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458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香药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保健品,特别是利用中草药加工成香袋用以防病、治病的保健用品。
早在五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用香药保存尸体(木乃伊)。商周时期古文《山海经》中就有佩带香药避秽驱邪的记载;汉马王堆古墓出土文物中就有香囊、香枕,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薰浴法。唐代高僧石头园寂之前不吃五谷,只喝奇花异草煎熬的香汤,死后一千余年尸体完好,尚有肌肉组织弹性。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把香药分为芳香开窍类和芳香化湿类。张景岳著《景岳全书》中把香药归属“新旧古方八阵”中“攻阵”范畴。清代名医赵学敏著《本草拾遗》、《串雅》等书中称香药为串药,即芳香走串之药。其他名著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药略》、《肘方备急方》、《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理论骈文》等著作中均有香药记载。近代中医、中药名著,教材中亦有记载。现有类似产品(技术)以505为代表的神功元气袋,它是以数十味中药为原料,加工成袋,佩带人体穴位,用以防病治病;这种元气袋只限于佩带于人体穴位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因此大大限制他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为了达到一种香药袋具有多功能、多种用途,从而提供一种含63味香药为原料做成香袋,可佩带、可悬挂、可放置在室内净化空气,放置在衣柜杀虫防霉、熏香衣物,可作成多种形状,通过香气的散发,经皮肤、穴位、粘膜等多种途径达到驱邪避秽、提神醒脑、杀虫防腐、防病治病等功效。
本发明是在民间端午节佩带香药包及古代宫廷用的香囊、香衣、香浴、香枕等基础上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用香药防病、治病之精华,并依据陕西省三原县清代解元陈伯润数代祖传神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一类多功能、多形式、多用途的药袋。
本发明的香药袋包括苍 术0.3—1.5g 白 芷0.3—1.5g 砂 仁0.3—1.5g草 叩0.3—1.5g 艾 叶0.3—1.5g 菊 花0.3—1.5g菖 蒲0.3—1.5g 檀 香0.3—1.5g 山 奈0.3—1.5g紫 草0.3—1.5g 桂 花0.3—1.5g 排 草0.3—1.5g甘 松0.3—1.5g 茉 莉0.3—1.5g 细 辛0.3—1.5g香 草0.3—1.5g 丁 香0.3—1.5g 樟 木0.3—1.5g霍 香0.3—1.5g 香附子0.3—1.5g 花 椒0.3—1.5g肉 桂0.3—1.5g 元 胡0.3—1.5g 急性子0.3—1.5g吴 芋0.3—1.5g 乌 药0.3—1.5g 干 姜0.3—1.5g
莪 术0.3—1.5g 大 香0.3—1.5g 小茴香0.3—1.5g红 花0.3—1.5g 益母草0.3—1.5g 三 棱0.3—1.5g桂 枝0.3—1.5g 黄 芪0.3—1.5g 党 参0.3—1.5g山 药0.3—1.5g 车前子0.3—1.5g 白 术0.3—1.5g白扁豆0.3—1.5g 蛇床子0.3—1.5g 益智仁0.3—1.5g淫羊伙0.3—1.5g 乳香没药0.3—1.5g川 芎0.3—1.5g丹 参0.3—1.5g 云 苓0.3—1.5g 猪 苓0.3—1.5g良 姜0.3—1.5g 胡 椒0.3—1.5g 龙骨牡蛎0.3—1.5g陈 皮0.3—1.5g 厚 朴0.3—1.5g 木 香0.3—1.5g豆 蔻0.3—1.5g 佩 兰0.3—1.5g 柴 草0.3—1.5g升 麻0.3—1.5g 荆 芥0.3—1.5g 防 风0.3—1.5g远 志0.3—1.5g 茶 叶0.3—1.5g按药理药性63味药物可分为芳香开窍类、芳香化湿类、芳香走串类、芳香活血化淤类、芳香舒肝理气类、芳香健脾养胃类、芳香引药透皮类、芳香祛风散寒类、芳香清热解毒类、芳香气血双补类等。
太极香药袋又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用途分为①供人体佩带用之香袋。②太极神护身香衣。③太极神香枕。④供净化空气用太极神香球。⑤太极神卫生香。⑥供衣物蒸香、防虫、防腐用太极神香包等。
六十三味中药为基本剂型,根据不同用途,配方又有所不同,剂量又有不同加减,其目的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将各类药物粉碎混合,装入用纤维做的袋子内,即制成香药袋。六十三味药物中,有些药物具有香味,有些药物无显著香味,根据不同用途,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例如茯苓、猪苓虽无香(亦有淡菌香味),但与木香、砂仁、陈皮、霍香、苍术等配伍,可以健脾养胃。另外,茯苓、猪苓中的多糖类物质及菌类蛋白与芳香类药物配伍,可以吸附,延缓香味的散发,同时该药还具有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再如,茶叶本身只有清淡香味,但它的吸附性很强,能大量吸附挥发性香气,使之香气延缓释放,同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等是中枢神经兴奋剂,与具有镇静作用的柏子仁、菖蒲等香药配伍,作为药枕用,能对大脑神经功能起到双重调节作用。方剂中香药及其它中药有些药性偏寒,串散作用较强,为了避免付作用的发生,与补中益气,温中助阳之类药物配伍,可以起到双重调节作用。
另外,该产品在生产工艺上采用了现代中药制剂的原理和方法,例如将食用多糖类、淀粉类、蛋白质类中药与易扩散、易挥发类中药一起加工,使之起到吸附,包埋作用;将有些皮肤不易吸收的药物采用提取,浓缩等工艺,分离出有效成份,喷洒、混合在细粉状药物中,经造粒加工,使香味更加稳定,细药粉也不易从药垫中散出,因之,我们的香袋使用一年之久仍有强烈香味。
上述生产工艺都是按照中药制剂规范进行的。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①该产品是以中国香药为主,科学的配伍了内病外治精选药物,它可以通过呼吸、皮肤、穴位、粘膜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发挥其防病治病功能。
②调整配方可以生产多种用途的产品,如香枕、香球、香囊、香衣、香浴、蚊香等。
③该产品组方科学,生产工艺先进,它吸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使用香药之精华,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药技术,通过提取配伍、混合、吸附、包埋等技术,使该产品能持久的散发香气。
④该产品用药量大,一般药袋(如505神功元气袋)药重约10克,而我们的产品每袋重达63克,它在空间,体表可产生强大的药功,能高效、持久、迅速的发挥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临床实验进一步对本发明详细说明实施例1茯 苓1.5g 猪 苓-1.0g 木 香1.5g 砂 仁1.5g陈 皮0.8g 霍 香1.2g 苍 术0.3g将其粉碎装入布袋中,当把布袋贴附在穴位上可以达到健脾养胃的作用。实施例2川 芎0.5g 天 麻1g 杜 仲1g 沉 附1g茯 苓1.5g 满荆子1g 当 归1.5g经粉碎装入用布做成的枕芯内,而制成香枕。可以治疗神精衰弱、失眠。实施例3茶 叶1.5g柏子仁1.5g菖 蒲1.5g实施例4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可佩带、悬挂的驱邪避秽、提神醒脑、杀虫防腐、防病治病的一种香袋。
苍 术0.3g 白 芷0.3g 砂 仁0.3g 草 叩0.3g 艾 叶0.3g菊 花0.3g 菖 蒲0.3g 檀 香0.3g 山 奈0.3g 紫 草0.3g桂 花0.3g 排 草0.3g 甘 松0.3g 茉 莉0.3g 细 辛0.3g香 草0.3g 丁 香0.3g 樟 木0.3g 霍 香0.3g 香附子0.3g花 椒0.3g 肉 桂0.3g 元 胡0.3g 急性子0.3g 吴 芋0.3g乌 药0.3g 干 姜0.3g莪 术1.5g 大 香1.5g 小茴香1.5g 红 花1.5g 益母草1.5g三 棱1.5g 桂 枝1.5g 黄 芪1.5g 党 参1.5g 山 药1.5g车前子1.5g 白 术1.5g 白扁豆1.5g 蛇床子1.5g 益智仁1.5g淫羊伙1.5g 乳香没药1.5g川 芎1.5g 丹 参1.5g 云 苓1.5g猪 苓1.5g 良 姜1.5g 胡 椒1.5g 龙骨牡蛎1.5g陈 皮1.5g厚 朴1.5g 木 香1.5g 豆 蔻1.5g 佩 兰1.5g 柴 草1.5g升 麻1.5g 荆 芥1.5g 防 风1.5g 远 志1.5g 茶 叶1.5g实施例5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可佩带、悬挂的驱邪避秽、提神醒脑、杀虫防腐、防病治病的另一种香袋。
苍 术1.5g 白 芷1.5g 砂 仁1.5g 草 叩1.5g 艾 叶1.5g菊 花1.5g 菖 蒲1.5g 檀 香1.5g 山 奈1.5g 紫 草1.5g桂 花1.5g 排 草1.5g 甘 松1.5g 茉 莉1.5g 细 辛1.5g
香 草1.5g 丁 香1.5g 樟 木1.5g 霍 香1.5g香附子1.5g花 椒1.5g 肉 桂1.5g 元 胡1.5g 急性子1.5g吴芋1.5g乌 药1.5g 干 姜1.5g莪 术0.3g 大 香0.3g 小茴香0.3g 红 花0.3g 益母草0.3g三 棱0.3g 桂 枝0.3g 黄 芪0.3g 党 参0.3g 山 药0.3g车前子0.3g 白 术0.3g 白扁豆0.3g 蛇床子0.3g 益智仁0.3g淫羊伙0.3g 乳香没药0.3g川 芎0.3g 丹 参0.3g 云 苓0.3g猪 苓0.3g 良 姜0.3g 胡 椒0.3g 龙骨牡蛎0.3g陈 皮0.3g厚 朴0.3g 木 香0.3g 豆 蔻0.3g 佩 兰0.3g 柴 草0.3g升 麻0.3g 荆 芥0.3g 防 风0.3g 远 志0.3g 茶 叶0.3g实施例6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可佩带、悬挂的驱邪避秽、提神醒脑、杀虫防腐、防病治病的另一种香袋。
苍 术0.75g 白 芷0.75g 砂 仁0.75g 草 叩0.75g艾 叶0.75g 菊 花0.75g 菖 蒲0.75g 檀 香0.75g山 奈0.75g 紫 草0.75g 桂 花0.75g 排 草0.75g甘 松0.75g 茉 莉0.75g 细 辛0.75g 香 草0.75g丁 香0.75g 樟 木0.75g 霍 香0.75g 香附子0.75g花 椒0.75g 肉 桂0.75g 元 胡0.75g 急性子0.75g吴 芋0.75g 乌 药0.75g 干 姜0.75g 莪 术0.75g大 香0.75g 小茴香0.75g 红 花0.75g 益母草0.75g三 棱0.75g 桂 枝0.75g 黄 芪0.75g 党 参0.75g山 药0.75g 车前子0.75g 白 术0.75g 白扁豆0.75g蛇床子0.75g 益智仁0.75g 淫羊伙0.75g 乳香没药0.75g
川 芎0.75g 丹 参0.75g 云 苓0.75g 猪 苓0.75g良 姜0.75g 胡 椒0.75g 龙骨牡蛎0.75g陈 皮0.75g厚 朴0.75g 木 香0.75g 豆 蔻0.75g 佩 兰0.75g柴 草0.75g 升 麻0.75g 荆 芥0.75g 防 风0.75g远 志0.75g 茶 叶0.75g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防病治病的香药袋其特征在于采用纤维材料做成袋子,袋子内装入经配伍、混合、粉碎的63味中草药。
2.按权力要求1.所述的香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63味中草药包括苍 术0.3—1.5g 白 芷0.3—1.5g 砂 仁0.3—1.5g草 叩0.3—1.5g 艾 叶0.3—1.5g 菊 花0.3—1.5g菖 蒲0.3—1.5g 檀 香0.3—1.5g 山 奈0.3—1.5g紫 草0.3—1.5g 桂 花0.3—1.5g 排 草0.3—1.5g甘 松0.3—1.5g 茉 莉0.3—1.5g 细 辛0.3—1.5g香 草0.3—1.5g 丁 香0.3—1.5g 樟 木0.3—1.5g霍 香0.3—1.5g 香附子0.3—1.5g 花 椒0.3—1.5g肉 桂0.3—1.5g 元 胡0.3—1.5g 急性子0.3—1.5g吴 芋0.3—1.5g 乌 药0.3—1.5g 干 姜0.3—1.5g莪 术0.3—1.5g 大 香0.3—1.5g 小茴香0.3—1.5g红 花0.3—1.5g 益母草0.3—1.5g 三 棱0.3—1.5g桂 枝0.3—1.5g 黄 芪0.3—1.5g 党 参0.3—1.5g山 药0.3—1.5g 车前子0.3—1.5g 白 术0.3—1.5g白扁豆0.3—1.5g 蛇床子0.3—1.5g 益智仁0.3—1.5g淫羊伙0.3—1.5g 乳香没药0.3—1.5g川 芎0.3—1.5g丹 参0.3—1.5g 云 苓0.3—1.5g 猪 苓0.3—1.5g良 姜0.3—1.5g 胡 椒0.3—1.5g 龙骨牡蛎0.3—1.5g陈 皮0.3—1.5g 厚 朴0.3—1.5g 木 香0.3—1.5g豆 蔻0.3—1.5g 佩 兰0.3—1.5g 柴 草0.3—1.5g升 麻0.3—1.5g 荆 芥0.3—1.5g 防 风0.3—1.5g远 志0.3—1.5g 茶 叶0.3—1.5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用保健品,特别是利用中草药加工成香药袋用以防病、治病的保健用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为了达到一种香药袋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目的,从而提供一种包括63味中草药经配伍、混合、粉碎装入袋子内,可通过香气的散发,经皮肤、穴位、粘膜等多途径达到驱邪避秽、杀虫防腐、提神醒脑、防病治病的香药袋。
文档编号A61K36/78GK1119949SQ9411904
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6日
发明者王天成 申请人:王天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