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86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回收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用器具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经皮血管内和管腔(气道、食道、胆道、尿道等)内金属支架成形术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了。成形术的发展使临床上一些用药物和手术无法治疗的病症有了新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疗效,减少病人痛苦,延长某些面临死亡危胁的病人的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存的金属支架在结构上存有缺点使支架在体内留置后不能移动和回收,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本人在国外学习期间对“Z”型金属支架进行了改进,祥细内容请见《日本医学放射学会杂志》1990年第50卷、第二期、第146页和1991年第51卷、第8期、第970-972页。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支架单体在相互连接上有时会出现松解现象以致影响回收;又由于支架体上焊点太多,不能通过更细的鞘使支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且焊点上的焊锡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操作方便,有效的可回收型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可回收型支架呈管状,由二个以上“Z”型不锈钢丝做成的支架单体连接而成,将支架两端的发卡状颈部旋转270度或450度使之成为环状。支架单体之间的连接将一个支架单体的发卡状颈部旋转90度,使发卡状变为环状。将一个支架单体的发卡端套挂在另一个支架单体的环状结构上。在支架两端的环状及支架单体之间相互套挂的环状结构上都分别用手术尼龙线穿连起来,以控制支架的直径。
通过对支架的上述改进使支架能够通过更为较细的鞘,从而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避免了支架单体之间相互连接时容易出现的松解现象;免除了焊锡对机体的危害,提高了临床使用的安全度。
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支架单体图2为支架单体之间连接图图3为可回收型支架(1)为“Z”型结构(从A点到B点为一个“Z”型结构)(2)为发卡状结构(3)为发卡状结构颈部(4)为发卡状结构颈部旋转90度(5)为发卡状结构颈部旋转270度(6)为环状结构用手术尼龙线串连
权利要求1.一种可回收型支架属医用器具,其特征是由多个“Z”型结构(1)组成,“Z”型结构端点设有发卡状结构(2)和环状结构(4)、(5),用手术尼龙线(6)将各位于同一端的环状结构串连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回收型支架其特征是将两个以上单体结构,在端部以套挂的形式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回收型支架其特征是支架单体是由不锈钢丝做成的。
专利摘要可回收型支架属医用器具,用于防治血管和管腔脏器的狭窄和再狭窄。可回收型支架呈管状,由二个以上“Z”形不锈钢丝做成的支架单体相互套挂连接而成,支架两端的环状及支架单体之间相互套挂的环状结构上都分别用手术尼龙线穿连起来,以控制支架的直径。
通过对支架的上述改进使支架能够通过更为较细的鞘,从而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避免了支架单体之间相互连接时容易出现的松解现象;免除了焊锡对机体的危害,提高了临床使用的安全度。
文档编号A61M36/00GK2170772SQ93216710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25日
发明者杨仁杰 申请人:杨仁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