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0150发布日期:2022-09-10 08:4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


背景技术:

2.心电图描述了构成心脏不同心室的肌肉群的电活性,通过对心电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获得病人的心脏健康信息。尤其是心电图(ecg)中的高频qrs段的数据,对判断心脏活性是否存在病变具有更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目前,高频qrs段的数据可通过人体在负荷运动状态下,将电极片贴附在被测人体的体表进行获取。通过电极片内的电芯采集电信号,通过电连接在电芯与医疗测试设备之间的接口部件和导线向医疗测试设备传输采集数据,以用于后续数据处理分析。
4.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因人体会有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造成导线带动现有电极片抖动或摆动而出现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良,进而产生噪音干扰信号,并导致其在使用时电阻偏大,出现检测误差,最终影响数据采集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贴附效果好、阻抗低,能够降低噪音干扰信号的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
6.一种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包括:
7.背衬,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背衬的背面附着有第一粘胶层;
8.电极片本体,设于所述背衬的正面,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采集部及与所述采集部连接且可弯折的传导部,所述采集部与所述背衬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9.基材层,设于所述背衬的背面,所述基材层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背衬的一侧附着有第二粘胶层;
10.导电层,设于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背衬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电极片本体的采集部连接;
11.离型层,设于所述导电层背向所述基材层的一侧,用于封盖保护所述背衬的第一粘胶层、所述基材层的第二粘胶层及所述导电层。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包括海绵块和吸附于所述海绵块的水性导电胶层。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海绵块包括海绵块本体和设于所述海绵块本体的海绵凸块,所述海绵块本体与所述基材层连接,所述海绵凸块填充于所述第二通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外周与所述电极片本体的采集部外周匹配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本体的采集部朝向所述导电层的一侧设置有电极芯片,所述电极片本体的传导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极芯片电连接的电极芯体及与所述电极芯体扣接的电极扣。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本体的传导部包括固定片和防护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电极片本体的采集部连接处形成弯折过渡处,所述电极芯体穿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电极扣扣接,所述防护片设于所述电极芯体背向所述电极扣一侧,并与所述固定片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衬包括无纺布层或泡棉层。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第二粘胶层的粘接强度大于所述背衬的第一粘胶层的粘接强度。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型层包括用于封盖保护所述基材层的第二粘胶层及所述导电层的硬质离型层和用于封盖保护所述背衬的第一粘胶层的柔性离型层,所述柔性离型层围绕所述硬质离型层的外周设置。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离型层对应容置所述导电层区域形成有防护凹槽。
21.该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去除离型层,将背衬的第一粘胶层、基材的第二粘胶层及导电层与人体待测位置粘贴,将电极片本体的传导部与导线接口连接,通过设置电极片本体的传导部可弯折,传导部能够相对背衬弯折,即传导部没有与背衬连接,能够随着导线一起摆动,缓冲了对电极片本体的拉扯,有效避免了因人体运动幅度所带来的拉扯动作而使得低阻抗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降低噪音干扰信号。与此同时,设置第一粘胶层与第二粘胶层,即在背衬因人体运动发生轻微拉扯时,基材层能有效确保导电层的贴附效果,防止导电层电阻增大而出现检测误差,有效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的离型层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的标号为:110-背衬、112-第一通孔、114-易撕部、120-电极片本体、122-采集部、123-电极芯体、124-传导部、1242-固定片、1244-防护片、125-电极扣、130-基材层、132-第二通孔、140-导电层、150-离型层、152-硬质离型层、154-柔性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6.负荷运动心电测试是通过一定量的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的方法,由于其简便实用、费用低廉、无创伤、符合生理情况、相对安全,因而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心血管检查手段,也因此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评估。在负荷运动心电测试中,具体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高频qrs心电信号采集,包括静息阶段、运动阶段和恢复阶段,即通过使用电极片,对人体各个不同状态时的心脏的血流变化所体现出来的电信号进行采集,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人体心脏的健康情况,以便后续通过生成的检验结果报告单,供医生进行参考和诊断。
27.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电极片本体120、背衬110、基材层130、导电层140及离型层150。其中,背衬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2,背衬110
的背面附着有第一粘胶层,电极片本体120设于背衬110的正面,电极片本体120包括采集部122和传导部124,采集部122与背衬110连接并覆盖第一通孔112,传导部124与采集部122连接且可弯折设置,即传导部124与采集部122的连接处形成弯折过渡处,传导部124能够绕弯折过渡处相对背衬110活动设置,基材层130设于背衬110的背面,基材层130开设有第二通孔132,第二通孔132与第一通孔112连通,基材层130背向背衬110的一侧附着有第二粘胶层,导电层140设于基材层130背向背衬110的一侧,并覆盖第二通孔132,导电层140通过第二通孔132、第一通孔112与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连接,离型层150设于导电层140背向基材层130的一侧,用于封盖保护背衬110的第一粘胶层、基材层130的第二粘胶层及导电层140。
28.该一次性使用低阻抗电极,在未使用时,背衬110背面封盖离型层150,离型层150不会与第一粘胶层及第二粘胶层粘接在一起,不会影响第一粘胶层及第二粘胶层的粘性,从而离型层150能够保护背衬110及基材层130背面的粘胶。在使用过程中,将电极片本体120的传导部124与导线接口连接,去除离型层150,将背衬110贴附在人体上,基材层130和导电层140也贴附在人体上,导电层140与其发生电接触以获取电信号。
29.通过设置电极片本体120的传导部124可弯折,传导部124能够相对背衬110弯折,即传导部124没有与背衬110连接,能够随着导线一起摆动,缓冲了对电极片本体120的拉扯,有效避免了因人体运动幅度所带来的拉扯动作而使得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良。与此同时,设置第一粘胶层与第二粘胶层,相当于导电层140的外围通过第二粘胶层与人体贴附,第二粘胶层的外围通过第一粘胶层与人体贴附,在背衬110因人体运动发生轻微拉扯时,基材层130的粘附强度并不会受到影响,可有效确保导电层140的贴附效果,防止导电层140电阻增大而出现检测误差,有效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度。
30.进一步地,为保证贴附效果,导电层140、基材层130、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及背衬110的中心可同轴设置,且导电层140、基材层130、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及背衬110均可同步采用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使得形成的粘胶面在各个方向的粘附面积是均匀布置的,进而保证贴附效果,有效避免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层140包括海绵块和吸附于海绵块的水性导电胶层。将水性导电材料涂在海绵块上,水性材质具有低阻抗的特点,有利于获取最真实的电信号,且海绵块贴附于皮肤上相较于凝胶容易剥离,降低了该电极对皮肤的损伤。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海绵块包括海绵块本体和设于海绵块本体的海绵凸块,海绵块本体与基材层130连接,海绵凸块填充于第二通孔132。如此,通过增设海绵凸块,使得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与海绵块的接触更充分,减少导电的传导距离,降低传导电阻。需要说明的是,海绵凸块是非必须的,能实现海绵块正面与皮肤贴附,背面与电极本体的采集部122连接,起导电作用即可。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材层130的外周与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外周匹配设置。即基材层130的外周与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的外周尺寸相同,一方面起支撑作用,防止电极太软粘贴时发生背衬110自粘而不能与皮肤很好的贴附,另一方面便于基材层130与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的对位连接,并将位于二者之间的背衬110固位,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为一体。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朝向导电层140的一侧设置有
电极芯片(图未示),电极片本体120的传导部124设置有与电极芯片电连接的电极芯体123及与电极芯体123扣接的电极扣125。在使用过程中,将电极扣125与导线接口扣接上,电极芯片一侧与导电层140接触,另一侧与电极芯体123电连接,进而实现皮肤与电极片本体120的电接触,并将获取到的电信号通过导线接口输出至医疗检测设备处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具体地,为保证导电低阻抗,电极扣125和电极芯体123可选用氯化银。进一步地,采集部122底面可设有插槽(图未示),电极芯片穿过插槽进行定位,确保电极芯片不会发生偏位,能够与导电层140接触到位,进而保证检测结果可靠。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片本体120的传导部124包括固定片1242和防护片1244,固定片1242与电极片本体120的采集部122连接处形成弯折过渡处,电极芯体123穿过固定片1242与电极扣125扣接,防护片1244设于电极芯体123背向电极扣125一侧,并与固定片1242连接。其中,电极扣125位于固定片1242正面,电极芯体123位于固定片1242的背面并穿过固定片1242与电极扣125扣接,防护片1244覆盖在固定片1242的背面,防护片1244与固定片1242之间形成容置电极芯体123的空间,防护片1244起绝缘防护作用。具体地,电极芯体123包括支撑板和支撑凸柱,电极扣125包括连接底板和连接凸帽,支撑凸柱穿过固定片1242后插入连接凸帽,支撑板、固定片1242及连接底板压紧,实现电极芯体123与电极扣125的紧固连接,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背衬110包括无纺布层或泡棉层。背衬110可以通过无纺布贴合压敏胶制成,从而无纺布层的背面形成有第一粘胶层,或者通过泡棉贴合压敏胶制成,从而泡棉层的背面形成有第一粘胶层。进一步地,背衬110的外周还增设有一易撕部114,该易撕部114与电极本体的传导部124错位布置,易撕部114的背面粘附有易撕纸,在使用过程中,先取下易撕纸,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易撕部114操作电极粘附在人体的行为。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材层130的第二粘胶层的粘接强度大于背衬110的第一粘胶层的粘接强度。如此,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电极片本体120在受到导线接口的拉扯或摆动时,难免会发生轻微晃动,基材层130的第二粘胶层的粘接强度相较更大,在保证粘接效果的前提下节约成本,能够保证即使背衬110发生轻微脱落时,导电层140外围的与皮肤贴附的基材层130能够粘接牢固,导电层140的贴附效果好,实现低阻抗的电传输,防止导电层140电阻增大而出现检测误差,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度。
38.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型层150包括用于封盖保护基材层130的第二粘胶层及导电层140的硬质离型层152和用于封盖保护背衬110的第一粘胶层的柔性离型层154,柔性离型层154围绕硬质离型层152的外周设置。如此,采用硬质离型层152对导电层140进行封盖防护,可避免导电层140在未使用时因挤压等外力因素而影响其导电效果,采用柔性离型层154对背衬110进行覆盖防护,节约成本。进一步地,硬质离型层152对应容置导电层140区域形成有防护凹槽,防护凹槽能够预留导电层140的容置空间,进一步加强对导电层140的防护作用,保证其导电效果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离型层150可以采用矩形、圆形或椭圆形,能实现对背衬110、基材层130及导电层140的封盖保护作用即可。
3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