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式连续硬膜外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52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封闭式连续硬膜外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器材。
目前临床使用的连续硬膜外导管多无防感染功能。有的导管尾端虽配备橡胶帽,但均属暴露型。既易感染,又不便病人携带和治疗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临床医学中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性神经痛或癌性痛治疗和硬膜外无痛分娩时,较长时间保留导管而出现硬膜外感染这一重大课题。同时又解决了便于病人携带和医护人员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剖视面构造图。
图中1.密封盖2.连接链3.封闭橡胶4.软管5.蝶翼6.蝶翼管7.针头8.注射柄9.挂环10.掀柄本实用新型目的这样实现(见说明书纵剖视附图)软管④前端与蝶翼管⑥连接尾端与注射柄⑧相连。在蝶翼管⑥上有一对蝶翼⑤,蝶翼管⑥前端连接一针头⑦。注射柄⑧尾部有一密封盖①,通过连接链②与注射柄⑧相连。密封盖①上有一掀柄⑩作为开合密封盖的拉手。在注射柄⑧侧面有一挂环⑨,在注射柄⑧内安装一封闭橡胶③和密封盖①起双重防感染作用。当使用时,针头⑦插进置入病人硬膜外腔的硬膜外导管尾端。只需掀开密封盖①将注射针头刺透封闭橡胶③即可注药。注射完毕退出针头,封闭橡胶③靠弹性即可将刺透的针孔完全封闭。最后盖紧密封盖①就可实现预防感染的目的,其操作极简便,蝶翼⑤既可作为操作时的手柄,又可用粘胶膜同时将蝶翼管⑥粘附在病人皮肤上,以固定针头防止脱落并便于病人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将人体硬膜外腔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有效地避免硬膜外腔可能感染之途径。
2.既不影响患者睡眠,也不防碍活动,同时还方便了治疗操作。
3.可完全防止常规硬膜外麻醉时,刚注入的局麻药又返流回注射器内。
4.广泛适用于剧烈根性神经痛或癌性痛患者长期保留导管治疗。
5.将对我国广泛开展硬膜外无痛分娩,提供及时、实用安全的保障。
6.广泛适用于城乡各级医院及家庭病房病人应用。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注射柄⑧、密封盖①和挂环⑨注塑成一体。封闭橡胶③靠弹性变形嵌入注射柄⑧内,并用密封胶粘结牢固。软导管④与注射柄⑧和蝶翼管⑥均为紧密配合并用密封胶粘结牢固。针头⑦紧紧插入蝶翼管⑥内也用密封胶粘接。
针头⑦可采用6 1/2 号,以不锈钢制作。封闭橡胶③可采用硅胶制做、其它材料均可采用PVC医用高分子材料。
权利要求1.一个由注射柄⑧、软导管④、蝶翼管⑥、针头⑦以及一根普通硬膜外导管,组成的全封闭式连续硬膜外导管,其特征是在注射柄⑧内有一封闭橡胶③,注射柄⑧还附一连体密封盖①。
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全封闭式连续硬膜外导管,其特征是在针头⑦与软导管④之间的蝶翼管⑥两侧有一对蝶翼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临床硬膜外腔感染而设计的封闭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它主要由一个带有双重防感染注射柄、软导管和蝶翼构成。除用来防止硬膜外腔感染外,在硬膜外麻醉时可防止注入的麻药回流,剧烈根性神经痛或癌性痛长期留管治疗及硬膜外无痛分娩。并可广泛适用于城乡各级医院及家庭病房的病人。
文档编号A61M5/00GK2128144SQ92203149
公开日1993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7日
发明者郑宝森, 李振江, 陈勇 申请人:郑宝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