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伤智能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27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柱骨伤智能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椎骨伤疾病的医疗设备。
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的医疗设备有许多种类,它们中的大多数仅限于直线牵引治疗,而没有空间的复合动作。随着这些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近年来,出现了具有直线牵引、摆动、转动等动作的治疗腰椎疾病的治疗设备,这些治疗设备的动作均是通过电动、机械传动或辅助液压传动来实现的,由于电动和机械传动本身的原因,对本治疗设备所产生牵引力的大小、牵引速度的快慢,都难以实现精确地控制,从而会影响对腰椎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者还会损伤健康的椎体和肌肉韧带。另外用电动和机械传动控制的这些治疗器械,由于它的动作的精确度不高,难以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限制了本治疗机的进一步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准确可靠、便于自动控制和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的治疗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治疗机包括有一个起支座作用的机体,在机体内的箱体中固定安装有液压控制装置,机体的上面固定安装有平牵液压缸及经过纵向水平导轨安装有一个平牵支承板,平牵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平牵支承板相连接,以便液压缸带动平牵支承板左右移动。在平牵支承板的右端部经竖直铰链轴安装有上托板,上托板的另一端经转动支承轮安装在平牵支承板上,而在平牵支承板上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一个摆角液压缸,摆角液压缸的缸体经连接机构与上托板相连接,带动上托板绕竖直铰链轴左右摆动。在机体的右端饺接有支承臂,该支承臂的中部下侧与机体底部之间铰接有成角液压缸,成角液压缸的作用是推动支承臂绕铰链轴上下摆动。在支承臂上经纵向水平铰链轴安装有下托板,下托板的下面固定有一个转角摆杆,该转角摆杆的下端带有矩形槽,该矩形槽卡在转角液压缸的缸体上的一个固定轴上,转角液压缸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承臂上,这样由转角液压缸带动下托板下面的摆杆前后摆动,由摆杆推动下托板转动。在上托板和下托板上的两侧还带绑带机构,以便将患者固定在上、下托板上。使用时将患者绑在上、下托板上,根据病情的需对患者进行直线牵引治疗、左右摆动牵引治疗、上下摆动牵引治疗、转动牵引治疗或综合牵引治疗。本治疗机构的上述治疗动作均是由液压传动来完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治疗机由多种治疗功能,它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单一方面的治疗,也可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特别本治疗机采用了全液压驱动,它不但能对牵引力的大小和牵引速度准确地进行控制,而且能方便地实现机电一体化,全部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对患者的治疗能够达到最佳地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解除病痛。本治疗机的优化设计,也使得其结构更加简单、合理、适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托板转动控制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牵支承板带动上托板平移的控制原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托板左右摆的控制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控制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机体15是本治疗机的支承基础,可以铸造成型,也可以用金属型材焊接而成。带动人体做直线牵引治疗的平牵支承板3经纵向水平导轨安装在机体15上,该纵向水平导轨可以是燕尾槽,也可以是方槽,其平牵支承板3最好装在支承轮上,以减少平牵支承板3与支承面之间的摩擦。在机体15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平牵液压缸4,平牵液压缸4的另一端与平牵支承板3可以相铰接,也可以固定连接,以便推动平牵支承板3左右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在它上面的上托板2左右移动,以实现直线牵引。上托板2的右端经竖直铰链轴与上托板2相饺接,上托板2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轮1安装在平牵支承板3上,这时平牵支承板3上也可以制作一个以上托板2右端竖直铰链轴为圆心的弧形槽,将上托板2下面的转轮1装在该弧形槽中。在上托板2下面的平牵支承板3的中部横向固定安装有一摆角液压缸5,摆角液压缸5与上托板2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是在摆角液压缸5的缸体上带有一个转轴,该转轴卡在上托板2下面的矩形槽中。该连接结构还可以是在上托板2的下面固定有一个摆杆6,摆杆6的前端带有球形槽,该球形槽卡在摆角液压缸5的缸体侧面的球形拨块上构成。支承臂13是下托板12的主要支承件,它的左端与机体15的右端上表面处相铰接,在支承臂13的中下部与机体15底部之间饺接有一个成角液压缸7,也就是说成角液压缸7的两端分别与支承臂13和机体15相铰接。支承臂13的上面经纵向饺链轴8饺接有下托板12,下托板12的下面固定有转角摆杆9,转角摆杆9的下端部带有矩形槽,该矩形槽卡在转角液压缸11缸体上的拨轴上,转角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两端固定安装在支承臂13上。在上托板2和下托板12上的两侧分别带有绑带机构10,以便将人体固定在上、下托板上。参照附图5,平牵液压缸3、摆角液压缸5、成角液压缸7和转角液压缸11分别由电磁换向阀控制,上述液压缸与控制它的各电磁换向阀之间和电磁换向阀与液压泵之间均通过液压连接管连接起来,液压泵、蓄能器、贮油箱和电磁换向阀的液压控制及动力装置14均被安装在机体15内。电磁换向阀和液压泵的控制电线接头分别与微机连接,由微机统一控制,并根据对微机设定的程序,由微机自动控制对患者的治疗,并可达到微机控制的智能化。
权利要求1.脊柱骨伤智能治疗机,它包括上托板(2)、下托板(12),安装在上、下托板上的绑带机构(10)、机体(15)、安装在机体(15)上面的平牵液压缸(4)、安装在机体(15)的箱体内的液压动力和控制装置(14)及与机体(15)右端面相铰接的支承臂(13),其特征在于在机体(15)上面的纵向水平导轨上安装有平牵支承板(3),平牵支承板(3)的下面与平牵液压缸(4)相连接,平牵支承板(3)的上面横向固定安装有摆角液压缸(5),上托板(2)的右端经竖直铰链轴安装在平牵支承板(3)上,上托板(2)的左下端经转轮(1)安装在平牵支承板(3)上,上托板(2)的下面经连接结构与摆角液压缸(5)的缸体相连接,支承臂(13)的下面中部与机体(15)的下端部饺接有一个成角液压缸(7),下托板(12)的下面固定有一个转角摆杆(9),转角摆杆(9)的下端部带有矩形槽,在支承臂(13)上固定有转角液压缸(11),转角液压缸(11)的缸体上的拨轴插在转角摆杆(9)下端部的矩形槽中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骨伤智能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摆角液压缸(5)与上托板(2)的连接结构为在摆角液压缸(5)的缸体上固定有一个转轴,该转轴卡在上托板(2)下面的纵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骨伤智能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摆角液压缸(5)与上托板(2)的连接结构为在上托板(2)下面固定有一个摆杆(6),摆杆(6)的前端带有球形槽,该球形槽卡在摆角液压缸(5)的缸体侧面的球形拨块上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椎骨疾病的医疗设备。它包括机体15,在机体的纵向水平导轨上安装有一个由平牵液压缸4带动的支承板3,支承板3的上面经竖直铰链安装一个上托板2,上托板由安装在支承板3上的摆角液压缸5带动起摆动,支承臂13的左端与机体15相铰接,它的下中部与机体底部之间铰接有一个成角液压缸7,支承臂13的上面铰接有一个由转角液压缸11经转角摆杆9带动的下托板12构成,该机由全液压驱动、计算机控制,可实现智能化操作。
文档编号A61F5/04GK2305968SQ9723379
公开日1999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4日
发明者王路安, 袁志有, 李连庆 申请人:济南华飞产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