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用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62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指用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灸的手指用针,它包括一凸出部分和一按压部分。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使用并能增强针灸效果的发明。
图4(a),(b)是这种类型的针的传统发明,它包括一从针体20的顶部起盘绕到一固定部分的杆件21,它的直径不到0.2mm,长度约有15mm。由于针体太小以致不能直接用手进行针灸。因此,如图5(a),(b)所示,在针灸时就必须要用一个插入器。
已有技术的这种针,针体先由固定在一柱塞31上的磁铁32吸起并插入到插入器30中的,接着,将它置于要进行针灸的手的正面或背面的穴位上。再接着,将升起的柱塞31释放开,针体就由于柱塞31的重力作用而刺入皮肤。
如上所述,已有技术的发明需要几个步骤来完成针灸过程。所以当有许多穴位要进针时就显得不方便。此外,因为柱塞的重力作用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每个皮肤性质的差异或是手的正面或反面皮肤的差异也会造成(针)刺入深度的不同。这样,如果使用者的皮肤较薄的话,就会造成刺入过深而导致痛苦,而如果皮肤较厚的话,就会造成进针过浅而使针灸治疗的效果欠佳。
根据前文所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手指用针,它能便于实施不用插入器的针灸并易于刺激穴位。
为了达到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了一种手指用针,它包括一从所述按压部分的末端伸出的针体部分,还包括
一凸出部分,在其轴的部分的外面插有一圆管;一按压部分,它是将所述凸出部分下方的所述圆管压扁而形成的,用以固定所述轴的部分。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加以解释。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透视图;图2是沿
图1中线2—2剖开、经过放大的横剖视图;图3(a),(b)是示出其如何使用的透视图;图4(a),(b)是已有技术的针的一正视图和一横剖视图;以及,图5(a),(b)是示出已有技术的针是如何使用的透视图;在将一轴部分14插入一圆管中后,从顶部起长度约为5—8mm的圆管部分称为一凸出部分12,这一部分并不被压扁。在凸出部分12的下方,通过压扁圆管面形成按压部分11以将圆管固定在轴部分14上,它的长度约6—8mm,宽度约4—6mm。然后,一针体部分13就从按压部分11的端部伸出大约1—3mm的长度。通常进针的深度大约是1—2mm。
虽然本发明在上面针对一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理解,例举较佳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应由其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其保护范围。
如图3(a),(b)所示,在轴部分14形成按压部分11后,可以让使用者很容易地拿住按压部分11和凸出部分12,并在不使用插入器的情况下直接用手刺入皮肤。因而,本发明能克服由于使用插入器而带来的不便,并且能很容易地控制进针的深度。此外,在针体部分13刺入皮肤后转动所述凸出部分12,就易于刺激穴位从而增强针灸治疗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手指用针,包括一从所述按压部分的末端伸出的针体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手指用针还包括一凸出部分,在其轴的部分的外面插有一圆管;一按压部分,它是将所述凸出部分下方的所述圆管压扁而形成的,用以固定所述轴的部分。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指用针,它在一轴部分形成了一按压部分。这样,在不用插入器的情况下用一只手拿住按压部分和轴部分就可以直接将针尖刺入穴位,这就能方便地实施针灸并控制进针深度。此外,通过将凸出部分转来转去还有助于刺激穴位,从而增强了针灸治疗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8GK2229263SQ9422036
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8日
发明者柳泰佑 申请人:柳泰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