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7758发布日期:2022-09-14 10:3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用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


背景技术:

2.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近些年,随着宫颈液基筛查和健康体检的普及,可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然而,卵巢癌虽发病率低于前两者,但由于缺乏典型症状或症状不特异,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很多患者就诊时卵巢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对周围组织产生广泛性的压迫和浸润,导致其死亡率超过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之和。妇科肿瘤手术前对输尿管走形、受压移位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决定了手术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避免术中损伤输尿管。
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女性不孕、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绝大部分(95%)位于盆腔,5%位于盆腔外,分为腹膜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他部位(如手术切口、腹壁、甚至肺组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造成盆腔组织的广泛黏连,病灶甚至累及腹膜下的组织结构如直肠、输尿管、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隔等。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长足进展,腹腔镜已经广泛使用于临床。但腹腔镜对腹膜下深部组织侵犯的程度难以判断,特别术前对输尿管是否受累、累及深度、是否累及粘膜层,以及如何准确评估术中需铲除的输尿管周围病灶,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4.目前,临床常规采取静脉尿路造影对泌尿系进行评估,通过观察输尿管腔内的造影剂来反映输尿管管腔,进而间接判断输尿管走形、形态以及管腔是否狭窄、受累。但由于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不能显示盆腔内病灶与输尿管的毗邻关系,亦不能评估输尿管壁的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
5.ct(computer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泌尿系造影检查,其软组织分辨率高于x线但低于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可以多角度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输尿管走形以及与盆腔内病灶的关系。但由于输尿管管壁菲薄,管壁厚度约为1-2mm左右,受限于ct的软组织分辨率,难以准确评估输尿管壁情况,且当输尿管未能很好的扩张积水时,寻找病灶走形区输尿管也是一个难题。
6.mri检查是妇科术前常规检查。mri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多角度、多层面成像,并能提供功能成像,可以良好地显示盆腔病变、输尿管周围的病灶、积水的输尿管以及输尿管受累的情况。然而当输尿管积水不显著或蠕动造成输尿管内尿液排空时,对输尿管壁本身情况的评估存在局限性。泌尿系水成像(mru)受输尿管的主动积水时间的影响,临床工作中会花费大量时间等待充盈,有时当肾功能减低时输尿管亦难以满意充盈。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所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克服所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问
题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包括:
8.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直段部、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组成;
9.所述第一弯曲部设于所述直段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弯曲部设于所述直段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尾端分别设有导尿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
10.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外层管壁和内层管壁,所述内层管壁内设有导尿通道,所述直段部表面开设有若干孔洞;
11.当使用所述输尿管支架时,所述第一弯曲部置于人体的膀胱内,所述第二弯曲部置于人体的肾盂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管壁和所述外层管壁的尾端之间封闭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管壁和所述内层管壁之间设有管壁间隙。
14.进一步地,所述管壁间隙的全段宽度一致,所述管壁间隙内设有溶剂。
15.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核磁共振造影剂或甘露醇。
16.进一步地,所述孔洞在所述直段部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孔洞与所述管壁间隙之间封闭设置,所述孔洞的外口开设于所述外层管壁的表面,所述孔洞的内口开设于所述内层管壁的表面。
17.进一步地,所述直段部左右两端的孔洞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直段部中端的孔洞分布密度。
18.进一步地,所述孔洞间的距离成比例分布。
19.进一步地,所述导尿通道的全段宽度一致。
2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2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直段部、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组成;所述第一弯曲部设于所述直段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弯曲部设于所述直段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尾端分别设有导尿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外层管壁和内层管壁,所述内层管壁内设有导尿通道,所述直段部表面开设有若干孔洞;当使用所述输尿管支架时,所述第一弯曲部置于人体的膀胱内,所述第二弯曲部置于人体的肾盂内。本技术有利于mri成像时辨认输尿管,有利于评估盆腔病灶与输尿管的走形关系,确定输尿管腔狭窄处的位置,并可以进一步评估输尿管壁受累情况,同时支架一次性放置,可以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支撑输尿管,观察输尿管走形及输尿管病灶的定位,避免输尿管被误切断,手术后起到引流尿液作用,出院后复诊拔除即可。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的直段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的直段部经过孔洞的轴面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的直段部不经过孔洞的轴面示意图。
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9.100、支架本体;110、直段部;111、外层管壁;112、内层管壁;113、管壁间隙;114、孔洞;115、导尿通道;120、第一弯曲部;121、第一道尿开口;130、第二弯曲部;131、第二导尿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参照图1-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0,所述支架本体100由直段部110、第一弯曲部120以及第二弯曲部130组成;
32.所述第一弯曲部120设于所述直段部110的一端,所述第二弯曲部130设于所述直段部1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弯曲部12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的尾端分别设有导尿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12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的弯曲方向相反;
33.所述支架本体100包括外层管壁111和内层管壁112,所述内层管壁112内设有导尿通道115,所述直段部110表面开设有若干孔洞114;
34.当使用所述输尿管支架时,所述第一弯曲部120置于人体的膀胱内,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置于人体的肾盂内。
3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支架本体100,所述支架本体100由直段部110、第一弯曲部120以及第二弯曲部130组成;所述第一弯曲部120设于所述直段部110的一端,所述第二弯曲部130设于所述直段部1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弯曲部12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的尾端分别设有导尿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12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支架本体100包括外层管壁111和内层管壁112,所述内层管壁112内设有导尿通道115,所述直段部110表面开设有若干孔洞114;当使用所述输尿管支架时,所述第一弯曲部120置于人体的膀胱内,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置于人体的肾盂内。本技术有利于mri成像时辨认输尿管,有利于评估盆腔病灶与输尿管的走形关系,确定输尿管腔狭窄处的位置,并可以进一步评估输尿管壁受累情况,同时支架一次性放置,可以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支撑输尿管,观察输尿管走形及输尿管病灶的定位,避免输尿管被误切断,手术后起到引流尿液作用,出院后复诊拔除即可。
36.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作进一步地说明。
37.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弯曲部12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30分别与所述直段部110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曲部12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的弯曲方向相反,将所述输尿管支架至于人体内,所述直段部110用于外科手术中支撑人体的输尿管,所述第一弯曲部120用于固定人体的膀胱,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用于固定人体的肾盂。所述第一弯曲部120的尾端设有第一导尿开口121,其与人体膀胱相通;所述第二弯曲部130的尾端设有第二导尿开口131,其与人体肾盂相通,所述内层管壁112内设有所述导尿通道115,所述导尿通道115连通至所述第一导尿开口121和所述第二导尿开口131。所述输尿管支架将人体肾盂产生的尿液通过所述导尿通道115流通到人体的膀胱,人体再通过膀胱将尿液排出。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管壁112和所述外层管壁111的尾端之间封闭设置。具体地,所述柔性输尿管支架的所述内层管壁112和所述外层管壁111的尾端完全封闭不相通。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管壁111和所述内层管壁112之间设有管壁间隙113。所述管壁间隙113的全段宽度一致,所述管壁间隙113内设有溶剂。具体地,所述管壁间隙113的全段宽度均匀一致,并且所述外层管壁111和所述内层管壁112之间的管壁间隙113封闭设置以填充所述溶剂。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核磁共振造影剂或甘露醇。具体地,所述管壁间隙11内充满一定浓度的mr(核磁共振)造影剂或甘露醇。所述mr造影剂和所述所述甘露醇均为静脉注射用的药物,通过注射器向血管内注射,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特征,进行分时段核磁共振扫描,以此来确定疾病特征情况。所述造影剂为阳性造影剂,t2wi为高信号,有利于显示输尿管管腔,在t1wi为低信号,有利于显示输尿管管壁的强化,有利于显示输尿管管壁病灶累及的深度和范围。mru检查时输尿管管壁间造影剂为高信号,有利于显示输尿管走形、管腔狭窄或变形,以及与盆腔病灶的毗邻关系。所述mr造影剂或甘露醇的密度均匀一致,不干扰磁场,无化学位移伪影,mri信号均匀一致,并且无毒、无刺激、不被机体吸收、无致敏,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使破裂造成造影剂外漏所述造影剂也会沿着输尿管进入膀胱,不会导致机体不适和mri检查失败。
41.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114在所述直段部110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孔洞110与所述管壁间隙113之间封闭设置,所述孔洞114的外口开设于所述外层管壁111的表面,所述孔洞114的内口开设于所述内层管壁112的表面。具体地,参照图3,所述孔洞144的外口与内口的侧周封闭连接,所述支架主体100的直段部110表面设有成对的孔洞114,所述孔洞114在所述直段部110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孔洞114既可以用于协助定位,又可以引流尿液,还可以协助所述管壁间隙113内的所述造影剂外漏引流。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段部110左右两端的孔洞114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直段部110中端的孔洞114分布密度。具体地,参照图2,所述直段部220左右两端的所述孔洞114分布较密,所述直段部220中端的所述孔洞114分布较稀疏。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114间的距离成比例分布。具体地,所述直段部220左右两端的所述孔洞114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直段部220中端的所述孔洞114间的距离相等。
4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尿通道115的全段宽度一致。具体地,参照图4,所述导尿通道115的全段宽度均匀一致。
45.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00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具体地,聚氨酯材料柔软,且具有高弹性。聚氨酯材料组织相容性好,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输尿管支架对输尿管管壁损伤小,方便放置和取出,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输尿管不充盈或充盈欠佳、输尿管内尿液排空造成的对输尿管评估的限制。
4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7.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8.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输尿管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