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脾胃益补肝肾增进智能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720阅读:2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调整脾胃益补肝肾增进智能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脾胃是供给人体脏腑营养,生化气血的源泉,肝肾则起着贮运气血,藏精生髓,增益智能的作用。而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致常常导致脾胃不和,肝肾不足,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体瘦弱,智能低下,发育不良,抗病力差等一系列病症,严重阻碍了儿童的生长与发育,使儿童得不到健康成长。目前虽然已有治疗这类病症的中药,但各种中药的功用和治疗作用与范围,均有很大局限性和不足。例如1、载于中医古典方剂名著《和剂局方》和《医方集解》中的“参苓白术散”方药,其功用为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仅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湿滞中焦。2、粤卫药健字(1991)2-018号中药制剂“脾胃健口服液”、同样仅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身倦体弱等病症。上述两种药品均无益补肝肾,益智开慧功效。3、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医院研制的新中药制剂“增智灵胶囊”,仅用于治疗儿童痴呆等智力障碍疾病,而不具备调整脾胃益补肝肾等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调和脾胃,益补肝肾益智开慧综合功效,能够有效去除上述一系列病症,增进健康,益智明目的口服中药制剂。
本发明选用了14味中药组成配方,采用中药制剂常规制作加工法制成,其配方如下太子参、益智仁、贡白术、白茯苓、制黄精、北黄芪、鸡内金、东山楂、使君子、菟丝子、枸杞子、杭菊花、花龙骨,左牡蛎。在上述配方中,太子参、北黄芪、制黄精培补元气;益智仁、贡白术,白茯苓健脾调胃,鸡内金,东山楂,使君子开胃,消积,驱虫;菟丝子,枸杞子、杭菊花补肝肾,益精髓,明目;花龙骨,左牡蛎安神,壮骨,敛汗。诸药配伍,协同作用,达到健脾和胃,补肝益肾,益智开慧,解除病症,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对儿童脾胃失调,肝肾不足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黄肌瘦,智能低下,发育不良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治疗有效率达95.9%,且疗效可靠,治愈率高、服用方便,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药品价格低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是将上述配方中14味中药按其重量组份加以配制加工。制为口服散剂,其各味中药占配方重量百分数为太子参10.9,益智仁5.5,贡白术5.5,白茯苓3.6,制黄精7.3,北黄芪5.5,鸡内金10.9,东山楂10.8,使君子5.5,菟丝子5.5,枸杞子3.6,杭菊花3.6,花龙骨10.9,左牡蛎10.9。
本实施例亦可按常规加工制作方法制为片剂。
权利要求
1.一种调整脾胃益补肝肾增进智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以14味中药为配方,经中药常规制作加工方法制成,其配方组成为太子参、益智仁、贡白术、白茯苓、制黄精、北黄芪、鸡内金、东山楂、使君子、菟丝子、枸杞子,杭菊花,花龙骨,左牡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脾胃益补肝肾增进智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中各味中药所占配方重量的百分数为太子参10.9,益智仁5.5,贡白术5.5,白茯苓3.6,制黄精7.3,北黄芪5.5,鸡内金10.9,东山楂10.8,使君子5.5,菟丝子5.5,枸杞子3.6,杭菊花3.6,花龙骨10.9,左牡蛎10.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脾胃益补肝肾增进智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散剂或者为片剂。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调整脾胃益补肝肾增进智能的中药制剂,是由太子参,益智仁,贡白术,白茯苓,制黄精,北黄芪、鸡内金、东山楂、使君子、菟丝子、枸杞子、杭菊花、花龙骨、左牡蛎为配方,以常规制作加工方法制成。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对儿童因脾胃不和,肝肾不足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黄肌瘦,智能低下,发育不良等病症通过健脾调胃,补肝益肾等诸药配伍,协同作用,消除了患疾,促进了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其疗效可靠,有效率和治愈率高,服用方便,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且药品价格低廉。
文档编号A61P1/14GK1114890SQ9410831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3日
发明者余元泰, 刘奭, 曹明详, 王智玉, 雷廷槐, 马玉泉 申请人:余元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