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

文档序号:31382910发布日期:2022-09-03 00:5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


背景技术:

2.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能直接对脊髓前方的机械压迫进行减压,维持颈椎病变及相邻节段的稳定,并且许多文献证实了其优异的手术效果,因此被脊柱外科医师们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及骨折等疾病的治疗。临床治疗中,病变椎体次全切除后需要椎体替代物来恢复椎间隙的高度,临床以钛网应用最多,其可有效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和锥间高度,维持颈椎稳定性。
3.但是随着钛网植入accf手术的普及,脊柱外科医生们也发现目前钛网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神经损伤、脊髓血肿、临近节段退变等,其中最受医师关注的并发症是钛网沉降及脊髓水/血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传统钛网放置位置不佳、接触面积过少、钛网的材质及形状不合理等是常见导致钛网沉降的原因。虽然通过加强骨质、筛选患者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沉降发生,但是钛网本身设计不足仍需通过改进其设计而解决。而部分患者在术后存在脊髓水/血肿形成,传统钛网圆桶型设计,接触脊髓部分始终为凸面,对椎管内空间进一步压缩,在水/血肿形成后容易压迫脊髓,导致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而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的圆筒形钛网易发生沉降,影响植骨融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通过将圆筒形钛网设置成上窄下宽,左右径大于前后径,使钛网具有一定曲度恢复作用,还能有效防止钛网下滑或钛网下沉,促进植骨融合,缩短住院时间。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包括圆筒形钛网,圆筒形钛网的前后端面由两端向中部凹陷,形成弧面,圆筒形钛网的左右端面由上向下倾斜,形成梯形面,圆筒形钛网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根据人体颈椎形态设置,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增加了钛网与终板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钛网在术后的偏移或沉降,促进植骨融合。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圆筒形钛网的上下端均设有终板环,终板环与圆筒形钛网可拆卸设置,能够包裹钛网的端部,以防止钛网尖端直接接触椎体。
7.在一些实施例中,终板环的端面上开有钛网置入槽,钛网置入槽可镶锲入钛网端部,使终板环的安装拆卸方便快捷。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圆筒形钛网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上开有条形凹槽,可增加脊髓活动空间,避免术后积血挤压脊髓及钛网与脊髓接触造成的水肿导致功能障碍。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圆筒形钛网的高度为25~75mm,圆筒形钛网上均匀开设菱形小
孔,钛网中间为镂空部分,钛网壁分布规律菱形小孔,钛网可根据不同患者颈椎椎体大小、形态的个体差异,进行制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终板环的厚度为3~4mm,终板环的外表面与圆筒形钛网的外表面齐平,终板环的内表面突出圆筒形钛网内表面1~2mm,以保证终板环强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符合人体颈椎椎体上窄下宽,左右径大于前后径的规律,具有一定曲度恢复作用,与椎体接触面积明显增大,压强变小,增加植骨融合接触面积,可以降低术后钛网下沉风险,促进植骨融合,加快康复进程;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通过钛网的梯形设计,植入减压后的椎体空间时,两端面积的不对称可限制钛网的活动,避免植入钛网过深而造成脊髓损伤,并且减少钛网与减压槽之间的微动,保证使用效果;
14.(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通过在钛网两端增设终板环,终板环能够包裹钛网的端部,以防止钛网尖端直接接触椎体,同时也增加了钛网与两侧终板的接触面积;
15.(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钛网的脊髓端凹槽设计,可增加脊髓活动空间,避免术后积血挤压脊髓及钛网与脊髓接触造成的水肿导致功能障碍。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人工颈椎钛网的主视图;
18.图2是人工颈椎钛网的后视图;
19.图3是人工颈椎钛网的左视图;
20.图4是人工颈椎钛网的俯视图;
21.图5是人工颈椎钛网的仰视图;
22.图6是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23.图中1.圆筒形钛网,2.弧面,3.梯形面,4.终板环,5.条形凹槽,6.菱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仿生梯形后凹式人工颈椎钛网,包括圆筒形钛网1,圆筒形钛网1的前后端面由两端向中部凹陷,形成弧面2,圆筒形钛网1的左右端面由上向下倾斜,形成梯形面3,圆筒形钛网1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钛网整体采用仿生设计,在减少钛网沉降同时,具有一定曲度恢复作用。
26.传统钛网为圆柱型,在植入体内后,颈椎的活动可能导致钛网的微动,不利于植骨融合,再加上形态不符合人体颈椎正常形态,与终板不能完全贴合,会产生剪切应力,并且钛网的主要应力集中于下终板中后部,此区域主要由松质骨组成,更易发生下沉。该人工颈椎钛网根据人体颈椎形态,呈上窄下宽,增加了钛网与终板的接触面积,使颈椎的活动不容易产生微动,利于植骨融合。同时,梯形设计的钛网在组装好后,植入减压后的椎体空间时,两端面积的不对称可限制钛网的活动,避免植入钛网过深而造成脊髓损伤,并且减少钛网与减压槽之间的微动。
27.圆筒形钛网1的上下端均设有终板环4,终板环4与圆筒形钛网1可拆卸设置。
28.在钛网的修剪过程中,常导致钛网边缘不整齐,不能使两端所有平面与终板接触,导致接触面积减少,压力进一步增大,并且容易产生与上下椎体终板接触的金属尖刺,导致刺破终板,发生钛网沉降。该人工颈椎钛网在钛网两侧增加终板环4,增加钛网与两侧终板的接触面积,终板环4能够包裹钛网的端部,以防止钛网尖端直接接触椎体,而且钛网梯形设计使得下端钛网与椎体接触面积明显增大,压强变小,增加植骨融合接触面积,可以降低远期钛网下沉风险。
29.终板环4的端面上开有钛网置入槽,钛网置入槽可镶锲入钛网端部。钛网中间为镂空部分,终板环4大小与钛网匹配,钛网置入槽具有不同的直径规格,根据术前患者椎体的直径,选择上下两端合适直径的钛网,既能尽量增大植骨融合的面积,又能避免直径过大挤压到后方脊髓。
30.圆筒形钛网1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上开有条形凹槽5。
31.在钛网脊髓端留有条形凹槽5,可增加脊髓活动空间,有效扩大椎管内空间,在减少钛网与脊髓的接触同时,避免术后积血挤压脊髓及钛网与脊髓接触造成的水肿导致功能障碍,减少脊髓水/血肿带来的危害。
32.圆筒形钛网1的高度为25~75mm,圆筒形钛网1上均匀开设菱形孔6。钛网中间为镂空部分,钛网壁分布规律菱形小孔,终板环4大小与钛网匹配。
33.终板环4的厚度为3~4mm,终板环4的外表面与圆筒形钛网1的外表面齐平,终板环4的内表面突出圆筒形钛网1内表面1~2mm。
34.在保证具有普通颈椎钛网内固定钢板的效果,在术中起到即时稳定,术后长期稳定效果,同时又能起到防止钛网下滑或钛网下沉导致脊髓损伤和矫正度丢失等问题,促进植骨融合,缩短住院时间。
35.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