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325阅读:10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用具,尤其是卧床病人用的便尿器制造领域。
卧床病人、残疾人以及正常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夜间不用下床就能解小便,或者正常人又没有合适的地方解小便等等情况都需要一种方便适用的小便器。中国专利CN 2201925Y公开了一种“内套式女性小便器”,它由设置有集尿口的集尿腔和储尿腔以及将二者连通的导管组成,其不足之处有二,其一,它仅适合女性使用,不适合男性佩带使用;其二,储尿腔中的尿液可能通过导管回流至集尿腔,以至传染排尿器官,造成尴尬局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便尿器,它具有男女通用和有效防止尿液从储尿腔中回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尿器,主要由设置有集尿口的集尿腔和储尿腔以及将二者连通的导管组成,该集尿腔上设置有由排气阀控制其启闭的排气口,所述导管中设置有控制尿液单向流动的上逆机构,所述导管的一端为设置有锥形开口的内腔,该储尿腔罩盖在上述内腔上、并与上述导管外壁周边连接,该储尿腔上设置有由排尿阀控制其启闭的排尿口。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软质材料如乳胶或塑料制作的集尿腔能以负压吸附形式,使集尿口吸附在人体(男女均可)的排尿器官上,将排气阀开启,则可方便地将本实用新型从人体上取下,导管中设置的止逆机构,可以有效地制止尿液的回流,再加上储尿腔内的内腔的设置,内腔上的锥形开口对储尿腔内尿液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能性和增加逆向流动的阻力,从而达到进一步阻止尿液回流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部分剖面的立体图;图2是
图1所示沿A-A线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示出,由软质材料如乳胶、软质塑料制作的集尿腔5上设置有排气口4,排气阀3控制其开闭,集尿腔5上开设的集尿口2上有一形状如法兰盘似的环状平面,可以在排气阀3关闭的无外界气体漏入的情况下,轻捏挤压集尿腔5,排出部分气体,将集尿口2罩在排尿器官上,上述环状平面与人体皮肤紧贴(塑料制作的环状平面上也可以设置一些令人感觉舒服的细小绒毛),则可利用大气压,使集尿口2吸附并罩在排尿器官上,达到佩带使用目的。为了使佩带更可靠、更安全,可在上述现状平面上开设系带用孔1,佩带时,可在人体腰部系一腰带,将松紧带一头系在系带用孔1上,另一头系在腰带上固定,即可达到安全佩带目的。由塑料制作的导管6的一端与漏斗状的集尿腔5的出口部分连接(可以粘接或塑料焊接),集尿腔5也可以与导管6直接制作成一个整体。导管6的另一端为球状的内腔10,内腔10上设置有锥形开口12,本实施例中,设置3个锥形开口12,可由1cm长的锥形管制成)。由软质塑料制作的储尿腔11罩在内腔10上以塑料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导管6外壁周边上,经导管6来的尿液,经由内腔10上的锥形开口12,再流入储尿腔11中。储尿腔11上设置有由排尿阀13控制其启闭的排尿口14。导管6中设置有止逆片8(
图1中为开启状态)和止逆片9(
图1中为关闭状态),结合图2,中孔7为尿液通道,止逆片8或止逆片9可以作成常闭形式,即靠弹簧的复位拉力,止逆片8和止逆片9扣合在中孔7上,尿液靠自身重力冲开止逆片8和止逆片9而流入内腔10,再经锥形开口12流入储尿腔11中,该尿液是无法通过止逆片8和止逆片9而回流的。开启排尿阀13则可将储尿腔11中的尿液排出。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均可采用透明或各种颜色的无毒、耐酸碱的塑料制作,其中集尿腔5也可采用乳胶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便尿器,包括设置有集尿口的集尿腔和储尿腔以及将二者连通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尿腔(5)上设置有由排气阀(3)控制其启闭的排气口(4),所述导管(6)中设置有控制尿液单向流动的止逆机构,所述导管(6)的一端为设置有带锥形开口(12)的内腔(10),储尿腔(11)罩在内腔(10)上并与导管(6)外壁周边连接,储尿腔(11)上设置有由排尿阀(13)控制其启闭的排尿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机构为止逆片(8)和止逆片(9)。
3.根据权利要1或2所述的便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尿腔(5)的集尿口(2)的开口位置邻近设置有用于人体佩带时所用的系带用孔(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尿器,包括设置有集尿口(2)的集尿腔(5)和储尿腔(11)以及将二者连通的导管(6),集尿腔(5)上设置有由排气阀(3)控制启闭的排气口(4),导管(6)中设置有控制尿液单向流动的止逆机构,导管(6)的一端为设置有带锥形开口(12)的内腔(10),储尿腔(11)罩盖在内腔(10)上并与导管(6)外壁周边连接,储尿腔(11)上设置有由排尿阀(13)控制其启闭的排尿口(14)。它男女兼用,能有效制止尿液回流,适用于卧床病人、老人、小孩使用。
文档编号A61F5/44GK2269195SQ96233548
公开日1997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12日
发明者施廷瑜 申请人:施廷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