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腰椎间盘脱出复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84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腰椎间盘脱出复位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腰椎间盘脱出复位仪,属医疗设备,适用于急慢性腰椎间盘脱出病症的复位治疗。
目前使用的YFJ型腰椎间盘复位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采用四联杆千斤顶做复位机力源、致使复位机压力不稳定;2、四联杆外形结构不规矩、横向丝杆外露,容易划伤患者;3、两杵针间距采用圆盘分度法调节,只有六个固定的间距,不能做到连续可调以适应各患者腰间盘不同的宽度,影响治疗效果;且每次调节均需转动圆盘,重新安装两杵针,很不方便;4、滑架采用圆管单梁结构,受力时,机械变形大,工作压力不稳;5、该产品企业标准Q/FM01-1997中没有规定工作压力的准确值和稳定性等指标;6、采用电网电源供电,停电时就不能工作,且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着力点准确,能迅速复位,操作单间,成本低的新型腰椎间盘脱出复位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马鞍形支架包括滑轮、四根斜置的支架、旋转体、双横梁及与两两支架分别固连的两支架板,压力机构,活动床体及固定床体包括锁紧螺钉、床体转动轴、活动滑架板、锁紧手柄、扶手管,和显示器组成两侧滑轮的轴分别与两侧支架板固连,滑轮与活动床体两侧上端固连的滑轮槽分别呈动配合,活动床体经与之固连并滑套于固定床体上的转轴、固连于活动床体上、与固定床体呈滑动连接的滑架板与固定床体可呈≤20°的夹角,用锁紧手柄锁紧;四个支架上端与两个旋转体的旋转座体分别固连,旋转轴支承于旋转座体的轴承上,盖板与旋转座体经螺钉固连,紧固手柄上的螺订头经盖板的螺孔顶在旋转轴的端面上,旋转圆盘与旋转轴呈螺纹连接经止螺固连为一体,双横梁两端与旋转圆盘的两孔分别呈紧配合;压力机构由手柄,与之固连的丝杠支承于下压板的轴承内,上、下压板经螺栓固连丝杠与螺母呈螺纹连接,压力机构经上、下压板的两孔滑套在双横梁上,外套固连于下压板上,与外套呈滑配合的内套与螺母固连,与下压板固连的两导柱与螺母的两孔分别呈滑配合,内套下端与传感器箱体上端固连,在箱体中,传感器左端与箱体上端内表面固连,右端受力点与T形槽上表面固连,两T形块的孔分别与调整手柄的轴部呈滑配合,在T形块外侧对应调整手柄上的正反扣螺纹分别与两正反扣螺母呈螺纹连接,两T形块上端滑套于T形槽槽内,其下端的内螺孔分别与两压头上端的外螺纹呈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两压头的间距连续可调,使其对准病变椎间盘的宽度点上,故着力点准确;由于采用数码显示压力值,使其与予定压力值一致并稳定在该值上进行复位,故能迅速复位;由于整个过程只是转动相应的手柄,看显示器、听声响等使操作变得非常简单而且省力;整个设备成本不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右视局部剖示意图,图2A是图2的A向局部剖示意图,图2B是图2的B向局部剖示意图,图2C是图2的C向局部剖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前视局部剖示意图,图3是旋转体结构前视局部剖示意图,图4是压力机构局部剖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向局部剖视图。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由马鞍形支架1包括滑轮11、四个斜置支架12、旋转体13、双横梁14及与两两支架12分别固连的两支架板12a,压力机构2,活动床体31及固定床体32包括锁紧螺钉12b、床体转动轴32a、活动滑架板31a、锁紧手柄32b、扶手管31b,和显示器4组成;两侧滑轮11的轴分别与两侧支架板12a固连,滑轮与活动床体两侧上端焊接的滑轮槽分别呈动配合,与支架板12a固连有螺母,与之呈螺纹连接的锁紧螺钉12b的端部设有橡胶垫,压靠在活动床体的滑轮槽侧面上,马鞍形支架1可沿滑轮槽作前后滑动到合适位置拧锁紧螺钉12b锁定,活动床体经与之固连并滑套于固定床体上的转动轴32a,上端固连于活动床体上,下端和固连于固定床体的固定板32c呈滑动连接的滑架板31a,螺杆穿过固定板、滑架板的长孔后与锁紧手柄32b呈螺纹连接,活动床体可与固定床体呈≤20°的夹角,到预定位置后用锁紧手柄32b锁紧;四个支架12上端与两旋转体13的旋转座体13d分别固连,旋转轴13C支承于旋转座体的轴承13e上,盖板13b与旋转座体经螺钉固连,紧固手柄13a上的螺钉头经盖板的螺孔顶在旋转轴的端面上,旋转圆盘13f与旋转轴呈螺纹连接经止螺固连为一体,双横梁14两端与旋转圆盘的两孔分别呈紧配合;压力机构2由手柄21,与之固连的丝杠23支承于下压板22b的轴承内,上、下压板(22a、22b)经螺栓固连,丝杠与螺母23a呈螺纹连接,压力机构经上、下压板的两孔滑套在双横梁上,可沿横梁左右滑动到合适位置,当压力机构摆动时,双横梁和旋转体随之转动,可用紧固手柄锁定在任意位置上,压力机构手柄、丝杠使螺母及内套经箱体带动压头29向下加压力,外套24固连于下压板上,与外套呈滑配合的内套23C与螺母23a固连,与下压板固连的两导柱23b与螺母的两孔分别呈滑配合,内套下端与传感器箱体25a上端固连,在箱体中,传感器25左端与箱体25a上端内表面固连,右端受力点与T形槽26a上表面固连,两T形块26b的孔分别与调整手柄27a的轴部呈滑配合,在T形块的外侧,对应调整手柄上的正反扣螺纹分别与正反扣螺母27呈螺纹连接,两T形块上端滑套于T形槽26a的槽内,其下端的内螺孔分别与两压头29上端的外螺纹呈螺纹连接;刻度尺28设置于箱体下端,位于压头的前方;显示器4固连于一侧支架12上,其内设有时钟,LCD及蜂鸣器,与压力机构的传感器25呈电连接。当压头受力时,经T形块,T形槽,使传感器的弹性件受力,其中的箔式电阻应变片产生阻值变化,电桥失去平衡,传感器发出与压力值大小成正比的电信号,经放大,A/D变换后由LCD显示器显示出压力值,传感器及显示器为市售产品;全部零件采用金属材料或ABS工程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1、患者就位患者上床俯卧,用海绵块垫好患者的头部和腹部;2、作复位标记露出患者腰椎病变部位,作好标记;3、调整两压头的宽度根据上述两标记的距离,旋转压力机构的手柄27a调整两压头的距离;4、调整压头的长度根据腰椎间盘侧偏的程度,通过旋转压头29,分别确定长度;5、调整压力角度根据椎间盘偏移情况,通过调整马鞍形支架的旋转体,使压力机构摆动某一角度,然后用紧固手柄锁紧;6、调整压头的工作压力前后移动马鞍形支架1,左右移动压力机构2,同时,转动压力机构的手柄27a,使两压头29落到患者的标记上,转动手柄21至显示器4显示出预定压力值即工作压力;7、调整床体的倾斜角松开锁紧手柄32b,稍用力压床头,活动床体以转动轴32a为支点转动至预定角度,滑架板31a向下移动,拧紧手柄32b,此时患者头部低,脚部高,有利于复位;8、定时及自动报警在显示器上设定复位时间,一般每治疗一次为25分钟,到时有鸣响报警,表示治疗结束。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腰椎间盘脱出复位仪,其特征是,由马鞍形支架(1)包括滑轮(11)、四个斜置支架(12)、旋转体(13)、双横梁(14)及与两两支架(12)分别固连的两支架板(12a),压力机构(2),活动床体(31)及固定床体(32)包括锁紧螺钉(12b)、床体转动轴(32a)、活动滑架板(31a)、锁紧手柄(32b)、扶手管(31b),及显示器(4)组成两侧滑轮(11)的轴分别与两侧支架板(12a)固连,滑轮与活动床架(31)两侧上端固连的滑轮槽分别呈动配合,与支架板(12a)固连有螺母,与之呈螺纹连接的锁紧螺钉(12b)的端部设有橡胶垫,压靠在活动床体的滑轮槽侧面上,活动床体经与之固连并滑套于固定床体上的转动轴(32a)、上端固连于活动床体上,下端和固连于固定床体的固定板(32c)呈滑动连接的滑架板(31a),螺杆穿过固定板,滑架板的长孔后与锁紧手柄(32b)呈螺纹连接,活动床体与固定床体呈≤20°的夹角;四个支架(12)上端与两个旋转体(13)的旋转座体(13d)分别固连,旋转轴(13c)支承于旋转座体的轴承(13e)上,盖板(13b)与旋转座体经螺钉固连,紧固手柄(13a)上的螺钉头经盖板的螺孔顶在旋转轴的端面上,旋转圆盘(13f)与旋转轴呈螺纹连接经止螺固连为一体,双横梁(14)两端与旋转圆盘的两孔分别呈紧配合;压力机构(2)由手柄(21),与之固连的丝杠(23)支承于下压板(22b)的轴承内,上、下压板(22a、22b)经螺栓固连,丝杠与螺母(23a)呈螺纹连接,压力机构经上、下压板的两孔滑套在双横梁上,外套(24)固连于下压板上,与外套呈滑配合的内套(23c)与螺母固连,与下压板固连的两导柱(23b)与螺母的两孔分别呈滑配合,内套下端与传感器箱体(25a)上端固连,在箱体中,传感器(25)左端与箱体上端内表面固连,右端受力点与T形槽(26a)上表面固连,两T形块(26b)的孔分别与调整手柄(27a)的轴部呈滑配合,在T形块外侧,对应调整手柄上的正反扣螺纹分别与两个正反扣螺母(27)呈螺纹连接,两T形块上端滑套于T形槽槽内,其下端的内螺孔分别与两压头(29)上端的外螺纹呈螺纹连接;刻度尺(28)设置于箱体下端,位于压头前方;显示器(4)固连于一侧的支架(12)上,其内设有时钟,LCD及蜂鸣器,与压力机构的传感器呈电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腰椎间盘脱出复位仪,适用于腰椎间盘脱出病症的复位治疗。由马鞍形支架,压力机构,床体及显示器构成,滑轮与活动床体上的滑轮槽呈动配合,支架上端设有旋转体,双横梁与旋转体固连;压力机构滑套在双横梁上,内套与螺母固连,丝杠、导柱分别与螺母连接,内套下端与箱体固连,箱体内有传感器,与T形槽滑配的两T形块及正反扣螺母分别与调整手柄连接,T形块与压头呈螺纹连接;显示器固连于支架上。着力点准确、复位迅速、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A61F5/04GK2371958SQ9921423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
发明者马胜修 申请人:马胜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