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骨质增生膏药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837319阅读:3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骨质增生膏药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统硬脂膏,家传秘方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利用频谱照射法而改变药性的一种膏药。特别涉及于一种治疗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病及急慢性扭伤。
骨质增生谷称骨刺,学名叫骨性关节炎。它是人体骨组织的一种衰老性疾病,是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头晕、手臂、下肢麻木,腿腰运动发生障碍,重者腰不能直,腿不能弯,生活不能自理,给许多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此病多发生40岁以后轻微外伤或受风着凉为发病原因。据资料统计全国约有3000多万人患此病。总发病率为3-5%,40岁以上发病率16-25%,较40岁以下高出3-8倍。北方偏寒,南方偏湿。40岁以下常与职业、外伤有关。目前,一般都采用牵引、推拿、理疗、封闭或离子导入治疗对疼痛等症状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但疗程长复发率高,手术治疗有一定风险,则费用高,偶有术后骨刺反而愈长愈多。中药骨刺膏《河南中医》1982年第5期。配方药物36种,按传统方法制成膏药。药物剂量及配方差异很大,末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并且挥发性药物在高温下加入会降低药效。渗透性和疗效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治疗骨质增生的内病外治新方法。配方合理,功能齐全,渗透性强,充分发挥药效。多年来经过临床3000余例患者使用,疗效好、起效快捷、经济、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膏药的基本组方及其份量为川乌20-30g草乌20-30g羌活30-40g、 独活30-40g、当归30-40g、 赤芍30-40g、 川芎30-40g、 元胡30-40g、防己30-40g、 秦艽30-40g、 威灵仙30-40g、牛夕30-40g、三棱30-40g、 莪术30-40g、 南星20-30g、 海风藤30-40g、伸筋草30-40g、透骨草30-40g、蒲公英30-40g、红花20-30g、细辛2-3g、乳香20-30g, 没药20-30g、 滕黄20-30g、麝香1-2g、血竭1-2g、桂油1-2g、冬青油1-2g、桉油1-2g、薄荷油2-3g、 丁香油罗勒油1-2g本发明膏药的制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取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当归、赤芍、川芎、元胡、防己、秦艽、威灵仙、牛夕、三棱、莪术、南星、海风藤16味中药饮片与麻油4000g同置锅内浸泡1-2天后炸焦黄再加伸筋草、透骨草、细辛、蒲公英等草药同炸枯后去渣、过滤;2、炼油一般在280-300℃以上的温度,将去渣油继续熬炼至滴水成珠;3、下丹另取黄丹1500-2000g用铁锅炒至颜色变紫色。用40目铁筛过后,加入油内搅拌均匀,化解成黑亮的膏药基质,然后将膏倒入凉水中浸泡2-5天。
4、取膏用文火熔化将乳香、没药、藤黄、麝香、血竭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入前述的膏药内,然后再加入桉油、桂油、薄荷油、丁香罗勒油、冬青油于膏药内并搅匀。
5、取药锅离火后置于频谱仪下照射40-60分钟并10分钟搅拌一次。
6、按每贴12g分摊于布上,即得膏药,用金属膜密封。
7、本发明膏药的使用方法先洗净患处将膏药烘化揭开贴于所患部位,5天更换一次,15天为一疗程(可随贴随摘,反复使用)。
此方中川乌、草乌、细辛,能祛风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除沉寒痼疾。成灵仙、羌活、独活、透骨草均能祛风通络、通经除痹痛,是治风湿主要药。牛夕、防己、秦艽可益肝肾、壮筋骨,除痹止痛。血竭、红花、三棱、莪术逐瘀通经、瘀祛则新生、经通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变部位的血运,有利于病损组织恢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镇痛。川芎、赤芍、威灵仙可通经活络,麝香、桉油、薄荷油、丁香油、冬青油等芳香走窜渗透作用强,可引诸药直达病所,且可活血通络加强镇痛作用,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诸药合用,则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活血散瘀之功效。加之频谱照射后改变其药物的生物特性,提高疗效。
现代理疗学认为,膏药贴敷后中药离子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皮肤表面层,形成所谓的“离子堆”,直接刺激皮肤感受器,通过反射途径促使药物不间断地向痛变组织及血液释放,从而使病变组织保持均衡药物浓度。再则膏药中的一些中药离子能选择性地聚集在与其有新和力的局部组织中,更有效更持久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临床试用资料1、诊断标准(1)中年以上有慢性发作性颈板伴肩臂麻痛,或头昏、耳鸣、视雾、猝侧症或有下肢麻沉无力及震颤、瘫痪,或肢端发凉者。
(2)有颈丛、臂丛神经根受激压表现,或椎动脉、脊前动脉受激压表现,或有颈脊髓受激压表现、或颈交感神经受激压表现者。
(3)X线、CT及磁共振检查,可有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后突、椎间隙狭窄、椎体缘或钩突或膝关节、踝关节骨赘形成,关节腔隙变窄、项韧带钙化等表现。
(4)三大常规,血沉、抗“○”一般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脑血流图可见左右椎动脉不对称,尤其在转颈时患侧可出现波幅明显下降。脊髓造影可见病变段不全或完全性梗阻等。
(5)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上述具有三项即可确诊。前三项内有两项症状明显者亦可确诊。
2、中医辨证标准(1)风寒湿痹主要表现为颈、肩髋、膝关节僵硬不适,酸痛或钝病,稍活动后症状消失,持久负重或久站及秋冬季或阴雨天疼痛加重,尤其是颈、膝关节活动时有响声。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
(2)血瘀痹阻型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肢体麻木、关节肿大、甚则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苔白腻、舌质淡紫、脉细涩。
3、病例分析本组126例,男62,女64;年龄34-50岁31例,51-60岁38例,60岁以上57例;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8年。126例均经X光片确诊,其中单部位98例(颈椎38例,腰椎18例,膝关节26例,跟骨8例),双部位17例(膝、腰2例,膝、跟部1例,颈、腰部6例,双膝部8例)。合并风湿者3例,滑膜炎者5例,黄韧带钙化3例。
4、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河北省医学科学院赵忠保研究员等1993年疗效判断标准,作如下规定(1)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头昏、疼痛、肢体麻木、活动障碍消失)25.4%。
临床控制症状明显改善,功能基本正常38.1%。
好转头晕、疼痛、肢体麻木、活动障碍有一项以上减轻者30.2%。
无效症状和功能活动无改善者6.3%。
5、治疗效果(1)近期疗效126例使用膏药治疗、临床治愈32例,占25.4%,显效48例,占38.1%,好转38例,占30.2%,无效8例,占6.3%。
(2)远期疗效通过对126例患者用药二年后随访或信访,临床治愈30例占23.8%,显效48例,占38.1%,好转36例,占28.6%,复发4例占3.2%,无效8例占6.3%。
(3)用药与治疗关系126例均以用药3次,15天为一疗程,最短用药1贴,最长12贴,平均用药3.6贴,患者在接受本疗法治疗期间,一般停用口服中西药治疗。
(4)在使用本药期间,曾发现皮肤搔痒6例,停用2天后再坚持用。骨质增生又称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中老年性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本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局部机械性压迫和周围组织的慢性刺激性炎症改变。故治疗应以局部为主,兼顾整体。采用外治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由于外邪的性质不同,故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肾虚、风寒湿痹、血瘀痹阻所致。因此选药组方时重在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兼以补肾软坚。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异和患病部位不同,又可表现病情有轻有重。鉴于以上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在发掘家传验方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传统膏药制作工艺与现代生物频谱处理,研制成功的“膏药”,通过126例临床观察资料表明,对骨质增生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3.7%,本疗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容易推广使用。在应用本疗法治疗骨质增生同时对风湿、关节病、扭伤都有明显疗效。
实施例一膏药组方及其重量分别为川乌25g草乌25g羌活30g、 独活30g当归30g、 赤芍30g、 川芎30g、 元胡40g、防己30g秦艽30g、 威灵仙30g、牛夕30g、三棱30g、 莪术30g、 南星20g、 海风藤30g、伸筋草40g、透骨草40g、蒲公英40g、红花30g、细辛5g、 乳香2g, 没药25g、 滕黄25g、麝香2g、 血竭2g、 桂油1.5g 冬青油2g、桉油1.5g 薄荷油2g、 丁香油罗勒油1g实施例二膏药的制法1、提取将上川乌等24种中草药饮片分别投入麻油锅内浸泡后加热。先文火,再用武火待油沸腾后,减至文火。另用专制木棒在锅内搅拌,使药料受热均匀。待锅内之药外度呈深褐色,内呈焦黄色时,即捞出药渣过滤,取麻油4000g再炼。
2、炼油熬膏药关键是炼油。将去渣油继续熬炼。一般温度高到300度以上,熬至用竹筷蘸油滴入水中不散,即“滴水成珠”,再迅速提高温度300度退火准备下丹。
3、下丹在适当的温度时,将炒至紫色的黄丹3500g徐徐撒入油中,搅拌化解成膏。此时用凉水喷入油膏中,令烟气散失。用木棒搅拌均匀,直至发亮,然后将膏药倒入盛凉水的缸中。
4、乳香等3味中药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后加入熔化后的膏药中,拌匀。
5、去火毒待缸中膏药温度下降,可用手捏成“香肠”状,再倒入另一凉水缸中,用自来水冲凉冷却去除火毒、减少贴敷时对患者皮肤刺激,一周后取出,用时将膏药微火化开,加入麝香等7种芳香渗透药物。离火移至频谱仪下照射40-60分钟,按每份12g摊涂于膏药布上对折装入金属膜内密封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骨质增生膏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当归、赤芍、川芎、元胡、防己、秦艽、威灵仙、牛夕、三棱、莪术、南星、海风藤16味中药饮片混合,用麻油浸泡,然后加热炸枯,再加入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细辛、蒲公英5味草药炸至焦黄、过滤去渣,炼油、下丹、浸水、取膏,用文火熔化、将乳香,没药、滕黄、麝香、血竭5味药粉碎,过筛加入药膏熔化锅,再将桉油、桂油、薄荷油、丁香油、冬青油5味组分加入,搅拌成膏。频谱仪照射,制成膏药。B上述各味药在配方中的比例为川乌20-30g草乌20-30g羌活30-40g、 独活30-40g、当归30-40g、 赤芍30-40g、 川芎30-40g、 元胡30-40g、防己30-40g、 秦艽30-40g、 威灵仙30-40g、牛夕30-40g、三棱30-40g、 莪术30-40g、 南星20-30g、 海风藤30-40g、伸筋草30-40g、透骨草30-40g、蒲公英30-40g、红花20-30g、细辛2-3g、乳香20-30g, 没药20-30g、 滕黄20-30g、麝香1-2g、血竭1-2g、桂油1-2g、冬青油1-2g、桉油1-2g、薄荷油2-3g、 丁香油罗勒油1-2g
2.权利要求1所述膏药,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麻油浸泡,是将麻油4000g与药一同置于锅内,浸泡1-2天。
3.权利要求1所述膏药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炼油是一般在300度温度下,将去渣油继续熬炼,炼至滴水成球。
4.权利要求1所述膏药生产,其特征在于下丹是取黄丹1500-2000g,加入炼油锅内,搅拌均匀,化解成膏至发亮,然后半膏浸入水中。
5.权利要求1所述膏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频谱仪照射是将膏状药物移到频谱仪下,照射40-60分钟、并隔10分钟搅拌一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防治骨质增生、硬脂膏类膏药制剂的生产方法。将川乌、草乌、羌活等中草药成分按其配方比例,经油浸、炼油、下丹、浸水、取膏熔化等制成膏状药物经频谱仪照射制成膏药。工艺稳定,质量标准符合规定,防治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病及急慢性扭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9/06GK1141186SQ9610473
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24日
发明者邓泉 申请人:邓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