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4640发布日期:2022-09-20 23:1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2.免疫吸附(ia)是将抗原、抗体等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作为配基与载体结合,制成吸附柱,当全血或血浆通过吸附柱时,利用这些配基的特异性吸附性能,选择性或特异性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血浆吸附时吸附柱不与血细胞接触,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副作用少,临床常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anca相关血管炎、抗gbm肾炎、类风湿关节炎、脂蛋白肾病以及抗体介导的移植排斥。
3.以spa免疫吸附柱为例。血浆免疫吸附治疗第一步行膜式血浆分离,全血流经血浆分离器mps07(bellco s.p.a意大利),血流速度100-120ml/min,滤出的血浆以15~35ml/min进入吸附柱,血浆中的igg被吸附在蛋白a表面,经吸附柱吸附后的血浆返回体内,10min后吸附柱饱和。第二步进行吸附柱再生,用洗脱液(ph2.2)500ml(30-50ml/min)冲洗吸附柱,再用缓冲液(ph7.0)500ml(30-50ml/min)冲洗吸附柱,使ph逐渐恢复7.0,蛋白a免疫吸附柱恢复吸附能力,在进入第二次吸附柱工作状态。这样进行循环吸附,直至完成设定血浆循环量和要排出的igg总量即可结束治疗。
4.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一下问题:第一,膜式血浆分离治疗过程中溶血、滤器破膜及凝血发生率高。血浆吸附治疗需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维持act在正常的2-2.5倍,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但由于低分子肝素可额外与血浆蛋白结合,会随血浆被清除,故低分子肝素用量较rrt用量高,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或明显出血倾向,肾活检围手术期等全身抗凝禁忌的患者,大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无疑会增加出血风险;对于抗凝血酶ⅲ活性<50%的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血浆吸附治疗的临床应用。膜式血浆分离血浆提取率低,对血流量要求较高(150-200ml/min),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5.第二,现有技术中,各设备间的连接常会用到医用软管进行连接,尤其是柱再生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生理盐水、洗脱液、缓冲液常是用不同的软管连接到吸附柱的前端,多条导管连接时需连接多次,较为耗时,并且在使用时,生理盐水、洗脱液以及缓冲液常是挂在一起的,多条导管常显得杂乱;
6.第三,现有技术中常会用到三通来进行管路连接,现有的医用三通阀的连接常使用插接的方式连接,连接不牢固,会从连接处分离,并且现有的三通在在使用时,三个接口必须都要使用,当连接管路中只需使用两个接口时,只能更换使用二通来实现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包括由第一管路、连续血浆分离装置、第二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系
统,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设置血泵和注射接口;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连续血浆分离装置的一端与人体动脉连接,所述第二管路远离连续血浆分离装置的一端连接人体静脉,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静脉壶;由第三管路、吸附柱、第四管路依次连接组成血浆免疫吸附系统,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输送泵,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返浆泵,所述第四管路远离所述吸附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一三通连接;由第五管路和废液容器连接组成废液系统,所述第五管路远离所述废液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柱;由连接管、生理盐水容器、洗脱液容器和缓冲液容器组成洗脱再生系统;所述连接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管的侧面,所述支管的另一端连接洗脱液容器或缓冲液容器,所述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生理盐水容器,所述主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与第三管路相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四管路通过第三三通与所述第五管路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支管以及靠近所述生理盐水容器的所述主管上都设有管路夹。
11.优选地,所述第一三通、所述第二三通以及所述第三三通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三通包括三个短管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中空球,球塞以及旋钮,所述中空球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短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中空球的第一通孔处,所述短管的另一端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球塞设置在所述中空球的内腔内,所述球塞内设有“t”字形孔道,所述旋钮的一端连接所述球塞,所述旋钮的另一端穿出所述中空球外。
12.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以及第五管路上设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第二三通以及第三三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固定在管路的端部,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盖帽、防脱块以及接头端,所述盖帽的中部具有圆孔,所述管路穿过所述圆孔,所述防脱块固定在所述管路的端部的外侧壁,所述防脱块为圆环形,所述防脱块围绕所述管路的外侧壁一周设置,所述防脱块的外径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盖帽的内径,所述盖帽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端为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管路的端部,所述锥形管的另一端为尖端,所述锥形管的侧壁上具有出液口。
13.优选地,所述短管内还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环形密封垫、密封挡板、弹簧以及格栅板,所述环形密封垫固定在所述短管的内,所述格栅板固定在所述短管内,所述格栅板靠近所述控制部,所述格栅板朝向所述环形密封垫的一侧固定所述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所述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的直径小于所述短管的内径并且大于所述环形密封垫的内径。
14.优选地,所述防脱板朝向接头端的侧面固定有密封圈。
15.优选地,所述主管的一端固定所述连接端子,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穿刺针,所述支管远离所述主管的一端分别固定第二穿刺针。
16.优选地,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所述第二三通和所述吸附柱之间。
17.优选地,所述血泵、所述输送泵以及所述返浆泵都为蠕动泵。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采用连续血浆分离装置分离血浆,避免了全血与膜表面粗糙的血浆分离器接触,可减少凝血、溶血等并发症。
20.连续血浆分离装置分离血浆对系统性抗凝需求低,采用枸橼酸抗凝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即可完成治疗过程,避免体外循环凝血和出血事件发生;同时可用于有出血倾向,肾活检围手术期等全身抗凝禁忌的患者。
21.连续血浆分离装置可最大限度分离血浆与血细胞,可获得更高的血浆流量,对血流量要求低(50-120ml/min),可直接穿刺桡动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血管作为血管通路,无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避免导管相关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管连接生理盐水容器、洗脱液容器以及缓冲液容器,连接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管的侧面,所述支管的另一端连接洗脱液容器或缓冲液容器,所述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生理盐水容器,所述主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与第三管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主管和支管连接的方式,使得只需要将主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管路上,便可以实现将生理盐水、洗脱液和缓冲液都能经第三管路输送至吸附柱,不用分别连接三次,避免连接管连接次数过多费时费力,并且显得杂乱的问题。
23.(3)本实用新型的管路上具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包括盖帽、防脱块以及接头端,使用时,盖帽与短管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防脱块受到盖帽的抵触会压合在短管的端面上,从而将管路与短管牢固的连接在一起,防止管路脱落,同时接头端为锥形管,方便在使用时将接头端插入短管内,使得管路与三通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
24.(4)本实用新型的三通具有控制部,通过控制部能够实现对三通上的短管的连接通路进行切换,将三通变为二通进行使用,仅需要旋转旋钮,对三通进行切换即可;并且短管内还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环形密封垫、密封挡板、弹簧以及格栅板,在弹簧正常状态下,密封挡板会贴合在环形密封垫朝向控制部的侧面,使得该短管被密封,只有接入管路时,管路端部连接的接头端的尖端抵触密封挡板向格栅板的一侧移动,弹簧被压缩,使得液体在经接头端的出液口进入到短管内,由密封挡板与短管内壁间的空隙进入到三通内,实现管路与三通的接通;使得本三通在使用时,作为两通使用时,另一个短管是封闭的,可以不接入管路使用,因此,三通的短管可以不全部连接管路使用。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的第一三通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9.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血浆分离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系统,包括由第一管路110、连续血浆分离装置120、第二管路130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系统100,所述第一管路110上设有设置血泵111和注射接口112;所述第一管路110远离所述连续血浆分离装置120的一端与人体动脉连接,所述第二管路130远离连续血浆分离装置120的一端连接人体静脉,所述第二管路130上设有静脉壶131;由第三管路210、吸附柱220、第四管路230依次连接组成血浆免疫吸附系统200,所述第三管路210上设置输送泵240,所述第四管路230上设置返浆泵250,所述第四管路230远离所述吸附柱220的一端与所
述第二管路130通过第一三通连接132;由第五管路310和废液容器320连接组成废液系统300,所述第五管路310远离所述废液容器320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柱220;由连接管410、生理盐水容器420、洗脱液容器430和缓冲液容器440组成洗脱再生系统400;结合图3,所述连接管410包括主管411和支管412,所述支管4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管411的侧面,所述支管412的另一端连接洗脱液容器430或缓冲液容器440,所述主管4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生理盐水容器420,所述主管4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211与第三管路210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主管411和支管412连接的方式,使得只需要将主管411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管路210上,便可以实现将生理盐水、洗脱液和缓冲液都能经第三管路210输送至吸附柱220,不用分别连接三次,避免连接管410连接次数过多费时费力,并且显得杂乱的问题。所述第四管路230通过第三三通311与所述第五管路310相连接。
30.本实用新型采用连续血浆分离装置120分离血浆,避免了全血与膜表面粗糙的血浆分离器接触,可减少凝血、溶血等并发症。
31.连续血浆分离装置120分离血浆对系统性抗凝需求低,采用枸橼酸抗凝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即可完成治疗过程,避免体外循环凝血和出血事件发生;同时可用于有出血倾向,肾活检围手术期等全身抗凝禁忌的患者。
32.连续血浆分离装置120可最大限度分离血浆与血细胞,可获得更高的血浆流量,对血流量要求低(50-120ml/min),可直接穿刺桡动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血管作为血管通路,无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避免导管相关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3.所述支管412以及靠近所述生理盐水容器420的所述主管411上都设有管路夹500。方便在使用时通过管路夹500将主管411和支管412进行封闭,在使用时需要接通生理盐水、洗脱液或者缓冲液时打开相应的管路夹500,接通管路。
34.结合图2,所述第一三通132、所述第二三通211以及所述第三三通311结构相同;可以是使用医用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132包括三个短管610以及控制部620,所述控制部620包括中空球621,球塞622以及旋钮(图中未画出),所述中空球621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短管61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中空球621的第一通孔处,所述短管610的另一端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球塞622设置在所述中空球621的内腔内,所述球塞622内设有“t”字形孔道623,所述旋钮的一端连接所述球塞622,所述旋钮的另一端穿出所述中空球621外。使用时旋钮能够带动球塞622在中空球621的内腔中转动,球塞622内具有t字形的孔道623,通过旋转球塞622,使得孔道623和短管610连通,从而实现控制三通的不同接口的短管610的接通与关闭,并且该孔道623为t字形,使得该三通在使用时能够封闭一个短管610与连接部620的接口处,使得三通另外两个短管610接通,将三通变为二通进行使用,仅需要旋转旋钮,对三通进行切换即可。
35.所述第二管路110、第三管路210、第四管路230以及第五管路310上设有连接端子700,所述连接端子700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132、第二三通211以及第三三通311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端子700固定在管路的端部,所述连接端子700包括盖帽710、防脱块720以及接头端730,所述盖帽710的中部具有圆孔711,所述管路穿过所述圆孔711,所述防脱块720固定在所述管路的端部的外侧壁,所述防脱块720为圆环形,所述防脱块720围绕所述管路的外侧壁一周设置,所述防脱块720的外径大于所述圆孔711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盖帽710的内径,防止盖帽710从管路的端部掉落,所述盖帽710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端730为
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管路的端部,所述锥形管的另一端为尖端,所述锥形管的侧壁上具有出液口731。
36.使用时,锥形管伸入三通的短管610内,盖帽710与短管61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防脱块720受到盖帽710的抵触会压合在短管610的端面上,从而将管路与短管610牢固的连接在一起,防止管路脱落,同时接头端730为锥形管,方便在使用时将接头端730插入短管内,使得管路与三通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
37.所述短管610内还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环形密封垫611、密封挡板612、弹簧613以及格栅板614,所述环形密封垫611固定在所述短管610的内,所述格栅板614固定在所述短管610内,所述格栅板614靠近所述控制部620,所述格栅板614朝向所述环形密封垫611的一侧固定所述弹簧613的一端,所述弹簧613的另一端固定所述密封挡板612,所述密封挡板612的直径小于所述短管610的内径并且大于所述环形密封垫611的内径。
38.保证在弹簧613正常状态下,密封挡板612会贴合在环形密封垫611朝向控制部620的侧面,使得该短管611被密封,只有接入管路时,管路端部连接的接头端730的尖端抵触密封挡板612向格栅板614的一侧移动,弹簧613被压缩,使得液体在经接头端730的出液口731进入到短管610内,由密封挡板612与短管610内壁间的空隙进入到三通内,实现管路与三通的接通;使得本三通在使用时,作为两通使用时,另一个短管是封闭的,可以不接入管路使用,因此,三通的短管可以不全部连接管路使用。
39.所述防脱板720朝向接头端730的侧面固定有密封圈740。在固定时,盖帽71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短管610外,盖帽710的内侧压合防脱板上的密封圈740贴合在短管610的端部,从而使得管路与三通的短管间连接的密封性高,防止漏液。
40.如图3,所述主管411的一端固定所述连接端子700,方便将主管411的一端与第二三通211相连接,所述主管411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穿刺针413,所述支管412远离所述主管的一端分别固定第二穿刺针414。封边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穿刺针413和第二穿刺针414穿刺连接生理盐水容器、洗脱液容器以及缓冲液容器,连接简单方便。
41.所述输送泵240设置在所述第二三通211和所述吸附柱220之间。用于将血浆、生理盐水、洗脱液和缓冲液输送至吸附柱220中,实现对血浆的吸附以及吸附柱220的再生。
42.所述血泵111、所述输送泵240以及所述返浆泵250都为蠕动泵,蠕动泵通过设置在管路外侧,通过泵对管路管交替进行挤压和释放来泵送流体。不接触到管路中流动的血浆、生理盐水、缓冲液、洗脱液等,避免在输送过程中被污染。
43.结合图1、图2以及图3,使用时,首先在准备阶段,吸附柱220内需要预充满生理盐水;接着开启血泵111、输送泵240以及返浆泵250,切换第一三通、第二三通和第三三通的连接通路,使得第一循环系统100和血浆免疫吸附系统200接通,使得动脉的血液由血泵111引出,经连续血浆分离装置120分离出的血浆由输送泵240输送至吸附柱220进行吸附,除血浆外的其他成分进入第二管路130,经吸附柱220吸附后的血浆与第二管路130内的其他成分汇合,返回体内静脉内;
44.切换第二三通211,使得洗脱再生系统400与血浆免疫吸附系统200连通,取下主管411上的管路夹,通过输送泵240输送生理盐水充满吸附柱220,实现将吸附柱220以及第四管路230中的血浆与第二管路130中的其他成分汇合输送回人体内。
45.吸附柱220饱和后,关闭主管411上的管路夹,取下洗脱液容器420对应支管412的
管路夹,吸附柱220与洗脱液容器420接通,关闭返浆泵250,切换第三三通311使得吸附柱220与废液系统连通。通过输送泵240输送洗脱液至吸附柱220进行洗脱,废液经第五管路310进入到废液容器320中;接着关闭取下的管路夹,打开缓冲液容器440对应支管412上的管路夹500,缓冲液经输送泵240输送至吸附柱220中进行吸附柱的平衡再生,废液经第五管路310进入到废液容器320中;
46.最后关闭缓冲液容器440对应支管上的管路夹500,打开主管411上的管路夹,通过输送泵240输送生理盐水进入吸附柱220中进行再预充。
47.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