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克氏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15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压克氏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的技术改进,具体涉及到一种加压克氏针。
目前临床使用的克氏针,结构单一,无有加压固紧机构,手术后只能将克氏针头尾两端折弯固定骨折部位,并将弯钩部分突出皮下,其缺限是,针体易旋转、松动,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另外,骨折部位固定的针体头尾两端弯钩部分突出皮下,易引起患者疼痛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能大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的一种加压克氏针。
其解决的方案是在细长的不锈钢金属杆一端设有针尖,针杆尾部设有的螺纹处套有加紧垫片和活动螺母,螺母的紧固可通过手持钳夹有的螺母套管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能大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加压克氏针使用时的整体视图。
图2是加压克氏针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示意图。
图3是加压克氏针固定髌骨骨折示意图。
附图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对患有肱骨髁间骨折和髌骨骨折手术时的实施例。

图1~3所示,加压克氏针体(5)是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该针体一端设有针尖,另一端设有的螺纹处套有加紧垫片(4)和活动螺母(3),对患有肱骨髁间(6)骨折手术时,将骨折解剖对位后,钻入加压克氏针(5),然后针尖向下折弯,针尾螺纹端套入垫片(4)和螺母(3),螺母的紧固可通过手持钳(1)夹有的螺母套管(2)转动。手术毕后,剪去螺母端面突余的针尾。对患有髌骨(7)骨折手术时,首先解剖患侧,然后针尖向上逆行钻入加压克氏针(5),骨折对位后,将两根加压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并将向上的针尖下折弯,向下的针尾螺纹处套入垫片(4)和活动螺母(3),螺母的紧固仍通过手持钳(1)夹有的螺母套管(2)转动。手术毕后,剪去螺母端面突余的针尾部分。
权利要求1.一种由针体和垫片、螺母等组成的加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细长的针体杆(5)是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并在针体的一端设有针尖,另一端针尾部分设有的螺纹处套有加紧垫片(4)和紧固螺母(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针尾螺纹处套有活动螺母(3),是由专用手持钳(1)夹有的螺母套管(2)来旋转固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患有骨折手术时使用的加压克氏针。这种针体是用不锈金属材料制成,其针体的一端设有针尖,另一端设有的螺纹处套有加紧垫片和活动螺母,螺母的紧固可通过手持钳头夹有的螺母套管转动。
这种加压克氏针,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能大大缩短骨折术后的愈合时间,提高了术后的质量,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
文档编号A61B17/58GK2166784SQ93221570
公开日1994年6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11日
发明者许立新, 王万富 申请人:许立新, 王万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