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式肌肉带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42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式肌肉带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肌肉带动器,它能带动瘫痪肢体完成伸屈动作,起到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
现有的康复或健身器械主要分两种电动型和体力型。电动型多利用电驱动对人体进行按摩、振动、敲打等刺激,能改善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但由于没有直接带动肢体而不具有锻炼肌肉功能的作用。另有一种脉冲发生器,能引起肌肉轻微的收缩,但同样不是以带动方式,效果与肢体运动不同。体力型包括各种健身器械,如跑步健身器、多功能健身器等,其特点是强化肌肉,但要靠使用者自身发力完成动作,这显然不适于肢体无法动弹的瘫痪者。迄今尚无一种能带动瘫痪肢体完成各种动作的简便器械,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不得不靠他人代劳完成功能锻炼,不仅十分不便,而且很消耗操作者体力。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带动全身各主要肌肉的气动式肌肉带动器,它的基本动作是伸屈,主要用于恢复瘫痪肢体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气源、电气换向阀、继电器、气囊组成;工作时气源输出,进入电气换向阀;继电器以输出气压为动作信号,控制电气换向阀主阀阀芯每隔一定时间移位一次,开启或关闭工作口,完成输气、排气动作。气囊与电气换向阀的输出口与排气口相接并束缚于肢体上,充气时膨胀、坚挺,带动肢体;泄气时软塌,放松肢体。设计动作由气囊形状决定,气囊可设计成多种形状一套,互相替换,也可以设计成一个气囊具有多种形状(或若干气囊结合一体),调整阀门变形。为了保持不同尺寸的气囊容积一致,可在较大气囊内填充带有气室的软泡沫内胎,以缩小容积。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了气囊形状变化产生位移的原理及重力原理。
本实用新型因具有带动肢体的本领而不同于别的康复器械;因不同形状的气囊完成不同动作而灵活、实用;因采取了气动式而简化了机械结构;因执行部分气囊为软件而便于携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部分的气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的侧面图(充气时)。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不同形状的气囊在使用中的情形。
图中(1)气源;(2)电气换向阀;(3)继电器;(4)气囊;(5)松紧束带;(6)软管;(7)三通;(8)通往换向阀输出口的管道;(9)通往换向阀排气口的管道。
本实施例采用空气压缩机做气源(1),二位三通单电控常闭(通)截止式电气换向阀做换向阀(2)(以下简称换向阀),压力继电器做继电器(3)。
图1中,空气压缩机(1)的输出口与换向阀(2)的进气口O相接,压力继电器(3)与换向阀(2)电气相接。图2中,气囊(4)的软管(6)经三通(7)分支,一支(8)通往换向阀(2)的输出口A,另一支(9)通往换向阀(2)的排气口P。工作时压力继电器(3)控制换向阀(2)主阀阀芯每隔一定时间移位一次,开启或关闭输出口A,完成输气、排气动作;压力继电器(3)的动作受输出气压支配。气囊(4)不断充气、泄气,产生往复运动,带动由其松紧束带(5)束缚的肢体伸屈。气囊(4)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由其形状决定动作。气囊(4)可以是多种形状一套、相互替换的,也可以是一个气囊(4)、多种形状、靠调整阀门相互变换的。对于较大尺寸的气囊(4),内部可填充带有气室的软泡沫内胎,以缩小容积、保持所有气囊(4)容积一致。气囊(4)的动作频率以调节在每分种30~60次为宜。图3中,a为本实用新型带动肱二头肌的情形,b为带动股四头肌的情形,c为带动腹直肌的情形,c中只要使用者俯卧,便可带动腰背肌肉。
权利要求1.一种肌肉带动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气源、换向阀、继电器、气囊组成,气源的输出口与换向阀的进气口相接,换向阀与继电器相接;气囊的软管经三通分支,一支通往换向阀的输出口,另一支通往换向阀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肌肉带动器,其特征在于不同形状与尺寸的气囊内填充有带气室的软泡沫内胎,以保持所有气囊容积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式肌肉带动器,它属于康复器械,能带动瘫痪肢体做伸屈动作,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肢体功能,亦可用来保健、消除疲劳。该设计主要由气源、电气换向阀、继电器、气囊组成,其主要优点是针对性强、可用于人体各部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A61H1/02GK2119913SQ91231239
公开日1992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林加 申请人:王林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