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534阅读:1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健按摩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按摩器具,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足、背部使用的保健按摩棒。
目前,国内对足底部的按摩器械主要是按摩踏垫,当人双脚踏于其上时,踏垫上上凸的凸粒则对足底部的穴位产生压触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健身防病的作用。但此类按摩踏垫所存在的不足点在于,它只能平铺于地面上供人使用,而且,人的双脚必须踏于其上并不断作抬起动作,才能起到按摩效果,因此,人必须站立才能使用,这对于老年人或不便站立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不便,另外,在人们坐着看书、工作时是无法使用的,所以,对经常坐办公室的人们来说具有使用上的不便利,尤其是其不便随身携带,方便使用。更无法用于人体其它部位的按摩。
而台湾、香港一些足底按摩器械多为较复杂的动力拖动结构,也不便国内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供人们站、坐都能使用的便于携带并可以进行推转按摩的保健按摩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圆形的按摩棒体的外表面外凸有许多按摩凸粒,空心按摩棒体内插放有填充芯杆,在棒体长度方向的对称两外段略呈锥状。当人坐站时都可将足踏于其上并不断前后搓推按摩捧转滚,在按摩棒转滚过程中使足底部达到按摩或压触,也可将按摩棒置于人体背部或其他部位,用手推搓进行使用,还可将芯杆抽出一部分作手柄、而将其作为按摩锤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不论站立或坐仰时,均可对脚底部起到很好的按摩效果并具有较高的按摩效果。一物多用,适用面广,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和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凸粒分布展开图。
下面将结合附
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塑胶类的滚动棒体1外表面外凸有按摩凸粒2,棒体1内插放有芯杆3。参见
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棒体1的外形呈圆筒形或腰鼓形,棒体1长度方向的两外段的直径小于棒体其它段的直径,在小直径段1A外表面无外凸的按摩凸粒2,芯杆3是活动插装在棒体1内孔中的。参见
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棒体1外表面的外凸按摩凸粒2沿棒体周向外表面呈放射状分布,沿棒体1轴向均布或由外向内逐渐密集分布,棒体1外表的每相邻排的按摩凸粒2应相错分布,凸粒的最大截面积与其高度的变化范围在11至13。参见图2和图3棒体1外形呈圆筒形或腰鼓形一是为使于其受力后易于滚动,二是为便于中段凸粒易于刺触人体足部的低洼部位,以达到不同深度的按摩效果。
棒体外表凸粒集中于中段或密度大的在中段的设计也是为了达到以上不同深度的按摩效果。
芯杆的作用一是为节省材料,降低造价,二是为抽出或插入后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
在作为足底按摩时,芯杆要插入,以使其易于滚转而不变形。抽出部分时是便于握拿作为按摩锤使用。全部抽出时是为将按摩棒作为有弹性的按摩环使用,此时,可用于手部或其他部位的轻缓度的按摩使用。当将两个按摩棒插穿在一起时,可用于双足同时或较大面积的肩背对称搓按时使用。
由于其体积小、方便携带,可随时取出并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
凸粒形状为扣钟状或圆锥体状,其目的之一是为制造生产时脱模容易,第二是为使凸粒与棒体之间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和挺性,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触压效果,凸粒直径与高度比例的限制,也是为达到与此相同的目的。
权利要求1.保健按摩棒,其特征在于在塑胶类的滚动棒体1外表面外凸有按摩凸粒2,棒体1内插放有芯杆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按摩棒,其特征在于棒体1的外形呈圆筒形或腰鼓形,棒体1长度方向的两外段的直径小于棒体其它段的直径,在小直径段1A外表面无外凸的按摩凸粒2,芯杆3是活动插装在棒体1内孔中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健按摩棒,其特征在于棒体1外表面的外凸按摩凸粒2沿棒体周向外表面呈放射状分布,沿棒体1轴向均布或由外向内逐渐密集分布,棒体1外表的每相邻排的按摩凸粒2应相错分布,凸粒的最大截面积与其高度的变化范围在11至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健按摩棒,在圆形的按摩棒体的外表面外凸有许多按摩凸粒,空心按摩棒体内插放有填充芯杆,在棒体长度方向的对称两外段略呈锥状。当人坐站时都可将足踏于其上并不断前后搓推按摩棒转滚,在按摩棒转滚过程中使足底部达到按摩或压触,也可将按摩棒置于人体背部或其他部位,用手推搓进行使用,还可将芯杆抽出一部分作手柄、而将其作为按摩锤使用。
文档编号A61H15/00GK2109194SQ92203238
公开日1992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9日
发明者姚卫平 申请人:姚卫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