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9834发布日期:2022-07-29 18:3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光治疗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


背景技术:

2.红光疗法是采用600~700nm为主的红色可见光波段对人体照射,该波段的对人体穿透深,疗效更好。治疗的机理是细胞中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在红光照射后,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这样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原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从而加强细胞的新生,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但是现有的红光治疗单一。在创面照射治疗中,存在组织液外渗,无法得到有效的干燥,创面结痂的速度慢。本发明中加入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携带大量的热量,照射患处进行加热,尤其是可以蒸发组织液中的水分,使得创面快速结痂。
3.同时现有红光治疗仪使用方式为,患者平躺,红光进行照射。但是患者翻动过程中,存在红光光源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距离变大,影响治疗的效率,距离减小,光照强度的增大,可能造成患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上接插有线缆,所述线缆的另一端接插有治疗模块,所述控制端上设置有若干产生红光光源的红光模块;
6.所述治疗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壳体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远红外模块,所述远红外模块和气囊之间设置有若干红光照射端,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光纤,所述光纤的一端和红光照射端固定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红光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抛物反射镜,所述抛物反射镜子的焦点处设置有红光灯,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聚光透镜,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光接口,且光接口位于聚光透镜的焦点处,所述光接口和线缆一端设置的光插头配合。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控制端上设置有接电口,所述接电口和线缆一端设置的供电插头配合。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远红外模块包括条形保温块,所述保温块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和石墨烯层,所述加热板在保温块和石墨烯层。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红光照射端由第一锥形件和第二锥形件,所述第二锥形件位于第一锥形件的内部,所述光纤的一端从第一锥形件顶部延伸至内部,并且正对着第二锥形件的顶部,所述
第一锥形件和第二锥形件的锥面均设置有反光涂层,所述第一锥形件为透明材料。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线缆插入壳体设置的接口中,且线缆的内部设置的光缆的一端针对集束捆绑的光纤。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接口中的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第二接触环,所述线缆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接触环,所述第一接触环和第二接触环一一对应,所述线缆的内部设置有电缆,所述电缆和第一接触环电性连接。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控制端的侧壁扣合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上端和气囊一端设置的气道配合。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气道的内部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住气道内壁设置的凸环。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4.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分为公扣和母扣。
2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光和远红外线搭配,提高治疗效果,尤其是创面的治疗。
27.2、本实用新型,采用治疗模块,可根据治疗需求进行穿戴绑缚,灵活性高,同时通过气囊,可以控制治疗模块和皮肤之间的距离,
28.患者活动,对距离影响小。
29.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红光照射端,该结构可以增大照射形成的光斑,提高照射范围。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立体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红光模块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治疗模块底部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远红外模块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红外照射端剖视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线缆和治疗模块连接处剖视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的气囊一端剖视示意图。
37.其中,1、控制端;2、红光模块;3、线缆;4、气泵;5、治疗模块;
38.11、接电口;21、光接口;22、外壳;23、聚光透镜;24、红光灯;25、抛物反射镜;31、电缆;32、光缆;33、第一接触环;51、气囊;52、壳体;53、光纤;54、远红外模块;55、红光照射端;56、连接块;57、第二接触环;
39.511、气道;512、垫片;513、弹簧;541、保温块;542、加热板;543、石墨烯层;551、第
一锥形件;552、第二锥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实施例一:
43.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远红外、红光联合治疗仪,包括控制端1,控制端1用于控制用,并且提供电源和红外光源,控制端1上接插有线缆3,线缆3的另一端接插有治疗模块5,治疗模块5释放红光和远红外线,用于照射皮肤治疗用,控制端1可以连接多个治疗模块5,控制端1上设置有若干产生红光光源的红光模块2,红光模块2可以单独拆卸更换。
44.治疗模块5包括壳体52,壳体52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囊51,治疗模块5使用时,将其贴附在患处,如果是创面,则避免创面与气囊51接触,同时气囊51充气,使得壳体52和患处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壳体52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远红外模块54,远红外模块54和气囊51之间设置有若干红光照射端55,远红外模块54释放远红外线,以及红光照射端55释放红光,实现其治疗,壳体5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光纤53,光纤53的一端和红光照射端55固定连接,光纤53用于红光的传导,治疗模块5穿戴着患者身上,方便对患处持续稳定治疗。
45.可在气囊51中增设压力传感器,气囊51中的压力过大过小,都会造成远红外模块54、红光照射端55和位置变化,容易造成灼伤患者或者降低治疗效果,通过监测气囊51中压力的变化,实现对治疗的控制,当气囊51的压力不在限定范围内,控制端1可切断治疗模块5的电力和红光供给。
46.红光模块2包括外壳22,外壳22的内部设置有抛物反射镜25,抛物反射镜子25的焦点处设置有红光灯24,红光灯24通电产生红光,并通过抛物反射镜子25将红光汇聚反射出去,外壳22的内部设置有聚光透镜23,外壳22的一侧设置有光接口21,且光接口21位于聚光透镜23的焦点处,红光经过聚光透镜23汇聚至光接口21处,光接口21和线缆3一端设置的光插头配合,通过光接口21实现将红光导入线缆3中。
47.控制端1上设置有接电口11,接电口11和线缆3一端设置的供电插头配合,为治疗模块5提供电力供给。
48.远红外模块54包括条形保温块541,保温块541降低热传递,避免造成烫伤,保温块54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542和石墨烯层543,加热板542在保温块541和石墨烯层543,加热板542通电产生热量,并对石墨烯层543进行加热,当石墨烯层543到达远红外线激发温度后,释放远红外线。
49.红光照射端55由第一锥形件551和第二锥形件552,第二锥形件552位于第一锥形件551的内部,光纤53的一端从第一锥形件551顶部延伸至内部,并且正对着第二锥形件552的顶部,第一锥形件551和第二锥形件552的锥面均设置有反光涂层,第一锥形件551为透明材料,当光纤53中的红光照射至第二锥形件552的锥面上,并反射至第一锥形件551的锥面上,再次经过反射后,从第一锥形件551的地面射出,该结构可以增大照射形成的光斑直径,提高照射范围。
50.线缆3插入壳体52设置的接口中,且线缆3的内部设置的光缆32的一端针对集束捆绑的光纤53,将光缆32中的红光传导至光纤53,接口中的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第二接触环57,线缆3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接触环33,第一接触环33和第二接触环57一一对应,用于电力的传输和信号的传输,线缆3的内部设置有电缆31,电缆31和第一接触环33电性连接。
51.控制端1的侧壁扣合设置有气泵4,气泵4呈圆柱形,且上端设置有出气口、侧壁设置有进气口,气泵4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电机和扇叶,扇叶转动,从进气口吸入空气,出气口出气,同时在气泵4的侧壁和控制端1侧壁设置有触点,气泵4扣合在控制端1上后,触点接触为气泵4进行充电,气泵4的上端和气囊51一端设置的气道511配合,气泵4的出气口插入气道511中,气泵4工作实现气囊51的充气,气道511的内部设置有垫片512,垫片512的一侧设置有弹簧513,弹簧513的另一端抵住气道511内壁设置的凸环,即在弹簧513的作用下,垫片512对气道511封堵,实现气囊51的密封,放气时,将气泵4插入气道511中,且气泵4不工作,实现气囊51的放气操作。
52.壳体5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6,连接块56分为公扣和母扣,公扣和母扣可相互扣合,即可以根据需求对拼接任意数量的治疗模块5。
53.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需求可将若干根治疗模块5拼接,并使用绑带之类的物品将其绑缚在患者的治疗位置,同时使用气泵4,对气囊51进行充气,实现治疗模块5和患者具有一定军距离的间隔,若治疗创面时,可以应注意创面不与气囊51发生接触,该穿戴治疗方式,保证患者自由活动下的治疗效果,接着使用线缆3,连接控制端1和治疗模块5,进行红光和远红外线的照射治疗。
54.实施例二:
55.基于实施例一所述内容,可将治疗模块5缝入衣服中,获得治疗衣服,通过穿戴衣服,实现治疗。同时该衣服还具备单独控制每一个治疗模块5,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打开对应位置的治疗模块5。
56.实施例三:
57.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可将红光照射端55替换成小型红光灯珠,此时线缆3仅提供电力支持和信号传输的功能,而控制端1提供控制和电力供给,该设置可简化控制端1和线缆3的结构,缺点是,治疗模块5上的小型红光灯珠损坏一个,会降低治疗效果,损坏若干个小型红光灯珠,则需要更换新的治疗模块5。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