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型硬膜外腔(脊里)治疗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65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细型硬膜外腔(脊里)治疗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细型硬膜外腔(脊里)治疗用注射针。
目前,麻醉科使用的硬膜外腔穿刺针其针体直径通常为1.8毫米,长度为9公分,内有针蕊,使用时须先经皮肤麻醉再行穿刺,穿刺成功拔出针蕊作负压或注气试验,证实在硬膜外腔无误,再自针孔内插入导管后自导管注入药物,用于硬腔外腔镇痛治疗者,则需长期置留导管,上述方法操作繁琐,而且由于针体粗穿刺中对组织损伤性大,易造成出血甚或形成硬膜外腔血肿,如不慎穿破硬膜则有可能使脑脊液外溢,穿刺损伤也可遇有腰痛等后遗症。长期治疗而置留导管,不但病人不适不便也易感染。上述缺陷无疑为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各科临床提供一种细型硬膜外腔(脊里)治疗用注射针。它不仅使用方便,操作手续简单,而且可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各种副作用,为硬膜外腔(脊里)注射疗法广泛用于各科临床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针体为直径0.4~0.9毫米(即4~9号),长度由3.5~7公分的不锈空心钢针,不带针蕊,上述不同规格是供临床医师根据年令大小、体型胖瘦选择使用,由于针体细穿刺时便无需皮肤麻醉,针体细无疑对组织的损伤性小而可减小出血的可能,即使不慎穿破硬膜也不会形成脑脊液外溢。明显的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针体末端接以较针体粗和一扁形针柄,便于握针和进针,针柄后再衔接一透明导管,穿刺时透明导管内盛无色或有色液体,穿刺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如液面迅速下降,说明针尖已进入硬膜外腔,无需再做其它试验即可注入药物,可减少做负压和注气试验等繁琐手续,它另一用途尚可防止手直接握注射器注射可能出现的针体移动,或向前推进误入蛛网膜下腔,或向后退出硬膜外腔。导管后连接注射器接头以便于注射,本注射针注射完毕即可拔针,每日或间隔多日均可重复注射。
采用上述方案,简化了操作手续,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使用的安全性,易于掌握使用而且结构简单,可供各科医师广泛用于临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针体、2.针柄、3.透明导管、4.注射器接头


图1中针体(1)针柄(2)透明导管(3)注射器接头(4)连接组成,围绕针体(1)末端焊接以较粗和以扁平针柄(2),针柄(2)后端焊以环形隆起,再套进透明导管(3),导管(3)后端插入注射器接头(4)。
权利要求1.一种细型硬膜外腔(脊里)治疗用注射针,由针体、针柄,透明导管,注射器接头等部件组成,其特征是针体直径自0.4~0.9毫米(4~9号),和长度3.5~7公分等不同规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腔注射针,其特征是在针尾衔接一透明导管。
专利摘要一种硬膜外腔(脊里)治疗用注射针,其主要特点是较传统硬膜外腔穿刺针的针体明显为细,即针体自0.4~0.9毫米(4~9号),长度3.5~7公分等不同规格,以供医师根据年龄大小,体型胖瘦选择使用。可由针体①、针柄②、透明导管③、注射器接头④组成,透明导管的使用是在穿刺中直接观测负压反应和防止注射中针体移动,此细型硬膜外腔注射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为各科使用硬膜外腔注射疗法提供了一种新型器械。
文档编号A61M5/31GK2140213SQ9223225
公开日1993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4日
发明者商凤楼 申请人:商凤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