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安全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66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安全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注射技术,主要提出一种注射时可控制进针深度和保证稳固性的注射安全套。
在肌肉注射中,针头断入体内的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没有准确控制进针的深度和保持进针后的稳固,使针体全部(进针过深)刺入人体内,一旦病人不予合作则发生断针,无法及时拔出而造成事故。因为断针往往发生在针根部,若进针深度适当,即使发生断针,由于皮肤外有一部分针体外露,可以及时拔出,避免造成事故。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没有能够控制进针深度和固定注射器的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此,提出一种注射用安全套,使其可控制进针深度、保证进针后的稳固性,从而避免注射时发生断针事故。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安全套主体为一半管形管套,其管径与注射器管径吻配,用以套入注射器管,管套下端内壁上设置有使注射器管定位的棱沿,管套的底部设置有两根套腿,套腿底部有两个向外伸出的支撑足。
半管形管套中部管壁上开置有缺口。
使用时安全套的半管形管套卡套在普通注射器管上,通过管壁上开置的缺口可使操作者能直接捏住注射器管,注射器管下端卡置在管套管壁上设置的控距棱沿处,阻止穿刺时注射器下滑并控制注射器管下端与支撑足之间的适当位置。套腿的长度决定针根部距皮肤的距离,一般要求针根部距套足的距离保持在5-10mm之间。位于套腿底端的支撑足穿刺后支撑于针眼两侧皮肤上具有支撑固定作用。
操作取出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排出空气,套上安全套,然后握持套体下部及缺口处的针管进行穿刺即可推注。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针深度及进针后的稳固性来避免肌肉注射时的断针事故,其设计较为新颖科学、操作使用方便,可靠性较高。
实施例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使用状态示意图。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体为一半管形管套1,管套的管径与注射器管径吻配,用以使用时吻配地卡套在注射器管上,管套中部的管壁上开置有缺口2,用以操作时用手可持住注射器管,管套1的下端弧形内壁上设置有使注射器管定位的棱沿3。管套1底部有两个套腿4,套腿4底部具有两个向外伸出的支撑足5,支撑足为类似园形结构,边缘光滑。
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安全套,其特征是其主体为一半管形管套(1),管套的管径与注射器管径吻配;管套(1)下端内壁上设置有使注射器管定位的棱沿(3),管套(1)底部有两根套腿(4),套腿底部有向外伸出的支撑足(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安全套,其特征是半管形管套(1)中部的管壁上开置有缺口(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注射技术。其主体为一半管形管套;管套管径与注射器管径吻配,用以使用时吻配地卡套在注射器管上,管套中部的管壁上开置有缺口,用以操作时用手可捏住注射器管,管套下端内壁上设置有使注射器管定位的棱沿。管套底部有两个套腿,套腿底部具有两个向外伸出的支撑足。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针深度及进针后的稳固性来避免肌肉注射时的断针事故,设计较为科学新颖,操作方便且可靠性较高。
文档编号A61M5/46GK2316964SQ9821000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2日
发明者姬秀芳, 赵双林, 李金星, 常宗汝 申请人:金霄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