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50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藏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宫内节育器放置器,特别是内藏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
目前,国内使用的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均属于外挂式结构,节育器被部分或全部裸露于放置器外,它不仅会因节育器拉牵而变形,而且在放置过程中,节育器容易滑脱和污染。这类放置器在套上宫内节育器后,其顶端宽度超过6~7mm,将节育器放入宫内,需要扩宫,这样,不仅给医务人员操作带来麻烦,而且易损伤宫颈管,造成出血,给妇女带来痛苦。此外,由于这类放置器是将宫内节育器弹射进入子宫内,因而它位置不易固定,影响避孕效果。尤其是用不锈钢制作的宫腔形节育器放置器,常反复使用,不仅消毒不方便,易交叉感染,而且不便与国际上的一次性节育器放置器接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保证节育器能一次到位不变形的内藏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它不仅能将宫腔形节育器内藏于放置器内,而且放置器顶端宽度较小(小于6mm),能将节育器轻便、准确地放入子宫内,并且具有一次性,好和国际接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包括外套管、内导杆、定位器的节育器放置器中,增加离合钩和定位销。其结构要点是①在内导杆的前端头经小轴安装离合钩,离合钩可绕小轴转动;②在离合钩后的内导杆上开有藏钩槽,内导杆的中部开有行程槽;③在外套管前部开有翻转槽,外套管后部有一定位销插入内导杆的行程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内导杆套装在外套管内,在定位销和行程槽的控制下在外套管内前后移动。离合钩在内导杆后移过程中将节育器拉入外套管内,当内导杆移至行程槽末端时,离合钩尖端正位于外套管翻转槽处,离合钩尖端失去外套管内壁压力翅起,脱离节育器。将内导杆向前推移,在推移的过程中,离合钩在翻转槽的作用下,翻转内藏于藏钩槽中。节育器被向前推移了一段,但仍位于外套管内。根据宫腔深度调定套装在外套管上的定位器位置,然后将放置器插入宫腔内,推动内导杆至顶端,节育器被缓缓推出,完全离开放置器,进入子宫。取出放置器,放置工作完成。
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节育器可完全藏于外套管内,且外套管直径较小(小于5.3mm),表面光洁,放置时不易脱落,不易污染,不损伤宫颈管壁,一次性到位节育器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用金属制造可反复使用。用塑料制造,可与节育器配套包装形成一次性用具,这样既便于和国际接轨,又方便基层使用,减少消毒和手套的消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
图1与节育器配套包装,形成一次性用具的示意图。

图1中,本实用新型由外套管1、内导杆2、定位器3、离合钩4、小轴6、定位销5组成。其中内导杆2套装于外套管1内,定位器3套装于外套管1上,离合钩4经小轴6安装在内导杆2的前端头,离合钩4可绕小轴6转动。在离合钩4后的内导杆2上开有藏钩槽8,内导杆2的中部开有行程槽9;在外套管1前部开有翻转槽7,外套管1后部有一定位销5插入内导杆2的行程槽9中。
上述中,内导杆2前端的离合钩4呈“折线”形,内导杆2的尾部呈圆环状。
在图2中,本实用新型与宫腔形节育器经消毒后配套包装在同一袋里,形成一次性用具。医务人员使用时,先用剪刀剪开包装袋,把实物取出。再按下列步聚进行操作1、将内导杆2向后拉,使节育器塞于外套管1内;2、拉动内导杆2至底端,此时,离合钩4与节育器脱位;3、再向前推动内导杆2,使离合钩4翻转存入藏钩槽8内,同时节育器被送至外套管前端;4、根据宫腔深度调定定位器3位置,再将内导杆2推至顶端,节育器即送出,完成放置。
权利要求1.一种内藏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包括外套管(1)、内导杆(2)、定位器(3),其特征在于①.在内导杆(2)的前端头经小轴(6)安装有离合钩(4),离合钩(4)可绕小轴(6)转动;②.在离合钩(4)后的内导杆(2)上开有藏钩槽(8),内导杆(2)的中部开有行程槽(9);③.在外套管(1)的前部开有翻转槽(7),外套管(1)后部有一定位销(5)插入内导杆的行程槽(9)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藏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其特征在于内导杆(2)前端的离合钩(4)呈“折线”形,内导杆(2)的尾部呈圆环状。
专利摘要一种内藏式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实用于宫腔形和圆形节育器的放置。它的结构特征是在内导杆2的前端头经小轴6安装离合钩4,内导杆上开有藏钩槽8和行程槽9;在外套管的前部开有翻转槽7,后部有一定位销5插入内导杆的行程槽中。该实用新型通过内导杆在外套管内的前后移动,实现节育器的内藏和放置。它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口径小,放置时不易脱落和污染,不损伤宫颈管壁,能保证节育器一次到位不变形。
文档编号A61F6/00GK2201075SQ94236869
公开日1995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4日
发明者程介山, 黄秀君, 厉广坤 申请人:程介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