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6478发布日期:2022-07-06 00:5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


背景技术:

2.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指发生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以及固有肌层的肿瘤,通常为非上皮性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以及内镜检查的普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检出率大幅度提高。然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复杂,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还包括平滑肌瘤、炎性纤维性息肉、神经鞘瘤等。上述分类中绝大部分为良性病变,但也有15%左右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具有恶性风险。此外,少部分上皮性肿瘤或瘤样病变也可表现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如神经内分泌瘤、淋巴上皮瘤样癌、胰腺异位等,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不同分型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其治疗、随访的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食管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多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平滑肌瘤属于良性疾病,可直接通过内镜手术进行切除,术后随访策略较为宽松。胃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以胃肠间质瘤为主,间质瘤存在恶变风险,部分间质瘤患者可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然恶变风险较大的间质瘤需要接受外科部分胃切除甚至辅助化疗,且术后应密切随访。
3.根据2018年最新制定的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对于转移风险低且可能完整切除的消化道所有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都可考虑行内镜切除,也可以采取内镜/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术、腹腔镜下切除术或者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复杂的分型及病灶累及消化道黏膜层次的差异,这为临床医生对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术前检查及精准评估对其手术方式或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关键。目前临床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是评估消化道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对于消化道各种类型smt的鉴别诊断以及对肿瘤的定位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eus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和80%,对于直径<2cm的病变要优于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但直到至今,无痛eus在上消化道检查中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食管和胃粘膜下隆起病灶的诊断方面。这主要是由于超声内镜的检查过程中,需要向腔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以获得更好的成像,但是食管或胃内注水后反流和误吸的风险大,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故一般不能选择麻醉下检查。eus检查过程长,结合其无法麻醉下进行检查,部分患者检查过程中反应大,导致病灶部位无法潴水,严重影响的检查的效果及精准性,甚至导致检查失败,这为患者带来风险及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如何克服超声胃镜检查过中注水导致的反流和误吸问题,已成为解决超声胃镜检查局限性的关键所在,也将成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术前精准评估及治疗精准方案选择紧迫需要解决的现实需求。
4.中国专利申请:cn206548561u,公告日:2017.10.13,公开了一种抗反流消化道吻合器,其抵钉座帽为半椭球,在半椭球体的表面设有环形抵钉槽,且在半椭球体的曲面上还
设有椭球面抵钉槽;钉仓和环形刀的前端与环形抵钉槽和椭球面抵钉槽相吻合。其操作过程同普通环形吻合器相同,但能够在吻合口处形成可靠的“活瓣”结构的组织;患者仰卧时,活瓣受重力作用下垂并关闭吻合口;而在胃内压力增大时,压力上推该活瓣,并关闭吻合口。然而,活瓣组织并没有对吞咽食物带来明显阻力,因此,活瓣组织能够在保证吞咽的基础上减少胃液反流,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部分吻合口瘘等。该专利虽然也能够解决消化道内消化液反流的问题,但是并不适用于上消化道无痛超声胃镜检查。
5.但是关于一种能克服食管和胃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局限性,提高上消化道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效率及检查结果的精准性,降低患者痛苦的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食管和胃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局限性,提高上消化道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效率及检查结果的精准性,降低患者痛苦的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尾端管壁上设有一开口空心段,所述开口空心段连接到套管头端,所述头端为一可撑开的伞状结构气囊;所述气囊内装有一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从套管的开口空心段中伸出,连接在外。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例,所述通气管上设有开关。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气囊为折叠式。
11.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2.1、突破了上消化道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局限性,通过控制旋钮来控制金属片的运动,配合胃腔、食管腔的直径将套管头端的伞状结构张开成不同的角度,解决了在超声胃镜检查过程中因注水引起的误吸、呛咳甚至窒息等问题,使无痛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检查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3.2、能减少因局部无法潴水、注水困难导致无法进行检查的情况发生,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准确的指导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检查及治疗的精准性。
14.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可实现以操作者需求及操作视野为核心的调整,减少操作过程中因患者剧烈呕吐反应导致的注水困难、病灶难以潴水导致检查失败等问题的发生,并可减少因反复注水导致的耗时,降低患者的检查风险。
【附图说明】
15.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打开效果图。
17.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检查示意图。
18.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另一种气囊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21.1.套管2.气囊3.通气管4.开关
22.实施例1
23.请参见图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打开效果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检查示意图。
24.所述的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设有套管1。所述套管1套管尾端管壁上设有一开口空心段,所述开口空心段连接到套管头端,所述头端为一可撑开的伞状结构气囊2。所述气囊2内装有一通气管3,所述通气管3从套管的开口空心段中伸出,连接在外。所述通气管3上设有开关4。
25.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为:在无痛超声胃镜检查前,先将套管1装置在镜身外侧。超声胃镜检查时,当确定需检查部位时,将套管1拉至检查部位上段,给通气管3连接上通气设备,打开开关4,通过向套管1头端的气囊2中通气,使气囊2打开至一定角度,牵拉套管1至其不能滑动的部位后固定套管1,开始注水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先通过超声胃镜将注水吸出,后停止向气囊2中通气,再旋转关闭开关4。然后开始退镜、完成超声胃镜检查。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上消化道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局限性,通过通气管3向套管1头端的气囊2中通气,配合胃腔、食管腔的直径将气囊2张开成不同的角度,解决了在超声胃镜检查过程中因注水引起的误吸、呛咳甚至窒息等问题,使无痛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检查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本实用新型还能减少因局部无法潴水、注水困难导致无法进行检查的情况发生,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准确的指导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检查及治疗的精准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实现了以操作者需求及操作视野为核心的调整,减少操作过程中因患者剧烈呕吐反应导致的注水困难、病灶难以潴水导致检查失败等问题的发生,并可减少因反复注水导致的耗时,降低患者的检查风险。
27.实施例2
28.请参见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另一种气囊剖面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上消化道抗反流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将气囊2改为折叠式气囊。其作用在于:不仅在使用时能控制开合程度,还可以控制气囊2的长度,可以更好地适应胃腔及食管腔的直径。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