴与第二绒面魔术贴粘合,能够将调整后的安装壳体固定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安装壳体;2、开口;3、安装筒;4、双向丝杆;5、拍痰杯;6、套筒;7、活动块;8、支撑板;9、条形槽;10、电机;11、主动齿轮;12、从动齿轮;13、滑动环;14、固定带;15、第一勾面魔术贴;16、第一绒面魔术贴;17、移动带;18、第二勾面魔术贴;19、第二绒面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肺部感染用排痰护理装置,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上开设有开口2,安装壳体1内设置有安装筒3,安装筒3的内腔与开口2相连通,安装筒3内转动设置有双向丝杆4,安装筒3内滑动设置有拍痰杯5,拍痰杯5上设置有套筒6,双向丝杆4位于套筒6内部,双向丝杆4上活动连接有活动块7,活动块7与套筒6的内壁面相连接,安装筒3内设置有支撑板8,套筒6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槽9,支撑板8与两个条形槽9滑动连接,安装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转动双向丝杆4,安装壳体1靠近开口2的一侧面为曲面,将安装壳体1的曲面部贴合在患者的背部,此时拍痰杯5位于开口2内,能够避免拍痰杯5对患者造成挤压,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0、主动齿轮11和从动齿轮12,电机10设置在安装壳体1内部,主动齿轮11和从动齿轮12均转动设置在安装壳体1内部,双向丝杆4远离支撑板8的一端转动穿过安装筒3并与从动齿轮12相连接,电机10输出轴的端部与主动齿轮11相连接,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12相啮合,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主动齿轮11转动,主动齿轮11通过从动齿轮12带动双向丝杆4转动,双向丝杆4的转动能够带动活动块7及其上的套筒6活动,配合条形槽9和支撑板8的设置,使得活动块7和套筒6能够随着双向丝杆4转动而移动,使得套筒6的往复移动能够推动拍痰杯5往复移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敲击,支撑板8与双向丝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能够提高双向丝杆4的稳定性,防止其晃动。
19.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安装壳体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动环13,两个滑动环13内均滑动设置有固定带14,固定带14上设置有第一勾面魔术贴15,固定带14远离第一勾面魔术贴15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绒面魔术贴16,通过滑动环13与固定带14之间的配合能够将安装壳体1固定在患者的背部,利用第一勾面魔术贴15和第一绒面魔术贴16能够便于将固定带14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提高便捷性,利用固定带14与滑动环13之间的滑动连
接,使得安装壳体1能够在固定带14上滑动,从而能够调节拍痰杯5的敲击位置,安装壳体1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移动带17,两个移动带17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勾面魔术贴18,两个固定带14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绒面魔术贴19,通过拉动移动带17便于控制安装壳体1的移动,能够精准的控制拍痰杯5的敲击位置,将第二勾面魔术贴18粘合在固定带14上的第二绒面魔术贴19上,能够将移动带17固定住,从而能够将安装壳体1固定住,防止安装壳体1随意滑动,确保拍痰杯5敲击时的稳定性。
20.在使用时,首先将安装壳体1曲面一侧放置在患者的背部,然后将两个固定带14环绕在患者的身上,再将第一勾面魔术贴15和第一绒面魔术贴16粘合,使得安装壳体1能够固定在患者的背部,然后通过拉动移动带17能够带动安装壳体1向背部两侧移动,便于调节拍痰杯5的位置,调节完毕后将第二勾面魔术贴18与第一绒面魔术贴15和第二绒面魔术贴19粘合,此时拍痰杯5被固定在背部合适的位置,然后启动电机10,电机10通过主动齿轮11和从动齿轮12带动双向丝杆4转动,配合支撑板8的使用,当双向丝杆4转动时,活动块7能够带动套筒6往复移动,使得套筒6能够带动拍痰杯5往复移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敲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