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液引流袋

文档序号:31576122发布日期:2022-09-20 23:3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渗液引流袋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渗液引流袋。


背景技术:

2.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者局部手术深处会产生渗血、积液等,如果不及时排出,伤口会化脓感染,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需要将渗血、积液等用管道引出。现在的引流袋一般为引流管末端接一个专门盛引流出来液体的透明塑料袋,但是,渗血、积液等不能全部主动流入引流袋内,在伤口处会有渗漏,不仅会感染伤口,还会弄脏床单、衣物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液引流袋,可有效避免伤口处渗血、积液不能及时排出,渗漏到衣物床单上。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防渗液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所述引流袋本体上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靠近伤口的一端连接有预埋管,所述预埋管上设置有防渗罩,所述防渗罩上设置有透气薄膜层和非织造布层,所述透气薄膜层一表面粘合固连在防渗罩内表面,所述透气薄膜层另一表面和非织造布层粘合连接,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吸液囊,所述吸液囊设置在防渗罩和引流袋本体之间,所述引流管和引流袋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埋管上设置防渗罩,可有效避免渗血、积液等渗漏到床单衣物上;在防渗罩内侧设置粘合连接的非织造布层,可以吸收渗血、积液等,同时非织造布层方便更换,防止伤口感染;在引流管上设置一个吸液囊,通过负压作用可以将伤口内的积液主动吸出来,防止伤口感染化脓;在引流管和引流袋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止回组件,可以防止渗血、积液等倒流。
7.优选的,所述预埋管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防渗罩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预埋管贯穿中心孔,所述防渗罩卡接在卡槽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罩卡接在预埋管上,便于更换防渗罩,使伤口处保持干燥清洁。
9.优选的,所述所述预埋管和引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预埋管用于和弯头连接的连接端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插接在环形槽内,所述弯头的另一端和引流管固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转动引流管而使引流管掉落,同时可避免因挤压引流管而使引流管堵塞,无法正常引流,且弯头和预埋管插接连接,方便更换引流管及引流袋等组件,可避免长期使用伤口感染。
11.优选的,所述透气薄膜层和非织造布层的连接处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透气薄膜层上,所述粘合层的另一侧和非织造布层粘合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更换非织造布层,防止伤口感染。
13.优选的,所述止回组件包括内衬管和止回阀芯,所述内衬管紧密贴合在引流管内壁,所述止回阀芯卡接在内衬管内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渗血、积液等回流。
15.优选的,所述止回阀芯包括紧密贴合在内衬管内侧的自闭橡胶,所述自闭橡胶沿引流方向开口逐渐变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渗血、积液等回流。
17.优选的,所述自闭橡胶的内部开口较大的位置紧密贴合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靠近自闭橡胶的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血、积液等可以正向流入引流袋,但是无法倒流。
19.优选的,所述引流袋本体靠近引流管的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所述弯头和吸液囊之间设置有阀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吸液囊内的渗血、积液等流入到引流袋本体内,在弯头和吸液囊之间设置有阀门,防止在挤压吸液囊时将空气挤入伤口。
21.优选的,所述引流袋本体远离引流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帽塞。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引流到引流袋内的渗血、积液等排出。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1.在预埋管上设置防渗罩,可有效避免渗血、积液等渗漏到床单衣物上;
25.2.防渗罩插接在预埋管上,可方便更换防渗罩,保持伤口处清洁卫生;
26.3.防渗罩内侧设置粘合连接的非织造布层,可以吸收渗血、积液等,同时非织造布层方便更换;
27.4.在引流管上设置一个吸液囊,通过负压作用可以将伤口内的积液主动吸出来,防止伤口感染化脓;
28.5.在引流管和引流袋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止回组件,可以防止渗血、积液等倒流。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渗组件剖视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渗罩和弯头连接处的剖视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回组件剖视图;
33.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34.1、引流袋本体;11、空气过滤器;2、引流管;21、防渗罩;211、透气薄膜层;212、非织造布层;213、粘合层;214、中心孔;22、吸液囊;23、止回组件;231、内衬管;232、止回阀芯;2321、支撑环;2322、支撑板;2323、自闭橡胶;24、弯头;241、环形槽;25、预埋管;251、环形凸起;252、卡槽;26、阀门;3、排液管;31、帽塞。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一种防渗液引流袋,如图1、2所示,包括引流袋本体1,引流袋本体1上连接有引流
管2,伤口处的渗血、积液等通过引流管2引流到引流袋本体1内,避免伤口感染。但是,引流管2并不能将全部的渗血和积液都引流到引流袋本体1内,还会有部分渗血和积液堆积在伤口处,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伤口的恢复,还会使伤口感染,且会渗漏到衣物和床单上,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麻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2靠近伤口的一端连接有预埋管25,在预埋管25上设置有防渗罩21,预埋管25上设置有卡槽252,防渗罩21上开设有中心孔214,预埋管25贯穿中心孔214,防渗罩21卡接在卡槽252内,便于更换防渗罩21,如图2所示,防渗罩21上设置有透气薄膜层211和非织造布层212,透气薄膜层211一表面粘合固连在防渗罩21内表面,透气薄膜层211另一表面和非织造布层212粘合连接,防渗罩21可以有效避免渗血和积液外漏的情况,防渗罩21内设置有透气薄膜层211,防止伤口因不透气而化脓,在透气薄膜层211上粘合连接有非织造布层212,可以吸收渗血和积液,且非织造布层212方便更换,防止伤口感染。引流管2上设置有吸液囊22,吸液囊22位于防渗罩21和引流袋本体1之间,通过挤压吸液囊22使其变形,在恢复形状的过程中可以将伤口深处的积液吸出来,防止伤口处一直存在积液,不利于恢复。为了防止渗血和积液回流,在引流管2和引流袋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组件23。
37.在患者意识不清或者睡觉时,可能会拖拽到引流管2或者挤压到引流管2,会使引流管2掉落或者堵塞,不能及时将伤口处的渗血、积液等引流出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预埋管25和引流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弯头24,在本实施例中,弯头24不会轻易变形,弯头24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241,预埋管25用于和弯头24连接的连接端设置有环形凸起251,环形凸起251套接在环形槽241内,当患者不小心拖拽到引流管2时,引流管2会在弯头24处任意转动,而不会从伤口内脱离,环形凸起251还可以有效防止积液回流,预埋管25插接在弯头24内,当需要更换引流管2时,可在弯头24处分离,更换引流管2及与引流管2相连的引流袋等,避免伤口处感染;弯头24的另一端和引流管2对接固定。
38.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便于更换非织造布层212,在本实施中,透气薄膜层211和非织造布层212的连接处设置有粘合层213,粘合层213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透气薄膜层211上,粘合层213的另一侧和非织造布层212粘合连接,粘合层213和非织造布层212粘合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带钩的刺毛,非织造布层212可以方便粘贴在粘合层213,非织造布层212比较厚,带钩的刺毛并不能穿过非织造布层212,在本实施中,非织造布层212设置为无纺布,无纺布覆盖在伤口处,平时渗血、积液等吸收在无纺布上,无纺布和透气薄膜层211可拆卸粘合连接,使用过后的无纺布方便更换,使伤口处保持干燥清洁。
39.为了防止引流袋本体1内的渗血、积液等回流到引流管2内,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2和引流袋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组件23,包括内衬管231和止回阀芯232,内衬管231紧密贴合在引流管2内壁,止回阀芯232卡接在内衬管231内侧,止回阀芯232包括紧密贴合在内衬管231内侧的自闭橡胶2323,自闭橡胶2323沿引流方向开口逐渐变小,自闭橡胶2323的内部开口较大的位置紧密贴合有支撑环2321,支撑环2321靠近自闭橡胶2323的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322。
40.具体的,自闭橡胶2323呈圆锥壳形结构,可起到单向输送的作用,支撑环2321对自闭橡胶2323起定位、安装的作用,支撑板2322能够对自闭橡胶2323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自闭橡胶2323受到介质反向压力过大时,被挤压变形,甚至损坏。
41.在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2上设置有吸液囊22,需要对吸液囊22进行挤压使其变
形,在吸液囊22慢慢恢复原形的过程中把伤口深处的积液吸到吸液囊22中,为了便于将吸液囊22中的积液流入到引流袋本体1中,在引流袋本体1靠近引流管2的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11,外部空气可以通过空气过滤器11进入到引流袋本体1内,由此引流袋本体1和吸液囊22之间存在压差,吸液囊22中的积液可以流入到引流袋本体1内,为了防止挤压时将空气挤到伤口处,给患者带来不适,在本实施例中,在弯头24和吸液囊22之间设置有阀门26,在挤压吸液囊22时,将阀门26关闭,避免空气进入伤口内,挤压过后,将阀门26打开,使积液进入吸液囊22内。
42.为了便于将引流袋内的积液排出去,在本实施例中,在引流袋本体1远离引流管2的一侧设置有排液管3,在排液管3上设置有控制排液的帽塞31,在本实施例中,帽塞31通过螺纹连接在排液管3上,在需要排液时,拧开帽塞31,引流袋本体1内的积液就可以通过排液管3排放出去。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