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32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尤其是一种可固定位置的胃管。
目前临床使用中,胃管为一单腔且一端封闭的橡胶软管,软管封闭端端部开有与管腔相通的透孔,孔径较软管直径大,使用时软管封闭端插入胃部进行引流等工作,橡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引流袋,该胃管存在以下缺点由于人的身长不同,使得胃管插入胃部深度难以掌握;其次,由于胃管要从病人鼻腔插入至胃底,病人常感不适,经常被病人拔出或自然脱出,而目前使用胶布来固定根本无法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另外,胃内食糜颗粒虽能从胃管插入端的透孔内进入胃管内,但却易造成阻塞,并且如果胃管插入端贴在胃壁上也容易出现引流不畅等现象,大大影响了胃管的作用效果。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定位作用的且能了解胃管在胃内长度并不易阻塞的胃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胃管,在其插入端上开有透孔,其特点是胃管主体为一医用弗留(Folley)氏管,弗留(Folley)氏管的干端管端口与引流袋通过软管连接在一起,弗留(Folley)氏管支端管端口通过回止阀与空针相连,弗留(Folley)氏管下部与插入端相邻的气囊通过气体通道与支端管和空针相通,插入端上的透孔通过液体通道与千端管以及引流袋相通。
使用时将插入端导入胃内,用空针定量向弗留(Folley)氏管气囊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气囊就会胀起,当气囊未达到胃内,气囊就难以膨胀,一旦气囊进入胃内气囊就会胀起呈一球状,卡在胃的幽门处起到固定作用,然后便可进行引流等工作。
由于该技术方案采用了弗留(Folley)氏管的结构,使得胃管难以被拔出,同时由于胃壁对胀起的气囊的支持作用使插入端不致贴附在胃壁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胃管的装配图。
图2为
图1中气囊2胀起状态的A-A剖视图。
图中1、插入端1.1透孔2、气囊3、弗留(Folley)氏管3.1、气体通道3.2、液体通道4、干端管5、支端管6、空针7、软管8、引流袋在
图1所示实施例中,胃管的主体为弗留(Folley)氏管,弗留(Folley)氏管3的干端管4端头通过软管7与引流袋8相连接,弗留(Folley)氏管3支端管5端头与空针6通过回止阀相连。如图2所示,弗留(Folley)氏管3中的通道分为气体通道3.1、液体通道3.2,空针6、支端管5通过气体通道3.1与弗留(Folley)氏管3下部的气囊2相通,弗留(Folley)氏管3的插入端1的长度为10cm,该长度可以适应绝在多数人胃部引流的要求,它的表面开有两列交错的透孔1.1,分布于插入端的两侧。透孔1.1通过液体通道3.2与干端管4及引流袋8相通,透孔1.1的形状为长椭圆形,该孔长为弗留(Folley)氏管氏管中液体通道直径的1.5倍,孔宽为孔长的二分之一,此种孔的形状可明显减少管道阻塞现象的发生。
使用时将胃管插入病人胃中,将空针6插入支端管5上的回止阀中,回止阀处于打开状,接着用空针6向气囊2中注入常规用量气体,如若能正常注入说明气囊2已进入胃中,将空针6拔出回止阀处于截止状,如不能正常注入则须继续插入,然后调整充气后的气囊2到幽门位置,这样不但使胃内的胃管长度较合适,而且由于胃壁对气囊2的支持作用使得透孔不致贴到胃壁上影响引流效果。如引流过程出现阻塞,可将弗留(Folley)氏管与软管拨开,然后用空针向弗留(Folley)氏管内加压来进行疏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弗留(Folley)氏管其管径根据病人年龄组可适用不同的粗细型号。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胃管,其插入端端口封闭,在其插入端(1)上开有透孔(1.1),其特征在于胃管主体为一医用弗留氏管(3),弗留氏管(3)的干端管(4)端口与引流袋(8)通过软管(7)连接在一起,弗留氏管(3)支端管(5)端口通过回止阀与空针(6)相连,弗留氏管(3)下部与插入端(1)相邻的气囊(2)通过气体通道(3.1)与支端管(5)和空针(6)相通,插入端(1)上的透孔(1.1)通过液体通道(3.2)与千端管(4)以及引流袋(8)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胃管,其特征在于插入端(1)上的透孔(1.1)为双排长椭圆形孔,分布于插入端(1)两侧,两排孔的位置相同,孔长为液体通道(3.2)直径的1.5倍,孔宽为孔长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胃管,其特征在于插入端(1)的长度为10cm。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胃管,它的主体为一弗留氏管,其干端管端口与引流袋通过软管连接在一起,其支端端口通过回止阀与空针相连,弗留氏管下部的气囊通过气体通道与支端及空针相通,插入端上的透孔通过液体通道与干端管以及引流袋相通,该装置可以防止病人因难受将胃管拔出,并且能防止其贴近胃壁使引流不畅,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A61M39/00GK2341644SQ98220390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4日
发明者王成斌, 马洪荣, 梁兆翠, 郑伟, 刘 英 申请人:王成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