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斜视检查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29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斜视检查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眼科诊断设备。
为了治疗(尤其手术治疗)斜视,医生要做多项检查。其中最关键的是测量患者视远、近目标时眼的斜视度和对比双眼相关肌肉的肌力两项。多年来,医生贯用三棱镜加遮盖法准确地测量患眼斜度。用医生自己的手指、手电光或其他物品作目标,粗略地引出六个诊断眼位及AV现象诊断眼位,以角膜在睑裂中的位置来确定双眼相关肌肉肌力。
为了完成三棱镜加遮盖法,医生不但要手持一至数块底向不一定相同的块状三棱镜、手电棒和挡眼板等,而且还要多次更换手中之笨重的玻璃制三棱镜、为患者指点目标、完成频繁遮眼动作和固定、纠正患者头位。遇有斜视度较大,仅在一眼前加三棱镜还不够或不合作的儿童,还需助手才得完成。因而使整个检查过程显得繁锁、费时、费人。至于检查条件,也不标准。如正前方的远、近目标与受检眼之间的距离;引导六个诊断眼位及AV现象的目标所在位置与第一眼位视轴的夹角都不固定。结果使不同检查者或同一检查者各次检查结果不一。以致使医生不易鉴别这些差异是疾病表现还是检测条件前后不统一所致。
为了免于上述检查过程中,频繁更换三棱镜,国外曾有Ctevens采用Risley设计的旋转三棱镜和附加设备检查隐斜,但一是只能测低度隐斜,二是不适测显斜,功能单一。就其Risley旋转三棱镜而言,边框较宽,且只有内环分度。1976年,天津医用光学仪器厂曾设计了排三棱镜。将一组同底向不同度数的三棱镜从小到大排列在一条透明板上,以便于迅速更换。但是受检者头部的固定,正前方远、近目标位置的固定及目标与受试眼之间距离的标准化,引导六个诊断眼位及AV现象的目标安放位置与第一眼位视轴所夹之角度的标准化,目标内容的趣味化(对儿童),三棱镜的固定、底向安放、频繁更换、镜度变化的连续性、用两个互相垂直之底向的三棱镜前后迭加,测量同时具有两个斜向的患眼之斜度的复杂手续的简化以及照相机的安放、固定,遮光板的固定等许多问题,尚未获满意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检查过程中存在的诸问题,稳定检查条件,并快速、准确地完成所需的多项检查。
本发明是以并列两组眼镜状三棱镜组为中心,调节式头架位于其一侧,而侧方目标系统,正前方远、近注视目标系统及记录系统位于另一侧,且一并组装在台架上,详如图1所示。
整个仪器似一台眼科常用的裂隙灯。可在明室或半暗室使用。
全仪器分七个部分仪器台是台板和支架组成的。台面上有前后、左右两个方向装置的水平仪。在台面上,还装有其他六个部分头架在台面最后侧;在头架两侧的支杆上,每侧固定一旋转三棱镜组;侧目标和AV目标共五个固定在侧目标承载杆上,可通过侧目标活动台任意活动;再往前,相当于台面的侧前方,设一反射镜载杆,杆上设有上、下两平面镜;在台面最前正中部位,设有照相机固定装置。最后一部分是远、近目标,包括设在下镜下作近目标用的普通聚光手电灯和设在患者后上方的远目标。现将这七部分详述如下一、仪器台(图1)包括台面〔8〕、支架〔3〕、脚架〔〔2〕和脚轮〔1〕。台面〔8〕承受仪器的其他检测部分。设有〔6〕、〔7〕两水平仪,以保证台面处于水平位。立柱〔3〕将台面〔8〕连于脚架〔2〕上。台面升降调节〔4〕可调整〔8〕之高度,以适应患者坐高。台面下可设抽屉〔5〕,供存放仪器备件用。脚架下方装有带锁定机构的万向脚轮〔1〕。也可借螺旋,申缩脚轮之长度,调节水平仪气泡。
二、头架(图2)包括半园环状额架〔19〕、月牙形颏架〔11〕和两根与其相连的头架杆〔9〕。〔9〕的下端被连于台面上。颏架〔11〕设在头架下部,通过颏架升降调节〔10〕,调整其高度,以适应不同脸型受检者的头部固定。
三、旋转三棱镜组〔18〕共两个。每眼前一个。成眼镜状。
1.整个镜位的调整和固定(见图2及图3)旋转三棱镜组〔18〕镶于内环分度盘〔16〕内,整个〔16〕又镶于外环分度盘〔15〕内。近医生侧的内环侧和外环侧均刻有分度。内环刻40△~0△~40△,外环刻0°~180°,两分度盘的径向应窄。〔15〕以一柄连于互相套装的三个自由度调节钮〔12〕、〔13〕、〔14〕上。〔12〕可以使〔15〕上下活动;〔13〕可以使其前后活动;〔14〕可使其左右活动,以适应各种脸型、眼球突度和瞳孔距离的受检者。从而保证受检眼视轴通过环心。
2.定度旋转三棱镜组〔18〕是由前后排列的两块磨成圆形的20△的块状三棱镜〔181〕、〔182〕组成。镜片〔181〕及〔182〕的长直角面相贴,且在各镜片的周边紧固一内侧带齿的内环〔161〕及〔162〕。三棱镜旋钮〔53〕暴露在内、外环分度盘外的一端为手柄;隐藏在内环分度盘〔16〕内的另一端为与其长轴同心且与两内环齿相啮合的齿轮〔531〕(图3B、C)。〔531〕与〔161〕及〔162〕的齿距、齿高都相同。捻动〔53〕时,带动〔181〕及〔182〕以0为轴心,同时、等速、反向旋转。当〔181〕的底与〔182〕的尖重合时(图3B)整个旋转三棱镜组相当于一块无三棱镜作用的平板玻璃。其镜度指针〔183〕在内环分度盘〔16〕上指0△。捻动〔53〕,当〔181〕的底与〔182〕底重合时,二镜尖也必重合。此时该组三棱镜的作用达到最大测量值,〔183〕指40△。0△~40△之间的其他诸度均可根据〔183〕在〔16〕上所指的度数得知。其变化的镜度数字也是连续的。
3.底向安置及作用外环分度盘〔15〕的上半园周面上,有一槽沟〔151〕(图3B)。其作用是使〔53〕连带〔16〕,以0为轴,在〔15〕圈内,顺、逆时针滑动。搬动〔53〕,根据指针〔163〕在〔15〕上所指的位置,可以确定三棱镜组的底向,以测定不同斜向患眼之斜度。例如〔163〕指90°方位时,可得底向外(180°)、内(0°)的三棱镜,以测量内、外斜视;指向180°方位时,可得底向下(270°)、上(90°)的三棱镜,以测定上、下斜;指90°至180°范围内诸度时得底向外下,内上的三棱镜,以测内上斜及外下斜;指向90°至0°范围内诸度时,得底向外上、内下的三棱镜,以测量内下斜和外上斜之斜度。(图2及图3)。
我们把〔163〕在〔15〕上所指的除90°(垂直)和180°(水平)以外的其他诸度时所获得的三棱镜,称为斜底向三棱镜。利用斜底向三棱镜,可以单独测量具有两个斜向的显斜患眼的斜视度。这样可以免去在一只患眼前,同时迭加两块底向互相垂直的三棱镜的繁锁手续,而只利用〔183〕所指的三棱镜度和〔163〕偏离90°的圆周角度查表得知同时具有两个斜向显斜患眼每个斜视方向的斜视度。表可预先制备,表头设计如图4(2)。
两个斜视方向斜度计算的理论根据是三棱镜矢量的分解原理。根据图4,底向外(即图2及图3的左侧)a△的三棱镜,应将A点移到A1。由于底向逆时针旋转α°,就使A1移到了A2(患眼斜度得到中和)。从A2向AA1作垂线交AA1于A3。通过A2及A分别作AA1及A2A3的平行线,互相交于A4。AA3(图中Y)=a△(AA2)·COSα°,即代表AA2方向三棱镜的水平作用的度数。AA4(图中X)=a△(AA2)·Sinα°,即代表AA2方向三棱镜的垂直度数。
对于具有两个斜向,而且水平斜视度在一个三棱镜组测量范围(40△)之内的患眼,也可以在两眼前分别加互相垂直的两个底向(一只〔163〕正对90°,而另一只〔163〕正对180°)的三棱镜,同时测量患眼两个方向的斜视度。
每只三棱镜组外环分度盘〔15〕面向患眼的一侧,都设有一镜片架〔17〕,可供夹持患眼屈光矫正片或马氏杆片等用。在三棱镜向患眼的一侧,有与外分度盘固连的环状槽定固一偏振片,其外侧还有一可旋转90°的转动偏振片,构成遮光板。转动偏振片的旋转机构是采用弹性回拉件、90°定位卡和推柄,使偏振片在槽内可滑动90°。即转动偏振片复位时透光,转90°后遮光。
进行双眼相关肌肉肌力对比及照相时,可将双眼前的旋转三棱镜组向两侧推开。
四、侧方注视目标为了比较双眼诸对配偶肌肌力和观察AV现象,必须引导双眼向六个诊断眼位及两个AV现象诊断眼位共八个方位注视。这八个方位与第一眼位视轴夹角是左外20°~30°、左外20°~30°且上10°~20°、左外20°~30°且下10°~20°、右外20°~30°、右外20°~30°且上10°~20°,右外20°~30°且下10°~20°、双眼之间正前上20°~30°、双眼之间正前下20°~30°。
为了达到上述检查条件的要求,本仪进行了一系列设计。为了说清这些设计的原理,必须介绍眼球的转动中心和转动轴。当两眼平直向前注视处在第一眼位时,通过两眼球转动中心,垂直地面的平面称作李氏平面。通过视轴垂直地面的平面为Y平面。(图5〔A〕)。Y平面与李氏平面之交线为Z轴。通过视轴平行于地平面的平面称X平面。X平面与李氏平面交于X轴。X平面和Y平面之交线为Y轴(即视轴)。眼球通过X轴上、下转,通过Z轴内、外转;通过Y轴内、外旋转。X、Y、Z三轴之交点即眼球之转动中心F。F在实际眼球中是个极小的小体。因为眼球前后径24mm,故F就在视轴上角膜顶点后12mm处。
就在Y平面内,虚设一等腰三角形FMN,让FM=FN,FG为其底边MN之中线。(图5(1))。让∠MFN=50°。设GF=16.5Cm,根据三角函数计算,GP=GQ=GF。tg15°=16.5Cm·tg15°=4.4023Cm;GM=GN=GF·tg25°=16.5·tg25°=7.6939Cm。因此,只要以Z为轴,将第一眼位的Y平面在每眼前外转25°,让患者双眼注视上述三角形底边上的G、P、Q三点,就正好符合六个诊断眼位的注视方向;再将y平面转回至原位,置于两眼之间,让双眼注视M及N,就正符合AV现象诊断眼位的注视方向。
侧目标承载杆〔30〕是由垂直及水平两臂组成。两臂之长轴的轴线,形成一垂直地面的平面。我们称此平面为L平面。在此平面内,以〔30〕之垂直臂的轴线上部分为底边,再设一等腰三角形F M N。让该三角形与上述Y平面内虚设的三角形FMN全等。让F′、M′、N′、G′、P′、Q′各点与F、M、N、G、P、Q各点的位置一一对应,并把33、34、35、36、37,5个目标分别固定在G′、P′、Q′、M′、N′上。(图5〔B〕)。由于〔30〕的横臂固定在承载杆旋角盘〔28〕上,〔28〕又插于承载杆旋角盘座〔27〕上,〔28〕能以校准杆插孔〔29〕为轴旋转。〔27〕固定于旋角盘座载杆〔26〕上。〔26〕又固定于活动台〔22〕上。搬动活动台调节〔25〕,通过活动台前后调节〔20〕及活动台左右调节〔21〕可使〔22〕前后、左右活动,加之旋角盘座载杆升降调节螺〔23〕的作用,转动旋角盘座载杆升降调节把〔24〕,又可使〔26〕上、下移动。上述综合活动的结果,带动了〔30〕上的5个目标同步地,既可前后、左右、上下地移动,又可以〔29〕为轴、内、外转动。转动的角度可以〔27〕上读出。
如果先利用〔28〕在〔27〕上所指的角度,调整L平面的方向,使之与第一眼位李氏平面垂直,再活动〔24〕及〔25〕既让L平面与Y平面重合;又让△F′M′N′与△FMN重合,最后再将〔30〕的横臂在每眼外转25°,那么让双眼注视33、34、35,将获得六个诊断眼位。如果还原L平面的方向,使之先与第一眼位Y平面重合,再活动〔25〕,使L平面移至两眼之间,那么让双眼注视36、37,将获得AV现象诊断眼位。
为了保证△F′M′N′与△FMN重合,本仪做了如下的设计如图6设一校准杆〔31〕,〔31〕上部有一校准面〔32〕,〔32〕的中央有一正对目标〔33〕的校准点W。W及〔31〕的轴线均在L平面内。〔32〕与〔31〕平行,其距离为1.2Cm。校准时将〔30〕插于〔29〕内。在〔30〕的垂直臂,目标〔33〕后方的管内,设一点光源£。在点光源£之上、下,各装一高度的凸透镜S1及S2。再在S1、S2之上、下,各装一小孔挡板H1及H2。又在H1及H2之上、下,各装一可调整角度的平面镜R1及R2。在R1及R2相对处的管臂上各开一孔,让光线R1W及R2W,一从上方往下;一从下方往上射出并相交于校准面之W点。校准完毕后,拨去〔31〕。活动〔24〕及〔25〕,让角膜顶点代替W点。因为L平面内虚设的△F′M′N′的顶点F′,正在校准点W之正后1.2Cm处,而Y平面内虚设的△FMN的顶点F(眼球转动中心)正在角膜顶点后1.2CM,所以当角膜顶点代替了校准点W(包括上下、左右、前后)时,△F′M′N′必与△FMN重合,F′也必与F重合。W点与角膜顶点重合的重要标志是角膜中央只有一个光斑。因为如果角膜在W点前、后时,都会出现两个光斑。(图6)。
为了使被测儿童在检查时配合得好,侧方目标可做成儿童感兴趣的图案等。
五、正前方注视目标的反射镜装置设在台面的前方靠医生左手的部位。由反射镜载杆〔38〕、下镜上下调节〔39〕、下镜左右调节〔40〕、下镜〔41〕、上镜上下调节〔42〕、上镜左右调节〔43〕及上镜〔44〕组成。(图1)。〔39〕、〔42〕可调两镜之上下位置。〔40〕及〔43〕可调整两镜面角度及水平位置。〔41〕及〔44〕为两平面反光镜。两镜斜对放置,镜面夹角视远目标灯〔46〕位置高低而定。目的是保证〔46〕成象在受试眼正前方(图7)。
六、正前方远、近注视目标(图7)1.远目标设在患者的正后上方远处。室内光线暗时,可采用发光源,室内光线亮时,可采用不发光的点目标,还可采用类似侧目标的包括9个目标的远目标组,各目标的位置角度同侧目标。如采用彩灯,该9个灯的控制开关应安装在医生近侧,以方便操作。
远目标〔46〕投射至上镜〔44〕的V点,然后被反射,沿Vu前进到下镜〔41〕处的u,再从n沿uF进入受检眼F。设〔46〕至V为4.67米,Vu为1米,u至F为0.33米。所以受试眼从〔41〕中观察到的〔46′〕离F为6米。检者的身影不遮挡目标。
2.近目标〔45〕为一装在下镜下方,离受检眼0.33米的小电光源。
调整上、下两镜之角度,使〔46′〕及〔45〕两目标一在下镜下边之上,一在下镜下边之下,两者离下边越近越好。医生面对患者,将自己鼻根位于〔45〕之后窥视患者眼位,以偏光挡眼板由遮患者之任一眼以做检查。也可借〔45〕行照影法粗测眼位。
七、相机及固定装置(图1)相机〔52〕设广角近摄镜头装于相机方向调节〔51〕上。〔51〕再装于相机水平调节〔50〕上。〔50〕又装于相机前后调节〔49〕上。〔49〕又装于相机升降调节〔48〕上。〔48〕固定在相机载杆〔47〕上。〔47〕固定在台面〔8〕上。靠以上调节,相机可以任意调整、对光,以保证满意的摄影记录。
与现有的技术(只用块或排三棱镜)比较,该仪有以下优点1.客观测量条件标准(包括正前方远、近目标位置、6个诊断眼位及AV现象诊断眼位的注视方向)、稳定(包括患者头部及仪器主要检测部分)故检查结果可靠。2.工作效率高象做裂隙灯检查一样。医患相对而坐,启开电键、拨动棱镜旋柄、进行遮眼观测并记录度数,象活动裂隙灯把柄一样,把光点对准角膜正中央,旋转侧目标承载杆横臂,浪患者注视目标,观察双眼角膜在睑裂中位置,很快得出结论。3.加强了儿童对检查的配合。其因有二,即快,不惹儿童烦;二即目标趣味,吸引力大,结果可靠。4.减少了繁频更换三棱镜的繁锁;减少了医患不必要的体位移动。5.照相条件稳定,记录可靠,无人为因素。6.除了查显斜度、AV现象、比较双眼配偶肌肌力外,还有其他多项用途。如在镜片架〔17〕上加马氏杆可查隐斜;去掉马氏杆,可查正、负融合辐辏,测AC/A值。在〔17〕上加正、负球镜查比较性调节及辐辏,以检查用负镜片治疗间歇性外斜的效果等等……。7.与旧式贯用的隐斜计上旋转三棱镜相比,有测量范围大、可斜向安放三棱镜底,以同时检查两个斜向患眼各斜向的斜度、可将矫正镜片置于仪器上等多项优点。与贯用隐斜度计上的史氏测定器相比,也有测定范围大、可变换瞳孔距、易操作等优点。8.该仪可在较小的房间(跨度小于6米)内应用,只要上镜面与房角挂远目标灯之处的斜向距离够5米即可。9.可避免分散受检者的注意力屋角与仪上镜间,多无障碍物及活动物,故下镜中反射目标单纯。这与在大房间内用直接远目标观测时,由于房间内他人走动而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情况比较要好。10.遮眼方便。
实施例,本例为经试用,较为满意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台架的脚架为“X”字形,与圆管状下立柱一并用铁铸成,上立柱为钢质细管,可插入下立柱中,由下立柱上端的调节螺紧固。脚架“X”字形端头各装一个万向脚轮,脚轮旁各有一只高低调节螺垫。上立柱上端与铁质矩形台面固连,台面尺寸为600×800毫米。台面上装一只横向水平仪和一只竖向水平仪。台面下方装两只铁质抽屉。由螺母拧固在台面上一侧中间的头架杆两根φ12毫米,长是500毫米的圆钢管,其上端固连高30毫米,厚3毫米的半环状额架。杆的下部在两架杆间套一钢条,在条的中央固连一月牙形颏架。颏架通过钢条,由调节螺可作上下调节。三棱镜组是由两块直径30毫米的20△圆形光学三棱镜,长直角面相贴,其周边各紧固一个里侧有齿,外侧为环的钢环,环宽2mm,环的近医生侧刻有40△~0△~40△刻度,在镜片底部中央刻有指针。钢质棒状调节钮的下端头是齿轮,与两三棱镜的周边齿环相啮合。外分度环为钢质,侧面上半圆刻0°~180°,环宽2mm,与内分度环为松配合。外坏的周边中央有半圆的滑槽。外环外还有一厚度为0.5mm的薄环包封,调节手柄从孔中插入。每只三棱镜组由三自由度调节机构与一个头架杆相连。台面中央铁片制的有台阶的活动台,台长300毫米,宽200毫米,高80毫米,低阶高40毫米,活动台有二自由度调节机构。在活动台近三棱镜组一边有半圆形旋角盘、旋角盘座,旋角盘座上刻有45°~0°~45°刻度,旋角盘侧固连有φ6毫米粗、高400毫米的直角状圆钢管侧目标承载杆,杆上有彩色标志块5个。杆下部经活动台在台的低阶处伸出旋角盘座承载杆升降调节螺和活动台万向调节手柄。旋角盘圆心处有插φ6毫米钢校准杆的圆孔,杆上端头固连有10×10毫米的校准面。活动台左侧的台面上由螺母拧固有φ15毫米×1500毫米的钢质反射镜载杆,杆下部由有上下和水平调节的机构将50×150毫米平板玻璃反射镜定位,镜下方装一只小电灯泡。杆上部由有上下和水平调节的机构将50×150毫米的平板玻璃反射镜定位,正对着上反射镜的远方设有一只灯泡。在反射镜杆左侧拧固一根φ10×300毫米的钢质相机载杆,相机通过万向节及三自由度调节机构定位在载杆上。
图1是多功能斜视检查仪总体示意图。图2是头架及三棱镜组正视图。图3是三棱镜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三棱镜矢量分解示意及备查表头。图5为Y平面内虚设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M、P、G、Q、N以及顶点F与侧目标杆上各目标点与F′之对应关系。图6校准装置。图7受检眼与远、近目标相对位置关系。
图中各标号的意义1.脚轮 2.脚架 3.立柱 4.台面升降调节 5.抽屉6.前后水平仪 7.左右水平仪 8.台面 9.头架杆10.颏架升降调节 11.颏架 12.三棱镜位置调节钮113.三棱镜位置调节钮214.三棱镜位置调节钮3
15.三棱镜外环分度盘 16.三棱镜内环分度盘 17.
镜片架 18.旋转三棱镜组 19.额架 20.活动台前后调节 21.活动台左右调节 22.活动台 23.旋角盘载杆升降调节螺 24.旋角盘座载杆升降调节把 25.活动台调节 26.旋角盘座载杆 27.承载杆旋角盘座28.承载杆旋角盘 29.校准杆插孔 30.侧目标承载杆31.校准杆 32.校准面 33.侧目标134.侧目标235.侧目标336.AV目标137.AV目标238.反射镜载杆 39.下镜上下调节 40.下镜左右调节41.下镜 42.上镜上下调节 43.上镜左右调节 44.上镜45.正前近目标灯 46.正前远目标 47.相机载杆48.相机升降调节 49.相机前后调节 50.相机水平调节51.相机万向调节 52.相机 53.三棱镜旋钮54.偏振片调节钮 55.固定偏振片 56.转动偏振片
权利要求
1.一种由三棱镜和目标构成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其特征是以并列二组眼镜状三棱镜组为中心,调节式头架位于其一侧,而侧方目标、正前方远、近目标系统及记录系统依次位于其另一侧,且一并组装在台架上。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所说三棱镜组的特征是由两块园形三棱镜长直角面相对而置,两镜片周边各紧固一内侧带齿的内环,医生一边内环的侧面刻有分度,内环又镶于近医生边刻有分度的外环分度盘内,且为松配合,调节手柄从外环中间的滑槽内伸向内环,并由端头的齿轮与两镜片的环齿啮合;整个三棱镜组装置在头架两杆上,且有上下、左右、前后三自由度调节机构。
3.如权利要求
1和2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其特征是内环分度在半周内刻40△-0△-40△,在镜片底边中央刻有指针,外环分度在半周内刻0°-180°,三棱镜均为20△,三棱镜组向患眼的一边固连一偏振片和由弹性机构牵动可旋转90°的转动偏振片。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所说侧方目标系统的特征是在二自由度调节的活动台上,安装有升降调节机构的旋角盘载杆,载杆上套装有园柱形承载杆旋角盘座,座上有承载杆旋角盘,旋角盘与座之间有旋转角度指示;旋角盘侧固连有直角状侧目标承载杆,杆上设置5个彩色或图案目标;其方位是两眼正前视轴处,上10°~20°、20°~30°,下10°~20°、20°~30°;旋角盘上有标准杆插孔,接插有标准杆,杆上固连有一校正面。
5.如权利要求
1和4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其特征是旋角盘的角度指示是旋角盘与盘座间的所需固定角度定位卡。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所说正前方远、近目标系统的特征是在与台架活装的载杆上,装有上、下两块有上下、左右调节机构的平光反射镜(左右调节机构同时能调节反射镜的角度),在上反射镜对面有一目标光源,在下反射镜下方设有一只小电光源。
7.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所述记录系统的特征是将照像机由万向节和三自由度调节机构固定在承载杆上,而承载杆固定在台架的台面上。
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所说头架的特征是由额架、颏架、颏架升降机构和头架杆构成,额架成半园环状,固定在架杆上端,在额架下方的颏架由升降机构与架杆相连,而架杆拧固在台架面上。
9.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斜视检查仪,所说台架的特征是台架带升降机构且有锁定机构的脚轮,脚轮旁有水平调节支撑,桌面下方安装有抽屉,桌面上有拧固头架杆、反射镜载杆和相机载杆的螺母,桌面上还有双向调节水平的水平仪。
专利摘要
本发明为医学眼科眼肌专业提供了一种对斜视度和双眼机关肌肉肌力等多项检查的新仪器。它由三棱镜相、头架、侧方目标系统、远近正前方注视系统、记录系统和台架构成。
文档编号A61B3/10GK87102898SQ87102898
公开日1988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18日
发明者林肯, 郭静秋, 封治国, 牛兰俊 申请人:林肯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