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58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的制作方法
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属外科医疗用品及器械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它包括如下几个结构特征是由三部分构成,即金属带的头部、体部及尾部,头部有拉紧孔,在体部有垂直形条带孔(又称纵裂窗),在尾部有倒刺状抗滑脱装置和拉紧孔;金属带的安装是通过引导器和拉紧器来完成拉紧的。
在87年5月20日公告了专利申请号为86206488的,专利名称为多功能固定带,它的目的是在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胸锁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等复位后固定用,使患者感到舒适,并且该多功能固定带还可反复多次使用,易于掌握,自救互救迅速。
在87年6月17日公开了专利申请号为86108709的,专利名称为固定骨头或碎骨的穿皮螺钉,它的目的是通过螺纹部前端有沿周向均布的排屑槽,攻丝并拧紧碎骨,当该螺纹部的前端贯入骨块时即可在骨上攻制螺纹并直接固定碎骨,二道工序可一次完成,操作方便,固定碎骨可靠。
以上两种专利对碎骨都能起到固定作用,不足之处是都不能在碎骨周围起到包围碎骨,并将粉碎性碎骨紧固包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能包围碎骨、并紧固固定粉碎性碎骨的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其特征在于金属带由三部分构成,即头部、体部及尾部,其特征在于金属带的头部有拉紧孔,在体部有垂直形条带孔(又称纵裂窗),在尾部有倒刺状抗滑脱装置和拉紧孔;而且金属带的安装是通过引导器和拉紧器来完成拉紧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其特征在于金属带围绕在骨折部位周围,是利用一引导器将金属带从碎骨与肌肉之间引导出来的,该引导器的结构为一带有倒刺状抗滑脱装置的L形长柄拉钩;还在于金属带被拉紧是利用二个拉紧器拉紧的,该拉紧器的结构是拉紧器的一端分别有1-2个拉钩,另一端为拉环手把,中间为拉钩体。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金属带轴侧投影图,件号A、B、C分别代表头部、体部及尾部,件号1、4为拉紧孔、件号2为条带孔,件号3为倒刺状抗滑脱装置。
图2为引导器轴侧投影图,件号5为手柄,件号6为L形弯钩,件号7为倒刺状抗滑脱钩。
图3为1-2个拉钩的拉紧器轴侧投影图,件号8为拉钩,件号9为拉钩体,件号10为拉环手把。
图4为金属带手术前示范图,件号A、B、C分别代表金属带的头部、体部和尾部。
图5为金属带手术中示意图,华号A、B、C分别代表金属带的头部、体部和尾部,件号8为拉钩,件号10为拉环手把,件号11为粉碎性碎骨部位,件号12为骨骼。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图1中A、B、C所代表的金属带的头部、体部和尾部为一体,件号1、4拉紧孔是专侍拉紧用,件号1还起到引导器将金属带从碎骨与肌肉之间引导出来的引导孔作用;件号2是条带孔(又称纵裂窗),有6-7个垂直孔,在固定骨碎片时,通过该孔加强对骨片的血液供给,加速骨痂形成,对骨碎片起束缚加压作用;件号3为倒刺状抗滑脱装置,穿过体部B中的条带孔2拉紧反折,避免滑脱。金属带的体部及头部较宽,尾部较窄,体部B的条带孔2的宽度应足以被尾部C穿过。金属带为0.2毫米的钛合金钢薄板,或采用较强硬度和韧性的材料冲压制作。根据四肢骨的粗度、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制成不同型号,可分成大、中、小、特四种,一般长70-120毫米,宽20-25毫米,通过模具冲压制成后,刨光、去污、灭菌备用。效能检验如下钢质成份钛镍合金整 拉450牛顿环 拉300牛顿反复弯曲次数大头60次,小头50次。
扭转次数3次(1080度)抗酸碱度PH值中性,在人体长期保存,无腐蚀现象。
图2中L形弯钩6是根据骨骼粗度随时弯制的形状,而倒刺状抗滑脱钩7是每个引导器上必须的结构形状,是与金属带的拉紧孔4配套使用的,金属带只所以能存在于肌肉与骨骼间,全靠引导器的倒刺状抗滑脱钩7钩住图1中金属带的拉紧孔4配合使用的结果。使用时握紧手柄5,通过L形弯钩6靠近骨骼,件号7倒刺抗滑脱钩将图1中金属带尾部C的件号4扣住,将金属带从肌肉与骨骼间的损伤部位拉出到适当位置,即完成了引导器的作用,起到不损伤太多肌肉的作用。
图3中的拉紧器是起到同一作用的两种形式,双拉钩的拉住金属带的头部拉紧孔1,单拉钩的拉住金属带的尾部拉紧孔4,比用两支手的手指直接拉住金属带的拉力大多了,可用两支手握住拉环手把10通过拉钩体9及拉钩8将金属带拉紧,使手指拉力变为整个两支手的拉力了。
图4是金属带手术前示意图,图中演示出在使用前的示范例,即尾部C通过体部B中条带孔2的位形示范例,并能直观金属带的尾部C中的倒刺状抗滑脱装置位形。
图5是金属带手术中示意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金属带A、B、C(头部、体部及尾部)是紧套(包围)在骨骼12上,两个拉紧器拉环手把10及拉钩8与金属带拉紧孔相连,粉碎性碎骨部位11与金属带相连。
从以上叙述中可显示出金属带与引导器、拉紧器的紧密连系。
经过实施,除了对金属带、引导器、拉紧器的结构完善外,对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观察、临床资料都进行了记载。
1.对手术适应症选择本金属带适用于成人四肢粉碎骨折、大斜形骨折、蝶形骨折、横断纵裂形复杂骨折。对青少年四肢不稳定性骨折应严格掌握。
2.手术方法2.1麻醉的选择根据肢体不同的部位,上肢用臂丛麻醉,下肢用硬膜外麻醉。
2.2手术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向上下两端切开皮下组织显露骨折处,先用髓内针或髓内弹性钢板内固定,做为骨支架,再牵引患肢,将骨碎片复位,为了保护骨碎片的骨膜完整,用较细的金属带尾部穿入,用引导器将金属带拉至适当位置,再用拉紧器将金属带拉紧,冲洗伤口逐层缝合,石膏托外固定。腓骨有骨折者解剖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保证了骨折复位后的稳定。
3.疗效观察用钛合金固定带治疗四肢粉碎骨折55例,随访最长时间五年,最短六个月,应用髓内针做支架者,术后用下肢皮牵引三周,用髓内弹力钢板做骨支架,术后用石膏托固定三周,术后观察通过此种处理,骨痂生长为六周,无骨不连或迟缓愈合。一年后拔出髓内针或髓内弹性钢板,金属带不取出,长期保留无不良反应。
4.临床资料应用金属带治疗粉碎性骨折共55例男45例,女1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其中股骨上端骨折17例,下端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34例,肱骨骨折1例。固定方法是髓内针加金属带18例;髓内弹性钢板加金属带30例;螺丝钉加金属带3例;克丝针加金属带4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既往对四肢粉碎骨折、蝶形骨折、大斜形骨折、复杂的横断、纵裂骨折的处理,一般采用丝线或钢丝捆绑固定,但由于钢丝或丝线束骨折面积小而且不牢固,治疗效果往往不能满意,应用较宽的金属带固定可克服此项不足。
2.虽然伤情较重,骨折片较多,但通过手术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加用牢固的金属带使骨折线闭合,在术中并不大量分离骨膜,为骨愈合创造了条件。
3.在金属带上,有拉紧孔、纵裂窗,金属带拉紧后,金属带紧贴骨面,骨膜、软组织可通过金属带上的纵裂窗供给血运,促进骨质愈合。
4.本金属带通过效能检验,能达到临床对粉碎性骨折固定要求。经长时间随访,金属带在体内保存无副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是由三部分构成,即头部、体部及尾部,其特征在于金属带的头部有拉紧孔,在体部有垂直形条带孔(又称纵裂窗),在尾部有倒刺状抗滑脱装置和拉紧孔;金属带的安装是通过引导器和拉紧器来完成拉紧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其特征在于金属带为一薄金属板,头部及体部较宽,尾部较窄,头部及体部的条带孔宽度应足以被尾部穿入,条带孔6-7个或更多些;拉紧孔头部有2个,尾部有1个;金属板为0.2毫米的钛合金钢薄板,或采用较强的硬度和韧性的材料制作;金属板总长度70-120毫米,宽20-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其特征在于金属带围绕在骨折部位周围,是利用一引导器将金属带从碎骨与肌肉之间引导出来的,该引导器的结构为一带有倒刺状抗滑脱装置的L形长柄拉钩,倒刺状抗滑脱钩与L形弯钩相连,L形弯钩与手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其特征在于金属带被拉紧是利用二个拉紧器拉紧的,该拉紧器的结构是拉紧器的一端分别有1-2个拉钩,另一端为拉环手把,中间为拉钩体。
全文摘要
一种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的金属带,是由三部分构成,即头部、体部及尾部。其特征在于金属带的头部有拉紧孔,在体部有垂直形条带孔(又称纵裂窗),在尾部有倒刺状抗滑脱装置和拉紧孔;金属带的安装是通过引导器和拉紧器来完成拉紧的。对治疗伤情严重、骨折片较多的四肢粉碎骨折、蝶形骨折、大斜形骨折、复杂的横断、纵裂骨折的处理效果很好。配合髓内弹性钢板或螺丝钉、髓内针、克丝针加金属带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A61B17/58GK1075071SQ9210075
公开日1993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日
发明者吕天亮, 付智民 申请人:包钢职工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