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鼻部固定装置的两段式胃管

文档序号:30937845发布日期:2022-07-30 01:2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鼻部固定装置的两段式胃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鼻部固定装置的两段式胃管。


背景技术:

2.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根据材质,聚氨酯、硅胶胃管应一月一换。粗细长短均有不同规格,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口胃管长约45cm,是经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饲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容易脱出,应粘贴牢固,防止反复插管和误吸,由管路、胃管注食口接头、胃管夹、十字结堵帽组成。食管内留置鼻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会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气道不畅剧烈咳嗽等压力性刺激容易导致食管返流等并发症,也可以通过胃管抽取胃液。胃管的注食口接头一般有两个,最上面的堵帽打开只能用小注射器手动加压推杆和活塞打一些水一样的流质食物,下面能用助推器和100ml大注射器打一些稠一些的肉菜沫或用机械粉碎成膏状或糊状的面条等,可增加膳食纤维,有利于排便,促进消化和营养供给,但不能一次喂食过多过快,会导致胃排空不畅发生食管返流。大颗粒物进入会堵管。最上面是胃管堵帽,饲毕应即刻堵严并夹毕。需要避免胃管污染,胃管胶布应放在密闭的床头柜内,防止蟑螂污染。
3.目前医院对胃管体外段的固定方式为两点固定式:第一点通过医用胶带裁剪成的特定形状的鼻贴将胃管固定在鼻部,然后将胃管向下弯曲,贴合脸型,绕一定的弧度至耳垂处,用医用胶带进行第二点的固定,多余的胃管放置在枕边。胃管的端部需要经常性与营养液输送装置连接和分离,所以端部一般设置有配套的封头,所以无法针对个体病人进行针对化设计,一般设计为标准的规格型号,会有一定长度的胃管滞留在枕边,这样病人在移动头部时容易因多余的滞留胃管牵扯,导致耳垂处的固定点脱落,进一步牵扯鼻部固定点,导致了鼻子处固定点的脱落。此外胃管弯曲产生张力,张力作用在两个固定点上,进一步加剧了胃管脱落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有鼻部固定装置的两段式胃管。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鼻部固定装置的两段式胃管,包括固定框、绑带、平移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固定框竖直设置,所述绑带设有四个,四个绑带分为两组分别间隔安装在固定框的两侧壁上,所述平移组件水平位于固定框内,且平移组件与固定框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竖直转动安装在固定框内,且升降组件位于平移组件内,所述升降组件与平移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上安装有固定组件。
6.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竖板和移动块,所述固定板设有两个,两个固
定板分别位于固定框的两侧,且每个固定板均为口型,所述移动块竖直位于固定框内,所述竖板设有两个,两个竖板分别竖直安装在两个固定板内,且每个竖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固定板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板的侧壁均于移动块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平移组件包括两个移动件,两个所述移动件对称位于移动块的旁侧,且每个移动件的一端均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每个移动件的另一端均贯穿固定框并延伸出去,每个所述移动件均与固定框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移动件均包括固定环、连接弹簧、滑动板、推动管、转动螺杆和转动块,所述固定环竖直位于移动块的旁侧,所述连接弹簧水平位于固定框内,且连接弹簧的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竖直位于固定环的旁侧,且固定环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推动管水平安装在滑动板的侧壁上,所述转动块竖直位于固定框的旁侧,所述转动螺杆水平位于固定框内,且转动螺杆的一端与转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转动螺杆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推动管内,所述转动螺杆与固定框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螺杆、主动齿轮、转动把手、转动轴和从动齿轮,所述升降螺杆竖直安装在固定框内,且升降螺杆的一端与固定框的内顶壁转动连接,升降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移动块与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内,所述升降螺杆与移动块相螺接,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升降螺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把手转动安装在固定框的侧壁上,所述转动轴水平转动安装在固定框内,且转动轴的一端贯穿固定框与转动把手固定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主动齿轮的旁侧,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转动轴的另一端上,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9.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环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四个滑动槽。
10.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环内均设有胃管本体,且每个胃管本体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四个沿其周向等角度安装的滑动块,每个所述胃管本体的前端均为螺旋状,且每个胃管本体的前端均套设有与其相螺接的管帽。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将本装置戴在患者的鼻部,通过绑带的设置,将本装置固定在患者的鼻部,接着可通过转动转动块,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螺杆转动,从而使套设在转动螺杆上的推动管沿转动螺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推动管移动带动滑动板移动,从而通过滑动板带动固定环移动,并且连接弹簧的设置,可以使固定环移动的更加平缓,使两个固定环能够根据患者的鼻孔位置,进行微调,使本装置的适应性更强,并且转动转动把手,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主动齿轮转动,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升降螺杆转动,从而使套设在其上的移动块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接着通过连接弹簧的设置,带动固定环在滑动板上滑动,从而调整固定环的高度位置。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平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胃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固定框、2-绑带、3-平移组件、31-移动件、311-固定环、312-连接弹簧、313-滑动板、314-推动管、315-转动螺杆、316-转动块、4-升降组件、41-升降螺杆、42-主动齿轮、43-转动把手、44-转动轴、45-从动齿轮、5-固定组件、51-固定板、52-竖板、53-移动块、6-胃管本体、61-滑动块、7-管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0.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带有鼻部固定装置的两段式胃管,它包括固定框1、绑带2、平移组件3和升降组件4,所述固定框1竖直设置,所述绑带2设有四个,四个绑带2分为两组分别间隔安装在固定框1的两侧壁上,所述平移组件3水平位于固定框1内,且平移组件3与固定框1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竖直转动安装在固定框1内,且升降组件4位于平移组件3内,所述升降组件4与平移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上安装有固定组件5。
21.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板51、竖板52和移动块53,所述固定板51设有两个,两个固定板51分别位于固定框1的两侧,且每个固定板51均为口型,所述移动块53竖直位于固定框1内,所述竖板52设有两个,两个竖板52分别竖直安装在两个固定板51内,且每个竖板5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固定板51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板52的侧壁均于移动块53滑动连接,用以保护固定框1内的零件,从而使本装置在与患者鼻部相贴覆时更加舒适。
22.具体地,所述平移组件3包括两个移动件31,两个所述移动件31对称位于移动块53的旁侧,且每个移动件31的一端均与移动块53固定连接,每个移动件31的另一端均贯穿固定框1并延伸出去,每个所述移动件31均与固定框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移动件31均包括固定环311、连接弹簧312、滑动板313、推动管314、转动螺杆315和转动块316,所述固定环311竖直位于移动块53的旁侧,所述连接弹簧312水平位于固定框1内,且连接弹簧312的一端与移动块53固定连接,连接弹簧312的另一端与固定环31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313竖直位于固定环311的旁侧,且固定环311与滑动板313滑动连接,所述推动管314水平安装在滑动板313的侧壁上,所述转动块316竖直位于固定框1的旁侧,所述转动螺杆315水平位于固定框1内,且转动螺杆315的一端与转动块316的侧壁固定连接,转动螺杆315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框1并延伸至推动管314内,所述转动螺杆315与固定框1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转动块31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螺杆315转动,从而使套设在转动螺杆315上的推动管314沿转动螺杆315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推动管314移动带动滑动板313移动,从而通过滑动板313带动固定环311移动,并且连接弹簧312的设置,可以使固定环311移动的更加平缓,使两个固定环311能够根据患者的鼻孔位置,进行微调,使本装置的适应性更强。
23.具体地,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升降螺杆41、主动齿轮42、转动把手43、转动轴44和从动齿轮45,所述升降螺杆41竖直安装在固定框1内,且升降螺杆41的一端与固定框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升降螺杆41的另一端贯穿移动块53与固定框1并延伸至固定框1内,所述升降螺杆41与移动块53相螺接,所述主动齿轮42安装在升降螺杆4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把手43转动安装在固定框1的侧壁上,所述转动轴44水平转动安装在固定框1内,且转动轴44的一端贯穿固定框1与转动把手43固定连接,转动轴44的另一端延伸至主动齿轮42的旁侧,所述
从动齿轮45安装在转动轴44的另一端上,且从动齿轮45与主动齿轮42相啮合,转动转动把手43,带动转动轴44转动,转动轴44带动从动齿轮45转动,从动齿轮45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主动齿轮42转动,通过主动齿轮42带动升降螺杆41转动,从而使套设在其上的移动块53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接着通过连接弹簧312的设置,带动固定环311在滑动板313上滑动,从而调整固定环311的高度位置。
24.具体地,每个所述固定环311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四个滑动槽,使胃管本体6能够通过滑动块61在固定环311内滑动,并且可以通过滑动槽与滑动块61对胃管本体6进行相对的限制,避免胃管本体6在固定环311内进行晃动偏移。
25.具体地,每个所述固定环311内均设有胃管本体6,且每个胃管本体6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四个沿其周向等角度安装的滑动块61,每个所述胃管本体6的前端均为螺旋状,且每个胃管本体6的前端均套设有与其相螺接的管帽7,胃管本体6前端为螺旋状的设置可以使胃管本体6拆分为两段,并且管帽7能够将体内胃管本体6进行堵住,避免污染胃管本体6。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本装置戴在患者的鼻部,通过绑带2的设置,将本装置固定在患者的鼻部,接着可通过转动转动块31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螺杆315转动,从而使套设在转动螺杆315上的推动管314沿转动螺杆315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推动管314移动带动滑动板313移动,从而通过滑动板313带动固定环311移动,并且连接弹簧312的设置,可以使固定环311移动的更加平缓,使两个固定环311能够根据患者的鼻孔位置,进行微调,使本装置的适应性更强,并且转动转动把手43,带动转动轴44转动,转动轴44带动从动齿轮45转动,从动齿轮45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主动齿轮42转动,通过主动齿轮42带动升降螺杆41转动,从而使套设在其上的移动块53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接着通过连接弹簧312的设置,带动固定环311在滑动板313上滑动,从而调整固定环311的高度位置。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