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质挠骨小头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88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质挠骨小头假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骨科用人体假体——挠骨小头假体的改进设计。
过去,对人体挠骨小头粉碎性骨折、肿瘤、及其它无法治疗的病变,一般采用切除挠骨小头的治疗方法,经大量术后病例观察发现,切除挠骨小头后会出现肘外翻、肘部外观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肘部肌力减弱等后遗症。80年代国内外相继出现了用硅橡胶、牙托粉等高分子材料仿生设计制造的人工挠骨小头假体,由于是仿生制作,则需因人而宜、费时费力,造价较高,且高分子材料易老化、单体施放毒性反应较大,生物相容性较差,使得挠骨小头假体的制造、使用效果都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仿生制作的碳质挠骨小头假体,使其能够实现人工挠骨小头假体的工业化生产,提高挠骨小头疾病的治疗效果。
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碳质挠骨小头假体,具有用碳质材料制作的挠骨小头头部及插接柄构造,其特征在于本挠骨小头头部为凹形回转体,且其顶端与肱骨髁部的吻接面为凹形球面;其用于插入挠骨的插接柄为圆角棱锥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非仿生几何形状构造设计方案,使挠骨小头假体的制造具有良好的工业再现性,用之,对患者来讲有良好的通用性,同时选用生物相溶性好、机械强度高、化学、物理性能稳定,弹性模量近似人骨且质轻耐压抗折的碳质材料(低温、热解各向同性碳材料)、加上几何形状,使得置入人体后的假体不易松动、并具有生物固定作用、有益于人体功能的恢复。


图1为本碳质挠骨小头假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
图1的使用状态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参见
图1和图2,本碳质挠骨小头假体具有挠骨小头头部(1)和插接柄(2)两部分构造,其中挠骨小头头部(1)为一个凹形回转体,其顶端与肱骨髁部的吻接面(3)为凹形球面,其中插接柄(2)为一圆角四棱锥体。该碳质挠骨小头假体各部尺寸可根据病人需要设定,本发明人根据多年经验归纳两种规格便于工业生产,即总长分别为60毫米和65毫米两种,可根据病人情况选定,其中挠骨小头头部(1)最大直径设定为19毫米,其凹形回转体最小直径为13毫米,凹形回转体曲率半径为8毫米,其顶端吻接面(3)的凹形球面可制成半径为25~35毫米,球面矢高为0.6~1.5毫米,如球面半径为30毫米,球面矢高为1毫米;插接柄(2)柄长可制成30~45毫米,如制成36毫米和41毫米两种柄长规格。各部圆弧过渡吻接,光整平滑。具有挠骨小头头部(1)和插接柄(2)构造的碳质挠骨小头假体是以石墨材料为基体机械加工,外涂以低温热解各向同性碳涂层而制成。
参见图3,使用本碳质挠骨小头假体时,在术中,将插接柄(2)插入挠骨(4)内,其四棱锥体可起到防转作用,同时使挠骨小头头部的顶端凹形球面与肱骨髁部(5)吻接,其吻接面(3)的凹形球面的30毫米半径、1毫米球弧矢高是经大量临床测算确定的,可满足不同病例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碳质挠骨小头假体,具有用碳质材料制作的挠骨小头头部及插接柄构造,其特征在于本挠骨小头头部为凹形回转体,且其顶端与肱骨髁部的吻接面为凹形球面;其用于插入挠骨的插接柄为圆角棱锥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质挠骨小头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与肱骨髁部的吻接面为凹形球面可制成球面半径为25~30毫米、球面矢高为0.6~1.5毫米的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质挠骨小头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圆角棱锥体插接柄可制成柄长为30~45毫米的插接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骨科用人体假体——挠骨小头假体的改进设计。本碳质挠骨小头假体,具有用碳质材料制作的挠骨小头头部及插接柄构造,其特征在于:本挠骨小头头部为凹形回转体,且其顶端与肱骨髁部的吻接面为凹形球面;其与挠骨的插接柄为圆角四棱锥体。该假体采用了非仿生几何形状构造,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工业再现性,用之对患者来讲有良好的通用性。
文档编号A61F2/28GK2307548SQ9722652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7日
发明者陈兰田, 陈明剑, 刘培桐, 胡明, 齐伯庸, 兰尚文, 陈虹, 张静, 赵德本, 李艳霞 申请人:吉林市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