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686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是用丝线作材料、缝扎胆囊管和血管,这种方法的问题是手术需要开腹,在腔外进行缝合、对患者的损伤比较大、恢复慢;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由于其损伤小、恢复快,所以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欢迎和普遍使用,它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用金属钛夹或生物夹夹闭胆囊管和血管,每次手术的夹子材料费需要200-600元,且夹子留在人体内,虽不致造成机体伤害,但对患者来讲,有一定的精神负担,而且对于X线的检查及核磁共振的检查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手术过程中,对于比较粗的胆囊管,用夹子夹闭也有一定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利用它在腔内用丝线缝合结扎,取代金属夹或生物夹,同时,扩大腹腔镜的手术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由控制手柄(6)连接打结机构(7)构成,所述的打结机构(7)是这样组成的套筒(1)的一端连接转动柄(4),转动手柄(4)通过连接块(11)与控制手柄(6)连接,套筒(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钳咀(2),连接杆(5)穿过套筒(1)、它的一端与控制手柄(6)连接,另一端连接活动钳咀(3),套筒(1)的一侧设有一个接线槽(9),固定钳咀(2)与活动钳咀(3)相互对应、贴合,活动钳咀(3)贴着套筒(1)上的槽(10)与连接杆(5)连接,防护胶套(8)套在连接杆(5)的一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部件结构示意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进行腔内缝合结扎,在手术过程中可完全取代金属夹或生物夹,同时,扩大了腹腔镜的手术范围,与传统的打结器相比,本产品增加了缝合功能、钳咀由分叉头改为平弯持针头,钳咀由双向张开改为单向张开,增加了稳定性,连接杆改为外套筒式,且可以自由旋转,变腹腔外打结为腹腔内打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套筒(1)的一端连接转动柄(4),转动手柄(4)通过连接块(11)与控制手柄(6)连接,套筒(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钳咀(2),连接杆(5)穿过套筒(1)、它的一端与控制手柄(6)连接,另一端连接活动手柄(3),套筒(1)的一侧设有一个接线槽(9),固定钳咀(2)与活动钳咀(3)相互对应、贴合,活动钳咀(3)贴着套筒(1)上的槽(10)与连接杆(5)连接,防护胶套(8)套在连接杆(5)的一端,使用时,先将一约15厘米长的4-7号丝线插入接线槽(9)内,接线槽(9)的右侧端留出约1厘米长,将转动柄顺时针旋转720度,此时线已绕套管两圈,将打结器放入腹腔镜10厘米套筒内,由剑下穿刺鞘送入腹腔,将线绕过胆囊或血管,再用钳咀夹住,左手持分离钳由锁骨中线穿刺鞘放入腹腔夹住留于接线槽(9)的右侧、结扎线头,将绕两圈的丝线由打结器上滑下并拉紧,这样就成为一个标准的外科结;缝合打结时,缝毕、先去除缝针,用钳将线绕两圈拉紧打结,亦可得到一个标准外科双结,再打一个外科结加强。
权利要求1.一种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控制手柄(6)连接打结机构(7)构成,所述的打结机构(7)是这样组成的套筒(1)的一端连接转动柄(4),转动手柄(4)通过连接块(11)与控制手柄(6)连接,套筒(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钳咀(2),连接杆(5)穿过套筒(1)、它的一端与控制手柄(6)连接,另一端连接活动钳咀(3),套筒(1)的一侧设有一个接线槽(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固定钳咀(2)与活动钳咀(3)相互对应、贴合,活动钳咀(3)贴着套筒(1)上的槽(10)与连接杆(5)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这种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其特征在于防护胶套(8)套在连接杆(5)的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它由控制手柄连接打结机构构成,打结机构是这样组成的:套筒的一端连接转动柄,转动手柄通过连接块与控制手柄连接,套筒的另一端连接固定钳嘴,连接杆穿过套筒、它的一端与控制手柄连接,另一端连接活动手柄,套筒的一侧设有一个接线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进行腔内缝合结扎,在手术过程中可完全取代金属夹或生物夹,同时,扩大了腹腔镜的手术范围,与传统的打结器相比,本产品增加了缝合功能、钳嘴由分叉头改为平弯持针头,钳嘴由双向张开改为单向张开,增加了稳定性,连接杆改为外套筒式,且可以自由旋转,变腹腔外打结为腹腔内打结。
文档编号A61B17/03GK2375257SQ99231790
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3日
发明者李国祥, 申屠正洪 申请人:李国祥, 申屠正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