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37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腰骶部内固定器材。
腰椎-4.5不稳定性骨析、或腰椎-4.5的肿瘤、或儿麻所致腰椎的侧弯,都因腰骶部的解剖生理弧度、活动度及力的分布而使内固定非常困难。遇此病人,目前国内外常用办法是1、睡石膏床由于无法在此部位施行确切的内固定,术后睡石膏床的病人极度痛苦,又招致诸多并发症,如褥疮、肺炎等,并在护理上增加了困难。
2、髂骨部加螺栓或用鲁氏棒此手术损伤大,操作繁锁,因其系非连体材料,所以仍达不到确切的内固定要求。
总之,目前此部位的内固定尚属未解决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术简单,力学合理、内固定确切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以解决腰骶部位的内固定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遵循腰骶椎结构的解剖特点和力学的分布,利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机械、理化性能,用镍钛记忆合金制成连体的整体形状似燕子状的、具有自动作功功能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
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其含镍的重量百分比在50.8到51.8范围,其余为钛。该合金与人体组织相容性优良,已为西德、日本、苏联、中国等国家的专家们所承认。该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与记忆所产生的回复力正日益广泛地被医学界所应用。它在低温马氏体相时,极易被塑形形变,而在高温奥氏体相对,能达到近似于人体骨的弹性模量。在由马氏体相转向奥氏体相的形状回复中,每平方毫米截面的材料可产生符合医用要求的85公斤的回复力。本实用新型将形状回复温度控制在人体体温附近,再根据需要规定记意方向,结合腰骶的解剖特点,首创性地设计了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和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尾部与锁钉、锁钩进入功能状态的外形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部分锁钉与锁钩锁入了锁孔中。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件锁钉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冰水中塑形形变的、待置入对应部位的示意图,图中用虚线示出了塑变的形状。
图6是因腰-5骨折伴不全截瘫而行腰-4.5椎板减压,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内固定术后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是由头部1、体部2、具有四个功能枝的翼部3、锁钩4、尾部5和体桥6组成燕形的基本以中轴对称的连体整体,另外配上不少于二支的锁钉11而成。头部1与对称轴形成头部斜角13、头部具有尖嘴样突部,头部一侧连接翼部3的一枝功能枝,功能枝具有半经为翼弧半径12的弧度,头部另一向与体部2相接,具有以体桥半经14弧度的体桥6把轴对称的腰骶内固定器的左右部分在体部2部位连成一个整体。体部2的另一向连接翼部3的另一功能枝及尾部5,体部2至尾部5的过渡部位具有腰骶角半径9的弧度,尾部5具有半径为尾弧半径7的弧度,尾部一侧的中部连有一个锁钩4,在尾部5上布有对称的可供锁钉11或锁钩4锁入的二组锁孔10,在尾部5的端部有两付能交错对咬的尾钩8。由这些组成共同来完成腰骶部内固定功能,因本实用新型要手术置入体内,故将其形状回复温度控制在36-38摄氏度范围。
根据人体腰骶部的测量取得数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规格为板材厚度为2.5-4.5毫米,其头部斜角13为20-80度,其翼部3的功能枝的长为30-80毫米,宽为4-6毫米。其体部2的长为20-60毫米,宽为5-8毫米。其尾部5的长为60-280毫米,宽为6-12毫米。其体桥6的长为8-16毫米,宽为3-8毫米。其体桥半径14为5-12毫米,其尾弧半径7为80-210毫米。其锁孔10的直径为3.5-5.0毫米。其翼部功能枝的翼弧半径12为10-80毫米。其腰骶角半径9为40-90毫米。
参见图5和图6,用本实用新型形固定腰骶部,先将其放入0-2摄氏度的冰水中,得到所需要的塑形形变。然后将体桥6的前缘抵在骶骨棘突1的上沿的对应部位,将翼部3的四个功能枝分别插入与其对应的已钻好的孔洞,用锤子击翼的根部,尾部5置于腰棘突两侧,将尾钩嵌入骨质,将锁钩4进入相对应的锁孔10,把锁钉11穿锁住尾部与棘突骨质相对应的锁孔。再用40摄氏度温盐水先复温锁钉11,然后复温整体。于是整个连体与锁孔10中的锁钉11配件,向原定形状的奥氏体的几何形状记忆,于是,产生了如下的功能1、翼部的四个枝略呈弧线形刺入髂骨;2、头部的尖嘴样部位嵌入骶骨棘突根部;
3、尾部因受锁钩4和锁钉11的作用,不能向原来具有尾弧半径7的原状回复,便将回复力传向尾钩8。
由于这三个主要作用,构成了腰骶部内固定的主要原理。这样,人体的上身重量借助本实用新型传到骶髂关节髂骨部,符合人体该部的力学分布。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术要点是1、取后正中切口,暴露有关腰骶椎棘突与椎板。
2、在骶髂关节后缘水平处的髂骨钻四个与翼部四个功能枝相对应的孔。
3、在0-2摄氏度冰水中,将本实用新型均匀塑形形变,使其形状达到置入的要求。
4、先置入翼部的四个功能枝并使体桥部前沿抵住骶-1棘突后上缘。
5、将尾部固定于相应腰椎棘突,将锁钩4进入锁孔10。选择与棘突骨质相对的锁孔10并打入锁钉11。
6、用40摄氏度温盐水将本实用新型复温,使其形状回复产生机械功。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使腰骶部的内固定变得简单、损伤小、出血少。
2、本实用新型符合腰骶部的生物力学分布规律。内固定确切、稳固、有效。其材料接近骨的弹性模量。
3、术后护理简单,能早期活动,从根本上减少了原有技术的诸如肺炎、褥疮、马尾神经根部再损伤等并发症。
4、适应症较广如腰-4.5不稳定骨折、腰-4.5椎体肿瘤、儿麻所致腰椎侧弯、骶骨-1的肿瘤和严重腰骶关节滑脱等症。
5、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首创性地解决了国内外尚未解决的腰骶部内固定难题,为该部位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权利要求1.一种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是用将马氏体相至奥氏体相的相变温度控制在36度至38摄氏度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做成;b)所说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由头部1、体部2、具有四个功能枝的翼部3、锁钩4、尾部5和体桥6组成燕形的基本以中轴对称的连体整体,另外配上不少于二支的锁钉11而成,头部1与对称轴形成头部斜角13、头部具有尖嘴样突部,头部一侧连接翼部3的一枝功能枝、功能枝具有径为翼弧半径12的弧度,头部另一向与体部2相接,具有以体桥半径14弧度的体桥6把轴对称的腰骶内固定器的左右部分在体部2部位连成一个整体,体部2的另一向连接翼部3的另一功能枝及尾部5,体部2至尾部5的过渡部位具有腰骶角半径9的弧度,尾部5具有半径为尾弧半径7的弧度,尾部一侧的中部连有一个锁钩4,在尾部5上布有对称的可供锁钉11或锁钩4锁入的二组锁孔10,在尾部5的端部有两付能交错对咬的尾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的规格为其板材厚度为2.5-4.5毫米,其头部斜角13为20-80度,其翼部3的功能枝的长为30-80毫米、宽为4-6毫米,其体部2的长为20-60毫米、宽为5-8毫米,其尾部5长为60-280毫米、宽为6-12毫米,其体桥6长为8-16毫米、宽为3-8毫米,其体桥半径14为5-12毫米,其尾弧半径7为80-210毫米,其锁孔10的直径为3.5-5.0毫米,其翼部的功能枝的翼弧半径12为10-80毫米,其腰骶角半径9为40-9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燕式记忆腰骶内固定器,它由头部、体部、体桥、尾部、锁钩和具有四个功能枝的翼部组成连体整体,另配若干锁钉而成。其马氏体到奥氏体相的相变温度控制在36—38摄氏度。本实用新型使腰骶部的内固定变得简单,损伤小,出血少和内固定确切、稳固、有效。其材料接近人骨的弹性模量。术后护理简单,能进行早期活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诸多并发症,且适应症较广。首创地解决了腰骶部内固定的难题。
文档编号A61B17/58GK2046366SQ89211479
公开日1989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8日
发明者张春才, 高建章, 吴杏芳, 刘植珊, 郑定中 申请人:上海长海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