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外用药袋及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731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外用药袋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治疗慢性胃炎的外用药袋。
慢性胃炎在祖国医学中被认为是“胃脘痛”。其常见病因是素体脾胃虚弱;或过劳久病,脾胃受伤,致中焦虚寒;或寒邪犯胃,寒积于中;或忧思脑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终致“不通则痛”。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药物口服治疗,而且治疗时间长。长期用西药治疗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长期用中成药治疗或将中药煎成汤剂口服,一些患者也不能日日坚持,因此,其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中医脐疗法属内病外治法。脐属任脉,与脏腑经络有密切的联系,药物的作用于脐部神阙穴时,经穴位渗透,药物作用于脐部神阙穴时,经穴位渗透,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使药到病处。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用此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治疗慢性胃炎脐疗复方中药袋,以及该中药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案实现的。根据胃脘痛的常见原因,结合多年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对脐疗进行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筛选配伍,选定出党参、白术、柴胡、川芎、丹参、苍术、厚朴、半夏、香附、陈皮、小茴香、砂仁共12味中药,其中党参、白术、柴胡、川芎、丹参这5味中药按每味剂量1.6-2.8克,其余7味中药按每味1.1-1.7克配伍,制成复方中药药袋,置于脐部神阙穴,以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目的。
本发明所使用的中药配伍,符合祖国医学理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它不但对人体无毒副作用,而且对慢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药物作用于脐部神阙穴时,能使药气持续不断地渗入体内,起到内病外治、很好地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其功效在于1、具有健脾疏肝、温中散寒的作用。
2、使用中能产生一种神奇的药气通过阙穴进入体内,达到有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3、还具有理气活血的作用,并且对慢性胆囊炎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主要适应症为慢性胃炎。
本外用中药袋的制作方法为按中药配方药味要求,选取纯净、干燥优质中药,严格按照剂量配伍,用中药粉碎机粉碎,全部通过80目筛孔,再将药粉混合均匀,装入瓷罐加盖密封后在阴凉干燥处放置10天以上,取出装入无纺布袋作为药芯。再将该药芯移入带腰带的外带,并进行固定,最后封存在塑料袋中备用。
使用时打开密封塑料袋,将本品有药芯一面朝皮肤,药芯对准肚脐(神阙穴)贴紧佩带,持续佩带1个月,1个月为1个疗程。
本发明所用中药容易采集购买,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药袋使用方便、有效期长,可连续使用1个月。经动物试验证明无毒副作用,经临床观察,用本药袋治疗慢性胃炎使用1个月有效率达88%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外用药袋,其特征在于组成它的药物有党参、白术、柴胡、川芎、丹参、苍术、厚朴、半夏、香附、陈皮、小茴香、砂仁,其中党参、白术、柴胡、川芎、丹参这5味中药按每味剂量为1.6-2.8克,苍术、厚朴、半夏、香附、陈皮、小茴香、砂仁这7味中药按每味剂量为1.1-1.7克配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外用药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选取的中药粉碎后全部通过80目筛孔,再将药粉混合均匀,装入瓷罐加盖密封后放在阴凉处放置10天以上,取出装入无纺布袋作为药芯,再将药芯固定在带腰带的外带,最后封存于塑料袋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治疗慢性胃炎的外用药袋。该药袋所含药物有党参、白术、柴胡、川芎、丹参、苍术、厚朴、半夏、香附、陈皮、小茴香、砂仁,其中前5味中药每味剂量为1.6-2.8克,其余每味剂量为1.1-1.7克进行配伍,使用时将本药袋中的药物作用于脐部神阙穴,药气持续渗入体内,起到健脾疏肝、温中散寒的作用,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M37/00GK1126608SQ9511030
公开日1996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9日
发明者王凯 申请人:王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