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线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82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牙线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牙线器之结构有关,尤指一种螺杆前置之牙线器结构改良,并配合本体之结构,使尚未使用之牙线线段不受外界污染,及藉由刀片可割除已使用之牙线线段,致使可连续使用清洁、卫生之牙线线段,直到该牙线包之牙线耗尽为止。
习用之牙线器可分为两种,一为简易抛弃型,一为牙线卷轴型。简易抛弃型之牙线器是以塑胶射出成型形成一前固定脚、一后固定脚及一握柄部,再以一截牙线固设于该前固定脚与后固定脚之末端。此种构造虽简单,但只能使用一次即予以抛弃,对于注重环保的今日而言,极为不妥,且无端浪费有限之物资,最重要的一点是无法调整牙线之松紧状态。另一牙线卷轴型之牙线器,亦具有一前支撑脚及一后支撑脚,各该前、后支撑脚之末端分别轴向凹陷一缺口,一通孔贯设于该牙线器之上侧,以使牙线由此通孔穿出。在使用时,先将齿轮线轴上的牙线拉出,经过牙线器之外缘跨设于前支撑脚之缺口,在跨设于后支撑脚之缺口之后,再将牙线之末端固设于一固定轴上,最后再旋紧齿轮线轴将牙线拉紧。此种型式之牙线器虽可重覆使用,但依然具有下列缺点一、因预定使用牙线线段是非常紧绷,故在穿过牙齿与牙齿之间隙时,若间隙较小时,易形成弓弦状态有一强大拉力,而在牙线瞬间通过该间隙时,造成牙线受弹放作用力而易打到牙龈肉,故有伤害之疑虑;另,因牙线需有一强大拉力以维持其整体紧绷状态,其选用之牙线相对也须较粗,此对牙齿间隙较小时,造成牙线很难通过之情形,复增加其使用之不方便性。
二、由于其是以二缺口跨设牙线,为有效固定牙线,其势必将牙线拉紧,若非如此,牙线定会由缺口中脱出;况且牙线于使用时会越来越松,使用者必须时时注意牙线之松紧度,遇有松驰之状况时,即须拉紧牙线,以避免牙线脱出缺口之窘境。
三、以牙线清洁牙齿时,牙线与牙齿之接触长度应越长越好,如此牙线在牙齿拖过之面积才会较广,清洁牙齿之效果亦较好,因此牙线应保持一适当之松弛度;但为防止牙线脱出缺口其必须将牙线拉紧,如此紧绷的牙线与牙齿之接触长度反而缩短,使用者为彻底清洁牙齿所花费的时间必较长。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牙线器结构改良,其藉由将旋转元件及螺杆前移,固定牙线之支点缩短,使牙线之固定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牙线器结构改良,其藉由前支撑脚内之空室,使牙线穿枢于该空室内,隔离外界污染牙线,保持牙线之清洁。
本实用新型之再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牙线器结构改良,其利用螺杆上之紧抵面与凹槽将牙线固定,供使用者选择牙线之松紧度,以增进使用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牙线器结构改良,其利用刀具组配合该本体之凹部空间可减低刀片受外部污染及消除刀片割伤人体之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牙线器结构改良,主要包含一本体、一旋转元件、一螺杆、一刀具组、一牙线包及一帽盖;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其一端突伸一前支撑脚,内部有一空间,供该牙线穿过,该前支撑脚之一端由其内部空间通设一通孔,牙线藉由该通孔穿出外部;该本体之另一端结设一握持部,该握持部之内部形成一空室以置放该牙线包;该握持部之一侧面设有一凹部,在该凹部再设一纵深小凹部,且于该凹部一侧缘之预定处设一突出状之卡制块,介于该前支撑脚与该握持部之间适当位置处突伸一与该前支撑脚同向之后支撑脚;一容置部概呈十字形且形成于该后支撑脚之内部,该容置部于纵向位置处挖设一通口,该容置部侧向预定位置处,设一预定面积贯孔;于接近该容置部之握持部空室内,及于本体之空室通向容置部之预定位置处,在本体内部空间一侧各设一突柱,另一例各设相对一套合体;该旋转元件概呈一圆柱状,一具有内螺纹之螺孔设于该旋转元件之中央部位,该旋转元件之圆周外缘设有凸柱;旋转元件位于该容置部,其凸纹露于贯孔外;邻近该螺杆尾端之外周缘处设一与该螺孔相螺接之外螺纹,约略于该螺杆之中间邻靠该外螺纹结设一直径不小于该外螺纹直径之顶抵盘,一矩形柱突伸于该顶抵盘之另一面,该矩形柱相对于该顶抵盘之另一端邻近底线处挖设一预定深度之凹槽并对应于容置部的通口作纵向位移;该刀具组,由一面盖装设一刀具组成,该刀具中间冲制有一刀片;该刀具组装设于该本体之凹部上缘位置,该刀片容置于该凹部所形成之空间内。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
图1的装配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
图1中前支撑脚的俯视图。
图5是
图1中帽盖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外形立体图。
请参阅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牙线器结构改良一较佳实施例,主要包含一本体10、一旋转元件20、一螺杆30、一刀具组40、一牙线包50及一帽盖70,其结构特点在于
该本体10之一端突伸一弧形之前支撑脚11,该前支撑脚11之内部有一空间,供该牙线包50之牙线52穿过,该前支撑脚11一端由其内部空间通设一通孔112,牙线52藉由该通孔112穿出外部;该本体10相对于该前支撑脚11之另一端结设一握持部13,该握持部13之内部形成一空室131,供置放该牙线包50;该握持部13之一侧面设有一凹部132,在该凹部132再设一纵深小凹部135,并于该凹部132一侧缘之预定处设一突出状之卡制块136;邻靠该凹部132之握持部13预定位置处设一小凹槽137;位于该前支撑脚11及该握持部13之间适当位置处突伸一与该前支撑脚11同向之后支撑脚12;一类似十字形之容置部14形成于该后支撑脚12之内部,于该容置部14纵向部位挖设一通口141;该容置部14侧向预定位置处,设一预定面积贯孔142,可分别置放该旋转元件20与螺杆30,该旋转元件20藉由该贯孔142外露;于接近该容置部14之握持部13空室131内,及握持部13之空室131通向容置部14之预定位置处,在本体10内部空间一侧各设一突柱17和172,另,各设相对一套合体18和182,使牙线环绕突柱17和172而增加拉力;该旋转元件20概呈一圆柱状,一螺孔21设于该旋转元件20之中央部位,该旋转元件20之圆周外缘设有凸纹22,供使用者旋转该旋转元件20;邻近该螺杆30尾端之外周缘处设有与该螺孔21相螺接之外螺纹31,约略于该螺杆30之中间邻靠该外螺纹31结设一直径不小于该外螺纹直径之顶抵盘32,一矩形柱33突伸于该顶抵盘32之另一面,该矩形柱33相对于该顶抵盘32之另一端邻近底缘处挖设一预定深度之凹槽34,并对应于容置部14的通口141作纵向位移,在旋转元件20的驱动下伸出或收缩于通口141;该牙线包50,是一已绕环之预定牙线52线段,藉由热收缩膜包覆而成,容置于该握持部13之空室131内;该刀具组40,是一面盖42于一端延设一轴杆44,并于该轴杆44二侧各设有轴孔422,并由该轴杆44一侧连接设置一弯片46,该弯片46容置于该纵深小凹部135,利用该弯片46与该纵深小凹部135之压制卡合关系,形成压制该面盖42时,该弯片46具有一回复力,另,该面盖42二侧缘边各设长条状之凹卡槽48,该面盖42一内侧设一凸块426,一刀具60下缘连接设置一相对L型卡片64容置于该凹卡槽48内,使该刀具60固定,并藉该面盖42上之一凸块426使刀具60一端缘边抵卡于该凸块426,使该刀具60完全受卡合无法移动,且该刀具60中间冲制有一刀片62;又该刀具组40藉由该面盖42之轴孔422套合于凹部132外缘之轴杆134,使该刀具组40装设于该本体10之凹部132上缘位置处,该刀片62完全容置于该凹部132所形成之空间内,可减低刀片62受外部污染及消除刀片62割伤人体之情形,另,使用者可按压该面盖42,并藉该弯片46之回复力而可使该面盖42开启,利用该刀片62割除已使用过之牙线52线段;该面盖42一侧端面上,配合该凹部132的卡制块136大小,设置一卡容槽428,该面盖42关闭时可藉该卡制块136卡合于该卡容槽428而固定;参阅图5,该帽盖70是一套盖体,其内部空间底部设有二相对之凸肋72,该帽盖70所形成之内部空间可完全套合该本体10之前支撑脚11至该握持部13的一段,凸肋72抵靠该前支撑脚11而固定,该帽盖70外部预定处设一夹持片74,供整体之牙线器可夹持于衣物之口袋;当组合时,将牙线包50置放于空室131内,并拉出一适当长度之牙线52,又,该牙线52先环绕于空室131内之突柱17,并延伸至另一突柱172上缘,以此增加牙线52拉力效果,再将牙线52顺时方向缠绕数圈于该螺杆30上之外螺纹31段,并将该旋转元件20螺入该螺杆30之该外螺纹31后置入容置部14,此时该旋转元件20之该凸纹22外露于该贯孔142之外部,另,将该牙线52穿过该前支撑脚11内部之空间,再由该前支撑脚11之通孔112穿出,后将穿出之该牙线52于该螺杆30之该凹槽34缠绕数圈;另,如上述将该面盖42之一侧轴孔422套合于凹部132外缘之一侧轴杆134,并再将另一侧轴孔422套合于另一侧之轴杆134,并将弯片46容置于该纵深小凹部135内,且同时该本体10内部空间一侧之突柱17和172,与另一侧相对之套合体18和182相套合,并利用机械高频波熔合,使该本体10与其相关配合物件达到完全及固定状态,并将该帽盖70套合于该前支撑脚11,形成本体10与该帽盖70组合状态,如图6所示。
请参阅图3,当使用本实施例时,先旋转该旋转元件20,使该螺杆30之该凹槽34由该后支撑脚12的通口141露出,将缠绕于该凹槽34内之该牙线52解出,拉出未使用干净之该牙线52,按压面盖42,该面盖42因弯片46之回复力而开启,再绕过该刀片62切除已使用过之牙线52,将该牙线52之尾端缠绕数圈于该凹槽34,最后再旋转该旋转元件20使该螺杆30移入该后支撑脚12内,当该螺杆30被该旋转元件20移入该后支撑脚12时,该顶抵盘32相对于该旋转元件20之一面将顶抵于该旋转元件20之一面,而将介于该顶抵盘32及该旋转元件20之该牙线52夹固,依据前述可知,由于未使用之牙线是由该前支撑脚11所包含,毫无机会与使用者之手指接触而使牙线遭到污染,只有在使用时才将干净之牙线拉出,而将使用过之牙线切除,对使用者而言当可确保清洁无虑。由于该牙线52固定之两支点皆位于该螺杆20之同一轴线上,相较习用牙线卷轴型之支点为近;且由于该牙线52是由该前支撑脚11内穿出,再由该后支撑脚12穿入,使用者在使用时可将该牙线52拉出较长之长度,以使该牙线52保持一较松弛之状态,使牙线与牙齿之接触长度加长,使清洁牙齿更为彻底。
请参阅图4及图6,该前支撑脚11之内部空间之右侧体可设置一个以上圆形内凹之拘束部19,并于该拘束部19相对之左侧体设置一个以上与该拘束部19相配合之圆柱体191,且拘束部19内凹之深度不小于该圆柱体191之高度,当该圆柱体191嵌入该拘束部19时,该拘束部19之底部尚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该牙线52移动,但不致使该牙线52任意滑动,另再该握持部13之外缘面可设复数条相间隔之环圆凹槽16,供手部握持该握持部13部位时,可防止滑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及功效,较原有的牙线器有所进步,表现为,牙线固定性能好,与外界隔离,可保持牙线清洁而不受污染,牙线松紧由使用者调节,可获得较好的洁牙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牙线器结构改良,主要包含一本体、一旋转元件、一螺杆、一刀具组、一牙线包及一帽盖;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其一端突伸一前支撑脚,内部有一空间,供该牙线穿过,该前支撑脚之一端由其内部空间通设一通孔,牙线藉由该通孔穿出外部;该本体之另一端结设一握持部,该握持部之内部形成一空室以置放该牙线包;该握持部之一侧面设有一凹部,在该凹部再设一纵深小凹部,且于该凹部一侧缘之预定处设一突出状之卡制块,介于该前支撑脚与该握持部之间适当位置处突伸一与该前支撑脚同向之后支撑脚;一容置部概呈十字形且形成于该后支撑脚之内部,该容置部于纵向位置处挖设一通口,该容置部侧向预定位置处,设一预定面积贯孔;于接近该容置部之握持部空室内,及于本体之空室通向容置部之预定位置处,在本体内部空间一侧各设一突柱,另一侧各设相对一套合体;该旋转元件概呈一圆柱状,一具有内螺纹之螺孔设于该旋转元件之中央部位,该旋转元件之圆周外缘设有凸柱;旋转元件位于该容置部,其凸纹露于贯孔外;邻近该螺杆尾端之外周缘处设一与该螺孔相螺接之外螺纹,约略于该螺杆之中间邻靠该外螺纹结设一直径不小于该外螺纹直径之顶抵盘,一矩形柱突伸于该顶抵盘之另一面,该矩形柱相对于该顶抵盘之另一端邻近底线处挖设一预定深度之凹槽并对应于容置部的通口作纵向位移;该刀具组,由一面盖装设一刀具组成,该刀具中间冲制有一刀片;该刀具组装设于该本体之凹部上缘位置,该刀片容置于该凹部所形成之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牙线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撑脚之内部空间于该右侧体及该左侧体之预定相对位置处各设一相配合之不使该牙线任意滑动的拘束部,该牙线被限制于该拘束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牙线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于接近该容置部之握持部空室内及通向容置部之预定位置处,在本体内部空间一侧设复数个突柱,另一侧设相对复数个套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牙线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刀具组的面盖子一端接设一轴杆,该轴杆二侧各设有一轴孔套合于握持部之凹部外缘之轴杆,并由该轴杆一侧连接设置一弯片,该弯片容置于该纵深小凹部,该面盖二侧缘边各设长条状之凹卡槽,并该面盖一内侧设一凸块,刀具一端缘边抵卡于该凸块;该面盖一侧端面上配合凹部之卡制块大小设置一卡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牙线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刀具是以一金属片于中央处冲制一刀片,该刀具下缘连接设置一相对L型卡片容置于该面盖之凹卡槽内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牙线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握持部之外缘面可设复数条相间隔之环圆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牙线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帽盖所形成之空间,套合该本体之前支撑脚至该握持部的一段,该帽盖外部预定处设一夹持片,该帽盖其内部空间底部设有二相对之凸肋,抵靠该前支撑脚而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线器的结构改进方案,包括本体、旋转元件、螺杆、刀具组、牙线包和帽盖,牙线包置于本体的空室内,牙线于本体内绕于突柱、螺杆从前支撑脚穿出,再穿入后支撑脚,缠绕于螺杆的凹槽上,旋转元件从容置部的贯孔露出,转动旋转元件带动螺杆伸出或缩进通口,刀具组置于握持部的凹部,用于割去已用过的牙线段,具有牙线固定,松紧可调,保洁防污,可获得较好的洁牙效果。
文档编号A61C15/04GK2318993SQ97241829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6日
发明者罗振万 申请人:罗振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